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管电压联合快速迭代重建技术在副鼻窦CT检查中的应用

2023-11-10胡文业郭文强

关键词:鼻窦噪声剂量

胡文业,郭文强

(山西大同大学医学院,山西大同,037009)

随着CT 检查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副鼻窦CT 检查逐渐取代常规X 线平片,成为副鼻窦首选影像检查方法。但副鼻窦CT 检查时的放射辐射问题,成为医师和患者关注的焦点。在保证图像满足诊断要求前提下,最大限度降低辐射剂量成为关键问题。辐射剂量的降低伴随着图像噪声的增加,图像质量下降。快速迭代重建(iDose)是近年开发的一种全新的CT图像重建算法,能够有效降低CT图像的噪声。国内外许多学者在胸部、腹部、CTA 等检查进行相关研究,取得了理想效果[1-4]。也有一些学者研究副鼻窦低剂量CT,但在降低辐射剂量的方式及降低程度等方面存在差异[5-6]。本研究尝试采用80 kV 低管电压的扫描方式,联合应用iDose 重建算法对副鼻窦进行CT 扫描,通过对图像质量进行分析,评价方法的可行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收集大同市第三人民医院2020 年5 月—2021 年12 月行副鼻窦CT 检查的患者100 例,男49 例,女51例,年龄1~85岁,平均34.86±5.31岁。

1.2 设备与方法

采用Philips Brilliance 256 层iCT 扫描仪。扫描前让患者去除头部金属外物,扫描采用Helical 模式。依据扫描参数分为A、B 两组,低剂量(A)组采用80 kV、220 mAs 作为实验组,常规剂量(B)组采用常规120 kV、220 mAs 作为对照组。扫描结束,采集图像资料传至EBW4.0 Workstation 工作站,对图像进行测量与分析。

1.3 图像分析与评价

1.3.1 主观评价

在双盲前提下,由两位高级职称影像医师在工作站各自对图像进行质量评估与分析,以轴位和冠状位对图像进行观察。采用4分制评价对窦口鼻道复合体(osteoma eatal complex,OMC)的显示情况:4 分,OMC结构显示完整清晰、鼻窦骨壁显示清晰,咽部软组织层次显示清晰;3 分,OMC 结构显示完整、边界尚清晰,鼻窦骨壁显示完整,咽部软组织层次欠清晰,可满足诊断要求;2 分,OMC 结构显示完整、边界不清,鼻窦骨壁显示完整,咽部软组织层次模糊,不能满足诊断要求;1 分,OMC 结构显示及边界不清,鼻窦骨壁不完整,咽部软组织层次模糊,不能满足诊断要求。

1.3.2 客观评价

通过图像噪声值(SD 值)、信噪比(Signal to Noise Ratio,SNR)和对比噪声比(Contrast to Noise Ratio,CNR)进行评价。选取同一层面(显示翼内外肌层面),分别测量翼外肌、颞下窝脂肪、鼻咽部空气CT 值。以翼外肌CT 值的标准差作为图像噪声值(SD 值)。信噪比(SNR)的定量计算:SNR=CT翼外肌/SD翼外肌。对比噪声比(CNR)的定量计算:CNR=(CT翼外肌-CT颞下窝脂肪)/SD鼻咽部空气,SD鼻咽部空气为鼻咽部空气CT值的标准差,代表背景噪声值。

1.4 辐射剂量

记录所有检查的CT 剂量指数(CT dose index of volum,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ose length product,DLP),计算个体检查时接受的有效剂量(effective dose,ED),ED=DLP×K,K为转换系数,头颈部K=0.021。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统计分析软件,计量资料采用xˉ±s表示。对两组间的图像的主观评价(图像评分)和客观评价参数(右侧翼外肌CT 值,图像SD 值、右侧颞下窝脂肪CT 值、背景SD 值、SNR、CNR),辐射剂量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 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A组与B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分别为3.58分、3.72分(t=-1.407,P>0.05),A组评分略低于B组,均能满足诊断要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客观评价结果见表1,两组各统计值比较,A 组的CT颞下窝脂肪、SNR 及CNR 高于B 组,CT翼外肌、图像SD 值低于B 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仅背景SD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

表1 两组图像质量客观评价比较

图1 中A、B 为80 kV、120 mAs 扫描条件下横断面图像和冠状位重组图像;C、D 为120 kV、120 mAs扫描条件下横断面图像和冠状位重组图像;两组图像均能清晰显示副鼻窦结构,完全满足临床诊断要求。

图1 低剂量与常规剂量扫描图像对比

辐射剂量统计结果,A、B 两组CTDIvol 分别为8.78 mGy、29.06 mGy,A 组较B 组降低了69.79%,ED 分别为3.80±0.16 mSv、12.13±0.97 mSv,A 组较B组降低了约69.68%。

3 讨论

由于副鼻窦结构复杂,X线平片检查组织重叠较多,许多结构和病变不易显示,而且需要采用多种体位才能显示全部副鼻窦,临床现已很少应用。MRI的优势是对软组织结构和病变显示良好,但对于骨骼、钙化的显示不及CT,而且在有可疑金属异物时禁止MRI 检查,且检查时间较长。故对于副鼻窦病变临床现在多数采用CT 检查。现在临床应用的CT 机几乎都是螺旋CT,完全实现了各向同性成像,一次的轴位容积扫描获得数据后,可重组任意平面的图像,对副鼻窦进行多方位的观察,能够更好地显示其解剖结构及病变。尤其是可以清晰显示窦口鼻道复合体(OMC)的解剖结构及其变异,与功能性内窥镜鼻外科手术(functional endoscopic sinus surgery,FESS)手术野相似,已成为术前手术方案的确定及术后复查的首选检查方法[7-8]。但是在副鼻窦CT 扫描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扫及眼球,尤其是晶状体对X 射线非常敏感,过量的X 线照射会导致不同程度的辐射损伤,甚至导致白内障,尤其是婴幼儿更为敏感[9]。因此在保证图像质量满足临床诊断要求的前提下,就需要尽可能降低副鼻窦CT 扫描时的辐射剂量。

减少受检者辐射剂量的方法可以是降低管电流、降低管电压、增加螺距等,现大多数采用的技术是自动管电流调控法,通过降低管电流的方法减少辐射剂量。采用降低管电压的扫描技术报道较少。根据光电效应的公式,辐射剂量与管电流成正比,而与管电压的平方成正比,理论上降低管电压对辐射剂量的减少更明显。副鼻窦的解剖学特点为含气的骨性空腔,窦壁骨质薄,自然对比度好,这也是低剂量扫描的生理学条件。

随着辐射剂量的降低,扫描图像的噪声相应就会增加。近年来迭代算法成为去除图像噪声的主要途径,其中快速迭代技术(iDose)是基于噪声及结构双模型的双数据空间迭代常见技术,能够在同等辐射剂量条件下,大幅度降低噪声,改善图像质量[10-11]。但是随着迭代重建等级的提高,图像噪声相应降低,图像的锐利度会有所降低,甚至影响组织结构的显示,尤其是对低对比的组织结构影响较大。本研究在其他参数不变的前提下,管电压由120 kV 降低至80 kV,辐射剂量由29.06 mGy 降低至8.78 mGy,仅为原来的30.21%。但图像的质量并没有下降,两组图像主观评分与客观参数比较均无差异。这与国内外一些研究结果相近。

本研究的局限性:由于入组病例中儿童病例较少,未按照年龄对辐射剂量进行细化分组。

总之,采用80 kV 的低管电压联合快速迭代重建技术对副鼻窦进行CT 检查,所获得CT 图像完全可以满足临床诊断要求,同时明显降低受检者的辐射剂量,避免了由于辐射效应可能产生的远期不良效果,可作为副鼻窦的常规扫描在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鼻窦噪声剂量
·更正·
鼻窦内窥镜在耳鼻喉病变临床诊治中的应用分析
不同浓度营养液对生菜管道水培的影响
90Sr-90Y敷贴治疗的EBT3胶片剂量验证方法
噪声可退化且依赖于状态和分布的平均场博弈
鼻腔、鼻窦神经鞘瘤1例
控制噪声有妙法
微波在鼻内镜手术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中的应用
鼻内镜下手术结合咪康唑鼻窦内灌注治疗NIFRS疗效观察
一种基于白噪声响应的随机载荷谱识别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