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奏好求真学习“五部曲”, 助力幼儿生命发展

2023-11-11胡博玲姜彬穆伶艳郑雪莹张迪许玲

教育·校长参考 2023年9期
关键词:五部曲衣架秘密

胡博玲 姜彬 穆伶艳 郑雪莹 张迪 许玲

问题产生:为什么没人做值日呢?

最近的两周,我发现擦桌子、摆碗筷这两项常规值日生工作,开始没人愿意参与了,这是为什么呢?了解之后,我发现幼儿更喜欢展示自己,不喜欢固定的劳动任务,那怎样让幼儿主动并愿意参与劳动呢?我提议道:“来一场班级大扫除,怎么样?”“我想擦桌子,因为我会。”“我想洗玩具,因为好玩。”“我想擦床,一层层的有意思。”……幼儿纷纷报名参加,我发现幼儿对于劳动是有自己的需求的,他们所表达的正是他们喜欢的劳动,从他们的声音中,我感受到了他们表达中的愉悦心情与对劳动的期待。

计划导向:大扫除我们怎么做?

通过和幼儿一起交流和讨论,我们把大扫除的计划进行了详细的绘制,例如:哪些地方需要清洁、人员分配、需要哪些劳动工具……幼儿将这些问题列入计划表,然后按照计划开始按部就班地分组行动起来。

合作探究:擦地组不断解决出现的问题

墩布太长了,怎么办? 幼儿开心地忙碌起来,只见扫地二人组涵涵和瑶瑶,两人快速完成了清扫工作,准备开始用墩布清洁地面。这时,涵涵焦急地用手比画着说:“老师,墩布太大了,把手特别长,我实在搬不动。”我瞧瞧墩布问他们:“那是平日老师用的,当然长啦!你们想想办法呗!”一旁的瑶瑶说:“让妈妈买一个小孩用的墩布,就行啦!”涵涵反驳道:“那现在没有用的,怎么办?”瑶瑶挠挠头说:“也是,那我们俩一起再试一试吧!两个人的力量大。”说着,两人就开始干起来,在两人的完美配合下,墩布像被施了魔法一样,在地板上玩起了“画大字”的游戏。事后我很欣喜,我看到了幼儿对生活经验的迁移、对周围劳动者的关爱、对班级的主动付出。我更多的是倾听幼儿声音并满足他们的需求,让幼儿主动接纳劳动并愿意参与其中。

墩布太少了,怎么办? 今天,擦地组的队员都争先恐后地想玩墩布游戏,但是墩布只有两个,怎么办?正当擦地组的队员发愁时,只见一旁拿抹布的王正,将抹布在地板上铺平,双手打开压在抹布上,撅起小屁股,推着抹布从这头到那头,像一辆推土机一样,大家瞬间被这个有趣的动作吸引,纷纷趴在地上模仿起来,太好玩了!原来没有墩布也能擦地啊!事后,我们请王正进行分享,原来他和妈妈一起用这个方法清洁过家里的木地板,真是一个不错的主意呀!我发现劳动变成了幼儿自主学习的机会,在忙碌中还不断涌现新的劳动探究。劳动变成了游戏,这是我没想到的。幼儿们在玩的过程中不仅进行了劳动体验,锻炼了劳动能力,也享受了劳动的快乐。

怎样才能快速擦完地呢? 擦地组的队员选择不同的方式擦地,但很快就累了。一诺说:“老师,活动室加睡眠室的地太大了,我用墩布才擦干净一小块地方。”瑶瑶说:“我用抹布来回擦,好晕啊!”王正摸摸头说:“我和嘉佑总是头碰到头。”我回答道:“这可怎么办?要不找其他组帮忙。”王正不服输地说:“不用不用,我们能行。”拉着嘉佑的手说:“我俩从这边出发,一起到那边就不会碰头了。”这时,有过合作经验的瑶瑶说:“我也来帮忙,人多力量大。”这么一招呼,擦地组的小朋友,直接摆成一排,从教室的这头擦到那头,来回几遍后,大大的教室地面就擦完了。

分享交流:同伴互助解决问题

劳动后,我和幼儿一起进行了回忆,劳动时有什么感受或者收获?有什么需要调整的?过程中,幼儿每一次劳动后的收获和体会都不一样,幼儿的计划与执行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合作与交往能力都得到了发展,劳动技能也在游戏中不断获得。在整个劳动过程中,我感受到自己观念和视角的不断转变,以往我们都很着急地落实目标,培养幼儿的能力,主观意识过多,劳动的体验容易变成劳动任务,劳动就成为一种形式。这次大胆放手从幼儿出发,倾听他们的声音,尊重他们的天性,满足他们的需求,支持幼儿不断探索,让幼儿在快乐感受中体验劳动的满足,让劳动成为促进幼儿发展的有效途径。

实践创新:发起新挑战

接下来我们将劳动延伸到家里,鼓励幼儿在家变身“家务”小能手,多帮助家长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根据幼儿的兴趣继续拓展劳动的空间和内容。我们一致决定将每周四下午定为大扫除日,幼儿都非常期待那一天的到来。

(文/胡博玲)

问题产生:滑轮在幼儿园可以做什么呢?

在一次秋游活动中,幼儿在慕田峪等待乘坐缆车时,木木看到了头顶上的巨大轮子,他惊讶地说:“这么大的轮子我真是第一次见。”优优接着说:“这个轮子是干什么的呀?”幼儿对缆车上的滑轮产生了极大的好奇心,小眼睛仔细地观察这个巨大的滑轮,想要探索其中的奥秘。回到班里,幼儿搜集了很多滑轮,他们想用这小小的滑轮在幼儿园里做一些小改变。于是我们展开了讨论:“咱们有这么多的滑轮,能用它做什么,班里哪里用得上滑轮呢?”幼儿开始讨论……

计划导向:制定开展自动关门实验的计划

通过和幼儿一起交流和反思,我们把开展自动关门实验的计划详细地进行了记录。班里一共有四扇门,开展自动关门实验的小朋友就自发地分成了四个组。大家每个人都信心满满,想要快点完成这个有趣的小实验。经过分组后,幼儿很快列出了实验所需材料的清单,画出了实验的设计图。在制定计划的过程中,我發现每个幼儿都热情高涨,全部都投入其中。

合作探究:不断探索

第一次探究:自动关门实验的初尝试 开始实验的时候,在游戏中,幼儿能够按照计划与同伴分工合作游戏。有的负责搜集材料、传递工具,有的负责指挥实验,统领大局。在实际操作时实验两组也遇到了难题:滑轮究竟应该放在门上还是墙上,幼儿们争论个不休。在小组实验中,两组幼儿将滑轮贴在了门的后面,将线一头连接水瓶、一头连接门的右上角,挂好重物的时候,他们发现松开手的时候,水瓶沿着墙壁下坠,在水瓶的作用下,门缓缓地打开了。浩宇说:“我们明明是要做自动关门的装置,这下门却自动开了!这不是让我们的班里更冷了吗?”第一次的实验就遇到了问题,幼儿的热情一下子就熄灭了。

第二次探究:汲取经验,修改计划 第一次的实验就这样遇到了瓶颈,原本情绪高涨的幼儿开始漫无目的地游走。我请幼儿暂停实验,并让他们再仔细地思考自己画的实验设计图。我对幼儿说:“你们仔细看看,设计图正确吗?你是按照设计图来实验的吗?设计图哪里需要修改呢?你们可以一起拿着设计图,走到你们的实验装置旁边。”心情焦躁的幼儿渐渐静下心来观察自己的设计图,每个人都有所发现。王鹏越通过观察发现图纸不太清晰。木木发现图纸画反了。于是大家开始解决问题,幼儿经过修改设计图,也厘清了自己的思路。很快,实验完成啦!

第三次探究:使用中再遇难题,在实践中改进幼儿第二次的实验结束后,幼儿体验到自动关门实验给小朋友们带来的便利。但是这一天姜浩宇又有不一样的看法了。他对自动关门装置组的小朋友提出了意见:每次经过一个人,这个门总是自动关上一次,小朋友排队去睡眠室的时候,下一个小朋友还要一边搬椅子,一边拉门,十分不方便。很多幼儿都发现了这个现象,纷纷提出了质疑。于是,有的幼儿支持继续使用自动关门装置,有的幼儿觉得搬椅子时候很麻烦。这时教师问幼儿:“大家有没有折中的办法呢?”香雨说:“咱们班有一次性餐盒,用这个挂在墙上也可以让水瓶停在半空中。”许添智说:“我们家里门后面有门吸,用吸铁石把门吸住就可以啦!”幼儿的想法可真多,他们立刻展开行动对自动关门实验装置进行改造。这次实验圆满成功,每个幼儿脸上都洋溢着自信的笑容。

分享交流:自动关门装置的分享

幼儿自己探究的自动关门实验装置试验成功啦,路过的教师和小朋友们看到我们班的门上有不一样的机关,都来询问:“这是做什么的?这个装置怎么使用?”他们也想有一扇自动关上的门。热心的幼儿走到教师的办公室和其他班级去帮忙安装,他们将自己的探究成果分享给他人,受到了教师和弟弟妹妹的一致好评。

实践创新:滑轮的再次利用

自动关门实验结束了,但幼儿对滑轮游戏的热情却没有减退。他们利用滑轮又在班里、幼儿园里展开了新一轮的游戏。小小的滑轮在聪明、乐于探索的幼儿里,简直变成了百变“武器”,这些“武器”能解决许许多多我们意想不到的难题。

(文/姜彬)

问题产生:“3D立体拼插玩具”怎么玩

最近班里来了一批名为“3D立体拼插玩具”的新玩具。在玩的时候李岱凝拼插了一个又高又大的房子,小朋友们觉得不可思议,居然还能站在里面拼插。他告诉我们插的是“秘密基地”。“什么是秘密基地?”“秘密基地应该什么样?”“我们也想一起玩可以吗?”顺应幼儿兴趣,我们开展了“秘密基地”的拼插游戏。

计划导向:搭建秘密基地

我们怎么拼插秘密基地呢?带着这个问题幼儿开展设计,刘铭俊说:“秘密基地应该能让小朋友都进去玩。”李岱凝说:“对呀,就像个大房子。”刘铭俊说:“我们可以把它们都连接起来,搭一个更大的房子当咱们的秘密基地。”妞妞说:“大家可以一起插。”麦豆:“我们先画个图吧,照着图纸插,我爸爸就是看图纸盖房子的。”于是幼儿一起设计了图纸,开始分工合作拼插起秘密基地。

合作探究:秘密基地游戏

“秘密基地”初建成 拼插出框架后幼儿发现“秘密基地”总是摇晃,容易被碰倒,我引导幼儿观察“秘密基地”的支撑点,幼儿敏锐地发现只有四面“墙”不稳固,于是将四面“墙”连接起来,赵博涵还想到三角形支撑最稳定,大家在每个“墙角”进行连接,形成了三角形的支架,“秘密基地”更牢固了。游戏过程中幼儿还发现了秘诀,例如:有三种不同长度的棍,要用一样长的才能拼接成功。在这一阶段,幼儿能主动探究新玩具。游戏中,他们学会了观察和比较长短,增强了对建筑结构和空间的认知。

“秘密基地”的神秘之处 一段时间后,有幼儿质疑说:“秘密基地不秘密,从外面什么都能看见。”于是“怎样让我们的‘秘密基地’更神秘”成了幼儿的新挑战。怎样才能让大家看不见里面呢?刘铭俊提议用纸贴上,但是纸总是掉,贴的也不美观,麦豆提议用布,像帐篷一样,大家觉得主意很好,他们找到园长妈妈申请买布。通过后幼儿开始测量需多大的布,怎么量呢?他們尝试使用各种自然材料测量但是记不住,我提出新问题:“怎么才能将测量的结果记录下来呢?”幼儿又开始分工,李岱凝、马衎测量,刘新月记录,之后上网挑选花纹图案,询问幼儿的意见,最终确定下来用海洋迷彩布,幼儿精挑细选的布遮到我们的“秘密基地”上时,大家忍不住欢呼起来。虽然在测量时遇到了很多问题,但是他们敢于尝试,测量虽然不精准但是过程中也知道了测量的方法,尝试了记录。游戏中,我看到幼儿积极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也看到游戏给幼儿带来了快乐和自豪。

“秘密基地”游戏 终于可以开始“秘密基地”游戏了,那游戏怎么玩呢?在选择布料的时候,幼儿了解到海洋迷彩布是解放军叔叔经常用的,他们就想玩战斗游戏。我和幼儿讨论游戏规则,但是幼儿急于玩起来,所以简单地分了组,两方战队开始了战斗。我观察他们在游戏中有时分不清是自己人还是对方的人,也没有明确的目的,只是拿着武器假装战斗,玩得很热闹,人来人往地在“秘密基地”穿梭。

分享交流:同伴互助解决问题

在游戏过后,我和幼儿一起进行了回忆,我们玩的时候有什么感受?有什么问题?还有什么需要调整的?幼儿也意识到了问题,麦豆说:“太乱了,都上秘密基地,分不清好人坏人。”我及时追问:“怎么办呢?”幼儿发现是自己没跟自己人站一起,“秘密基地”应该是一方的战斗基地,于是他们提议玩抢占“秘密基地”游戏。增加了新的游戏规则,明显能体现出双方战队在对战,为了抢占“秘密基地”双方战斗激烈,甚至发生肢体冲突,他们主动停战调整规则,考虑到双方的立场,协商好一个战队以“秘密基地”为自己队的战斗基地,另一个战队使用桌子、椅子搭建临时基地,双方可以攻占对方基地,可以俘虏对方队员等,他们在一次次游戏中自己发现问题,不断调整,游戏始终在继续。在这一阶段,幼儿从拼插游戏发展成了真正的游戏,他们能主动设计游戏规则,发现问题主动调整,并不断拓展自己的游戏,服务于自己的游戏,是游戏真正的主人。

实践创新:发起新挑战

在对战游戏中,幼儿发现武器太单一,伤员没有人帮助,接下来我们可以设计各种各样的武器,拼搭武器弹药库和医疗救护站,根据幼儿的兴趣继续丰富游戏内容。

(文/穆伶艳)

问题产生:玩具上的水是哪里来的?

游戏时间到啦,这时妍妍疑惑地问道:“老师,这箱拼插玩具里怎么有水呀?”她的提问立刻吸引了班里其他幼儿的围观,亮亮大声地说:“老师给小玩具洗澡啦!”小朋友好奇地追问:“老师为什么要给玩具洗澡?”“怎么给玩具洗澡的?”“我的小娃娃也脏了,能洗个澡吗?”

计划导向:做口头清洁玩具计划

幼儿喜歡关于水的游戏活动,一时间,清洗小玩具的话题成了班里的热点话题,“为什么洗玩具”“怎么洗玩具的”“我也想洗玩具”成了幼儿最感兴趣的话题,我提出:“你想怎么清洗小玩具?” 幼儿迫不及待地分享自己清洁玩具想法:“我想用纱布擦玩具,给玩具消消毒。”“我想用肥皂水给玩具洗澡。”“我要用湿纸巾擦玩具。”“我要在水池里洗玩具。”……

共同探究:按计划清洁玩具,尝试解决问题

第一次:分组清洁初体验。幼儿收集到了自己要用的工具,开心地清洁起来。元宝在班里没找到纱布,无奈地说:“我明天从姥姥家里拿来再洗吧。”和他一块的小朋友也附和着要从家带一些。可见第一次活动,幼儿没有找到自己理想的材料。处于这个年龄段的幼儿很容易受挫,做事情的坚持性和克服困难的信心最容易消失。于是我决定适时介入:“想一想幼儿园哪里会用到纱布呢?”“保健室老师那里肯定有。”元宝兴奋地说着,之后他和同伴去保健室借来了纱布,也开始清洁玩具了!

纱布组,用纱布擦拭玩具;抹布组,把小抹布弄湿擦拭玩具;湿纸巾组,用湿纸巾直接擦拭玩具;小毛巾组,用水洗,洗完了后,用毛巾擦;肥皂组,用肥皂水洗,用纸巾擦干。在过程中我发现有小朋友虽然选择了一样的清洁工具,但是场地、方法却不同,大家都在认真地清洁着玩具。活动后,大家分享第一次清洗感受:盥洗室人太多太挤了,小伟还老抢我的水龙头;厕所地上都是擦完的纸,很脏也很浪费……面对在活动中遇到的问题,“那怎么做既不拥堵也不浪费纸巾呢?”我追问道。 “要把我家浴盆拿来”“可以拿小毛巾擦,就不浪费了”等,元宝的提议解决了场地和材料不适宜的问题。

第二次:调整材料再尝试。与此同时我也发现,幼儿因为有了第一次“清洁”的初体验后,能简单梳理出自己在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分享经验的过程,就是帮助缺乏经验的幼儿积累新经验。盆放哪里合适?虽然有丰富的材料,但是场地问题还是没解决。浩浩决定他们组去院子里清洗玩具,到了院子后发现没有水,怎么洗?米粒发现小六班的位置有两个水池,兴奋地转移工具来到小水池,开始清洗玩具。但在清洗中又遇到了新的问题:水池里和洗完的玩具上都是泡沫。“怎么才能把小玩具上的泡沫洗干净呢?”我问道。这一问题引发了户外组小朋友的思考。只见浩浩将水池里满满的玩具拿出去一些放到盆中,留下一点把水池塞子打开在水池里冲洗,洗完后将玩具放进空筐里。在浩浩的示范下,大家陆续尝试了这个新方法,但在洗的过程中,有小朋友提出:“这么冲泡泡真浪费水。”“那怎么才能不浪费水还能洗干净呢?”我问道,米粒说:“我觉得洗手液放太多了,下次我们可以少放点。”幼儿在调动以往生活经验的同时,也注意了清洁工具的用量问题,他们在随后的清洁中会留意洗手液按几下合适,在反复尝试中解决了洗不干净的问题。

第三次:清洁玩具在行动。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和尝试,大部分幼儿已初步掌握使玩具变干净的方法。之后,幼儿还划分了每组的责任区,这样就涉及班级所有的玩具。

实践创新:寻找晾晒玩具场地

活动中,幼儿积极分享自己的经验,一起交流讨论自己的收获,以后遇到同类问题如何处理等。经过分享交流,幼儿对于清洁玩具的经验得到再次丰富,综合能力得到发展。

随着清洁玩具数量的不断增多,幼儿又发现了新问题,从最开始的擦干到放窗台、玩具柜晾晒干,如今窗台、玩具柜已经难以容纳那么多的玩具了,怎么办?这成了幼儿面临的新问题。新的探究正在生成。

每一个时期的自己,都是不断成长的自己。对于小班幼儿,也要相信他们有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通过亲身操作后,发现场地拥挤、材料不适宜、洗不干净、晾晒场地不够、时间不合适等接二连三的问题后,并没有放弃,而是通过亲身体验、动手实践、生活经验迁移、初步合作等解决问题,从而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提高其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我们相信幼儿,更要放手幼儿。

(文/郑雪莹)

问题产生:怎样才能挂衣服呢?

户外活动前,幼儿热火朝天地准备穿外衣,咔嚓一声,糟糕!原来是衣架掉下来了。“衣架为什么会坏?坏了以后衣服放在哪?谁能修好它……”幼儿在你一言我一语中发现,冬季衣服很重,衣架被压得都升不起来了,园里的维修叔叔帮忙修过好几次。于是,幼儿想到了自制衣架。这是幼儿们生活中的真实问题,但这对于中班幼儿有一定挑战性。

计划导向:制作衣架

幼儿制作衣架的热情很高涨,但当我问道“那要怎么做呢?”大家沉默了。原来幼儿对衣架的了解仅限于见过、使用过。于是我们一起在网上搜索不同样式的衣架,认识了解后,我们对制作衣架进行了细致的梳理,样式、结构、需要搜集什么材料,做了详细计划,之后就开始行动了。

合作探究:制作衣架

第一次探究—合适“主支架”。幼儿选择长棍作为主支架,在安装分支时,尝试用胶带、胶钉、胶枪,但都不能将分支固定住,看来需要把小棍扎进去固定才行,细细高高的竹子怎么也扎不动,壁纸刀、剪刀、竹子都不行。一时间幼儿们陷入了僵局,“看来我们的工具不好用啊,谁能有更好用的工具呢。”“我爸爸的工具盒里有电动的尖尖的工具,我觉得可以。”“我见过,门卫爷爷给我们修柜子门时也用过那种工具,爷爷肯定有办法。”说完幼儿一起去找门卫爷爷帮忙。在爷爷的帮助下,很快竹子被打好了洞,但是打好洞以后,竹子从中间裂开了,幼儿发现竹子太细了,不合适。

圆圆粗粗的纸筒相比就简单多了,用剪刀、锥子很快就打好洞,两种工具还比起赛来,看谁扎得快,小七说爸爸安装过广告板,用东西敲更快,于是积木成了小七的辅助工具,用剪刀的皓皓也不示弱,双手发力,请小朋友帮忙扶着,防止纸筒乱跑。额头都忙出汗了。打好洞,那么接下来就要安装分支了,找来小圆棍,兴奋地插进去,大功告成了。马上就来实验吧。“哎呀,小棍歪了。”“我的衣服被挡住了,不方便。”“我的衣服拖地了。”一个个声音打破了喜悦氛围。

第二次探究—固定分支架。怎么才能固定分支呢?孩子们经过讨论得出结论:一是扎洞的位置,不能上下对齐,要交错着,太近也不行。二是衣架不能太低,太低衣服就会拖地。三是矮处的可以挂帽子围巾。马上调整,小棍藏在里面的小尾巴总是动,得想办法将它固定住。讨论过后,幼儿们开始工作,这一次,他们打洞成功。

第三次探究—固定底座。幼儿在制作过程中忽略了让衣架独自站立。“我们忘记做底座了。”幼儿们哈哈大笑起来。九旭说:“户外材料注水的底座可以借用。”小满:“小树的底座很沉也可以用,他一定不会倒的。”朵朵:“我爸爸在家用奶粉桶陪我练体能,我觉得也可以。”那就试试吧。尝试过程中注水底座洞洞太小,放不进去,小树底座成功,奶粉桶、纸箱也不错,就是容易倒,有些轻,“往里放一些重的东西吧。”杨夏说道,搜集来搜集去,废旧报纸、玩具、石头,最后还是石头最稳固。就这样衣架制作组成功解决了我们挂衣服的问题。

分享交流:分享班级衣架

“我们的衣架完成啦!”孩子们兴奋地将衣架投入使用,路过的教师和小朋友发现了我们的“作品”,表示他们也需要一个衣架晨间挂衣帽用,幼儿们兴奋地将自己的经验和制作方法介绍给了他们。本次活动中,幼儿从中体验到了合作的重要性,学会了制作工具的使用方法与技巧。同时在成品展示与同伴共享经验方法时,不仅锻炼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发展了社会交往和沟通能力。

实践创新:衣架成果固化,产生新的兴趣和需要

衣架投入使用后,“我也想挂”“我先挂的”,衣架挂衣服数量有限,这成了新的问题。我追问道:“有什么方法能解决这个问题呢?”“先来的小朋友先挂,直到挂满为止。”“我们可以将衣架变高,再多安些分支。”“我们还可以制作一个小衣柜啊!”……新的问题产生后,幼儿们的想法越来越多,新的探究也随之开启,让我们期待他们的无限可能吧。

(文/张迪)

问题产生:楼道太黑了怎么办?

吃完午饭,幼儿在楼道里看书时发现楼道的灯光昏暗,十分影响阅读。于是,幼儿就“灯光”话题展开了交流讨论。大圣跑到科学区拿来了镜子站到窗边,不断调整,为的是要把外面的“光”引到室内,此举激发了幼儿的无限想象,“引光计划”就此展开。

计划导向:管道运光

大班的幼儿有了一定的科学基础,当提出了“省电的方法让楼道变亮”的关键问题,用什么引光又引发了幼儿的讨论,随后大家开始收集材料。在实施的过程中幼儿发现,收集材料是需要时间的,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呢?

合作探究:实施管道引光的计划,解决不断出现的问题

第一阶段:拐弯的连接。有过折纸经验的幼儿很快就能将纸折成方筒,但在两个方筒垂直的连接上遇到了问题。一开始子岩和张张将两个方筒垂直插到了一起,发现这样两个方筒之间并不连通。张张有些迷惑地看着子岩,表示自己没有更好的办法实现方筒的连通。于是两人进行了一番试验。最终,子岩想到了一个方法,就是将一个方筒缩小一点,插进另一个方筒中,最后用透明胶带粘。子岩一边示范一边解释,果然用这种方法裁剪的管道严丝合缝,张张向子岩投去了赞叹的眼光。

第二阶段:镜子的角度。当小伙伴解决了方筒如何连接的问题后,幼儿计划将镜子安装到管道里。幼儿用期待的表情盯着方筒的出口,但令幼儿困惑的事发生了,“怎么什么都看不到,镜子上也没有光呀!”一时间幼儿脸上的表情又变了,带着些疑惑,还有几分沮丧。不过,大家没有放弃,经过反复尝试,幼儿终于找到了合适的角度,镜子上有光了。

第三阶段:怎么让光更亮。当幼儿解决放置镜子的角度问题后又折了很多的方筒,当方筒有了一定的长度后幼儿拿来手电进行测试,想要看一看能不能将光“引”过去,但是从张张的表情上能看出,结果并不如意,这是怎么回事呢?随即幼儿又展开了讨论。经过讨论,幼儿觉得是反光材料的问题,于是幼儿在班级中找到了锡纸和镭射纸用来做管道内壁的反光材料,但很快幼儿就发现锡纸容易出褶皱并不合适,于是幼儿选择了兼具反光和不易出褶皱的镭射纸。

第四阶段:“管道”的悬挂。当“管道”长龙呈现在幼儿的面前时,惊呆了小伙伴们。历时一个多月,我们的“管道”终于够长了。但是要能够到阳光,就需要把管子吊起来。尝试后发现还不是很亮,于是幼儿们猜想,是不是拐弯太多了呢?我们的潜望镜玩具只有头尾各一个拐弯,这个却这么多。有了想法,幼儿马上就动了起来,将“管道”解体,只留下头尾各一个拐弯。

分享交流:同伴互助解决问题

引光计划初步完成,在亲身操作下,幼儿感受到了合作的重要性,还明白管道拐弯初的角度剪裁也是需要严丝合缝的,了解了光的反射,学会用光反射的科学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在幼儿你一言我一语中,本次活动的意义已经不言而喻,猜测,尝试,试误,调整,一次一次地反复,最终幼儿取得了初步的成功,体验了自己动手动腦获得成功的喜悦和成就感。

实践创新:发起新挑战

幼儿通过多次试验后发现凹面镜是有聚光作用的,于是子岩将凹面镜固定到了“管道”上,再次悬挂。悬挂后的管道能够起到照明的作用吗?幼儿的“引光计划”未完待续,期待幼儿在操作中发现更多的奥秘。

(文/许玲)

(作者单位:北京市怀柔区第一幼儿园)

猜你喜欢

五部曲衣架秘密
跳舞
天生衣架
衣架“变形记”
愿望树的秘密(二)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五部曲
小学英语微课设计五部曲
我心中的秘密
第十三章 进化的秘密!
让教育叙事成为钻石的“五部曲”
自己造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