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与家庭》帮我度过婚姻“新手期”
2023-11-12小愈
小愈
这些故事将心情烦躁的我带到了一个温暖的世界,向我展示出个人成长的必要性和经营好家庭的重要意义。
结婚不久,生活中的些许小事便成为我和丈夫矛盾的导火索。有时,我想在家里吃饭,他却要去外面吃,说是要换换口味。有时,我们一起去超市购物,我会买一大堆零食,他却只买一两件生活物品就开始催促我回家,并指责我浪费。他喜欢晚睡,我喜欢早睡早起。我抱怨他晚上不睡觉影响我休息,他认为我起来太早吵醒了他。
这些看似不起眼的“有时”,因为没有及时解决,久而久之便成为我们之间积攒的隔阂。渐渐地,我发现待在他身边会感到烦躁,原本温馨的小家,如今变成让我感到不适的空间。于是,我总以“加班”为借口待在单位办公室,其间还向闺蜜倾诉了烦恼。闺蜜建议我阅读《婚姻与家庭》,说这是一本关注中国人婚姻家庭生活的女性情感生活类刊物。
杂志上刊登的婚姻、家庭故事,没有华丽的辞藻,却有一份朴实的情怀,能触及人心。故事中的主人公有来自各行各业的普通人,也有退休后仍发挥余热的爷爷奶奶……他们在各自领域不断成长,同时也在用心经营自己的婚姻。这些故事将心情烦躁的我带到了一个温暖的世界,向我展示出个人成长的必要性和经营好家庭的重要意义。
我越看越喜欢,一连几个晚上,都待在办公室看从闺蜜家借来的杂志。而且特意上网查询,得知杂志中大部分文章都是通过采访后撰写而成的真人真事。在这些幸福榜样身上,我看到了他们相处时的婚姻智慧,比如作家周梅森和妻子在生活上有小摩擦时,就有“倘若一方主导某件事情,另一方可以提建议;对方如果不采纳,另一方就不要管了”的默契。
阅读别人的故事,反思自己的婚姻,让我逐渐意识到一个问题:我与丈夫在琐碎小事上产生矛盾时,常常会试图改变他,让他按照我的方式行事,而忽略了他也是一个独立个体,拥有自己的想法和生活习惯。
明白这一点后,我想学习一些沟通技巧,表达自己的想法,又不会伤害夫妻情感。而《婚姻与家庭》里正好有一个“有话好好讲”的栏目,专门分享沟通技巧。其中有一篇文章提到:说话的时候,以“我”开头,后面加上关于感受的词汇表达自己的想法,会让说话的人显得更加温和,也能讓倾听者更容易接受。
此后的日子里,我尝试用这样的方法与丈夫说话。有一次,我们在超市购物时又发生分歧,我就对他说:“我觉得家里有很多零食是一件幸福的事,但你不愿意这么做,让我觉得有些难过。”丈夫愣了愣,过了一会儿说:“那你买吧。”而后,我们便不再为买东西发生口角,他还主动将我平时爱吃的零食放进购物车里。
尝到有效沟通的甜头后,我对《婚姻与家庭》更加喜欢了,继续通过看杂志来学习经营婚姻的技巧。在它的帮助下,我与丈夫之间的关系开始有了积极的改变:我用温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丈夫也更加关注我的感受。同时,他也开始主动和我分享他的想法,我们为琐事争吵的次数越来越少。
此外,婆媳关系处理、夫妻家庭分工和家庭理财等方面的文章也能在《婚姻与家庭》中看到。这些都是我这个新媳妇需要学习的内容,为我提供了经营婚姻的技巧,帮助我更好地适应新的家庭角色。
随着时间推移,我与丈夫之间的理解也越来越深。我们学会了尊重彼此的差异,同时也愿意为照顾彼此的感受而做出妥协。每当遇到问题,我们都会坐下来冷静沟通,一起寻找解决方案。
我非常感谢《婚姻与家庭》杂志,是它让我明白了婚姻的经营之道,从而收获了幸福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