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观察活动的设计与思考
2023-11-13上海市静安区闸北第三中心小学200072
顾 晶 (上海市静安区闸北第三中心小学 200072)
小学科学是一门课堂理论加课外实践的课程,小学科学观察活动是一种让学生亲身参与、实际观察和探究自然现象的教学方法,旨在培养学生观察力、思维能力和科学素养。然而实际教学中有的注重理论,有的观察活动过于形式化,起不到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作用。
一、观察活动在小学科学学习中的作用
观察活动在小学科学学习中起着重要作用,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跨学科学习以及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和责任感等多重作用,对学生综合素养和科学素养的培养具有积极促进作用。观察活动的重要作用具体表现如下:
帮助学生建立对自然界的直观认识——通过观察活动,学生可以直观感知自然现象,亲身接触和感知自然界中的各种现象,如植物的生长、动物的行为、天气的变化等。这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对自然界的直观认识,培养他们对自然界的观察力和感知能力。
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好奇心——观察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引导他们主动探究、提出问题,并通过观察和实践来解答问题。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和积极参与课程学习的态度。
提高学生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观察活动要求学生细致入微地观察、记录和分析,培养观察力、描述能力、比较观察和推理分析能力。同时,学生还需要根据观察结果进行思考和总结,从而提高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促进学生跨学科学习——观察活动与其他课程进行有机结合,促进学生跨学科学习。例如,观察昆虫活动,涉及生物学、地理学、数学等多个课程知识,从而促进学生将课程之间的知识进行融通和综合运用。
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和责任感——观察自然界的活动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自然界的宝贵和脆弱,从而培养他们环保意识和责任感,激发他们保护环境的意愿和行动。
二、小学科学观察活动的原则
设计小学科学观察活动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原则:
1.要基于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
不同年龄段学生在认知能力上存在差异,因此观察活动的设计应该考虑学生认知特点。例如,在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阶段,学生的认知主要是感性认知,他们对自然界的认知主要通过观察、感觉和体验来获得。因此,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直观的观察活动,如观察花朵的颜色、形状、气味等,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好奇心。而在小学高年级阶段,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逐渐发展,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复杂的观察活动,如观察生态系统的相互关系、观察科学实验的过程和结果等,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实验设计能力。
2.要和课堂教学内容有机结合
观察活动应该与课堂教学内容紧密结合,作为教学的一部分来进行,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例如,在学习植物的生长过程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植物的观察活动,直观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和生态环境。在学习动物分类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物观察活动,观察动物的外部特征、生活习性等,帮助学生理解动物分类的依据和原则。
3.要渗透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
在进行观察活动时,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活动场地、工具和材料应符合安全标准,学生应注意安全操作,避免可能的危险,如使用显微镜时要小心操作,避免伤害眼睛。同时,教师应教育学生珍惜自然资源,遵守环保规定,如不乱扔垃圾、不随意采摘野生植物等,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4.要能够满足学生探究需求
观察活动的设计应该能够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满足他们对自然界的探究需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观察任务,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同时,还可以鼓励学生记录观察结果、整理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和结论归纳,提升学生的科学写作和表达能力。
三、小学科学观察活动设计案例
活动名称:昆虫观察之旅
适用年级:小学三年级
活动目的:通过观察昆虫,帮助学生了解昆虫的基本特征、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科学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提高他们对自然的认知和环保意识。
活动流程:
1.活动准备
教师提前准备多个昆虫样本或图片,如蝴蝶、蜜蜂、蚂蚁、蝉等,并准备放大镜等观察工具。
通过准备相关的课堂教学内容,引入基本知识,如昆虫的基本分类、形态特征、生活习性等,并进行简单的课堂引导,让学生提出问题和猜想,为观察活动做好铺垫。
教师选定合适的观察场地,如通过提前沟通,在学校周边的树林、草地或公园进行安全检查,确保没有危险物品或潜在的安全隐患。活动可以设置多个观察点,让学生在不同环境中观察不同种类的昆虫,让学生能够在观察中产生对比和思考,激发他们兴趣和好奇心,提高他们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师应向学生介绍观察活动中的安全注意事项,如不触摸、不捕捉有毒或未知昆虫,不采摘野生植物等。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讨论昆虫保护的重要性,并倡导保护昆虫和生态环境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2.活动实施
教师带领学生前往观察场地,进行昆虫观察活动。学生运用观察工具,仔细观察昆虫,记录昆虫的外形、颜色、数量、生活习性等观察结果。学生将观察到的昆虫按照不同的特征进行分类整理,如按照颜色、体型、生活习性等分类,并进行简单的命名和标注。学生在观察过程中,可以互相交流和讨论观察到的现象,以及对昆虫的猜想和问题,培养观察能力、科学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同时,学生应遵循环保原则,不随意破坏昆虫及其生活环境,保持观察场地的整洁和清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观察到的昆虫与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对比和联系,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堂知识。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思考,帮助他们深入理解昆虫的生态特点、与环境的关系,引导学生产生对自然的热爱之情和保护意识。
3.活动总结
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总结观察到的昆虫特点和生活习性,归纳昆虫的共性和特殊性,并与课堂教学内容进行联系和比较,强化学生对昆虫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学生可以整理观察到的数据和观察笔记展示给其他同学或家长。在小组或班集体中进行讨论,比较不同昆虫的特征和分类方式,交流归纳观察结果,探讨可能的原因和解释。学生和教师一起进行活动反思,讨论观察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及对昆虫保护和环境保护的认识和体会。教师通过学生的观察成果、问题提出和解答情况,对学生观察能力、科学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进行评估和反馈。
4.活动扩展
学生可以选择一些昆虫进行持续观察和研究,深入了解其生态环境、食物链、生殖方式等更详细的信息,从而加深对昆虫的认识。可以通过绘制昆虫的生态画、写昆虫观察报告等方式,锻炼科学表达和写作能力,促进综合素养提升。
四、小学科学观察活动的评价
1.评价内容
(1)课程知识掌握情况:评价学生在观察活动中是否掌握了相关课程知识,如观察对象的基本特征、生活习性、生态环境等。可以通过学生的观察记录、观察报告、口头答辩等进行评价。
(2)观察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评价学生在观察活动中是否具备良好的观察能力,包括对观察对象进行仔细观察、记录观察结果的能力,以及实际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意识。通过学生观察记录、观察报告、实际操作过程记录等进行评价。
(3)学习兴趣和态度:评价学生在观察活动中是否表现出积极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态度,包括对观察活动的积极参与、对自然世界的兴趣和探究欲望等。通过学生的观察记录、反馈调查等进行评价。
2.评价方法
在评价小学科学观察活动时,可以采用多种评价方法,以全面了解学生观察成果和学习效果。
实际操作评价:学生在观察活动中需要进行实际操作,如采集样本、进行实验等。可以评价学生是否能够准确进行实际操作、是否具备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
小组评价:学生在观察活动中可以进行小组合作,可以评价学生在小组中的合作学习能力、创新思维和团队精神等。
自我评价和互评:学生可以通过自我评价和互评,对自己和同学的观察成果进行评价,并提出合理的改进意见。
反馈调查评价: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学生对观察活动的评价和反馈,对活动进行改进和提升。
3.评价结果的应用
在评价结果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观察成果和学习情况,进行相应的教学反思和改进。
根据课程知识的评价结果,教师可以调整后续教学内容和方式,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根据观察能力和实际操作的评价结果,教师可以针对学生不足之处,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和指导,帮助学生提升观察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根据学生的自我评价和互评结果,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优点和不足,激发他们自我改进意识,引导他们制订改进计划,促进其自主学习和自我提升。
根据小组评价结果,教师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和优势,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升他们团队合作能力。针对反馈调查评价结果,教师可以收集学生对观察活动的反馈和建议,作为改进活动的依据,进一步提升活动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