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家校合作 助力学校管理
2023-11-13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海小学215000
尤 佳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海小学 215000)
“以人为本,全面发展”是现代教育理念的核心。要想促使学生全面发展,需要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聚焦学生多元诉求,同频共振,构建学习共同体。学校在提高自主管理能力的同时,完善治理结构,推动社会参与教育治理,通过家校共育构建常态化民主管理体系,是教育现代化发展的要求,也是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在此情境下,学校要深挖家校合作、家校共育的潜力,增强家校合作主体能力,以形成强大的家庭教育聚合力。
一、家校合作与共育的意义
家校合作指以家庭与学校沟通、合作为基础而构建的共同育人形式。在家校合作中,学校和家庭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双方合作的最终目的是促使孩子更好地成长,为孩子成为高素质人才助力。从学校管理和育人视角来讲,家校合作具有以下三点意义:
1.形成教育合力,奠定发展根基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主要阵地,是学生成才的阶梯。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儿童只有在家庭和学校教育和谐、统一的条件下,才能全面发展。家校合作,就是将家庭和学校这两个主要的教育者的教育目标统一起来,通过方向和行为的一致性,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为学生发展奠定根基。”因此,在教学管理中,学校要尊重家长,了解家长诉求,与家长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加强双方的联系,争取家长的关注和支持。家长也要尊重教师,理解学校,与教师一起商议学生管理协议,积极参加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在教师、学校帮助下做好家庭教育,深入了解孩子,支持孩子,全方位开展家庭教育,以培养孩子的自律自觉意识,为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做出积极贡献和不懈努力。
2.进行民主化管理,提高管理效率
传统的家校合作,学校多以发起者、制定者的身份自居,家庭共同治理的意识缺失。如今,我国教育教学改革迎来关键期。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完善学校治理结构,推动教育治理体系改革,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和能力。《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强调:要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高学校自主管理能力,完善学校治理结构,推动社会参与教育治理。家校合作不仅是学校教育管理的重要手段,还是学校反思和澄清教学质量问题,进行民主化管理的重要路径。依托家校合作,赋予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权利,保障家长的知情权、参与权,可以满足家长的诉求、消除实现落差,使合作成为教育的主题。同时,还可以改变家长在家校合作中的被动和顺从关系,使家长在学生教育和管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提高学校整体管理效率。因此,在新时期,要加强家校合作,依托家校平等合作消除固化立场,营造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磁场和聚合力。
3.互相配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生是家庭和社会的共同财富,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家长、家庭、教师和学校共同支持。在学生教育中,学校肩负着知识教育、智力开发的重任,家庭教育的重点则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能力。如今,我国学校教育体系、教学理念已经成熟。家庭环境千差万别,家长的教育理念、教育水平、教育能力也有着明显的不同。不过,家长与学校希望学生健康成长的愿望是相同的。家庭要充分发挥教育潜力,为学生成长助力。学校要优化教育环境,提高学校教育管理质量和效率,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因此,我们要加强家校合作,通过对家长的指导,最大限度地协调、统一教育的步伐、内容和目的,构建教育内容互补的教育大格局,让学生从中受益。
二、家校合作助力学校管理的策略
1.拓展沟通渠道,促成有效沟通
传统的家校合作局限于信息交换、事务列席等形式,合作形式和内容单一。在家校合作中,学校和家庭的地位不平等。这种合作关系无法保障家长的治理参与权,合作关系不可持续。学校作为家校合作的行为主体,要主动出击,尊重家长权利,拓展双方平等沟通渠道,完善管理机制和机构,与家庭建立和谐、平等的关系。从学校管理视角来讲,家校合作需要重视家长参与学校工作的权利,将建立和谐家校关系视为办学目标。为此,学校要增强自身的家校合作教育主体能力,建立家长驻校制度,成立家长委员会,与家委会一起协商、完善家长驻校日方案,搭建家校合作平台,使家校合作常态化、制度化,使家校合作真正成为教育主体成长的场域。定期邀请家长代表到校参加活动,协商学校管理意见,给予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管理的参与权、监督权、评价权,通过家长学校、家校互动等,提升广大家长的教育能力,促进家长角色和意识转变,更新教育理念。
2.搭建共治平台,提升合作质量
家校合作,需要有雄厚的资源支撑,有共育渠道和平台。如今,许多学校都本着“构建伙伴关系,家校共育共享”原则,建立家长学校,开展家长大讲堂,从而使学校和家庭教育资源相通相连。学校作为家校共育的主体,要发挥网络优势,构建家校共育平台,优化家校沟通方式,为家校进行全新交流、深化合作创造条件。因此,学校要在政府引领下,购买家校互动服务,搭建家校共育平台,在家校共育平台上发布通知、公告,不断发现、增加家校共育平台的新功能,改变传统的家校沟通内容和功能单一的局面。比如,学校可以在家校平台上汇聚优质资源,开放在线讲座、家长课程,为学生和家长在线学习提供方便。还可以借助人工智能,拓展家校共育平台的投票、调研和咨询功能,在家校共治平台开设校园论坛、校长信箱,为家长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提升他们的情感互动体验。与此同时,根据家长治理意愿,使互联网和学校管理深度融合,借助各种科技手段催生家校合作智慧,进一步增强家长、学生、教师、学校的联系,为家长科普家校共育理念,让学生进行课后学习、训练和实践,并让家长参与到监督、管理工作中来。
3.开展家校培训,提升管理能力
育人者先育己。要想有效解决家校合作深度不够的问题,需要共建特色课程,开展家长和教师培训,提升双方的管理能力。因此,学校要加强教师教育和管理,开展和组织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引导教师从自身做起,积极主动学习,以提升教师的育人意识和专业能力。比如,在年轻教师入职时,开展教育政策学习活动,让年轻教师正确地理解教育改革精神,精准把握育人方向,增强责任意识。每个学期开展集中研讨、分散学习互动,包括德育主题研讨会,教师沙龙专题活动,引导全体教师学习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与此同时,开展家长培训,创建具有针对性的家校学习共同体,促进家长安全学习,为家长提供专门指导,使家长掌握家庭教育、家校合作实操技能。如关于青少年青春期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许多家长都高度关注,却不得其法。学校要急家长之所急,在新生入学、培训之际,邀请专家来校对家长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青春期教育,使家长了解相关教育的内容和技巧,掌握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增强家长的教育意识。此外,学校还可以充分利用新媒体、融媒体,向家长推送相关知识,或者发出相关提示、警示,举办各类主体的家长培训活动,让家长真正参与家校管理,使家长们通过系统学习、再教育,落实家庭教育主体责任,积极参与家校合作中去。
4.落实家访制度,让教师走出去
许多学校都建立了家访制度,要求教师走出学校,与学生、家长面对面交流,掌握学生的第一手资料,夯实学校管理的根基。但是传统的家访形式已经无法满足家校共育需要。学校需要完善家访制度,创新家访方式,打造线上线下全面沟通的家访模式,提高家访质量和效率。为此,学校要借鉴兄弟学校的成功经验,将学生按居住地划片,创建“片区集中+一生一案”的家访模式,让教师进行集中座谈式家访,以提高家访效率。针对学生中的特殊群体、典型个例和隐私问题,如针对学困生,要求教师单独走访,与家长一起制订教育方案,实施精准管理,帮助学生尽快走出困境。在网络时代,信息化管理成为学校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关于家访,可以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探索“线下专访+线上互动”的家访模式,利用班级群、公众号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和互动,并利用手机、网络等与家长进行随时沟通,为学生和家长提供及时帮助。在线上和线下家访中,学校要编制具有学校特色的家访工作手册,要求教师做好家访内容、情况记录,定期就家访前后的成果、成效进行对比,及时总结经验教训,适时调整家访策略,以带动家长深度参与到学校工作中去。
5.深挖家长资源,共建校园文化
优质校园文化不仅在学风、校风建设,素质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具有积极的引领作用,而且对学校形象塑造、家校合作、教育对象形成共识有促进作用。学校要将校园文化建设当作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吸引学生、家长参与互动,增强校园发展的驱动力。这就要求学校在教学管理工作和各项活动中,对家长持欢迎和接纳的态度,创新家校合作渠道,吸引家长参与学校工作,使家校合作真正落实到学校日常活动中。
例如,学校可以利用“家长讲坛”打造校园文化名片,借助不定期的“家长讲坛”,让学生了解家长,了解社会,了解不同职业的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和担当精神。在国庆节,利用微信、家校合作平台,引导家长参加学校举办的国庆节活动,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根据当前教育教学改革方向,在研学活动中,同样要深挖家长资源,让有资源、有意愿的家长以“校园老师”“志愿者”的身份,参与研学活动策划等工作,促使家长与学校一起为孩子成长、校园文化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三、结语
家校共育是学校现代化的需求。学校要正视家校合作的价值和必要性,完善家校协同教育机制,优化学校治理结构,提高学校科学建设和民主管理水平,吸引家长参与到学校管理中来,以营造家校共育新生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