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弹力图联合D-二聚体预测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价值
2023-11-09黄俊杜列陈亚瑾杨曼玲欧阳苏琴甘秋明鲁春霞
黄俊,杜列,陈亚瑾,杨曼玲,欧阳苏琴,甘秋明,鲁春霞
(1.江西省抚州市黎川县中医医院,江西 抚州 344600; 2.江西省抚州市黎川县人民医院,江西 抚州 344600)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因局部脑组织供血障碍发生的变性、坏死或一过性的功能丧失,发生率占脑血管疾病的70%以上,具有较高的病死率与致残率[1-2]。随着人们膳食结构、生活习惯改变和人口老龄化社会进程加剧,其发病率呈明显增高趋势,给家庭与社会带来极大的经济负担,是临床亟待解决的公共卫生问题。血栓形成和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进展的主要病理机制,而凝血系统失调、血小板异常活化、纤溶系统失衡是血栓形成的主要作用机制[3-4]。故,检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机体凝血功能至关重要。血栓弹力图(TEG)是一种以细胞学为基础的凝血检测模式,能在短时间内用微量全血监控凝血全貌[5]。D-二聚体(D-D)为纤维蛋白的降解产物,是一个特异性的继发性纤溶症的重要指标,其水平高低与凝血功能密切相关[6]。本研究分析TEG联合D-D对预测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价值,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与调整提供参考。信息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7月至2023年6月就诊于我院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60例。纳入标准:缺血性脑血管病均符合《中国脑血管疾病分类2015》[8]内相关诊断标准;资料信息完整;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有严重心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原发病者;精神疾患;有明确房颤或心内膜炎病史;入组前1个月内服用可能影响凝血功能药物。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根据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将患者分为重度组(GCS评分在3-5分)13例、中度组(GCS评分在5-8分)21例、轻度组(GCS评分>8分)26例。重度组男8例,女5例;年龄32—83岁,平均(60.05±4.12)岁;合并糖尿病2例,高血压1例。中度组男13例,女8例;年龄33—81岁,平均(59.88±4.05)岁;合并糖尿病4例,高血压4例。轻度组男16例,女10例;年龄34—83岁,平均(60.14±4.08)岁;合并糖尿病5例,高血压3例。对比三组各项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1)TEG检测。所有患者均空腹采静脉血3mL,并采用全血复钙法测定,用3.8%枸橼酸钠与静脉血1:9的比例混合。取1ml放入血栓弹力图计的盛血容杯内,充分混合后,采用西德Hellige J血栓弹力图仪测定血凝块形成时间(K)、最大振幅(MA)、凝固角(α角)、凝血反应时间(R)。(2)D-D检测。采集患者肘静脉柠檬酸抗凝血2mL,经3500r/min离心10min后分离血浆,用干式免疫荧光法测定D-D水平,仪器为基蛋生物荧光免疫定量分析仪,试剂盒购自基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3 观察指标
(1)对比各组TEG指标(K、α角、MA、R)、D-D检测结果;(2)分析TEG指标、D-D检测结果与GCS评分之间的相关性;(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4)采用ROC分析TEG指标联合D-D检测评估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病情严重程度的价值。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TEG指标D-D检测结果
重度组K、MA、R、α角、D-D检测值、GCS评分均高于中度组和轻度组,且中度组各指标检测值及GCS评分高于轻度组(P<0.05)。见表1。
表1 三组TEG指标D-D检测结果对比
2.2 TEG指标、D-D检测结果与GCS评分之间的相关性
K、R检测值与GCS评分呈负相关(P<0.05),MA、α角、D-D检测值与GCS评分呈正相关(P<0.05)。见表2。
表2 TEG指标、D-D检测结果与GCS评分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2.3 影响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Logistic回归分析
K、R延长是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病情加重的保护因素,而MA延长、α角增大、D-D升高是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病情加重的高危险因素(P<0.05)。见表3。
表3 影响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Logistic回归分析
2.4 TEG指标联合D-D检测评估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病情严重程度的价值
TEG指标联合D-D检测评估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病情严重程度的AUC为0.921,灵敏度为92.30%,均高于单一检测(P<0.05)。见表4和图1。
图1 TEG指标联合D-D检测评估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病情严重程度的ROC曲线
3 讨论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神经系统常见疾病之一,好发于中老年人群,病情复杂且发展迅速,患者在短时间内即出现意识障碍、心跳呼吸骤停等情况,甚至死亡,严重危害着人类健康[7-8]。缺血性脑血管病病理机制复杂,病因繁多,但不同病因均可能涉及到三个基本的病理过程,即血液成分改变、血管壁病变、血流动力学变化,而血液高凝状态与上述因素发生密切相关,且是动脉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9-10]。故,监测患者凝血功能对评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临床治疗方案制定具有积极意义。
TEG原理是基于凝血过程最终形成的血凝块,而血凝块的物理性质决定其凝血功能是否正常,更直观了解机体凝血情况[11-12]。与传统检测方法相比,TEG更接近于体内凝血的发生和发展过程,能更好地反映血栓形成和溶解,检测凝血块发展的整个阶段,评估凝血全貌,还能反映机体纤维蛋白、血小板等功能状态[13-14]。D-D是交联纤维蛋白经纤溶酶作用的终末产物,是一项提示体内高凝状态、血栓形成的有价值指标,其含量增高提示内源性凝血机制的激活,凝血酶生成、纤维蛋白沉积和降解加速,机体凝血、纤溶和抑制系统的功能紊乱[15-16]。本研究中,重度组K、MA、R、α角、D-D检测值、GCS评分均高于中度组和轻度组,且中度组各指标检测值及GCS评分高于轻度组;K、R检测值与GCS评分呈负相关,MA、α角、D-D检测值与GCS评分呈正相关;K、R延长是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病情加重的保护因素,而MA延长、α角增大、D-D升高是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病情加重的高危因素,提示TEG指标和D-D水平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K、α角、MA、R为TEG监测常用指标,其中K值高低与纤维蛋白原水平密切相关;α角表示血栓形成速度,其值越高则纤维蛋白形成速度越快;MA值反映凝血块强度及稳定性;R值则反映内、外源性凝血途径中凝血因子的活性。随着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病情逐渐加重会相应的加重细胞内皮损伤程度,加重凝血功能异常,加快凝血酶合成速度,缩短血液凝固所需时间,导致机体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且内皮细胞损伤加重会造成抗凝物质的合成进一步减少,减弱机体抗纤溶和抗凝作用,加快纤维蛋白形成及凝血块形成速度,故会引起K、R值减小,MA、α角增大和D-D水平增高[17-18]。本研究中,TEG指标联合D-D检测评估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病情严重程度的AUC为0.921,灵敏度为92.30%,均高于单一检测,提示TEG指标联合D-D检测可起到协同作用,利于提高评估准确性。
综上所述,TEG指标和D-D水平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联合检测可提高评估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