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更好发挥国有企业在民生领域的功能作用

2023-11-09华润有限公司

国资报告 2023年9期
关键词:民生领域国有企业

华润(集团)有限公司

国有企业在民生领域的高质量发展,对推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增强我国经济竞争力等,具有重大意义。做强做优做大民生领域的国有企业,要以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为目标、发挥新时期国有企业在民生领域的核心功能作用为方向,以保持战略、组织、文化一致性为遵循,探索企业能力建设之道,加快形成核心竞争力。

民生领域国有企业核心功能作用辨析

民生领域国有企业因直接或间接为终端消费者提供民生产品和服务,是保障国计民生的重要力量,与其他国有企业一样,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是党领导的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民生领域国有企业在促进经济增长、创造社会财富、提供就业机会、保障和改善民生、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等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民生领域国有企业承担着愈发重要的核心功能作用。一是履行经济责任,发挥财富增值功能作用。这是社会对企业最基本的要求,也是发挥其他价值作用的基础。2012年中央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2.3万亿元,其中92.8%由民生领域国有企业贡献;实现利润总额1.3万亿元,超过90%由民生领域国有企业贡献。到2021年,民生领域国有企业的贡献有所上升,中央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6.3万亿元、利润总额2.4万亿元,其中民生领域国有企业对收入和利润的贡献分别为93.19%、94.05%。二是履行社会责任,发挥民生保障的功能作用。主要指民生领域国有企业可围绕解决就业、医疗、养老、住房、教育以及危难救助等方面发挥作用。三是履行政治责任,发挥助力施政的功能作用。主要指民生领域国有企业具有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功能,助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保障人民群众在任何情况下基本生活正常运转。

当前国有企业在民生领域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是企业竞争力不强。主要体现在规模大,但效率效益低、研发创新力不强、传统产业多、企业盈利能力弱、国际化水平不足等。二是企业定位不够清晰。由于一些民生领域国有企业缺乏从财富增值、民生保供、助力施政三方面综合考虑企业核心功能作用,造成企业战略摇摆,直接影响了企业中长期战略的制定和执行。三是业务方向不够明确。当前国有企业在民生领域的业务布局仍处于传统业务领域,产业结构不合理,符合品質生活和科技引领的新动能业务、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不足,不能适应日益变化的市场需求和国家战略发展要求。四是组织变革与战略方向不匹配。无法有效、一致地支持企业新定位、新业务发展、战略目标实现等。五是精神重塑不能有效支持战略落地。企业的精神文化体系与战略保持一致的自觉意识还不够、合力形成还不足,导致干部员工对战略方向、经营理念、个人操守方面的理解和认同存在缺失,进而影响战略执行和落地。六是运营能力建设不足以支持战略目标实现。主要涉及资金募集、投资孵化、产业运营、监管能力、业务退出、产业协同等多个环节。七是相关政策支持不足。主要体现在提高募集资金能力的政策、构建公平营商环境的政策、分类考核差异化监管政策等,影响了民生领域国有企业核心功能作用的发挥。

民生领域国有企业发挥核心功能作用需遵循的原则

目标定位上,遵循清晰价值使命、创世界一流企业的原则。民生领域国有企业应将为国家提供财富增值、为大众提供社会保障、为政府助力施政作为存在之基、发展之本。

行业选择上,遵循国家所需、社会所盼、企业所能的原则。着力推动增量业务培育、转型创新和产业结构优化,从中发现商机、加强能力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

企业竞争上,遵循竞争中性、市场化发展、优胜劣汰的原则。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都是重要的市场主体,政策上要采取平等保护的“竞争中性”原则,民生领域国有企业要树立市场意识、按市场规律办事,让业绩说话,由市场决定优胜劣汰、业务进退。

企业重塑上,遵循保持战略组织文化一致性的原则。凝聚全员共识,形成共同奋斗目标,实现上下同欲,保证价值作用发挥不变形、不走样。

能力建设上,遵循系统性能力建设、形成能力闭环的原则。要找出影响企业发展全过程的关键核心能力,分析各种能力组成的关键要素,建立能力发展模型,开发能力建设工具,形成能力闭环,改善系统性能力。

政府监管上,遵循既要管住又不能管死的原则。厘清在中央政府和国资委层面、中央企业层面、中央企业所属企业层面的权责关系,深化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改革,实现授权有道、行权有度、监管有效。

以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为目标,努力提升核心竞争力

从“做强做优做大”,到“企业创新力、竞争力、治理力、影响力和引领力”的五力建设,再到“产品卓越、品牌卓著、创新领先、治理现代”的十六字方针,国务院国资委关于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核心指导思想一脉相承,内涵要求与时俱进。民生领域国有企业要坚持以做强做大做优为导向,落实五力建设要求,根据十六字方针,构建企业能力建设框架,切实提升核心竞争力、增强核心功能,加快建成世界一流企业。

从资本、资产、运营三个层面,构建关键能力。一是构建资本层面关键能力,让企业“更值钱”。增强资源优化配置、集约化管理。坚持战略优先、主业优先原则,加强资本运作。加强上市平台利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加强市值管理,传递公司价值。高质量推进研发投资,发挥创新协同作用。加快一流人才队伍建设,培养行业领军人才。二是构建资产层面关键能力,让企业“更赚钱”。要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的企业价值创造本质要求;做好国有企业保值增值,积极防范债务风险;加快品牌培育并推进业务融入;坚持服务扩大内需与布局全球协同发展,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三是构建运营层关键能力,让企业“更有钱”。要坚持降本增效,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加强成本控制,提高全员劳动生产率。要牢牢抓住安全生命线,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从产业发展的全生命周期,构建能力闭环。民生领域国有企业无论是综合性还是专业化的公司,在经营发展中大多涉及六大环节,即资金募集、产业投资、产业发展、监督管理、共享服务、产业退出,构成了产业发展的全过程生命周期,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短板,都将影响战略推进和实现。为此,民生领域国有企业应从产业发展全生命周期着手,构建能力闭环。一是提升资金募集能力。利用境内和境外融资平台、提升融资创新能力,探索建立国有资本与社会资本共存的资金池运作机制,进一步放大国有资本集成效能。二是提升投资孵化能力。在民生重点行业、关键领域加大培育孵化;在推动实现产业链关键环节自主可控、突破卡脖子技术方面着力,确保国家经济命脉安全;在服务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绿色发展、“一国两制”等国家大政方针方面,把准投资方向。三是提升产业运营能力。集团层面要形成有竞争力的商业模式,实现国有资产垂直整合和水平横向整合;在直属企业层面,要围绕生产运营全过程加强能力建设,加快构建协作创新、优势互补、跨界融合、互利共生的产业生态系统。四是提升监督管理能力。建立健全权责对等、运转协调、有效制衡的决策执行监督机制;积极推动下属公司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健全责权利相统一的授权链条。五是提升共享服务能力。推动企业内外、产业上下游共生共荣,共享客户群体,推动央地协同、央民协同,打造良好商业生态,利用数字化手段,建立产业链合作平台输出服务。六是提升业务退出能力。建立常态化资产退出机制,灵活采用整体退出、分拆出售、专业整合三类方式优化资源配置,更好发挥国企在民生领域供应链保障的价值作用。

围绕支持和保障能力建设,完善体制机制。一是以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治理制度为核心,提高国有企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释放体制机制活力。二是以集团战略目标为指引,把握市场发展规律,布局相关产业,优化业务结构,更好发挥核心功能作用。三是以管资本为导向,明确国有企业总部、子企业功能定位,以清晰的权责体系应对市场竞争。四是实施“一企一策”,释放子企业经营活力。五是加强内控管理体系建设,实现内控管理有效穿透。六是开发能力建设方法工具,助力能力建设。

需要的政策支持

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切实提高民生领域国有企业的募集资金能力、投资孵化能力。充分释放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用。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募集资金。

调整监管政策增强企业活力。在主业选择、投资项目、选人用人、工资总额、薪酬激励、资产处置、评价考核等企业关注的核心问题上进一步授权。

通过营造公平、良好的营商环境,逐步激发民生领域国有企业提高产业运营能力。将竞争中性原则进一步在政府文件中体现,根据新形势变化调整监管手段,避免用行政化、一刀切的手段来强化产业监管。

完善分类分层考核。针对初创期亏损、行业周期性亏损与经营不善亏损制定分类评价考核管理办法;当前国有企业在民生领域承担着大量的公益属性业务,为鼓励其更好地发挥作用,行业监管部门可以从分红减免、考核评价、税费减免、资源补偿、政府采购、享受公益类机构待遇等行业监管政策方面予以支持。

完善退出机制。在企业业务退出过程中,建立快速审批通道,为企业退出过程中涉及的人员安置、社会保障等问题提供政策依据和支持。

加大宣传支持力度。支持多渠道、多方式宣传民生领域国有企业发挥功能作用的事迹,为民生领域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本文摘自中央企业智库联盟2022年重点联合课题《做强做优做大民生领域国有企业研究》,执笔人:朱虹波 )

猜你喜欢

民生领域国有企业
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国有企业加强预算管理探讨
如何做好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引领工作
领域·对峙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钱随人走”饱含民生期盼
民生锐评
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思考
新常态下推动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