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朝阳市设施蔬菜产业发展问题与对策

2023-11-10李林蔓汪海岩

园艺与种苗 2023年9期
关键词:朝阳市番茄设施

张 剑,李林蔓,汪海岩

(1.辽宁省旱地农林研究所,辽宁朝阳 122000;2.朝阳市双塔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辽宁朝阳 122000;3.朝阳市城市管理服务中心,辽宁朝阳 122000)

发展设施蔬菜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区域经济、确保“菜篮子”稳定供给、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有效措施[1]。经过30 年的发展,朝阳市设施蔬菜经历了自然发展、迅速扩张两个阶段后,进入规模、质量、效益同步发展的时期,其栽培面积位居东北地区首位,为朝阳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效增收做出了积极贡献。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朝阳市设施蔬菜产业也面临着设施简易、环境调控能力差、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水平低,劳动力素质不高、栽培技术水平参差不齐、规模化程度低、经营滞后、品牌意识差、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严重制约着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该文针对朝阳市设施蔬菜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依据朝阳市的现实情况和国内外设施蔬菜产业的最新进展,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设施蔬菜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1 朝阳市设施蔬菜产业发展现状

多年来,朝阳市各级政府高度重视设施蔬菜产业的发展,在辽宁省政府重点扶持下,朝阳市设施蔬菜产业规模迅速扩展,截至2021 年,全市设施蔬菜面积11 954.60 hm2,生产茄果类、瓜类等蔬菜200 万t 以上,经济效益显著。其中主产区凌源市设施蔬菜面积4 728.67 hm2,总产量95 万t,主栽作物为黄瓜、辣椒;北票市设施蔬菜面积2 452.20 hm2,总产量41.67 万t,主栽作物为番茄;喀左县设施蔬菜面积2 906.67 hm2,总产量39.42 万t,主栽作物为黄瓜、番茄、辣椒、茄子;建平县设施蔬菜面积700 hm2,总产量13.46 万t,主栽作物为番茄、角瓜。

2 朝阳市设施蔬菜产业发展特点

2.1 设施蔬菜产业发展区位优势

朝阳居于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光照时间长,境内全年日照时数2 651~3 220 h,累年日照时数2 933.1 h,多年平均晴天日数122.4 d,年日照百分率70%,年平均湿度为51%,晴天多、湿度小、光照强、昼夜温差大的气候特点,适宜设施蔬菜周年生产。朝阳市南接京津冀首都圈,北靠沈阳等辽宁中部城市群,交通便利,发展设施蔬菜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朝阳日光温室规模以市为单位,为东北最大,在全国优势地位明显。

2.2 设施蔬菜形成一县一品、一乡一品的规模化生产格局

北票市设施番茄统一采用冬春茬番茄+越夏茬番茄的茬口栽培模式,全市种植面积1 358.07 hm2,被命名为“中国果菜日光温室番茄生产全国第一县”和“日光温室越夏番茄全国第一县”,其中“北票番茄”通过了国家地理标志保护认证。凌源市设施黄瓜、辣椒周年一大茬栽培模式的生产面积分别达到3 668.67 hm2和786.67 hm2,被命名为“中国果菜黄瓜生产全国第一县”。

2.3 设施蔬菜先进技术广泛应用,市场销售渠道畅通

经过多年持续不断地引进吸收新设备、新技术、新品种和农资,如水肥一体化设备、自动放风设备、植物补光灯、卷帘机、雾化喷头、遮阳系统等,新品种、农资不断更新换代,使朝阳设施蔬菜栽培水平处于全国领先。朝阳目前有4 个农业部定点批发市场,各类蔬菜的主产区都有定点的批发市场,设施蔬菜产品销售范围覆盖了东北三省、京津唐、上广深等全国各大城市,部分出口俄罗斯、东盟等国家和地区。

3 朝阳市设施蔬菜产业发展存在问题

3.1 设施结构简易,环境调控能力差

朝阳设施蔬菜发展历史久,老旧温室较多,温室设计不合理,采光、蓄热、保温性能差,生产操作空间小。在深秋、冬季和早春,温室内温度变化幅度大,经常发生寒害、冻害,影响蔬菜的生长发育,造成减产甚至绝产。

3.2 设施装备水平低,专用品种少

与大田作物相比,设施蔬菜生产的机械化程度低,大多为手工或半机械化操作,生产效率低,制约设施蔬菜生产向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适宜越冬、越夏、早春等不同栽培茬口,同时具有高产、优质、兼抗多种病害的设施专用品种少,新优品种的推广应用慢,与优良品种配套的栽培技术还不够完善和规范。

3.3 设施土壤环境恶化,病虫害频发

设施内连年大量施用化学肥料,造成土壤生态环境恶化,如土壤酸化、盐渍化、板结等,严重影响作物根系正常功能,造成死苗死秧现象越来越多。不注重病虫害综合预防、统防统治,设施蔬菜植保过度依赖化学农药,为土壤环境健康和菜品质量安全埋下风险隐患[2]。

3.4 设施蔬菜应用技术研究基础薄弱

朝阳市设施蔬菜发展历史长、规模大,但缺少设施蔬菜应用技术和与其配套的设施设备的研究机构或团队,与农业大学和科研院所的交流合作少,先进技术、品种、农资和设备引进吸收、推广应用慢,制约设施蔬菜产业提档升级。

3.5 产业组织化程度不高,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

朝阳市设施蔬菜生产主要以家庭为生产单元,信息少、资金少、劳力少,生产管理存在盲目性,销售经营存在随意性。缺乏品牌意识,难以生产出优质、有特色的蔬菜产品。虽然成立了一些蔬菜专业合作社,但大都组织结构松散,管理落后。技术、生产、金融、销售等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够完善,缺乏支持力度和监督管理。

4 朝阳市设施蔬菜产业发展对策建议

4.1 合理改造老旧温室,改善设施功能

鉴于朝阳市目前有一大批早期建设的结构不合理的老旧温室,要想大幅提高蔬菜产量和品质,势必要对现有的老旧温室结构进行改造。建议采用新型辽农IV 型温室设计,其跨度、脊高、保温材料等进行了优化设计,采光、蓄热、抗灾害等性能得到很大改善。采用新型的PO、EVA 大棚膜,增强透光性,同时具有消雾功能,增加覆盖物厚度或层数,温室前设置防寒沟,增强温室的保温性。

4.2 大力推广新设备、新技术、新品种,进行规范化生产

积极引进、吸收和应用先进适用的设备、技术和品种是快速有效提高蔬菜产量、品质及生产效率的有效途径。组织农技人员和农民代表到山东寿光等设施蔬菜生产先进地区学习观摩,参加行业专家举办的讲座培训和种子、农资展览会,大胆引进不同设施蔬菜茬口的专用品种、栽培模式和技术、农药化肥等,进行比较试验、布点示范,使农业科研成果尽快地在设施蔬菜生产一线得到应用推广。要加强农技推广队伍建设,加大推广力度,对已经成熟的先进生产技术,如工厂化育苗、秸秆反应堆、土壤改良、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病虫害绿色防控、补光灯、CO2施肥、自动放风器、雾化喷药系统等,进行梳理整合,形成切合本地实际情况的设施蔬菜栽培技术规程,通过技术培训、入户指导、发放资料、网络电视宣传,进入各个蔬菜种植户,使设施蔬菜生产整体水平得到提升。

4.3 高度重视设施土壤改良,提高蔬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对于设施土壤改良应推广的技术,建议增施农家肥或粉碎玉米秸秆,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形成土壤团粒结构,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施用生物有机肥,增加土壤有益菌数量,抑制有害菌的繁殖;同时进行土壤深翻,加大耕作层厚度。病虫害防治以预防为主,加大对蔬菜产品农药残留、重金属、硝酸盐含量超标检测督查力度,在无公害蔬菜生产的基础上,大力推广绿色A 级蔬菜生产。

4.4 不断加强设施蔬菜应用技术研究和推广应用,解决影响产业提升的瓶颈问题

针对应用技术研究严重滞后于设施蔬菜产业发展的情况,朝阳市农业主管部门可搭建农民与农业大学和科研院所交流平台,安排专人,配置专项资金,深入生产一线,摸清设施蔬菜产业发展中的共性疑难问题、瓶颈问题,同时与农业大学和科研院所开展合作,针对设施蔬菜生产中不同的难点问题,聘请相关专家,成立科研攻关团队,根据生产需求,开展设施蔬菜应用技术研究。

4.5 全面提升设施蔬菜产业组织化程度,强化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积极鼓励发展家庭农场、蔬菜专业合作社,使生产机制由散户随意性经营为主向企业化、合作化、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生产转变,提升产业的组织化水平。面对蔬菜产能过剩、农民效益下降等问题,要转变设施蔬菜增收模式,从扩产增收转向优质高产增效、特质增效、高品质增效、生态循环增效、品牌溢价增效等多渠道增收。加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发展“互联网+农业”,集成设施蔬菜产业链条中的产业布局、市场供需、专业咨询和技术服务以及农业舆情应对等信息,打造设施蔬菜“产+销”智慧链,为设施蔬菜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保驾护航[4]。

猜你喜欢

朝阳市番茄设施
朝阳市材料价格补充信息
朝阳市龙城区长江路第一小学
朝阳市第一高级中学
番茄炒蛋
秋茬番茄“疑难杂症”如何挽救
民生设施非“摆设”
番茄果实“起棱”怎么办
警惕环保设施安全隐患
公共充电桩设施建设正当时
朝阳市雨水管网存在问题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