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商行助力乡村产业振兴模式的机制研究

2023-11-12莫熠华顾臻誉李欣然王禹

中国集体经济 2023年30期
关键词:农商行产业振兴机制研究

莫熠华 顾臻誉 李欣然 王禹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础,而乡村产业振兴则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对于农村农业的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农商行作为贴近农村农业的金融机构,在对乡村提供金融资源等方面起着巨大的作用,是实现乡村产业振兴这一目标上不可忽视的一环。基于此,文章以江苏县域的农商行为例,总结了江苏众多农商行的创新模式,解释了这些模式行之有效的内在运行机制。

关键词:乡村振兴;产业振兴;农商行;机制研究

一、引言

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通过产业发展带动就业,达到以工代赈的效果;通过产业结构优化带动生态完善,达到建设美丽乡村的效果;通过产业集聚吸引和留住人才,构建乡村振兴的人才基础;通过产业发展的辐射效应,促进乡村文明和乡村治理的提升。

乡村产业振兴的资金需求主要源于两大块:一是农业的现代化。二是乡村产业的发展壮大。农商行作为具有地缘优势的当地银行,其自身的发展要求资金需求与供给的接洽,由此农商行的创新基础是有迹可循的:第一,多渠道做好农商行自身的资金供给;第二,寻求需求侧信息;第三,融入乡村产业实现多方协同,达成需求和供给内在统一;第四,提供乡村产业指导,吸引创业者创业、促进从业者发展,从根本上扩大需求。

二、研究背景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背景下,江苏辖区农村商业银行基于乡村产业振兴中不断变化和增长的金融需求,愈加重视乡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多样化、多层次供给,不断进行乡村金融服务模式的创新。

(一)乡村产业振兴的金融需求

农村要素禀赋、农业的现代化和工业化等动态调整都会引致新的农村金融需求(刘芬华,2010)。从农户视角,收入差异(赵羽等,2014)、正规与非正规信贷的认知(易小兰等,2013)、可获得性、满足率等影响农户的金融需求。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视角,融资需求具有普遍性(杜爽,2021),而农村金融市场中信息不对称、生产不稳定等因素致其“融资难、融资贵”“信贷担保难”“金融排斥”等问题普遍(何广文等,2018;宋洪远等,2020;王晓丽等,2022),严重制约乡村产业振兴。

(二)农商行助力乡村产业振兴的现实与问题

一方面,农村地区信用体系建设不完善,提高金融风险(郭佳莲,2019)。另一方面,乡村产业的资金支持的持续性也得不到充分的保障(彭童云,2018),制约着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广度。

(三)农商行助力乡村产业振兴的新发展

其一,融入新理念。农商行需回归支农本源(汪小亚等,2018),引导涉农企业“绿色化”。其二,结合新技术。农商行通过不断提高金融科技能力,打造普惠银行体系(吴蕴赟,2021)。其三,构建合作关系。其通过财政涉农资金整合、政府的增信作用等创新融资模式,构建多边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李小云,2018),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综上,目前农商行助力乡村产业振兴的相关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但存在以下不足:第一,缺乏农商行乡村振兴业务风险的管理、信用担保机构等方面的研究。第二,已有研究集中于某一市或县农商行,难以探索一般性规律。因此,本文通过对江苏省县(市、区)农商行的调查研究,凝练农商行助力乡村产业振兴的创新模式,分析其运行机制,提出政策建议,为模式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提供支撑。

三、农商行助力乡村产业振兴模式的机制分析

(一)供给侧发力

“大网格+大走访+大数据”的模式、太仓农商行精准授信模式、主要强调科技赋能信息获取,为农民和新型经营主体多维度画像,精准授信,可以提升服务的精准化、提高融资效率、满足金融产品多样化需求以及提高农村金融可得性。高邮农商行与地方政府合作推进资金池项目建设模式等,以“政策性资金+商业性资金”助力小微企业发展,该行与高邮镇、城南新区和担保机构达成合作,为小微企业提供增信,极大缓解了信息的不对称性。因此,可从缓解融资约束效应、资源配置优化效应两个方面总结农商行助力乡村产业振兴机理。

1.融资约束缓解效应。首先,农商行在大众化的数字交易平台的基础上,可以提供精准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肖雪萍等,2022);其次,农商行是地方法人银行,机制灵活、代理链和决策链短是其最大的优势,从而提高融资效率。最后,随着农村信用环境的提升,能够缓解农村金融机构信贷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降低交易成本和信用风险(温涛等,2020),提高信贷服务质量,进而促进农业产业的增长(顾宁等,2018)。

2.资源配置效应。首先,农商行为乡村龙头企业提供信贷规模的支持,可以将产业链主体留在乡村,让农民分享产业增值收益;其次,農商行通过放款可以满足农村居民的生产经营贷款等多样化贷款需求(欧阳文杰,2023),提高农村居民的创收能力(柳思维等,2019);最后,农商行作为因农而生的平台,聚焦农业金融,可以有效提供农村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二)需求侧牵引

在江苏的调研中,启东农商行聚焦县域农村客户需求,推出差异化金融产品。同时,根据不同县域经济发展程度、农民产业经营状况等,制定具有地方特点的授信政策,从农村金融产品的深度、广度聚焦,打造多层次、个性化的金融产品。因此,可从农村金融发展消费和投资两个渠道两个方面总结农商行助力乡村产业振兴机理。

1.消费升级效应。农商行多样化的金融产品(证券、信托等)深入农村,还可以根据客户需求自行开发个性化的金融产品,突破了单一储蓄存款的理财渠道,促进农民财富的增长和农村产业的发展,从而促进其消费水平的升级。

2.投资增质效应。农商行是地方法人银行,机制灵活、代理链和决策链短是其最大的优势,因此更可能满足农业发展各个环节的金融需求,提高农村金融产品的深度。农商行可以整合资源,以最小的成本、最高的效率克服区域小法人与大市场对接的难题,解决农村金融产品广度问题。农商行通过农村金融产品的深度和广度的提升,拓宽投资增质。

(三)多链协同赋能

多链协同赋能,不仅可以实现乡村产业信息的数字化和共享,为乡村产业的智能化和高效化提供技术支持,而且还可以实现智能合约的应用,提高乡村产业的管理效率。

1.“金融+产业”双链融合。首先,农商行可以通过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满足不同产业链企业的融资需求。启东农商行聚焦县域农村客户需求,不断进行金融产品的创新,根据不同农户的信贷需求,推出差异化金融产品。其次,农商行还可以通过金融创新,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拓宽金融服务边界。太仓农商行大力发展农业电子商务,以“农业大数据+金融”支农模式,将数字普惠金融融入乡村经济发展中,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2.“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多链协同。农商行在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多链协同的实施过程中,主动担当起企业家的角色,积极推动产业链各环节的紧密协作。通过建立产业联盟、推动技术创新等方式,为产业链的协同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同时,农商行通过多链协同,可以将各个环节的资源进行整合和优化,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从而提高整个价值链的效益。此外,农商行通过建立信息平台和共享网络,为各个环节提供更为准确、及时、全面的信息支持,提高协同决策的效率和准确性,进而提升协同效果。农商行可以通过信息平台了解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生产、市场、物流等信息,协助企业进行供应链的优化和协同,帮助企业做出更为科学、合理的决策,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推进

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是实现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跨越的基础和支撑。以农商行为代表的农村金融能够帮助农村地区“弯道超车”(贺健等,2019),有利于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运行机制与影响效应机理。

1.生产方式现代化。农商行能够通过发展多元化的金融工具,缓解农户等长尾群体的融资难题(罗振军,2023),利用“大网格+大走访+大数据”的模式,有效分析客户信用状况和资金需求,让数字普惠金融在服务“三农”中发挥重要作用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同时,农商行凭借其“包容性”理念和“草根”特征削弱传统金融的排斥性,为促进农村技术转移提供新的机遇。首先,农商行通过提供资金支持,为技术转移提供必要的经济条件;其次,农商行通过提供专业服务,为技术转移提供必要的支持;最后,农商行通过推动金融创新,为技术转移提供新的机会和方式。

2.农业管理现代化。在风险管理效应方面:首先,农商行能够通过大数据和云计算能够为客“户精准信用画像”等方式,对农业贷款的风险进行识别。其次,农商行运用统计分析等方式评估农业贷款风险,提高风险评估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最后,农商行可以通过“政府+银行+担保机构”协同发力等方式规避农业贷款的风险。如政府牵头建立“企业白名单”,帮助农民和农业企业规避自然灾害等风险,保障其农产品的安全和质量;在信息传递效应方面:首先,农商行通过其广泛的服务网络,可以收集大量的农业信息,包括生产、销售等方面的信息。其次,农商行通过数据挖掘、模型分析等手段,得到更为准确和可靠的信息结果。最后,农商行通过为农业经济组织提供技术支持和专业咨询,帮助其更好地利用市场信息,开展农产品销售、营销策略设计等方面的工作。

3.农业结构现代化。从创业的角度来看,一方面,农商行作为金融机构,能够为创业者提供融资等金融服务,提高创业者的融资成功率。另一方面,农商行提供研发投资,支持农业产业的科技创新,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从创新的角度来看,农商行不断创新自身的金融产品和服务,进行产品、技术和合作创新,更好地支持农业结构现代化的发展。如“阳光E贷”等信用贷款,解决“小农户”的信贷需求,为农业产业提供更加精准的金融服务;从产業关联效应来看,第一,随着农商行的发展,不仅提供贷款和金融服务,还积极参与到农业产业链中,与农业企业建立联系和合作关系,形成紧密的产业关联,推动农业结构现代化。第二,农商行通过与农业企业的产业关联,为其提供技术支持和合作机会。如太仓市电站村先后挂牌成为上海交大乡村振兴培训基地,提供技术咨询和培训等服务,拉动农村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四、推动农商行助力乡村产业振兴的对策建议

(一)推动农商行转型,实现供给精准滴灌

一是转变思维理念,增强内生动力。过去的金融助力“三农”发展主要是由政府主导,银行的内生动力不足。在政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当下,农业领域迅速发展,农业产业正向规模化、集群化、标准化、品牌化方向发展,为农商行未来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因此,农商行助力乡村振兴应随着时代背景与农业发展需求转为市场机制主导,提高内生动力,对新时代普惠金融的转型升级有着清晰的认知,不断加强金融机构引导农业发展的主观能动性。

二是金融科技赋能,降低成本风险。科技引领创新,在互联网经济蓬勃发展的背景下,科学技术为各行各业的创新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作为地方支持“三农”主力军的农商行应顺应着大环境的变化创新业务模式,促进精细化管理,全力发挥云计算和大数据的技术优势,将互联网技术充分与金融领域融合。同时,银行要积极推进与电商、互联网企业的合作,建立更完善的支付清算体系,改良服务模式,完善现代化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长效机制。

三是创新产品服务,强化“人才兴行”。农商行创新适应各类经营主体需求的多元化金融供给,需要注重人才培养,发挥人才兴行作用。以贴近客户需求、提升客户体验为出发点,以市场为导向创新产品服务,满足不同层级客户的不同金融信贷需求。注重引进具有丰富经验的复合型人才,鼓励和支持中层干部在职称和学历上进一步提升,多学专业技能,发挥“能人”的示范和“帮传带”作用,从而使农商行在金融市场上具备竞争力。

(二)推动乡村产业兴旺,实现“三化”协调发展

一是培养“农村能人”,促进规模化发展。产业兴旺是发展农村生产力的根本要求,以大力支持培养农村新型经营主体作为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切入点”,通过发挥现代农业产业规模化的引领作用,有效带动农户致富增收,助力打造富裕农村。各地“三农”主体应转变原先落后于时代的小农经济经营方式,注重对农业从业人员的培养力度,通过技术培训与有关政策宣讲解读促进当地农业生产者成为懂生产、会管理、善经营的新时代农户,促使效率较低的农民个体户转型成为小农场、农业合作社等公司化经营合作新主体,加速推动产业规模化转型升级。

二是立足特色产业,促进集群化发展。在金融促进农产品加工链条延伸,实现乡村振兴的模式中,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业开发是其重点,应该围绕这一核心,根据各区域内所具有的特点,充分利用经济和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从而促进打造有地方独特性的精品农业。小农经营主导下的产品种植难以再满足新时代乡村发展现代化农业的新要求,应根据各地特点优势,因地制宜形成特色主导型产业,坚持分类政策,补齐产业链条短板,形成特色产业集群,从而加快实现现代化特色农业产业发展。

三是完善基础设施,促进服务化发展。为积极促进当地乡村振兴进程,应完善地方基础设施建设。乡村地区要服务好优质项目建设,落实人才引进,为入驻产业“一站式”办理“保姆式”服务,完善“绿卡制度”,提供住房、子女入学保障等,关心生产生活,让客商真正体会到“如鱼得水”的感觉。进一步扩大服务范围,释放基础设施优势所带来的价值,从而有针对性地加强配套政策及金融方面的扶持,早日走上乡村振兴的道路。

(三)推动相关部门协同,实现为民政策保障

一是优化顶层设计,“自上而下”推动。面对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形势、新部署、新要求,我国亟须加强顶层设计,优化供给结构,走出一条现代化的农业高质量发展之路。各政府机构、银保监会等管理部门应坚持“管”字为要,完善管理机制,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进行政策推广,吸引社会资本、人才的注入和协作,保障乡村产业创新活动顺利进行,从而在较短的时间里集中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办大事,缩短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周期,改善经营状况、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从而推動实现乡村振兴。

二是加强统筹配合,促进政策落实。农业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学。乡村振兴战略下如何破解执行困境以全面提升政策的落实对于促进乡村振兴发展处于首要的地位。因此,当地政府应当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保持政策连续性针对性,加强各类政策协调统筹配合,优化基层政府农业政策执行方式,形成共促农业高质量发展合力;同时应合理协调顶层设计与基层实践之间的利益关系,厘清基层政府与各级政府间的职责和权力关系,做到宏观层面上级调控指挥,微观决策基层自主把握,从而为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执行畅通道路。

三是搭建合作平台,推广示范经验。政府主导搭建“政府+金融机构+农户”三位一体的对话合作平台,疏通乡村产业振兴金融供求主体的隔阂与障碍,把握梳理乡村产业振兴金融需求的特点和难点,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和金融机构反映,便于“总”对“总”协调。相关部门应坚持加强基层调研,通过走访、检查、现场会、推进会等形式,指导各地根据交流平台意见有序开展示范培育工作,给予专项指导和资金扶持,从而进一步提高乡村振兴的可持续性发展能力。

五、结语

产业振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基础,江苏乡村产业和农商系统发展皆在全国前列,形成一系列创新发展模式,需要凝练推广。因此,本文对江苏辖区农商行助力乡村产业振兴的模式进行分析,并从供给侧、需求侧、多链协同赋能、“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进等角度阐述模式的内在运行机制与效应。最后提出推动农商行助力乡村产业振兴的政策建议。包括推动农商行转型,实现供给精准滴灌;推动乡村产业兴旺,实现“三化”协调发展;推动相关部门协同,实现为民政策保障,以此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更高质量的金融支持。

参考文献:

[1]Zhong Weiqiang,Tingfeng Jiang.Can internet finance alleviate the exclusiveness of traditional finance?Evidence from Chinese P2P lending markets[J].Finance Research Letters,2020,(republish).

[2]杜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金融需求及农商行服务创新问题探究[J].学习论坛,2021,435(03):109-114.

[3]顾宁,张甜.基于普惠金融发展的农村信用体系创新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8(02):108-114.

[4]郭佳莲.农村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选择:基于全国11家省级农信的案例[J].西南金融,2019,457(08):54-62.

[5]何广文,何婧.农村金融转型发展及乡村振兴金融服务创新研究[J].农村金融研究,2018,465(12):14-18.

[6]贺健,张红梅.数字普惠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地区差异影响研究--基于系统GMM及门槛效应的检验[J].金融理论与实践,2020(07):26-32.

[7]李小云.冲破“贫困陷阱”:深度贫困地区的脱贫攻坚[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8,150(14):6-13.

[8]刘芬华.农村城镇化、异质性金融需求与金融产业结构调整——以广东省中山市农村城镇化为案例[J].财经科学,2010,267(06):25-32.

[9]柳思维,杜蓉,周洪洋.金融发展、人力资本投入对农村居民信息消费影响[J].经济地理,2019,39(12):168-177.

[10]罗振军,兰庆高.数字普惠金融助推农业现代化发展: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J].调研世界,2023(02):57-66.

[11]欧阳文杰,陆岷峰.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金融改革面临的现实状况与路径选择[J].西南金融,2023(01):56-70.

[12]彭童云.县域涉农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战略的瓶颈及路径选择[J].河北金融,2018,491(07):16-20.

[13]宋洪远.乡村建设行动推进乡村振兴[J].中国金融,2021,950(08):37-39.

[14]汪小亚,黄迈.乡村振兴中农商行之担当[J].中国金融,2018,891(21):55-56.

[15]王晓丽,郭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需要创新型农业保险吗?——基于9省858个样本的调研分析[J].金融经济,2022,554(08):72-78.

[16]温涛,何茜.中国农村金融改革的历史方位与现实选择[J].财经问题研究,2020(05):3-12.

[17]吴蕴赟.科技金融助力农商行支农支小路径研究——以浙江省为例[J].现代商业,2021,604(15):132-134.

[18]肖雪萍,王雪琳,孙蕊娟.数字普惠金融缓解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约束的优势、困境及对策[J].现代农业研究,2022,28(12):131-134.

[19]易小兰,宋玮楠.我国农户借贷需求及其满足程度的调查研究[J].经济纵横,2013,329(04): 86-89.

[20]赵羽,左停.农村金融需求、金融供给与城镇化[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47(06):95-98.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商学院)

猜你喜欢

农商行产业振兴机制研究
论如何促进当前景德镇陶瓷产业振兴
“两南”临夏定西脱贫攻坚与城镇化建设中产业兴旺和特色小镇建设研究
乡村振兴战略下江苏特色小镇建设问题研究
产业振兴
等职业教育的高教性及实现机制研究
领导—成员交换的理论阶段、维度划分和机制分析
独立学院实习实训暨创新创业基地的运作机制研究
新疆区域农商行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可持续发展理念下农商行社会责任履行实现途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