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土地上的特殊果农
——记赣南师范大学青年科技特派团
2023-11-10文丨江西省赣州市科学技术局
文丨江西省赣州市科学技术局
特派团在定南县梦江南农场朱坑基地开展富硒脐橙技术帮扶与调研
党的十八大以来,赣南师范大学国家脐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青年科技特派团投身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伟大实践中,坚持“把论文写在红土地上”,争当助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先锋队。2013年,7 名博士、硕士研究生主动报名到脐橙黄龙病高发的7 个县挂职,把黄龙病发病率从17.9%降到1.8%,挽救了赣南农民的“钱袋子”。之后又组建7个青年科技特派小分队,36 名队员常年活跃在科研和脐橙生产一线,承担省部级以上科技研发专项200 项,制定了脐橙国家标准及13 项行业、地方标准,获第六届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等荣誉。该团队优化脐橙产业结构,选育出“赣南早”等2个新品种,将赣南脐橙上市时间提早了近一个半月,推广面积10 万亩,成为老区人民致富的“金橙子”,被农业农村部评为“全国产业扶贫典范”。
28 名共产党员,33 名博士,6 名教授,15 名副教授,博士占比90%以上,这支团队是赣南师范大学国家脐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青年科技特派团。
从1971 年种下第一棵果树,到2021 年的175万亩,脐橙种植面积世界第一;“赣南脐橙”品牌价值678.34 亿元,居水果类同类产品之冠,赣南脐橙使江西赣州成为名副其实“世界橙乡”。
虽然特派团与“世界橙乡”之间不能划等号,但如果没有赣南师大的这支特殊力量,赣南脐橙一定没有现在这么甜,赣南脐橙产业一定没有如今这么辉煌,赣南农民的口袋,一定没有现在这么殷实。
他们是赣南等原中央苏区这片红土地上的特殊果农,是赣南脐橙产业的领军人物,是900 万赣南人民的贴心人。
走出象牙塔,做建功新时代的弄潮儿
让老区人民过上好日子,一直是习近平总书记的牵挂。在总书记的指示下,2012 年,国家正式出台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次年4 月,赣南师大获批组建国家脐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中心的年轻教师深感使命光荣:赣州是赣南等原中央苏区的核心区,作为老区的大学教师,不能做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先生,而是要走出象牙塔,做老区振兴发展、建功新时代的弄潮儿。
他们走出校门,赴瑞金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科普史料陈列馆、毛泽东寻乌调查纪念馆、于都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等地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牢记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他们走进果园,每年有一半以上时间与果树为伴,他们被选派到脐橙种植大县任职后,把果园当课堂,经过近10 年的努力,国家脐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把触角伸到了赣南果园的每一个角落。他们走近果农,和果农交朋友,倾听果农的心声,中心青年教师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要深入推进科技特派员制度,让广大科技特派员把论文写在田野大地上”的号召,他们带着知识分子报效国家的使命感和对农民的真切感情,田间治学、服务“三农”,助力农民增收、促进农业增效、推进乡村振兴。
赣州农民因脐橙而富,农村因脐橙而美。2019 年5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赣南考察时,对赣州“让乡亲们过上令人羡慕的田园生活” 表示高度赞许;2022 年,国家脐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荣获“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称号;脐橙富民项目被农业农村部评为“全国产业扶贫典范”。
冲向最前沿,做富民产业的保护神
赣南发展脐橙产业并非一帆风顺。2013 年,号称“柑橘癌症”的黄龙病大爆发,赣南脐橙面临着毁灭性威胁。
病区就是战场。中心7 名技术骨干按照赣州市委、市政府部署,到7 个黄龙病重灾县挂职。他们到任后,深入黄龙病高发的山区,查看黄龙病的发病情况;带领基层技术人员识病树、去病原;进村进园办培训班,提高果农的认识和信心。他们集成并实施普查清理病树、种植无病苗木、防杀柑橘木虱、假植大苗补种、防护林生态隔离等综合防控技术体系。经过几年的努力,赣南脐橙的黄龙病发病率由原来的17.9%下降到目前1.8%,赣南脐橙的栽培面积恢复到175 万亩,保住了赣南农民第一大产业。2022 年,由农业农村部牵头对该团队完成的“赣南柑橘黄龙病综合防控关键技术创新与集成应用” 成果评价为整体达到同类研究的国际先进水平。
特派团到遂川与果业企业进行对接帮扶
深耕科技园,做乡村振兴的播种机
青年科技特派团,重在特、新、精。特派员走到哪里,哪里就播下科技的“种子”。
中心在全国首个开设“中央苏区科技创新史”专题教学;特派7 名博士党员担任团长,与赣南18个县区果业局对接,受聘担任地方政府产业技术发展顾问,常态开展育种栽培、土壤肥料、病虫害防控、储藏保鲜等技术服务;首创“山顶带帽-山腰种果-山脚穿靴”的种植模式和低碳环保的脐橙贮藏保鲜关键技术;承担科技部重点研发专项等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200 项,选育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脐橙新品种2 个,授权发明专利18 项,牵头制订了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13 项。为果农检测样品近60000份,提供新品种苗木近40 万株,举办技术培训350余场,培训果农48000 余人次,助推赣南脐橙由原100 万亩增至175 万亩,年总产值132 亿,解决了100 余万劳动力就业,助力70 万农民脱贫致富。
“赣南早”脐橙新品种的选育,是这个特派团致力于关键技术攻关的典范。“赣南早”为目前全球最早成熟的脐橙新品种,10 月上中旬成熟,比目前国际主栽的脐橙品种提早40 天以上成熟。该品种的选育填补了国际特早熟脐橙品种的空白,优化了脐橙品种结构、延长了鲜果上市时间、丰富了柑橘种质资源,提升了我国脐橙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目前,这一新品种已在江西、广西、重庆、福建、湖北等地引种示范,年产值达15.6 亿元。
科学无止境,真情到永远。扎根红土地,用智慧和青春,为老区人民贡献更多更好的“钱橙”,赣南师大特殊果农们,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