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元一次不等式确定平面区域”方法的优化探究
2023-11-10江苏省苏州市田家炳实验高级中学邓志敏江苏省苏州市桃坞高级中学缪诣欣
江苏省苏州市田家炳实验高级中学 邓志敏 江苏省苏州市桃坞高级中学 缪诣欣
1 对教材意义的认识
“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是数学实际应用的典范,是培养学生“数学建模”思想和能力的重要理想素材.对于高中学子而言,简单的二元变量线性规划问题贴近生活实际,让他们觉得数学“并不遥远”.而且,高中阶段“线性规划”问题一般涉及在一定条件下合理配置资源,为使某种目的达到最佳,统筹人力、物力等作出最优决策而提供数学解决依据.因此,该学习内容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性,并在问题解决中获得“成功体验”.该内容能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函数”的理解,多角度锻炼学生“数形结合”能力,培养学生“应用数学”意识,是增强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良好载体[1].
2 问题的提出、解决及结论的推广
2.1 问题的提出
关于二元一次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平面区域的确定,以Ax+By+C>0或Ax+By+C<0,A2+B2≠0为例,一般有以下三种方法:
(1)取点判别法:直线定边界,一点定区域,“合则在,不合则不在”.
(2)B符号判别法:直线定边界,符号定区域,“同上异下”.
(3)A符号判别法:直线定边界,符号定区域,“同右异左”.
其中后两种判别法具体叙述如下:已知二元一次函数f(x,y)=Ax+By+C(A2+B2≠0).
①B符号判别法:若B≠0,则有点P1(x1,y1)在直线Ax+By+C=0上方⟺B与f(x1,y1)同号;点P1(x1,y1)在直线Ax+By+C=0下方⟺B与f(x1,y1)异号.
②A符号判别法:若A≠0,则有点P1(x1,y1)在直线Ax+By+C=0右侧⟺A与f(x1,y1)同号;点P1(x1,y1)在直线Ax+By+C=0左侧⟺A与f(x1,y1)异号.
良好的教学载体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思想和深刻的教育内涵.笔者对这部分内容作了一些研究,在研究和教学实践过程中一直思索如下三个问题:一是哪种方法更贴近学生实际?二是怎样揭示数学本质的思维,培养学生能力?三是怎样让学生快速、有效记忆数学知识和结论,以达到切实理解和准确运用?
2.2 问题的解决
方法:左右侧判定法.
背景: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旦直线Ax+By+C=0(A2+B2≠0)的位置确定,则直线把平面区域分为“左上、右下”和“左下、右上”两大类情况,如图1、图2.
图1
图2
结论1对于二元一次不等式Ax+By+C>0或Ax+By+C<0(A2+B2≠0),若A>0,则有:
不等式Ax+By+C<0表示的区域,在直线Ax+By+C=0的“左侧”(含左上、左下);
不等式Ax+By+C>0表示的区域,在直线Ax+By+C=0的“右侧”(含右上、右下).
背诵口诀:(在A>0的前提下)不等号小于零,区域在直线左侧;不等号大于零,区域在直线右侧.简称“左小右大”!
证明及思维引导(以斜率为正的情况为例):
设f(x,y)=Ax+By+C(A2+B2≠0).
(1)在直线左侧任取一点P1(x1,y1),则它离直线“有一小段距离”,想一想怎样才能“刻画或计算”这个距离?
(2)引导学生作直线y=y1交直线l于点P0,设P0的坐标为(x0,y1),如图3,则“距离”可以考虑用与“x1-x0”相关的式子来表示.
图3
(3)进一步思考,怎样计算能够出现“x1-x0”?
(4)由P0(x0,y1)在直线l上,则f(x0,y1)=0.
考虑f(x1,y1)=f(x1,y1)-f(x0,y1)=(Ax1+By1+C)—(Ax0+By1+C)=A(x1-x0).
因为P1(x1,y1)在直线l左侧,所以x1-x0<0,而A>0,则f(x1,y1)-f(x0,y1)<0,故f(x1,y1)<0,即直线左侧区域的点(x,y)必满足Ax+By+C<0.
因此A>0时,不等式Ax+By+C<0表示的区域在直线Ax+By+C=0的“左侧”.
同理,若在直线右侧取点,则x1-x0>0,由A>0,得f(x1,y1)-f(x0,y1)>0,故f(x1,y1)>0,即直线右侧区域的点(x,y)必满足Ax+By+C>0.
因此当A>0时,不等式Ax+By+C>0表示的区域在直线Ax+By+C=0的“右侧”.
2.3 结论的推广
根据结论1不难得出直线l同侧的两个点对应的二元函数的值符号相同,异侧的两个点对应的二元函数值符号相反,于是有如下结论:
结论2已知二元一次函数f(x,y)=Ax+By+C(A2+B2≠0),则有:
①点P1(x1,y1),P2(x2,y2)在直线Ax+By+C=0同侧⟺f(x1,y1)·f(x2,y2)>0;
②点P1(x1,y1),P2(x2,y2)在直线Ax+By+C=0异侧⟺f(x1,y1)·f(x2,y2)<0.
证明略,可以留作学生思考.相信在结论1的基础上,结论2很容易被学生接受.
3 方法对比和体会
“取点判别法”,即取特殊点,计算函数值,判断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再确定平面区域.而“A,B符号判别法”需由A(或B)的符号与不等式的符号的异同来确定平面区域,其口诀“同上异下”“同右异左”的理解具有一定的难度.
相比之下,笔者认为“左右侧判定法”是对“A符号判定法”的深化和进一步简便,优势在于:
(1)从根本上避免了“取点判别法”和“A,B符号判别法”中代入求f(x1,y1)的计算过程;
(2)先将不等式(或直线)的系数A化为“正”,符合直线的“一般式方程”系数A为正的要求,以及学生的一般思维习惯;
(3)对于给定的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要快速判定相关区域得到线性规划问题的“可行域”只需两步:①在坐标系中快速画出直线Ax+By+C=0(A2+B2≠0).②依据结论1的口诀“左小右大”,快速确定相关区域.
4 运用举例
解:在坐标系中分别作出两条直线(如图4),则x-3y+6<0表示的平面区域在直线x-3y+6=0(虚线)左上侧,x-y+2≥0表示的区域在直线x-y+2=0(实线)的右下侧,故可行域应是图中的阴影区域,且两直线的交点坐标为(0,2).
图4
设z=2x+y,得y=-2x+z,当斜率为-2的直线经过点(0,2)时,纵截距z最小,且zmin=2×0+2=2.
故2x+y的取值范围是(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