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欹侧刚健 古韵率真

2023-11-09上官文金

中华瑰宝 2023年11期
关键词:赵孟书吏黄公望

黄公望书名为画名所掩,很少有独立的书法作品,但从他的题跋作品中可以窥见其书法面貌和审美趣味。

黄公望(1269—1354年),字子久,号一峰、大痴道人,元代全真教道士,著有文作《写山水诀》。黄公望是著名的山水画家,以“浅绛山水”“草籀奇字法入画”为艺术特色,其代表作《富春山居图》辗转波折,流传至今。黄公望的画名大于书名,其书法艺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为人知。在黄公望传世书画作品中,其书法多以题跋形式呈现:其一为给自己绘画作品题跋的“自题”之款识,如《题富春山居图》《题溪山雨意图》等;其二为给他人书画作品题跋的“他题”之款识,如《跋赵孟行书千字文》《跋钱选浮玉山居图》等。

两度“书吏”以酝酿

元代中后期,书坛在赵孟“复古”书风的改革下,“推崇二王,回归魏晋”已蔚然成风,形成了赵派书家群。赵派书家多与赵孟有紧密关系,或被其亲授书法,或被其引荐与赏识,但也出现了两种不同方向:一是力求酷似“松雪体”,如俞和等人;二是学赵但不同于赵,自有其个性,如张雨等人。前者逐渐导致了“千人一面”的赵体书风,而丧失了赵氏原本“复古”之初心;后者深入赵氏“复古”理念的核心,师法晋唐但不拘泥于法,自有韵味。黄公望当属后者,他与张雨同样有着入道经历,深受赵孟“复古”书风影响,但其书法率意而自然,不流俗态,能够超脱赵氏书法的风格局限而摸索到书法艺术表现的本质特征。可以说,张雨、黄公望等人是元末赵氏书法“一统天下”局面中的奇葩,他们对书法本质的探索是书法发展的正道。但囿于元末时局紊乱、明初政权更迭等原因,这种对书法本质的回归探索未能继续下去。

黄公望本姓陆,世居平江之常熟(今属江苏)。他出生之时,正值南宋与蒙古对峙之际。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年),忽必烈率军攻入临安(今浙江杭州),江南地区悉数归入元朝版图。这一年,黄公望被过继给永嘉黄氏,由陆姓改为黄姓,时有“性禀敏异,应神童科”之誉。

在动荡的年代,黄公望并未漂泊无依,而是在江南一带得以安定生活。这一时期,元统治者将统辖下的百姓分为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和南人四个等次,贬低南人的政治举措,让身处江南一带的文人只有通过攀附权贵的方式才能谋求仕途。且元朝前期停办科举,直至元仁宗时才重开科举,如此政策堵塞了文人的仕途,文人无法通过科举考试实现人生抱负,黄公望人生的初期正处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一些文人改变思路,通过“艺术”渠道入仕,元世祖时期,便多有因献画而取得官位的南人。程钜夫“奉诏搜访遗逸于江南”,举荐赵孟等二十多名书画文人入朝为官,赵孟进京两年后任集贤直学士,这也给江南文人以心理暗示。权贵举荐文人之风蔚然,打开了“有艺之士”破格提拔的晋升之路,黄公望也在此行列之中。

黄公望的仕途生涯中有两次为官经历:第一次是经由徐琰的推荐,“至元中,浙西廉访使徐琰辟为书吏”;第二次是经由张闾的推荐,“辟为书吏”。书吏,是专门从事文书档案的文官。元代书吏多由岁贡儒吏、下第举子等充任,主要设于按察司、运转司与检校所。武宗时规定南人不得充任,而仁宗即位后便推翻了武宗的一切举措,才为南人得以担任诸如书吏一类底层官职提供可能。黄公望因其书法技艺而得到“书吏”的任职安排,其书法水平自然不差,而长期的文书档案处理,也让其书法技艺得以纯熟。

黄公望早年的书法作品并未流传,与其“献艺”之流俗有关,但无法忽视的是其晚年创作高峰时期的小楷作品受其早年长期从事文书工作的影响,只是其精妙之处还在晚年入道的启悟。可以说,黄公望早年也如大部分文人一般,以“学而优则仕”的人生目标游转于权贵之门,与显贵交游,企盼可以施展抱负。然而两次出任的皆是无足轻重的小小文官—“书吏”,本有“神童”之称的黄公望自是愤懑难解。这也促使了他除与显贵交往以外,还结识了不少道人、隐士,为他晚年入道埋下了伏笔。

“古”中求“逸”能出新

据统计,现存黄公望题跋书法作品有《题为张伯雨画仙山图》《题天池石壁图》《题溪山雨意图》《跋赵孟临黄庭经》《跋赵孟行书千字文》《题富春山居图》《跋钱选浮玉山居图》《题九峰雪霁图》《题水阁清幽图》《题富春大岭图》等。纵观其题跋书法,可见其书法风格与元代赵孟书风密切相关。

黄公望与赵孟有深入交往。彼时,赵孟因艺被举,成为元代政治舞台声名显赫之人,其书画艺术也颇负盛名,吸引了不少文人书画家依附。黄公望因聪敏博闻而受赵孟欣赏,“阎子静、徐子方、赵松雪诸名公莫不友爱之”。赵孟倡导复古书风,推崇王羲之,尤其擅长行楷,奉诏书写五体《千字文》。黄公望为赵孟五体《千字文》题诗一首:“经筵仁皇全五体,千文篆隶草真行。当年亲见公挥洒,松雪斋中小学生。”诗中,他以“小学生”自比,表达了对赵孟的敬仰,也从侧面说明黄公望师出赵孟。黄公望书法受赵孟“复古”书风影响,以“魏晋”为风尚,追求古意。他在《赵孟临黄庭经》中有这样一段跋:

近世人学书,自少小涂抹成形,至长大方解事,乃习法书,由是不得不为俗笔所紊。松雪翁髫龀时习字时,便自《黄庭》始,不知其临几千百本矣!中年收得钟绍京墨迹,笔意輶迳,不拘楷法,暨‘特健药本,又与绍京本不同。于时德琏皆亲见之。此本盖是老子所临得趣者,宜其他本不能及也。

由此可见黄公望的书法观与赵氏同出一体,文中所谓“近世人”和赵孟“当则古,无徒取于今人也”中批评的“今人”是一致的。而在对“近世人”的批判中,黄公望对其老师从晋人《黄庭经》开始习字大为赞扬,可见其追求古意的书风审美与赵氏一脉相承。不过,黄公望并没有像当时一部分书家一样一味学赵,而是更多领略赵孟复兴书法的初衷,转而化古为己。

同时期的道士书家张雨和黄公望共同展现了“复古”书风下的“逸气”。如张雨的《自书诗册》,去除赵氏的雍容华贵,增加了清逸之美,隐逸文人的孤傲,自有一种风气。而黄公望,观其在《富春山居图》中的自题内容,可见平淡之中的率真,同样是去除赵氏的平和、圆润的姿态,虽未见其和张雨般强烈的个性特征,但已然与模仿赵体书风一派大不相同。其中结字大多上紧下松,欹侧之势颇为明显,显示出老练成熟的意态,如“所”“正”等字的“横画”,笔势颇为大胆,尽显恣意自由的风格,而不受拘束。而较之其他笔画,也多张弛有度,可以说是平淡自然之间显露率真之趣味。黄公望的笔法与其在画中的笔法“相融”,其画之笔法用笔简练,布局平淡,无大量墨色,皴擦点染并不矯饰,这与题跋书法追求率真、自然的审美趣味一致。

时代辗转书名显

由于把主要精力用于绘画创作,缺乏独立的书法作品,黄公望的书名一直为画名所掩,直到明代中后期才逐渐被重视,这得益于有地域偏爱的明代文人董其昌的认可。

黄公望晚年长期生活在松江府(古称云间),因此他也属于由元入明的松江一带的文人。云间派,又称作松江派、华亭派,是明代中后期个性、思想解放浪潮在书法领域的代表,其代表人物为董其昌。中年以后,董其昌书法之名享誉朝野,其言论中多有赞颂家乡的书法家之语。在论及黄公望书法时,他说:“黄子久小楷如此逼古,不减晋唐当行家。而题画名款,草率具体,竟掩其真书。古人深远善藏,不必一一自见,至如此画之老以取力,此书之嫩以取态,皆变体也。”可见,董其昌对黄公望书法的率真书风是认同赞赏的,这固然与他的地域偏好有关,也因为黄公望的书法风格与其有相通之处。将董其昌的题跋书法与黄公望的题跋书法相对照,如对照董其昌题赵孟《鹊华秋色图》和黄公望题赵孟《千字文》,可见两者在线条上都表现出灵动与自由,结字规范端正但又不失变化,长短不齐,开合分明。多个字的“竖画”皆在尾端“撇”出,优游自若,如此自然与拙朴,意在表现晋人洒脱之风格,将书家精神面貌以书法艺术的形式呈现出来,可谓个性之发扬。

明代张丑在《清河书画舫》中评黄公望书法:“黄子久好作小楷,圆熟中饶古意,别有一种韵度。盖自赵文敏公而下指不多屈,定在俞和、倪瓒以上。今观所书《世说新语》,如飞鸟依人,翩翩可喜,真赏者当亟购也。”张丑是明万历年间人,其生活的年代正是云间派书法兴起之时。张丑在文艺思想上也是以“复古”为主,更倾向于王世贞的艺术鉴赏观念,看重趣味,崇尚“理趣”。所谓理趣,就是宋人书画艺术表现上的率意与天真,这与黄公望的书法审美趣味也是相合的。

黄公望书名在明代中后期被接受,主要是在董其昌的书风倡导作用下,以“率意”书风为纽带,联动了两个时代的书法交流。可以说,黄公望的书名是在明代中后期董其昌“率意”书风的倡导下得以复苏的,其题跋书法作品所呈现的书法审美是元代复古书风的延续。黄公望题跋书法在向传统回归的过程中,与其绘画相得益彰,别具一番艺术情趣。

上官文金,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赵孟书吏黄公望
黄公望
元 赵孟 行书与达观长老札
黄公望的人生
杜甫妙用“敷演”驳书吏
杜甫妙用“敷演”驳书吏
DYNAMICS FOR AN SIR EPIDEMIC MODEL WITH NONLOCAL DIFFUSION AND FREE BOUNDARIES∗
从《南部档案》看晚清县衙书吏请假制度
人生若觉无作为,愿君读读黄公望
杜万卷
赵孟《陶渊明五言诗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