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里的电梯,为什么老是修不好
2023-11-10
10月18日,云南弥勒市一商场坠落的电梯,夺走了3人性命,导致17人受伤。事故发生后,北京、江西、上海等多地开展电梯安全专项排查整治。历年的“通告”以及不少研究论文都指出,包括电梯在内的特种设备事故,主要原因是使用、管理不当和维护保养不到位。
积“故障”成“事故”
郑伦(化名)所住小区2014年才交房,但现在电梯平均每周坏一次,有次从30楼掉到20楼,很惊险。“物业说是电梯质量差,是开发商的问题,让他们背了锅。”郑伦告诉记者,他们想过成立业委会来彻底解决这个问题,但动议后最终还是没成立起来,导致问题迟迟没法解决,隐患仍存。
刘薇(化名)租住小区的几个电梯也是轮流出故障。她住的楼栋电梯已经坏了两个月了,仍没有修好的迹象。更让人担心的是,她住的那栋楼有三部电梯,其中两部电梯的年检时间停在2022年7月,一直没有更新。对此,物业经理说:有年检,只是年检的钱还没付,合格证拿不回来。这也正是那台坏了两个月的电梯一直修不好的原因。至于物业为何缺钱,对方表示物业费收取很不理想,不少业主根本不交。
这当然不是个例,现实中,很多小区都会在到底该谁出钱修电梯、谁对电梯故障得不到及时解决负责等问题上出现扯皮的情况。个中缘由,颇为复杂。而这些都是导致电梯小毛病堆积得不到解决,从而发展成大故障甚至事故的原因之一。
业主、物业,两方扯皮
上海秦兵律师事务所主任徐斌告诉记者,业主缴纳的物业费中,有近一半是电梯维修保养费。“所以电梯一出事,业主就找物业公司是没错的”,只不过并非所有的电梯维修费都要由物业来出。
一般情况下,物业公司大多只负责电梯常规维保的费用,其他需要更换重要配件以及大修的情况,不包括在维保费中,而是需要业主额外出钱或者动用小区的公共维修基金。可额外收钱并不容易,动用公共维修基金也不简单。
徐斌告诉记者,如果有业委会,能减少不少扯皮的空间,对电梯等的维修会更加积极有效。但事实是,业委会往往難以成立,很多都是中途夭折。
这只是一个侧面。在上海从业10年的电梯维保人士张兵(化名)告诉记者,在日常维保中,经常会遇到他们发现了电梯的一些隐患,但将这些问题告诉甲方,并表示需要维修或更换配件时,甲方也即各物业管理方多表示“只要不坏就不修”。但他们能理解这种不积极——电梯修的少,换的零件少,物业支出就少,盈利就多。
低价竞争折损维保质量
电梯使用、管理方想尽可能省钱,这种行为传导至电梯维保行业就会加剧行业开展低价竞争,以赢取客户。“比如,按常规,一台电梯一个月维保费可能300~500元左右,但现在出现了恶意竞争,有维保公司就会以100元、200元等把这个维保项目接下来。”广州市城市建设职业学校电梯安装与维保专业高级讲师何国宁告诉记者,维保公司靠低价优势接下项目后,如果它按照正常一个月维保两次的话,“这个账是算不过来的,可能连维保人员的车马费、伙食费都赚不回来。那他怎么去赚钱,就只有不做平时的维保,而是电梯坏了才去修”,或者维保可能走个过场。
张兵也告诉记者,在维保行业恶意低价竞争中,维保的质量的确难以保证。为了盈利,维保公司会加大维保员的工作量。“按照常规,一个维保员一个月40台电梯的工作量。”张兵说,但拿了低价项目的公司会在此基础上再加增加维保台数,维保员为了完成任务,只能减少每台电梯的维保时间或有些电梯直接“拍照打卡”。
在维保企业进行恶性循环的低价竞争的同时,电梯维保行业面临的较大人才缺口,也让电梯维保承压。
张兵等业内专业人士多次向记者强调,就目前而言,电梯本身已经足够安全,重要的是解决电梯维保、检修检验等环节出现的问题,避免小问题积累成大事故。
(摘自《南风窗》 何国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