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文学语言的审美特征

2023-11-12毛晓蕾

新楚文化 2023年19期
关键词:文学语言审美特征文学理论

【摘要】文学语言不仅是文学作品进行文学及审美表现的必要工具,还是文学作品最为直接的存在形态,其中具备的审美特征应当引起关注。究其本质,文学语言属于具备一定超越性的特殊语言表现形式,一方面可以消除现实语言中的外在性与理智性表现,另一方面也可不再局限于现实语言的工具性与凝固性,也就可以相应地形成具备审美价值的独特魅力。因此,首先需要针对文学语言的基本特点、审美表现和审美特征进行更加深入的认识和了解,为后续从本质层面出发把握文学审美规律的实践过程提供理论性的指导,探索实现文学语言审美价值的具体思路与方式。

【关键词】文学理论;文学语言;语言审美;审美特征

【中图分类号】I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261(2023)19-0016-04

文学本身便是语言的艺术,需要使用文学语言作为必要的媒介,帮助读者在想象与联想过程中感受经由文学语言塑造而出的文学形象,为其感受文学语言与文学作品审美魅力的过程提供支持。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文学作品的审美价值正是经由文学语言方可得以实现的,在文学作品与读者之间架起沟通交流的桥梁。受到文学作品本身需要借助文学语言塑造文学形象的性质影响,文学语言具备了不同于其他类型语言的独特性质,主要表现在为审美形象创造符号与载体,进而在经过艺术加工后实现更加突出的感染力表现。换言之,文学语言更易引发读者的联想,通过想象构造而成的文学形象感受文学作品内涵的审美意愿与审美价值。

一、文学语言的特点

在深入论述文学语言的审美特征之前,应当优先针对文学语言本身的基本特点进行把握和认识。具体而言,文学语言的基本特点体现在:再现性与表现性统一,模拟性与创造性统一,显示与隐示统一,具备突出的内指性特征,陌生化与阻拒性等方面。

(一)再现性与表现性统一

文学语言一方面可以实现具体场景的叙述与描绘,另一方面也可以在具体的表达过程中呈现出一定的情感,也就在再现性与表现性方面达成了统一[1]。在文学语言中,一般包含文学创作者实际的多重感官体验与情感流变,进而表现出较为个性化的表达思路。

(二)模拟性与创造性统一

文学语言并不是简单的客观形象再现,而是可以通过多种修辞方式与表达方式,针对客观存在的形象进行模拟再加工。在此过程中,这种模拟再加工过程并非机械化的简单加工,而是具备较为突出的创造性,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模拟性与创造性的统一。在针对具体经验与形象进行模拟再加工的过程中,文学创作者还会相应地进行一定的情感表达,在其中体现具备自身特色的思想观念,进而创造出切实但又全新的文学形象,体现文学语言所具备的审美价值。

(三)显示与隐示统一

在文学语言中,不仅包含按照客观存在模拟再加工形成的显性表达,同时还包含由进一步加工形成的隐性表达,也就相应地促成了显示与隐示之间的有机统一。在此过程中,文学创作者不仅需要客观地针对实际的存在进行观察,还应分析其中可以体现文学语言特点的部分,进而以文学语言的形式予以再现[2]。通过文学语言再现的文学形象一方面需要与客观存在相近,另一方面也应包含引发读者想象的要素,以便借助促成联想的形式为读者带来独特的审美感受。其中的隐示主要是相对于现实语言而言,可以借助面向生存体验的具象描述表现原本难以表现的深刻哲理。

(四)具备突出的内指性特征

究其本质,文学语言是具备一定内指性的语言。在符合文学创作本身的規律与逻辑的情况下,读者也就不应依照普遍理性下的真实评价其中文学语言的审美意韵,原因在于文学语言遵循的是艺术真实,而非事实真实[3]。现实语言表现的更多是外部客观世界,格物且可经由客观事实得到验证。而文学语言不同于此,在部分情况下甚至可以违背普遍理性常识,转而寻求文学性与艺术性的表现。在这种情况下,文学语言会出现一定的事实失真,同时也可在文学艺术性方面实现更加理想的表现。究其原因可以发现,艺术真实最终表现的是文学创作者自身的精神世界,而非客观现实世界,也就是说创作者遵循的是自身情感想象逻辑,具备较为突出的内指性特征。

(五)陌生化与阻拒性

文学语言的陌生化与阻拒性其实指代的是同一现象,主要体现在读者的文学语言接受过程中,特指读者通过阅读可以获得的来自文学语言组织形式的新奇性与反常性观感。依照文学评论而言,陌生化与自动化彼此相对。自动化语言指的是早已经由于重复使用而过于熟悉的语言,在原创性与新鲜性方面表现较为欠缺,多见于现实语言。自动化语言的原理在于动作一旦成为习惯,个体也就会在本能的驱动下自动地予以运用,呈现出无意识化的语言运用。而文学语言正好相反,以破除上述自动化语言壁垒为目标,借助语言陌生化为读者带来较为新奇的接受体验。文学语言基于现实语言,同时又会借助刻意扭曲的形式违背现实语言规范,进而达成独特的审美表达效果。

二、文学语言的审美表现

文学语言在审美方面的实际表现体现在多个方面,应当分别进行了解。具体而言,可以分别从形象性表现、含蓄性表现、音乐性表现、凝练性表现以及情感性表现等角度出发,把握文学语言在审美方面的实际表现。

(一)形象性表现

文学作品得以成立的根本在于文学形象,需要通过鲜活且极具感染力的艺术化形象实现较为生动的文学语言表达。为求引导读者集中注意力接受文学作品,文学创作者大多会在某种程度上在现实存在中提取真实可感的要素,通过符合现实逻辑的形式进行再建构,为读者带来形象性的实感与动感[4]。在帮助读者感受文学形象审美属性的过程中,有效地实现文学语言的审美价值,助其感受和发掘文学形象背后的深刻思想内涵。受文学语言的形象性表现影响,文学创作者不仅可以真实地反映原本便具备实体的客观存在,还可以通过比喻、拟人与夸张等修辞手段表现不具形体的客观事象。

(二)含蓄性表现

在文学语言中,另一显著的审美表现在于含蓄性表现,可以在较为含蓄的表达中传达文学语言中并未提及的意蕴。不同于其他艺术表现形式,文学语言在可感性方面更为依赖读者的感受能力,难免逊色于其他更加直观的艺术表现形式。文学语言难以为读者提供直观的形象,而是需要借助读者自身的现实经验,在其感知与认知条件的支撑下完成形象的建构。受此影响,文学语言也就在所难免地在含蓄性方面表现突出,需要读者结合自身体验进行阅读再创造,在想象过程中感受文学语言的含蓄审美体验。与此同时,含蓄性不可与晦涩难懂混作一谈,原因在于文学语言的含蓄性大多用于适度追求审美效果。而过于含蓄也就会致使文学语言丧失普适性,反而增加了阅读思考成本,为读者的接受兴趣带来不利的影响。

(三)音乐性表现

在文学语言视角下,音乐性表现主要是指文学语言内部在读音层面的抑扬顿挫表现,可以体现出一定的韵律感,同时可以在文学语言的情感表达过程中做出配合,进而促成朗朗上口的阅读感[5]。在不同创作者不同题材的文学作品中,文学语言的音乐性表现各有不同。而美好的文学语言大多可以通过文字的读音、韵律与节奏,为读者呈现与现实存在相近的音感与音响,借助读者熟悉的要素带来强而有力的感染力。具体而言,诗歌对于文学语言的音乐性表现要求更高,而其他诸如散文、小说与戏剧之类的题材则并未对此提出硬性要求,同时也可通过音乐性表现为读者带来多重感官的融合审美体验。

(四)凝练性表现

在诸多审美表现中,凝练性表现同样较为突出,以至于文学语言的凝练程度可以作为评价基准之一,用以衡量文学作品的审美价值。文学语言的凝练性表现具体是指文学创作者尽其所能地压缩说明语言的容量,同时还应确保有效的容量中可以包含较为丰富的意愿。在此过程中,创作者应当主要围绕为读者提供想象留白的形式进行,借助留白空间确保文笔本身的洗练性,同时为读者留下较为丰厚的无限回味。在较为理想的凝练性文学语言下,创作者借助简单的一个动词或是一种表达,即可为读者带来典型的生动审美体验。

(五)情感性表现

一般而言,文学作品均应在情感层面打动读者,也就相应地在审美方面具备了一定的情感性表现。受此影响,文学语言也就可以作为情感的载体存在,进而通过情感共鸣的形式为读者提供可以体验审美价值的途径。在优秀的文学语言下,文学创作者大多可以在有限的语言中呈现较为多样的情感体验,原因在于这一部分文学创作者将饱含自身情感的物化艺术形象展现在了读者面前,也就可以相应地引发读者回顾自身体验,进而在情感共鸣的支撑下收获良好的审美体验。

三、文学语言的审美特征

在明确地把握文学语言的特点及其审美表现之后,还应从多个角度出发深入地把握其审美特征。具体而言,文学语言的审美特征集中体现在具体语境具备一定的可代入性,内指性与互文性可以同时存在,可以为读者提供充足的体验性,读音与字义实现了高度的融合等维度。

(一)具体语境具备一定的可代入性

文学语言并不是语言文字的简单堆叠,而是在文学作品写作脉络支撑下形成了较为明显的关联性,前后串联的文学语言不仅可以充分表现创作者的感受与想法,还可以为读者创设不同于现实场景的语言环境,为其提供现实世界难以自然产生的审美体验[6]。与此同时,在具体的文学语言品读过程中,读者可以在其中语言环境的引导下,结合自身体验代入其中,也就可以明确地感知创作者或是文学形象中的思想与情感。在代入其中的过程中,读者还可以在文学语言构成的独特语言环境下得到有利于自身的启示,进而在思考中感受和体味人生百味以及审美意蕴。不仅如此,在完成代入后,读者还可以在脱离文学作品语言环境之后,在自身现实生活中复现此前得到的启示与思考,以充实自身存在。为求确保具体的语言环境可以具备一定的可代入性,文学创作者需要着重关注表达方式的选取,在尽其所能迎合读者群体审美需求之余,创新利用传统的文学语言表达习惯呈现出具备自身特色的语言环境营造,为读者的阅读代入过程创造条件。

(二)内指性与互文性可以同时存在

在文学语言中,内指性意味着文学创作者不必遵循客观世界的现实真实,而是可以相应地仅仅追求艺术真实。在文学语言的创作过程中,创作者需要从客观世界取材,而在完成文学表达空间的构筑后,文学语言也就会呈现出一定的自足性特征,与现实存在的客观世界互相剥离,具备不同于客观世界的独特观感。而在互文性的作用下,创作者可以使得指向文学作品自身的文学语言具备开放性特征,可以在不同文学作品的碰撞交互中带来更加深刻的审美意蕴。在文学语言的视角下,内指性与互文性可以同时存在,内指性主要服务于文学语言的独特性,推动文学语言脱离现实语言的基础,呈现出现实语言所不具备的诗意特征。而互文性主要成就文学语言的丰富观感,使之具备更加不同的解读可能性。在内指性与互文性同时存在于文学语言中的情况下,创作者也就可以相应地同时确保文学作品的独特性与丰厚性。

(三)可以为读者提供充足的体验性

在现实语言中,用词与表达大多简明扼要,以便更加高效地交换信息。而文学语言并非如此,可以通过更具文学性的表现方式增加信息交换过程所需的流程,也就可以借助差異化为读者留下更加深刻的影响,呈现出一种文学语言独有的审美体验性[7]。因而文学语言的一大特征也就在于可以为读者提供较为充足的体验性,主要通过异化常见且熟知的现实语言实现。在实际的异化过程中,创作者主要会通过多种修辞手段进行,以读者并不熟悉的形式进行文学语言表达,通过新鲜感为读者带来客观世界中不会自然产生的审美观感。具体而言,文学语言的体验性主要表现在语句的感染力表现中,借助留白为读者预留充足的思索空间,助其在实际的思索过程获得体验,进而感受文学语言中的审美价值。同时,文学语言还可以通过同时包含多种意蕴与隐示,以供读者在后续的反复揣摩过程中持续获取审美体验。

(四)读音与字义实现了高度的融合

语言本就是读音与字义的统一,二者密不可分互相依存。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语言符号连接并非事物与命名,而是音响形象与概念,音响形象并非物理层面真实存在的声音,而是可以带来声音观感的声音表象。在文学语言中,读音与字义的交融程度更是较为突出,可以通过同步强调声音外形与意义内容,实现更加突出的审美效应。具体而言,读音是促成语言意义的核心要素,还可进一步实现审美价值。不仅如此,读音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情感的表达,为读者带来深层心理层面的审美体验与情绪体验。应当注意的是,读音无法在文学语言中脱离字义实现独立存在,二者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已经实现了高度的融合。因而在对文学语言的读音与字义进行研究时,应当将之视为整体进行。

四、结语

综上所述,文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现实的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也就相应地在文学语言的审美情感表达过程中得到一定的体现。文学创作者不仅可以通过生活实践获取与之相应的丰富经验,还可以借助文学语言这一媒介表现各种经验的本质与价值,将实际的经验加工为可以接触了解的内容。因而文学语言中具备较为可观的审美表现和审美特征,可以在实现其审美价值的过程中为读者提供良好的文学接受体验。为此,应当针对文学语言的审美特征进行分析和认识,以便充分地進行感受和表现。

参考文献:

[1]吴井泉.在求新求变的世界中诗意漫游——唐飚小说的艺术价值及审美特征[J].文艺评论,2023(02):97-103.

[2]王雨琦.论短篇小说中人物语言的审美特征——以第七届“茅台杯”《小说选刊》三篇获奖作品为例[J].嘉应学院学报,2017,35(06):61-66.

[3]王晓璐.媒介文化视域下的短信文学及其特征[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2(04):90-91.

[4]田萍.朴素自然 蕴含哲理——贾平凹散文语言审美特征赏析[J].科技信息,2013(18):189-190.

[5]英君.浅析张爱玲小说语音修辞的审美特征[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2):100-103.

[6]张彩霞,孙中宁.论张爱玲小说语言的审美特征[J].青岛远洋船员学院学报,2007(01):78-82.

[7]田文强.语言陌生化与文学语言形式审美[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03):89-92.

作者简介:

毛晓蕾(1976.6-),女,回族,甘肃临潭人,本科学历,语文副教授,研究方向:语文、乡村振兴、社会治理。

猜你喜欢

文学语言审美特征文学理论
现代网络文学语言的审美维度研究
浅谈文学语言的审美特征
萨义德文学理论中国化:“洋为中用”为人民
苗族蜡染艺术的审美特征
试论动漫艺术的审美价值
辛夷坞青春小说的审美特征
新世纪贵州苗族题材电影的审美特
20世纪现代汉语文学语言整合现状简析
新课标背景下师范院校文学理论教学反思
新世纪文学理论与批评:广义修辞学转向及其能量与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