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岗课赛证”融通模式下中职汽修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

2023-11-10梁家生

广西教育·B版 2023年9期
关键词:汽车维修专业岗课赛证中职学校

【摘要】本文分析汽车维修行业人才需求情况以及中职学校汽修专业人才培养现状,阐述“岗课赛证”融通模式下中职汽修专业人才培养策略,指出中职学校可通过“依岗定课、以赛促课、以证融课”的方式,培养汽车维修行业技术技能人才。

【关键词】中职学校 汽车维修专业 岗课赛证融通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3)26-0044-04

中职学校是培养职业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基地。近年来,为了培养能够适应新时代发展需求的技术技能人才,国家相继颁布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等一系列政策文件,积极推动职业教育“岗课赛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我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在认真梳理岗课赛证逻辑关系的基础上,开展了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岗课赛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推行“依岗定课、以赛促课、以证融课”,即将岗位知识和技能、职业资格考核内容以及技能竞赛内容等融入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中,优化和完善课程体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努力培养社会及企业所需的技术技能人才。

一、当前我国汽车维修行业人才需求情况

进入21世纪,我国汽车产业飞速发展。目前,我國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汽车生产大国,汽车产销量连续13年蝉联全球第一,海内外市场均实现了巨大突破。随着我国汽车行业的高速发展,社会对汽车维修人才的需求也随之剧增。从工作岗位来看,社会急需汽车机电维修工、汽车钣金维修工、汽车装饰维修工等维修类的技术人员,质量检测、维修接待、车间调度、服务专员、汽车保险理赔等服务类人员,以及备件经理、技术总监等。单从新能源汽车来看,根据工信部发布的《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到2025年,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需要的人才总量预计达到120万人,人才缺口预计约103万人。其中,新能源汽车维修领域将面临80%的人才缺口。可见,整个汽车维修市场的人才缺口很大。随着电子产品在汽车行业的应用,机、电、液、气等技术深度融合,特别是智能技术的应用、数字技术的融通,汽车装配发生了巨大变化。随着电子导航、自动控制、自动驾驶等越来越多的技术投入应用,行业发展对汽修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汽修人才必须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不断提升自身技能,才能适应这些变化。现代维修观念也发生了改变,“定期检测、强制维护、视情修理”维修观念被普遍接受,这就要求汽车维修工必须掌握一定的智能技术、数字技术等,能够使用电子检测设备检测、判断汽车的工况以及出现的故障。但目前,许多汽车维修工作人员掌握的汽车维修技术大多还停留在非智能技术、非数字技术的水平,不太会使用电子检测设备,不会根据检测数据分析汽车工作状态和故障原因,不会利用电子检测设备查找故障点,这与当下市场要求相距甚远。

二、中职学校汽修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目前,中职学校汽修专业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与汽修行业企业人才需求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无法满足汽修行业企业的需求。

(一)学校没有给予学生准确定位,造成学生发展方向不明确

汽修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并且这个行业的特点是技术含量高、更新快,如果学校的培养定位不明确,那么培养出来的人才就很难被行业认可,很容易被社会淘汰。中职学校汽修专业的学制一般为三年,前两年为理论与基础知识学习,后一年为顶岗实习或实训,其培养目标是汽车维修技术人员,或者说技术工人和服务人员。这是一个基本的定位,但部分中职学校盲目拔高教学目标,致使教学实践脱离了实际。从生源来看,很多选择中职学校就读的学生,是因为中考成绩没有达到普通高中的标准才不得不选择中等职业教育。这些学生文化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相对偏低,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不佳,学习的自主性不强,对自身的定位也不够准确,或者还不知道怎么定位。如果中职学校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对自身进行准确定位,那么学生就会出现要么好高骛远,要么破罐子破摔、得过且过等行为。因此,中职学校要根据自身优势引导学生正确认知自己的专业与就业发展方向,准确定位,从而有目的地进行学习和实践,努力习得过硬的本领。

(二)教材内容有待优化,与中职生的实际不相符

一是教材内容陈旧。目前许多中职学校使用的汽车维修教材还是十几年前编写的教材,内容陈旧,教学及实践所用的车型几乎都是已经淘汰的车型。比如汽车电子线路知识,跟智能技术、数字技术等完全没有联系,还停留在模拟电子技术阶段,与实际背离。同时还存在理论知识偏多、应用知识偏少、技术含量偏低等现象,没有充分体现学以致用的职业教育思想。二是教材内容不实用。有的中职学校几乎照搬本科教材,教材内容虽然新,但对中职生来说却不实用。特别是有关新能源汽车的教材,部分中职学校是将本、专科院校教材进行简单合并、删减,理论知识结构完备,但实践技术不足,实践案例少,动手操作内容少,与中职学生的知识水平相脱节,与汽车维修行业企业需求相脱节。

(三)实训基地无法满足学生技能训练的要求

实训基地是汽修专业人才培养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训练的场所,是训练学生将实践技能转化为就业竞争力的必备条件。实训基地一般分为校内实训基地、校外实习基地和学校间实训基地三种。实训基地要求功能齐全、设备先进,能模拟生产环境,因此成本很高,如果单凭学校自身力量难以完整建设。目前中职学校汽车维修专业的实训基地普遍存在三个问题:校内实训基地设备落后、技术含量低,很难提供满足所有实训项目和内容要求的设备、装配;校外实习基地主要以学校和企业合作的方式进行建设,但存在学校主动、企业不动的现象,很难得到企业的紧密配合与全力支持;学校间实训基地由于各职校间存在竞争关系,其建设流于形式,没有真正做到互通有无,难以实现资源共享。总体来说,实训基地无法提供满足学生实训需求的条件,无法全面地培训学生的操作技术能力。

(四)校企合作、“双主体育人”仍处在初级阶段

校企合作开展“双主体育人”的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是国家大力提倡和推行的育人模式,是培养符合行业企业需求的技术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径,但由于建立校企生三方的利益共同体仍存在很大的困难,目前这种培养模式还处于初级阶段。特别是在西部不发达地区,本地几乎没有与汽修关联的大企业,而小企业又担心竞争不过东部发达地区企业,生怕在校企合作中前期投入打水漂,学生毕业后不愿意留下。此外,西部地区的小企业用人需求不大,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因此大都不太乐意参与校企合作。而东部发达地区的优质企业因为不愁招不到人,所以参与西部地区学校人才培养的热情也不高。这些原因导致很多西部地区中职学校难以开展深度的校企合作,“双主体育人”的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只停留在口头或表面,无法真正落实。

(五)教师队伍力量不足,教师实践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师资是保证职业学校教学质量,顺利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形成办学特色的关键。近年来,中职学校的师资规模虽然逐年增扩,但是师资的增长远落后于学生数量的增长,教师的缺口依然很大,特别是“双师型”教师严重缺乏。培养汽修专业技术人才,需要教师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熟练掌握汽车检测设备使用技术以及故障排除方法。这就要求专业教师必须具备比较深厚的理论与实操经验,具有很强的“双师”能力。从学校办学的实际经验来看,“双师型”教师的质量往往决定了学生的技能水平,因此欠缺“双师型”教师依然是制约中职学校汽修专业发展的颈瓶问题。大多数中职学校虽然采取“引进来”的模式,聘用有豐富经验的兼职教师,但因疏于管理或其他原因,致使兼职教师队伍存在队伍不稳定、难以常态化的现象。

三、“岗课赛证”融通模式下中职汽修专业人才培养策略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中职学校可以通过“岗课赛证”融通方式来缓解这些问题。一是岗课融通可以解决学生职业发展定位、教材与市场对标的问题,以及企业参与合作意愿不强的问题;二是课赛融通可以解决教师队伍力量不足的问题,课赛融通的教学与实训方式可以让兼职教师找到归属感,使其更好地参与教学与实训工作,从而使教师队伍更加稳定,并通过他们带动年轻教师进行实践,提高年轻教师的实践能力。从目前来看,“岗课赛证”融通是解决中职学校汽修专业人才培养存在问题的有力措施和有效途径,是促进校企深度合作的抓手,是培养企业和社会需要的汽修专业技术人才的保证。“岗课赛证”融通的实质就是“依岗定课、以赛促课、以证融课”。那么,在中职汽修专业人才培养中如何做到“岗课赛证”融通呢?下面就我校的一些做法与大家分享。

(一)依岗定课,准确定位

中职学校的专业职业定位必须以需求为导向,以能力为基础,兼顾未来发展。中职汽车维修专业的职业定位主要是汽车维修工作岗位,学生毕业后到汽车维修企业或与汽车有关的企业从事基础工作,当好技术工人,或者升学进入高职院校就读。“岗课赛证”融通中依岗定课的“岗”主要是指针对汽修行业企业的岗位能力,主要包括岗位必备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操作能力。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中职学校应结合岗位的要求合理制订人才培养目标,以培养目标为导向对课程体系进行优化和完善。

我校汽修专业的课程体系主要根据我校汽修专业学生就业的深度合作企业——上汽通用五菱股份有限公司、德联车护等企业的汽车机电维修工、汽车钣金维修工、汽车喷漆维修工、质量检测员、汽车维修接待员、技术总监等一线技术岗位要求设置,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在确保足够的通识理论、技能技术的前提下,以这些企业的对应岗位为靶向,精选与之对应的课程内容、教学案例,以问题为导向完善和优化课程体系,编写相应的适用性强的专业教材;同时也考虑当前的科技发展情况,紧跟日新月异的汽车及其相关技术的发展步伐,适当增加与汽车有关的前沿科技内容作为辅助课程;此外,引导学生不能只着眼于某些职业岗位,要透过将来对应的工作岗位了解其他与汽车维修有关的工作岗位的发展动态。与此同时,我校改变“人通过一次完整教育,从事一份工作过一生”的职业教育观,拓宽学生的就业面,使学生能适应多岗位工作。因此我校立足于相应岗位,拓展了相关岗位,建立了相应的岗位群课程。课程设置做到依岗定课、量身定做、准确定位,又不失灵活(如表1所示)。

汽修专业人才培养不仅要使学生成为生产、技术、服务第一线的合格劳动者,而且要使其具有终身学习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因此,我校的课程体系建设根据合作企业及毕业生的岗位需求情况,实行一年一小动、三年一大动的动态调整,确保岗课融通,准确对标,培养汽修行业企业所需人才。

(二)以赛促课,提高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

“岗课赛证”融通中的“赛”主要是指职业技能竞赛,课赛融通就是将技能大赛中的技能点融入课程中,使学生看到学习的方向,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职业技能竞赛是一种职业技能交流活动,也是对学生岗位基础技能以及应用技能掌握情况的有效检验和展示。职业技能竞赛是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的一种重要形式,它可以激发学生对技能学习和研究的兴趣。从现阶段各个院校职业技能竞赛的开展情况来看,职业技能竞赛主要分为班级、系级、校级、省(自治区)级以及国家级竞赛。不同级别的职业技能竞赛对参赛人员的要求以及对职业技能的考核标准有一定的差异。不同的院校在发展过程中,对各个级别职业技能竞赛的重视度也有所不同。中职学校可以根据实际办学条件以及人才培养的需求,合理地构建班级、系级、校级、省(自治区)级、国家级的职业技能竞赛机制,并通过不断优化竞赛的过程来促进专业人才培养中课程资源的丰富与优化,保障人才培养的质量。

在以赛促课方面,我校形成了“班、系、校、省(自治区)、国”的五级赛制,根据各门课程内容的特点,任课教师在各班级上课时积极推行重要知识点、技能点的竞赛,专业系部根据汽修专业的岗位专业能力要求,以及全区、全国中职学校技能大赛要求组织开展校内的“汽车发动机拆装竞赛”“汽车故障排查竞赛”等项目的技能竞赛,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班、系、校级竞赛活动选拔参加省(自治区)级赛的选手,通过省(自治区)赛、国赛为汽修专业学生树立学习的标杆和榜样。我校根据竞赛的标准,以辅导竞赛的方式将竞赛中的知识点、技能点内容融入课程教学中,把日常的课程教学与备赛训练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中练,在练中学,使课赛融通。教师以比赛为标杆,以比赛促进教学,让学生看到发展的方向,找到成就感,从而更加努力地学习和实践。“五级赛制”的推行有效提高了我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堂的教学质量,培养出来的毕业生深受企业欢迎。

(三)以证融课,提高就业竞争力

以证融课中的“证”主要指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即国家职业教育推行的“1+X”证书制度下的各个行业职业资格证书。以证融课就是将相关专业的职业资格考核的相关内容以及标准融入教学中,优化证课融通的课程体系。这就要求学校加强与行业企业合作,构建课证融通的教学模式,教学方式、实训方式都要跟考证方式相一致,将考证辅导与课程教学相融通。当学生完成某一课程学习后就能掌握考证的相关知识与技术,减少学生考证的准备环节,提高考证效率和考证通过率,使学生能够根据个人定位考取自己心仪的证书,提高就业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比如,我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与北京中车行合作,将北京中车行的汽车运用与维修职业技能初级工等级证书以及人社部门认定的汽车维修中级工等级证书考证的相关内容融入教学中,使职业资格考核能够与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程相融合(如表2所示)。教师将课程教学与实训与考证对标,让学生在考证标准下进行基础知识的学习、专业技能的训练,从而不断提升中职学生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提高学习效果。学生在完成相应课程内容后即可参加相关职业技能等级考试,考取相应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提高自身的就业竞争力。最终,师生通过通力合作,实现以证融课,有效落实“1+X”证书制度,为学生拓宽了就业的渠道。

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将日常的课程教学内容与考证内容相融合,引导学生有方向、有目的地进行学习。特别是在教学具体的知识点和技术点时,教师可以以考证真题训练学生,让学生真切地感知考证题目的深度和要求,从而更加自觉和主动地学习和训练,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提高就业竞争力。

综上所述,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在汽车运用与维修方面的实际应用能力。在当今我国汽车行业迅猛发展背景下,中职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要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不断优化和完善人才培养的方式与内容;依岗定课,将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工具、新手段应用到教学中,严格按照岗位工作手册来进行各项实训项目的训练;以赛促课,完善五级竞赛机制,在学习和实训中营造竞争气氛,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以证融课,加强课证融通,让学生明确个人发展定位,从而更有目的地进行学习和训练,为就业做好充分准备,为未来发展做好规划。

参考文献

[1]曾天山.“岗课赛证融通”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实践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8).

[2]汪洋,陈宇峰.“岗课赛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在土建类专业群中的实践[J].江苏教育(职业教育版),2021(10).

[3]王海强.高职工程造价专业岗课赛证融通模式探索[J].山西建筑,2021(23).

[4]鄭飞.高职院校专业课程融入思政元素的路径探索:以《汽车底盘检测与维修》课程为例[J].时代汽车,2021(23).

作者简介:梁家生(1969— ),广西北流人,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汽车应用与维修专业教学与组织管理。

(责编 蓝能波)

猜你喜欢

汽车维修专业岗课赛证中职学校
“岗课赛证”融通的工业机器人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岗课赛证”融通育人模式探索
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模式研究与实践
电子商务专业“岗课赛证”融通的课程重构实践研究
基于真实性评价的汽车维修专业教学改革研究
汽车维修专业的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策略论述
网络环境下的汽车维修专业教学及特点
德育工作浅谈
利用微信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实践研究
项目教学法在汽车维修专业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