主题统领、要素融合: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策略探究
2023-11-13江苏省邳州市港上镇中心小学221332
杨 迪 (江苏省邳州市港上镇中心小学 221332)
小学语文教材在编排中围绕单元组元方式展开,将关联文本、语言知识、技能训练、思维发展等融入其中,具有强烈的聚拢归纳之意。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着眼大局,立足整体,从宏观上把控单元主题,在单元教学目标的指引下,对单元内容展开合理规划,通过科学设计、逐层推进,将整体教学理念融入语文学习内容与活动建设中去,以全面发展学生语言能力,构建系统知识体系,提升教材人文价值,进而为新课标背景下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提供清晰可行的路径。下面结合课堂实践,探讨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规划与设计。
一、明确方向, 领会意图, 树立单元整体教学意识
将小学语文单元教学纳入整体建构并非因为“教材就是这样编的”的“现实论”,也并非因为单元之间相隔甚远、相对独立、就地取材、颇为顺手的“好用说”。放弃对单元整体教学深入研究仅凭“形而上”的胡猜乱想是不可取的,这也正是单元整体教学规划设计最先要解决的认知问题。
不可否认,教材以单元形式进行编排是单元整体教学的基础,但双线组元的内在逻辑结构才是单元整体教学建构的基石。单元选篇以人文主题为线,体现教材对学生人文素养培养;语文要素中的阅读要素和写作要素分别引领单元选文后的习题设计、口语交际、习作及语文园地等学习内容架设,体现对新课标中语文课程人文性、工具性的教学贯彻。除此之外,单元之间虽然独立,但纵向之间存在关联。语言能力培养、文学素养提升具有渐进性,语文教学也是逐层深入的过程,每个单元承担着相应学段的整体教学任务,构成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的完整学习系统。因此,在单元教学整体规划设计中,应充分研究教材编写的内在逻辑和教学关系,从宏观整体出发,前后观照、环环紧扣进行单元教学设计,方能真正体现整体教学魅力,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以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与第六单元为例。这两个单元均以《古诗三首》外加三篇选文进行单元架设,看似相似,细究起来,却有天壤之别。第二单元的人文主题是“金秋时节”,古诗、选文等选篇皆围绕“秋”主题进行设计。如《山行》讲的是深秋季节登山时所见美景,《赠刘景文》讲的是残荷傲立、橙黄橘绿的美好秋色,《夜书所见》则通过梧桐叶落、秋水萧瑟、儿童捉蟋蟀等秋夜景象表达漂泊在外的思乡之情,课文《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秋天的雨》《听听秋的声音》等也都与单元主题紧密呼应。第六单元的人文主题是“祖国山河”,《古诗三首》中的《望天门山》讲的是自然壮阔的长江之美,《饮湖上初晴后雨》讲的是妖娆妩媚的西湖之美,《望洞庭》讲的是水月交融的洞庭之美,单元选文《富饶的西沙群岛》《海滨小城》《美丽的小兴安岭》从不同地域描绘了祖国美好景象,体现对祖国山河的无限赞美。同样的选文结构,在不同单元主题下呈现出不同的教学走向。再如,第二单元“语文要素”中“阅读要素”为“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写作要素”是要求学生“学习写日记”。而第六单元“阅读要素”为“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写作要素”为“习作时试着围绕一个意思写”。相比而言,第二单元要素教学尚处于“词语理解”“兴趣习作”等初级阶段,而第六单元要素教学则要求学生做到“段落理解”“写作聚焦”,充分体现了不同单元教学在纵向设计方面的逐层递进关系。在阅读要素教学设计中,第二单元在教材编写中进行了如下贯彻:通过《古诗三首》课后练习引导学生学习“结合注释法”去理解难懂的词语,在课文《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课后练习中通过“与同学交流法”来引导学生理解难懂的词语,在“语文园地”“交流平台”中通过小组集中总结、讨论的方式来学习各种不同理解难懂词语的方法,并在“语句段运用”环节中组织学生展开应用。同样,第六单元针对“阅读要素”教学在教材编写中也进行了整体设计:如在课文《富饶的西沙群岛》课后练习中通过“说说从哪几个地方可以看出……”等练习来培养学生去寻找一段话中的关键词句,在课文《海滨小城》课后练习中通过“在课文中找出重要句子”方式来培养学生借助关键句理解一段话的能力,在“语文园地”“交流平台”中通过“开头”“结尾”“中间”等方式来引导学生掌握一段话中关键句的寻找方法,以此来培养学生段落理解能力。诸如此类,只有我们真正领悟了单元主题的整体性,真正把握了单元教学的整体方向,才能真正树立起单元整体教学意识,才能真正落实语文整体教学。
二、主题统领, 要素融合, 明确单元整体教学方向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每个单元在内容编排形式方面颇为相似,可谓是大同小异。深入研究却会发现每个板块在单元选编、阅读教学、口语交际乃至习作训练等方面均存在明显差异,根源在于单元教学围绕着单元主题进行设置,单元选文与单元主题呼应,能力训练与单元要素关联贯彻。因此,深入研读单元主题、围绕要素展开规划是单元整体教学的发端,也是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规划的开始。
以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为例。本单元人文主题是“大自然可爱的生灵”,阅读要素是“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优美的语句”,写作要素是“试着把观察到的事物写清楚”。单元分别选取《古诗三首》《燕子》《荷花》《昆虫备忘录》等篇章,体现对单元主题的教学呼应。如《古诗三首》中,第一首是杜甫的《绝句》,其中提到花草、燕子、鸳鸯等大自然可爱的生灵;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则通过春竹、桃花、江鸭、蒌蒿、芦芽、河豚等构成一幅春天生机盎然的可爱生灵图;曾几的《三衢道中》借用梅子的颜色、黄鹂的叫声体现自然生灵的可爱,等等。其他选文如《燕子》《荷花》等则聚焦自然界某个生灵展开深入刻画,在贯彻单元人文主题的同时,体现对单元要素的训练铺设。如课文《燕子》在课后特别编排“边读边想象,读出对燕子的喜爱之情”“读一读,记一记,说出类似语句”“找出文中优美生动词句”等教学内容,体现对单元语文要素教学的整体贯彻。本单元“口语交际”主题是“春游去哪儿玩”,习作主题是“我的植物朋友”,“语文园地”中“交流平台”对遇到优美生动语句的阅读启发,以及“语句段运用”中“选择合适语句”“照样子写小动物外形”等教学内容均体现对单元语文要素的教学关联与训练呼应。
三、聚焦话题, 逐层渗透, 推进单元整体教学实施
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的教育理念。语文是母语,母语教学应源于生活、根植于生活,在学生具体感知体验中增强语言能力,发展语言思维,实现母语教学强大的归属感与亲密性。小学语文单元教学内容编排常从儿童的认知出发,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关联。在单元整体教学实施中,教师应围绕单元主题,依托生活场景或学生已有认知,设置有效的单元话题,通过步步引导、逐层深入等教学方式,将阅读写作训练融入其中,促进语文素养全面发展。
以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学为例。本单元人文主题是“舐犊之情”,体现父母对子女呵护、子女对父母感恩的话题。围绕单元要素,教材分别选取小说《慈母情深》、散文《父爱之舟》及外国文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等作为教学文本,体现父母对子女之爱是天底下共同之爱、无差别之爱。“口语交际”选取“父母之爱”作为主题,习作教学通过学生给自己父母写信的方式体现主题“我想对您说”的表达训练要求。本单元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体验紧密相关,是学生日常可以感知、深有体会的真实话题。在单元整体教学实施中,教师可以通过话题营造方式建构学习活动内容,如将单元主题“舐犊情深”设为主要话题,将伟大母爱、伟大父爱、父母表达爱等列作二级子话题,每个子话题下设计多个分话题,步步深入、层层关联,将单元内容融入其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话题建构单元整体教学模式下,学生可深入探究父母爱子的情感伟大,实现母语教学发展心灵的价值,并在落实单元整体教学读写训练要素方面,建立起坚实的体验过程与情感基础,有助于在学生头脑中确立单元学习整体性、关联性、发展性等。
在整体教学架构下,单元“阅读要素”与“写作要素”教学不仅可以同步进行,也可围绕其中某一要素单独展开设计,通过层层递进方式来引导学生全程参与,在整体视域下建构教学行为,确保优质教学效果。以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为例。该单元的人文主题是“乡村生活”,单元要素教学要求学生通过抓住关键性语句来体会文章情感;通过描写自己喜爱的某个地方来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在整体架构下,围绕“阅读要素”,教师可通过“情感读文”“情感说文”“随文配图”“据图写话”等方式来加强对单元阅读要素教学的整体规划,发展学生语言技巧,增强文章感知能力。
四、任务驱动, 构建情境, 保障单元整体教学效果
单元整体教学的组织与实施应重视对学习目标的细化及过程掌握。通过将单元目标或教学内容细分为一个个具体的教学情境或生活场景,实现教学内容向学习任务的过渡与转化,真正调动起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激发语文单元学习内驱力,保障有效达成单元整体教学目标。
以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学为例。本单元阅读要素是“体会文章准确生动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观察”,写作要素是“进行连续观察,学写观察日记”。基于观察情境展开读写教学活动设计成为本单元教学的重点,也是单元整体教学成效的重要检视点。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观察列为单元学习任务,通过“观察日记”这一载体,将连续观察、准确生动表达等能力考核融入其中,测试学生单元整体学习效果。再如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人文主题是“万物有灵”,阅读要素是“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习作要素是“写一种事物,表达自己的感受”。在单元整体教学实施中,教师可以将单元四篇选文分别按照要素训练重点进行细化分类,要求学生准确找出作者描述白鹭、花生、桂花、珍珠鸟的写作目的,体验作者情感诉求,检视学生对单元教学“借物抒情”表达方法的掌握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