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在笔尖和心底的花
——曼陀罗绘画在初中心理校本选修课中的实践
2023-11-09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实验中学广州510800
◎ 范 丹(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实验中学,广州 510800)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提出:“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当前,选修课程建设成为众多中学特色办学及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领域。我所在的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实验中学自2014年始开展校本选修课程,在课程设置、打造特色、校内外资源整合等方面积累了比较成熟的做法,也打磨了一批广受学生欢迎的优质选修课程。以心理健康教育学科为例,学校先后开展了符合学生身心需求的“校园情境心理剧”“提升你的人际交往魅力——中学生心理拓展训练营”“心理电影赏析”“青春期的女生”等系列心理选修课,颇受学生的认可。借助选修课的阵地,学生有更多个性化的选择和展示的平台,有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身心素养。
一、开设曼陀罗心理选修课之缘起
选择曼陀罗绘画来开设心理选修课,源自一次不经意的遇见。在一次市级的培训活动上,一位刚认识的心理同行聊到,她正在自学曼陀罗绘画课程并运用到学生的心理辅导中,取得了初步的成效。这次谈话激起了我对曼陀罗绘画浓厚的兴趣,并萌生了开设此类选修课的想法。
曼陀罗又叫“曼荼罗”“曼达拉”,最早是对曼陀罗花的称呼。曼陀罗花静穆祥和,美丽动人,在藏传佛教和印度教中,曼陀罗代表着宇宙和生命的终极圆满,是人类心灵至高无上的理想境界。后来,曼陀罗被心理分析学派创始人荣格看作自我及整体个性的核心,发现个体绘画曼陀罗具有暗示其潜能和独特性的力量,并将其应用于自我治疗。慢慢地,曼陀罗绘画成了一种心理成长与心理治疗的方法。
在辅导实践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可能表现在学业问题、同伴交往、亲子关系等不同方面,但无论哪一种类型的心理问题,学生往往伴随着情绪方面的表现:情绪低落、紧张焦虑、压抑苦闷……在辅导过程中,学生缺乏对情绪的觉察和表达,也不知如何有效排解不良情绪。借助曼陀罗绘画这种艺术表达的方式,可以降低学生的心理防御,在意识与无意识之间架起一座桥梁,用颜色和笔触投射学生内心的想法和感受,找到情感释放与表达的出口。
二、教学目标与内容之构想
结合曼陀罗心理绘画的特点和优势开设一门选修课,我将这门选修课的总目标初定为:引导学生初步感知曼陀罗心理绘画,增进自我觉察和情绪表达,在曼陀罗绘画中提升专注力,建立规则感,探索内在自我,激发生命潜能。
曼陀罗绘画的形式多样,一般可分为在既定模板上填涂颜色的彩绘曼陀罗和需要自行创造的绘制曼陀罗两种形式。考虑到学生是初次接触这类形式,且每轮选修课只有五次课,所以初期给学生提供的是曼陀罗的图形轮廓,让学生自由选择彩铅涂色。后期可考虑让学生自由进行绘制,创造曼陀罗。(给学生提供的曼陀罗模板示例如图1、图2)
图1 曼陀罗模板一
图2 曼陀罗模板二
有学者认为,曼陀罗绘画可以用来表达内心的情感、画面和故事,所以选择能够表达内心世界的内容和主题更有意义。根据初中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心理特点,我将五次绘画课程的内容和主题构想整理成表1(实操后进行了调整)。
表1 曼陀罗心理绘画课程的内容和主题构想
三、教学实施与改善
一个完整的曼陀罗绘画可以分为准备、绘画及完成三个阶段。绘画前,可以让学生跟随冥想音乐做放松训练,让心灵平静下来;绘画时,引导学生保持清醒、专注的意识状态,感受画面带来的各种心理体验,关注并记录下绘画中涌现的某些记忆或故事;完成后,欣赏自己的作品,用心记下对它的体验、联想和感悟,并给自己的作品命名。
不可避免的是,学生在第一次上课时出现了一些预料之外的问题。如绘画的方向,有的学生从外围开始画,有的学生从中间开始画;绘画的进度差异大,有学生半节课就画完了一整张,而有的学生速度很慢,一次课才画了三分之一。对于作品完成后是否要分析和展示的问题,一开始我遵循了一位老师的建议,只是画不做分享。但一次课下来发现,如果没有及时反馈,学生绘画的积极性会有所降低。多数学生希望作品被匿名展示,也期待看到其他人在同一个模板中展现出怎样不同的勾勒和呈现。
从第二次课开始,我做了一些调整,每次课开始时设计一个与主题相关的暖身活动,如“穿越障碍线”,引导学生在小组成员间的合作游戏中体验人际交往的信任和支持。有了情绪预热和思维启动,学生再来绘制“友情曼陀罗”,更能呈现学生内心对主题的感悟。正式绘画前,引导学生跟随音乐做简单冥想,以放松的状态开始作画。绘画完成以后,让学生匿名来分享自己的画作,其他学生观察作品以后,提醒学生不做任何评价,只描述作品带给自己的感受并体会绘画者作画时的心情。
四、学生作品展示与分析
有学者认为,在分析曼陀罗绘画作品时,应以作画者的感受为中心,与其一起探索,发现作品的意义。同时,结合绘画者之前所绘制的曼陀罗作品进行比较分析,而不能仅仅依靠某一次的作品下结论。在分析作品时,应该尽可能让被分析者从作品上看到其内心积极的资源及面对危机的力量。基于以上原则,我尝试在最后一次课时把同一个学生前几次课的作品放在一起进行展示,并提醒学生在欣赏作品时保持真诚、包容、客观的态度。欣赏完后提问学生:(1)从作品中感受绘画者作画时的心情如何;(2)从几幅作品中,你看到作画者有什么样的变化;(3)你最喜欢作品的什么地方。部分学生作品如图3、图4、图5(经学生同意后展示)。
图3 01号学生作品
图4 05号学生作品
图5 06号学生作品
看到屏幕上的作品,学生们充满兴奋和期待,也乐于分享自己对这些作品的直观感受。如对01号作品,学生的感受为:感觉作画者一开始情绪不是太好,左上角的作品有很多黑色的部分,线条显得有点杂乱,可能有点烦躁;后面的作品颜色看起来比较和谐。有学生表示喜欢右下角作品的渐变色。对于05号作品,不少学生感觉作画者用色很鲜艳,一个学生感觉作画者很热情。对于06号作品,学生说作画者进步很大,一开始用色杂乱无序,看起来有点不耐烦,后面的作品更整洁干净。所以,学生在互评的过程中能触发和分享自己的直觉感受,也能感受别人对自己作品的真实评价,在交流激荡中完成一次画作和自我的整合。
五、反思与改进
作为一种艺术表达,曼陀罗绘画可以丰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形式。通过曼陀罗图案的表达将心底的真情实感流露笔尖,跃然纸上,从隐性到显性,学生可以更了解自己。需要提醒的是,不论对教师还是学生,都需要经历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只有在不断实践和自我分析中才能更好地联结内心,领略曼陀罗绘画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