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饭圈别来骚扰体育圈

2023-11-09韩浩月

环球人物 2023年21期
关键词:接机体育明星饭圈

韩浩月

近日,知名女篮球员杨舒予发文拒绝粉丝接机等行为,“不要接机,不喜欢,球场见,谢谢”。无独有偶。此前,国乒队员王楚钦、樊振东也曾就非理性追星发表声明,他们明确表态:拒绝接机、跟拍、蹲守未公开训练行程、索要签名、非法入侵酒店等行为,呼吁抵制“体育饭圈化”。

运动员算不算明星?当然算,想想姚明、郎平、苏炳添等,他们在各自的比赛领域都创造了骄人成绩,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并且在他们的引领或示范下,让更多人热爱上体育,有利于体育事业的发展与全民健康的提升,是货真价实的明星。把这样的明星视为偶像本无可厚非,但遗憾的是,一些粉丝把饭圈陋习带入体育圈:有人不看比赛专刷营销号,在社交平台上捕风捉影、造谣生事;有人不懂赛场礼仪,开闪光灯,乱喊乱叫;有人把赛事讨论变成非黑即白的“控评”和“站队”,赢了拉踩对手和队友,输了甩锅裁判和教练;更有人无视公民隐私,跟拍、偷拍、买代拍,让运动员不胜其扰。

追星为何会从娱乐圈蔓延到体育圈?这种现象看似“匪夷所思”,但追根溯源,也能找到些许线索。首先,网络与社交媒体的发达,造就“羊群效应”,粉丝们通过追逐一个明星,来实现集结,彰显群体的“权力”,尝试通过干预明星的成长、生活、演出等,找到一种存在感;其次,受传播方式的娱乐化影响,一些运动员不知不觉间被包装成了娱乐明星,这造成了不少体育迷的认知错觉,认为像追娱乐明星那样追体育明星并无不妥;第三,娱乐圈的畸形追星被重拳打击,部分粉丝没有意识到这种“粉丝文化”的病态状况必须根治,反而产生了外溢效应,追星追到体育圈。当然,不排除有一些粉丝认为,体育明星形象健康,具有励志效应,可以理直气壮地追。但凡事都有度,追也要追得理性,追得合法,万万不可没有边界。

娱乐明星常年处于聚光灯下,同时受传播、市场、消费等影响,很多时候要依赖曝光率才能保持影响力。偶尔地,娱乐明星让渡一些个人隐私来换取关注度,也被认为有合理之处。但体育明星不同。衡量体育明星的最大标尺,是赛场上的成绩,是以一分一秒为计算单位的拼搏争抢。某种程度上说,体育明星基本上不依赖个人曝光率与关注度,有粉丝多少,对他们夺冠、打破纪录等并不造成影响。此外,面对某些花样百出的、狂热的、非理性追星行为,娱乐明星尚且不适应和明确反对,习惯了凝聚精神、专注于艰苦训练的运动员自然更加不适应。他们对“体育饭圈化”的反感与抗议,是出于对自身价值与成绩的保护而做出的真实反应,他们的呼吁应得到尊重。

网络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但并不意味着越界行为变得合理化、正当化。恰恰是可以更近接触到各个领域明星的当下,反而要保持自己的理性与独立判断,别被某种氛围带偏。追體育明星其实很简单,多关注他们的比赛,多欣赏他们的拼搏精神,多用他们的优异成绩来激励自己——这样的双向奔赴,才是粉丝追体育明星的魅力所在。

猜你喜欢

接机体育明星饭圈
古代也有“饭圈”——把自己活成一束光
“饭圈”到底是个什么圈
整治“饭圈”乱象
脉冲热压焊接机温度控制系统的改进研究
A Cross-border Reunion after 13 Years of Separation
在“饭圈”一路“打怪升级”
浅谈体育明星存在的必要性及其报道
超体育表演:《超级战队》中体育明星的符号解析
提升国内体育明星商业价值的思考
青少年体育明星偶像选择的文化透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