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舆论中大学生网络群体极化生成机理与引导策略

2023-11-12李红星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23年9期
关键词:社群极化网民

李红星,刘 运

(1.安徽新华学院 智能制造学院,安徽 合肥 230088; 2.巢湖学院 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安徽 合肥 238024)

在网络时代,网络群体极化现象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大学生网络群体极化是指大学生在网络平台上形成封闭、对立的意见团体。大学生网络群体极化是信息泛滥的必然结果,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对大学生群体信息判断力提出了挑战。

一、网络舆论中大学生网络群体极化的生成基础

20世纪60年代,美国社会学者斯通纳在研究群体讨论对群体决策的影响时,提出了“冒险转移”这一概念[1]13-21。所谓“冒险转移”,指的是群体决策因受群体讨论的影响而被修正后,变得更加冒险。法国心理学家扎瓦罗妮与莫斯科维奇研究发现,群体讨论不但会让群体决策变得冒险,还可能让它们变得保守、谨慎。扎瓦罗妮与莫斯科维奇将这一现象称之为“极化效果”[2]228-242。在信息化时代,美国社会学者凯斯·桑斯坦通过社会调研和心理实验发现,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快速发展,网络“极化效果”现象变得愈发普遍。网络具备虚拟性、匿名性等特征,成为“极化效果”更易发生的平台。凯斯·桑斯坦在《网络共和国》一书中将网络“极化效果”现象称之为“群体极化”。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和自身的研究实践,凯斯·桑斯坦对“群体极化”作了这样的定义:网络平台上“具有相同意见的团体一开始的意见偏向(群体决策),经过讨论朝着这个偏向的方向持续发展后,而最终变得极端的一个现象过程。”[3]275-292

大学生网络群体极化现象可能导致校园不良群体事件、社会事件的出现。所以,高校必须要对网络舆论中大学生网络群体极化现象给予足够的重视。大学生网络群体极化现象的生成,必须基于个体对整个群体的认同、服从。这种认同、服从主要源于群体的同质化、个体的信息选择性以及集体无意识。正是在它们的作用下,网络社群中的大学生群体才会形成一致性的意见偏向,而一致性的意见偏向也才有可能随着群体网络舆论的不断发酵而朝着极端方向发展。

首先,群体同质化导致群体盲从。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新型线上社交平台通过打造主题性的“同好”社群,以及更具针对性、精准化的营销方式等,有效聚集在身份特质、兴趣爱好、思维方式、心理特征、利益目标、价值观等方面同质化的年轻网落群体,其中就包括大学生网落群体。在积木、知乎等网络社群中,大学生网民在高度的群体认同所产生的规范压力之下,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服从和接受整个群体的共同价值取向。例如,大学生在新兴的社交媒体中对校园焦点话题或社会热点事件进行热烈讨论时,会朝着群体的意见偏向转换,并最终融入群体共同的思维定式与价值观念中。

其次,信息选择性导致群体偏执。通常而言,网络受众在接收信息的过程中,会基于个人的兴趣爱好、价值取向等有选择性地对信息进行筛选,保留符合自身兴趣、价值、利益的信息,摒弃自己不感兴趣甚至厌恶的信息。在网络群体的舆论环境中,大学生网落群体的信息选择性行为非常明显。大学生网民会有意融入在言行习惯、价值取向等方面与自己相近的群体,而群体文化、群体制度规范等又会对大学生个体的信息选择产生巨大影响。久而久之,他们容易出于一种非理性的情感共同体依赖,选择无条件地接受群体意见,并摒弃与之相悖的信息内容,哪怕这种信息内容是正确的,是符合自身需要的。

最后,集体无意识导致群体非理性。集体无意识是20世纪著名心理学家荣格提出的一个概念,主要指涉的是某一族群潜意识思维中隐藏的一种由祖先遗传下来的具有普遍性和深刻性的社会文化心理经验内容[4]453-457。正是基于这种集体无意识,同一文化背景下的社群在心理底层会形成相同的认知模式。在网络社群中,荣格所言的集体无意识现象普遍存在。例如,大学生网民在网络上对某一热点社会事件进行讨论时,会被唤醒共同的文化心理,在无意中对事件形成一致性的认识。荣格认为,社会团体中的集体无意识在不断显现中聚集时,将会引起族群的疯狂。所以,在网络社群中一旦出现极具噱头的信息,大学生网民很容易在网络舆论狂欢中丧失个体的理智。

二、网络舆论中大学生网络群体极化生成机理

在网络舆论中,大学生网络群体极化的生成会经历三个过程:首先,非理性化的品质将引燃网络群体极化;其次,无序化的网络政治参与将持续加剧网络群体极化;最后,群体认同将掀起网络群体极化效应高潮,让群体极端的意见偏向走向高度统一。梳理大学生网络群体极化生成机理,有助于深入探讨这一现象的本质内涵和发展走向,从而为后续的正确引导指明道路。

(一)非理性化的品质引燃网络群体极化

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勒庞认为,所有人类群体都在某种程度上有偏执与专横的一面[5]111-119。网络社交的群体舆论空间具有虚拟和匿名性等特征,容易滋生偏执、专横等非理性化品质。这种非理性化品质是网民社会生活中一些消极与不满情绪的堆聚。大学生网络群体具有叛逆的个性和心智尚未完全成熟的心理特质,在网络舆论表达中更易表现出偏执与专横的非理性化品质。他们激烈的情绪反应会掩盖自身的理性意识,使他们就某一热点话题形成的团体意见偏向迅速朝着极端、失控的趋势发展,从而导致群体极化现象的出现[6]33-37。

(二)无序化的网络政治参与持续加剧网络群体极化

网络是现代社会公民参与社会民主政治的新领域。网络社群平台作为大学生网民最喜欢、最活跃、最关注的网络聚集地,成为他们就社会性事件、校园生活等公共话题进行政治参与,行使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的重要公共舆论空间。在新媒体社交平台搭建的公共政治领域中,大学生网络群体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的成本和风险较低[7]71-81。网络的虚拟性、匿名性等让大学生网民在进行社会政治参与时,往往忽视法律制度与社会规范对自身言行的约束,甚至会让某些大学生网民为了一己私利或者自身情绪价值需要而敢于在言行上铤而走险,从而导致不良网络舆论、行为事件的发生。另外,一些大学生网民容易受到某些网络意见领袖过激言论、不良意见和价值观等的蛊惑、诱导、煽动,使他们在封闭的社群交流环境中被带向更为偏执的极端。

(三)群体认同掀起网络群体极化效应高潮

群体认同在本质上反映的是个体对群体意见、价值观等的完全认同或服从。在大学生网络群体极化现象中,群体认同主要源于群体的同质化、个体的信息选择性以及集体无意识。这体现为个体与群体中的“他者”在思想情感、利益目标等方向上的联系变得更为紧密,群体成员对彼此之间同质性的感知和体验变得更为深刻,在情绪和思维认知上的步调愈发一致。群体的话语体系由此朝着同一化的状态发展,大学生网络群体极化效应便真正走向高潮,大学生网民个体几乎丧失自身的理性化话语权,在社群的网络舆论旋涡中成为非理性群体意见的代言人、发声筒。

三、网络舆论中大学生网络群体极化引导策略

基于网络舆论中大学生网络群体极化的生成基础及生成机理,可以通过提升大学生网民网络文化自觉、让大学生网民积极承担构造优秀网络文化空间的主体责任、建设校园新媒体社交空间网络规章、打造网络社交新媒体联动合力等策略,实现对大学生网络群体极化的制约。

(一)提升网络文化自觉,勇于承担新时代网络责任

网络文化自觉能够让大学生网民保持理性意识、社会责任意识,自觉接受社会规范和法律制度的内在约束。不断提升大学生的网络文化自觉,能够有效规避网络舆论中大学生网络群体极化现象的产生[8]38-40。首先,大学生网络群体必须要主动提升网络自律意识和网络共同体规范意识,通过自觉遵守网络秩序、法律法规,积极、正确地行使公民网络政治权利,成为网络文明的优秀践行者以及网络舆论秩序的坚定维护者。其次,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强化大学生的网络价值观教育和网络法治素养教育等,通过推出精品化的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课程,引导大学生主动规范自身的网络言行,自觉抵制网络极端言行和文化思想的腐蚀。总之,要不断提升大学生网民的网络文化自觉意识,使他们在网络社群中进行理性化表达,对各种极端言论与思想进行有效揭露与批判,从而实现对网络文化空间的维护。

(二)弘扬文化主旋律,承担构造优秀网络文化空间主体责任

大学生网民应承担起构造优秀网络文化空间的主体责任,弘扬主流文化价值,营造健康、理性的网络文化氛围。具体而言,大学生网民可以制作极具个性化、多样化的网络文化作品,传播和宣扬社会正能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优秀校园网络文化[9]36-45。例如2020年南京邮电大学学生创作的动漫微视频《红色》,通过生动描述中国第一颗卫星“东方红”的发射和畅想中国2025进行火星探险的场景,将中国航天事业人自力更生、积极进取的奋斗精神以及这种精神背后蕴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象、直观地展现出来,营造出了极富正能量的舆论氛围。

(三)建设校园新媒体社交空间网络规章,规范大学生网民相符行为

大学生网络群体容易遭受网络中不良言论与价值观的蛊惑、诱导,发生群体极化效应。高校思政工作者要不断巩固、提升新媒体舆论空间阵地意识,通过加强网络把关培育大学生网民相符行为。所谓相符行为,是一个社会心理学概念,指的是在他者或群体的影响下让自己的言行认知符合他者和群体的要求。大学生网民相符行为指在高校思政工作者的正确引导和干预下,使网络中大学生网民的言行认知符合社会规范,不会逾越法律底线等。为实现对大学生网民相符行为的有效培育,必须建设校园社交网络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高校思政工作者应把大学生网民的日常网络文明行为表现情况等纳入大学生考核评价体系,积极打造校园优秀网络文化宣传先锋阵地,通过加强校园网的文化教育版块建设和打造新媒体宣传矩阵,对主流价值观进行传播、弘扬。高校思政工作者要通过有效把握大学生网络群体的心理、社交媒体使用习惯以及信息接收行为特征等,打造出符合大学生网民受众认知心理、信息接收方式、阅读兴趣的作品,以实现对主流价值观的有效传播。

(四)强化媒介间的有效合作,打造网络社交新媒体联动合力

网络社交新媒体拥有着极为重要的信息传播路径与海量的网络受众,能够对社会舆论风向产生关键性影响。为此,网络社交新媒体必须强化对自身的管理,自觉肩负社会主体责任。然而,当前一些社交新媒体为了经济利益,通过挑战网络信息传播法律底线的极端方式盲目追求流量[10]78-84。对此,校园网络新媒体必须加以警惕,积极承担起宣扬正能量、弘扬主流价值观的使命。另外,校园网络新媒体应加强与其他自媒体以及主流媒体的有效合作,通过自身示范和联动发展,构建网络新媒体场域的“意见共同体”, 打造能够联通校内外的媒介联盟集体信息审核机制、不良信息协同过滤机制,形成能够制约网络群体极化现象的多媒介联动合力。

四、结语

在新媒体社群舆论语境下,大学生网络群体极化效应的发生频率与强度不断提升,对网络秩序稳定、网络空间安全,甚至是校园安全、社会安全带来不良影响。为此,无论是高校大学生还是高校思政工作者都必须要对此保持高度警惕,共同打造大学生网络群体极化引导和制约体系,从而确保网络社群空间能够时刻处于风清气正的文化氛围中。

猜你喜欢

社群极化网民
认知能力、技术进步与就业极化
社群短命七宗罪
网民低龄化 “小网虫”的明天谁来守护
双频带隔板极化器
有关公路,网民有话说
基于PWM控制的新型极化电源设计与实现
母婴电商的社群玩法
VC靠边!社群股权众筹来了
天使进化——VC靠边!社群股权众筹来了
极化InSAR原理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