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维相对贫困测度与影响因素研究

2023-11-11黄馨怡许敏兰陈明兰

当代农村财经 2023年11期
关键词:交界处省际内生

黄馨怡 许敏兰 陈明兰

摘要:湘鄂渝黔省际交界处集“大山区、大农村、少数民族聚居地”于一体,摆脱绝对贫困后,相对贫困治理后劲仍有所不足。本文构建包含经济、可行能力、社会保障、政策、内生动力在内的多维相对贫困识别体系,运用A-F法对多维相对贫困进行识别、测度和分解。研究发现,区域内30.90%的家庭在2个维度上存在贫困,家庭在内生动力与政策维度的相对剥夺感最高。在此基础上,通过二元Logistic模型进一步对农户家庭的致贫因素进行研究。最后,基于本文实证研究结果,为湘鄂渝黔省际交界处相对贫困有效治理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湘鄂渝黔 多维相对贫困 A-F方法 二元Logistic模型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特色农业减贫的长效机制、效应评价及对策研究”(20BJY169);2022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特色农业缓解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效应评价及对策研究——以湘鄂渝黔省际交界处为例”(202210554005);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课题(XSP19YBZ067)。

一、引言

2020年,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相对贫困的治理将成为后扶贫阶段的重要任务。较绝对贫困而言,相对贫困的致贫因素更为复杂,贫困维度也由单一收入维度延伸至多维。湘鄂渝黔省际交界处集“大山区、大农村、少数民族聚居地”为一体,在脱离绝对贫困后,仍然是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洼地”,部分“脱贫摘帽”农户生计水平偏低,面临较高的返贫风险,完善湘鄂渝黔省际交界处多维相对贫困识别体系、测度多维相对贫困程度并分解主要致贫维度,有针对性地治理相对贫困对于相对贫困的整体治理有着重要意义。

目前,学界对于相对贫困的概念尚未形成统一的界定,但相对贫困的内涵已从收入贫困进一步延伸到能力贫困(Sen,1997)、权利贫困(UNDP,1997)、相对剥夺(Townsend,1979)、社会排斥(李棉管等,2020)、知识贫困(王太明等,2021)等,贫困视角从单一收入维度转向多维度已成为主流趋势(刘海霞,2023),但未来阶段对相对贫困的理解仍然要以绝对贫困作为内核(林闽钢,2020)。学界关于相对贫困丰富的研究成果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理论基础,但现有研究在相对贫困测度方面仍主要聚焦于以收入为主的经济维度,对相对贫困的多维测度有所忽视。

因此,本文基于对相对贫困内涵的理解和研究区域现状,引入包括收入在内的多维剥夺指标,构建多维相对贫困识别体系,对研究区域多维相对贫困现状进行测度,并进一步分析其影响因素,对巩固湘鄂渝黔省际交界处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二、多维相对贫困研究设计

(一)研究区概况与数据来源

湘鄂渝黔省际交界处深居武陵山腹地,是典型的跨行政区的贫困地带,近年来依托扶贫政策和地区资源禀赋,湘鄂渝黔省际交界处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自脱离绝对贫困以来,脱贫户减少了部分来自政府的稳定补贴与扶持,相对贫困治理后劲有所不足。长期以来受自然条件的制约导致其早期开发不足,经济发展不充分,产业结构传统且较为单一,基础设施普及率低,整体发展水平较低等问题仍然存在。

本文选用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以下简称CFPS)数据及课题组实地调研数据,使用stata17对湘鄂渝黔四省交界处区域样本进行有效性筛选,最终得出湘鄂渝黔省际交界处共890个有效样本,其中湘西地区213个、鄂西南地区237个、渝东南地区210个,黔东地区230个。

(二)测度模型设定与指标选取

1.模型设定

A-F方法通过双重临界值来识别个体(家庭)在各维度以及总体上的相对贫困状况(Alkire S, Foster J.,2011),被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所采纳,成为目前测量和评估多维贫困的主流方法。本文采用A-F方法对湘鄂渝黔省际交界处进行多维相对贫困测度与分解,具体步骤如下:

(1)单维度相对剥夺识别。以样本区人口总量和相对贫困总维度个数设定矩阵。zj表示维度j被剥夺的临界值,若xij≦zj,令gij=1,表示样本i在维度j上被剥夺;反之,令gij=0。

(2)多维度相对剥夺识别。令各维度权重为wj,构建矩阵G={wjgij},并计算相对贫困剥夺总分,若≥k,则认为样本i属于多维相对贫困;反之,则不属于。

2.指標选取

本文结合湘鄂渝黔省际交界处实际情况,参考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MPI指标体系、张承等(2021)、董艳敏等(2023)等选取的多维贫困指标,基于对相对贫困的内涵的理解,从收入贫困、能力贫困、权利贫困视角出发构建多维相对贫困识别体系。其中,收入贫困由经济维度体现。收入是经济维度的主要指标,本文借鉴方迎风等(2021)提出的平均收入的60%为临界值。就业是缓解收入贫困的重要措施,故将就业也引入经济维度。可行能力与内生动力分别从客观和主观视角来衡量能力贫困。最高学历与健康状况反映个体改善生活的现实能力,个体改善生活的主观意愿表现为发展意愿与生活满意度。权利贫困主要由社会保障与政策维度反映。医疗、教育、养老与住房保障是目前我国农村地区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政府在我国贫困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结合CFPS数据的可得性与稳定性,本文主要选取政策满意度与产业帮扶作为衡量指标。

同时,本文参考UNDP全球多维贫困指数方法,采用等权重法进行赋权,具体维度与维度指标描述性解释及权重如表1所示。

三、湘鄂渝黔省际交界处多维相对贫困状况测度

(一)单维相对贫困测度

结果显示湘鄂渝黔省际交界处家庭样本在五个维度上均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对贫困,这反映出研究区整体发展相对落后。其中产业帮扶、住房保障、生活满意度、教育保障指标与政策、内生动力维度的相对贫困发生率最高,究其原因,仍然与湘鄂渝黔省际交界处山地广布,贫困历史悠久,贫困问题复杂多样有较大关联。由于地区对外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匮乏,政策支持力度有限,在住房和教育保障问题上存在诸多问题,产业发展也以农业为主且大多数农户仅从事农业种植、采摘等基础前端性工作,农业增收效应有限,生活总体满意度不高。此外,劳动者协会如农村经济合作社效能不高,产业扶持力度不足的问题也进一步制约着湘鄂渝黔省际交界地区相对贫困治理的进程。

(二)多维相对贫困测度

剥夺阈值k的设定在多维贫困识别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UNDP发布的多维贫困指数设定的k=1/3,但由于本文维度数量与MPI中不同,同时为了更好观察在各剥夺阈值下研究区域多维相对贫困情况,故采用变动的剥夺阈值k,以期选出适合研究区域的多维相对贫困剥夺阈值。

贫困发生率主要衡量多维相对贫困广度。由测度结果可知,随着k值的变化,湘鄂渝黔省际交界处家庭的多维贫困发生率存在明显变化。当k值从0.1增加到0.4时,多维相对贫困发生率从99.55%下降至30.90%,大幅下降但总体数值较高,表明湘鄂渝黔省际交界处约2/3的家庭承受着2个维度及以下的贫困;当k值从0.4增加到0.8时,多维贫困发生率从30.90%下降至0.11%,变化幅度趋小且数值较低,多维相对贫困程度显著降低,1/3家庭受到了2个维度以上的贫困;当k=0.9时,多维相对贫困发生率为0,说明所选样本中没有同时存在4个维度以上的贫困。测度结果符合我国已脱离绝对贫困的基本国情,同時也体现出湘鄂渝黔省际交界处发展较为落后,多维相对贫困问题较为显著。

平均被剥夺程度反映多维相对贫困深度。样本家庭的平均被剥夺程度随着临界值k的增加而增加,从k=0.1时的32.10%增加至k=0.8时的85.00%。这一现象表明,随着多维相对贫困剥夺阈值上升,贫困户数不断减少,但多维相对贫困深度不断增加。当k=0.4时,相对贫困家庭平均被剥夺程度高于46.87%,此类家庭存在着“缓贫难,返贫易”的问题,应成为重点关注对象并纳入贫困检测体系中。随着剥夺阈值k的增加,相对贫困准入门槛提高,地区多维相对贫困程度相应降低,多维相对贫困指数呈下降趋势。

通过上文的分析可知,多维相对贫困剥夺阈值k=0.4为湘鄂渝黔省际交界处多维相对贫困重要测度节点,当k=0.4时,研究区域内30.90%的家庭在2个及以上维度存在贫困,多维相对贫困指数为0.145,符合本文对湘鄂渝黔省际交界处多维相对贫困情况的预期,综上所述,本文将k=0.4设定为多维相对贫困剥夺阈值。

(三)多维相对贫困维度贡献率分解

由分解结果可知,不同维度的贡献率差异较大。k=0.4时,贡献率从大到小依次是内生动力、政策、社会保障、经济、可行能力。其中,内生动力与政策贡献率分别为27.46%、25.29%,维度贡献率最高,均超过20%,可能源于研究区域贫困人口思想仍较为落后,对输血式扶贫的依赖性较高,缺乏开阔的视野与积极的自主意识,且区域内扶贫政策缺乏可持续性,在脱离绝对贫困后过渡到相对贫困有效治理方面存在脱节之处。

社会保障、经济维度的贡献率分别为19.16%、15.44%,均超过15%,现阶段湘鄂渝黔省际交界处在社会保障方面仍存在公共服务性基础设施不完善,社会保险覆盖率较低的问题。经济维度贡献率较高反映湘鄂渝黔省际交界处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较大,家庭劳动力就业不稳定等问题。可行能力的贡献率相对较低,仅为12.65%,可能由于大众对于教育和健康重视程度不断上升及国家精准扶贫期间对基础教育、医疗设施的初步普及降低了相对贫困家庭在这个维度上陷入贫困的概率。

随着K值的上升,经济与可行能力维度贡献率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其中可行能力维度的贡献率出现了将近15%的上升,而社会保障、政策、内生动力维度的贡献率总体上则呈现下降的趋势,其中社会保障维度贡献率降至20%以下;内生动力维度和政策维度贡献率仍高于20%。即对于贫困程度更深的家庭而言,可行能力、内生动力、政策支持不足是导致家庭陷入多维相对贫困的深层原因。深度多维相对贫困家庭对现有生活现状不满但因缺乏发展能力和发展条件,致使发展动力不足,家庭多维相对贫困现状得不到改善,享受较好的教育、医疗等服务的权利被限制,进一步导致发展能力与动力不足,容易深陷贫困的恶性循环,亟需政府部门政策支持的介入。

(四)地区多维相对贫困分解

本文在k=0.4下对区域的多维相对贫困状况进行分解。四地平均被剥夺程度相似,均高于45%,多维相对贫困程度深,返贫风险大。同时,多维相对贫困发生率和多维贫困指数均呈现出渝东南地区最高,鄂西南地区、湘西地区次之,黔东地区最低的情况。

本文进一步在k=0.4时探究各维度对四地多维相对贫困的贡献率。政策维度对四地贡献率均较高,超过20%,表明现阶段研究区整体均存在政策支持力度不足、可持续性不强、政策落实到农户家庭过程不畅等问题。此外,对四地的分解结果进行分析,情况如下:

渝东南地区家庭内生动力维度贡献率高,家庭发展自主性不足问题相对较为严重。渝东南地区各县域经济不发达,整体受教育程度与公共基础设施与重庆市平均水平存在较大差距,且较少受到重庆市旅游业发展的带动,区域内人口思想落后,对输血式扶贫的依赖性仍然较高,导致内生动力维度致贫率居高不下,多维相对贫困指数高达0.263。鄂西南地区内生动力及社会保障维度贡献率较高。近年来,鄂西南地区近年来经济发展较为迅速,相对贫困状况有所好转,但基础设施滞后的问题仍然存在,民生保障不足,医疗教育等领域发展落后,对地区内家庭发展内生动力的激发有限,多维相对贫困指数为0.149,返贫风险较高。湘西地区社会保障和可行能力维度致贫率较高。湘西地区依托当地资源禀赋,大力发展八大特色农业产业及文旅产业,经济发展总体较为平稳,但在财政投入政策衔接方面存在效率性不足的问题,公共服务设施供给不平衡、不充分,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不足,区域内家庭居民健康水平有待提升,多维相对贫困指数为0.098。黔东地区社会保障及经济维度致贫率较高。黔东地区多年来基础设施与基础保障薄弱,产业的增收效益有限,但随着“县县通”高速及铁路的开通极大的改善了交通区位条件,依托“梵净山”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品牌发展的产业链也给当地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多维贫困发生率为0.077。

四、湘鄂渝黔省际交界处多维相对贫困的影响因素分析

由上述分析可以发现,湘鄂渝黔省际交界处表现出了较为显著的多维贫困特征,经济、可行能力、社会保障、政策、内生动力是影响研究区域多维贫困状况的主要维度,然而,户主、家庭与外部因素是否也影响农户多维相对贫困暂无定论。因此,本文引入户主因素、家庭因素与外部因素对研究区域农户多维贫困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由于“是否为多维相对贫困”是一个二分变量,本文借鉴左宇晓(2022)的研究方法,选取二元Logistic模型进行分析。将上述变量引入Stata17,相關变量解释与输出结果如表2所示。回归结果显示Prob>chi2=0.0000,回归模型显著。

由回归结果可以看出,在户主因素方面,健康状况及教育程度与被解释变量在1%的水平上显著。说明户主的健康状况越好、教育程度越高,其劳动能力和学习能力也随之增强,对新事物、新理念的接受与实践速度也越快,能够更好地掌握各类技能,家庭陷入多维贫困状况的可能性就越低。户主因素中的年龄与婚姻状况以及家庭因素的显著性均较低,与研究区域家庭多维相对贫困的关联度较低。外界因素中,政治参与与社会参与达到显著水平,即研究区域家庭政治参与及社会参与程度越高,越能够理解与支持当地扶贫与乡村振兴政策,并参与到其中去,紧跟政策导向,家庭更不容易陷入多维贫困,因此完善基层民主及政策落实制度,鼓励村民之间的沟通交流与经验借鉴也有利于改善相对贫困状况。

五、政策建议

本文运用A-F双临界值法及二元Logistic模型对湘鄂渝黔省际交界处多维相对贫困现状进行了定量研究和系统性分析,得出湘鄂渝黔省际交界处整体多维相对贫困情况普遍,30.90%的家庭存在2个维度及以上的贫困,但极端相对贫困现象的发生率较低。其中,内生动力与政策是湘鄂渝黔省际交界处主要致贫原因,反映目前湘鄂渝黔省际交界处普遍存在政策可持续性不高、家庭内生动力不足且对政策依赖性大的问题。此外,可以发现湘鄂渝黔省际交界处整体多维相对贫困主要由鄂西南地区、渝东南地区贫困程度拉高。从多维相对贫困的影响因素来看,健康状况、教育程度、政治参与及社会参与对研究区域家庭多维相对贫困程度产生显著影响。本文依据实证检验结果,对湘鄂渝黔省际交界处相对贫困治理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一)要建立与地区高度适配的多维相对贫困的识别与监测机制,循序渐进地制定扶贫补贴政策

目前湘鄂渝黔省际交界处已经脱离绝对贫困,但是据上文分析发现,四地居民对于输血式扶贫依赖性仍然较高,直接切断对贫困户的扶贫补贴反而会增大返贫的可能性,不利于整体性相对贫困的治理。同时,政府应根据当地情况建立更为全面的贫困识别体系,充分联系村集体与各乡镇定期更新区域内家庭的检测数据,对相对贫困人口实行动态监测,对纳入相对贫困检测体系的家庭进行定期走访与清理。由实证结果可知,研究区域不同区划间的致贫原因具有差异性,相对贫困的识别体系及治理战略都应基于这种差异性,在一定程度上对致贫贡献率高的维度进行倾斜。基于本文测度结果,湘西地区、鄂西南地区、渝东南地区应更加重视权利与能力贫困,黔东地区则应对收入与权利贫困进行一定的倾斜。

(二)大力发展地区特色产业,增强相对贫困家庭可持续发展能力与内生动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可以有效实现脱贫地区相对贫困的治理。湘鄂渝黔省际交界处家庭有着丰富的地理资源与能力禀赋,各地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势头良好,通过技能培训、产业帮扶等手段,可以提高相对贫困家庭发展能力。同时通过发展集体经济、建立农村合作社等方式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可使相对贫困家庭链式嵌入当地产业链各环节,激发其萌生努力提高家庭生活水平的主观意愿,并付诸于实践,完成相对贫困户的自我飞跃,最终实现相对贫困家庭长足发展与相对贫困地区整体发展并举。

(三)大力完善湘鄂渝黔省际交界处基础设施,提高地区社会保障程度

基础设施滞后是本文研究区域发展的一大短板,数据显示研究区域内基础设施覆盖率均低于本省平均水平。需进一步加快地区建设,升级湘鄂渝黔省际交界处的基础设施,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具体体现为增加湘鄂渝黔省际交界处基础教育和医疗设施数量,加大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覆盖率,提高住房保障,对老旧居民住房及危房进行监测与改造拆迁,形成普惠性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同时,交通基础设施是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基于本文研究区域多山的地形结构,应大力加强当地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促使交通基础设施服务乡村振兴,建立农村公路“+产业”“+生态”“+文化”发展模式。

(四)各地政府应加强交流合作,形成相对贫困治理的合力

湘鄂渝黔省际交界处各市县在地域上相邻,地理区位条件趋同,且均面临着相对贫困问题积累已久、贫困程度深的问题,在致贫原因中也有相似之处。各地政府在进行相对贫困治理时应采取“协调联动、统筹发展”的发展战略,在打破交通壁垒的基础上,加强资源整合,提高地区间之间人力资本、金融资本、大数据、知识资本等高素质要素流通效率。着力解决四地部分产业结构高度同构且水平低的问题,形成“各有所精”的发展格局,打造武陵山片区优势产业集群。同时,利用丰富民族文化资源创建武陵山片区全域旅游国家示范区,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形成相对贫困治理合力,达到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治理效果。

参考文献:

[1]Sen,A. Issues in the MeasurementofPoverty[J].Scandinavian Journal of Economics,1979,81( 2) : 285-307.

[2]Programme U . Human Development Report 1997[J]. New York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7, 46(2):430.

[3]Townsend,P. Poverty in the United Kingdom: A Survey of Household Resources and Standard Living[M]. Harmondsworth: Penguin Books,1979.

[4]李棉管,岳经纶.相对贫困与治理的长效机制:从理论到政策[J].社会学研究,2020,35(06):67-90+243.

[5]王太明,王丹.中国共产党治理农村绝对贫困的历程、经验及启示[J].农业经济,2021(11):84-86.

[6]刘海霞,周亚金.后脱贫时代中国相对贫困治理研究——基于马克思相对贫困理论的视角[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1-9.

[7]林闽钢.相对贫困的理论与政策聚焦——兼论建立我国相对贫困的治理体系[J].社会保障评论,2020,4(01):85-92.

[8]Alkire S, Foster J. Counting and MultidimensionalPovertyMeasurement[J]. 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 2011, 95(7):476-487.

[9]張承,彭新万,陈华脉.我国多维相对贫困的识别及其驱动效应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21(11):15-29.

[10]董艳敏,严奉宪.风险冲击对农村居民家庭相对贫困的影响——基于CFPS数据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3:1-13.

[11]方迎风,周少驰.多维相对贫困测度研究[J].统计与信息论坛,2021,36(06):21-30.

[12]左宇晓,卜津月.我国劳动力人口多维相对贫困测度及影响因素分析[J].统计理论与实践,2022,No.518(06): 29-35.

(作者单位:湖南工商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湖南工商大学经济贸易学院)

责任编辑:李政

猜你喜欢

交界处省际内生
友谊碑建在交界处
基于偏序集的省际碳排放效率评价
冷置
植物内生菌在植物病害中的生物防治
内生微生物和其在作物管理中的潜在应用
“党建+”激活乡村发展内生动力
授人以渔 激活脱贫内生动力
建筑结构设计中梁柱的交接处理方法
省际路网联动机制的锦囊妙计
开放与我国居民收人增长*——来自2001~2012年省际面板数据的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