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媒体时代下报社记者素质要求探讨

2023-11-09林海娇

传播力研究 2023年28期
关键词:报社记者时代

◎林海娇

(承德日报社,河北 承德 067000)

引言

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全媒体时代的来临速度,这也对报社记者素质提出了新的标准与要求,故而有必要结合时代特征,督促报社记者自我学习、自我完善,超额完成报社交给的任务,为提升报社核心竞争力做出贡献。

一、全媒体时代简述

全媒体,指的是综合应用各种类型的媒介展示内容,将视频、图片、文字等融入到信息传播进程中,是一种新型信息传播形态。全媒体时代的来临,让新闻传播方式、内容、渠道等发生巨大变化,常规报纸新闻发展格局不断调整,新闻数字化、网络化趋势已经势不可挡,而报纸新闻媒体也开始朝着手机报纸、数字化报纸等方向转型,如《浙江日报》《宁波日报》《温州日报》相继推出手机报纸,因同时具备新媒体时效性、便捷性、信息化特征与纸质媒体公正性、真实性等特征而迅速抢占市场份额,表现出较好的发展趋向[1]。

二、全媒体时代下报社记者素质要求

(一)捕捉与鉴别能力

报社作为党组织与人民连接的重要纽带,发挥着“喉舌”的作用。在全媒体时代,各种自媒体、新媒体的出现让国内、国际舆论环境逐步复杂化,作为一名优秀的报社记者,要求时刻考虑党与国家的利益,坚守初心,发挥正面舆论导向作用,这需要记者具备高度的政治觉悟和正确的三观,能具备较好的是非观念,发挥才能,拓展新闻信息搜集渠道,掌握第一手资源,紧抓关键点,保持对新闻事件较高的感知力、捕捉力,凭借自身工作经验、思维能力、专业技能等寻找切入点,在关乎党与国家利益的相关新闻事件上,保障其深度与广度,以通俗的语言表达方式提供具体、真实、全面的新闻内容,以此来引导舆论。

(二)沟通与营销能力

全媒体时代,只有深刻了解受众对新闻的具体需求,才可准确把握新闻创造方向。基于此,需要记者具备较强的沟通能力,通过各种媒体平台与公众展开良性互动,探索其对各类新闻内容、制作方式、传播形式等的具体感受,在沟通中发掘新闻线索、总结经验,获取更多新闻资源,并以此扩大报社在基层群众中的影响力。同时,还需注意全媒体时代新闻泛滥、媒体数量持续增长的发展现状,报社因自身发展形式的限制,在新闻制作、宣传上会耗费较多的时间与精力,对比新媒体来说,影响范围略有不足。若是不能依靠累积的品牌影响力,在激烈的竞争中争取相应的生存空间,则可能逐渐被市场淘汰。记者是新闻创作的龙头,需在报社品牌建设进程中发挥更多作用,着力推进内外资源整合,提升沟通与营销能力,制定优化营销策略,以适应全媒体时代对报社在各个阶段的要求变化,巩固报社主流媒体地位[2]。

(三)创新与融合能力

全媒体时代,各类新媒体、传统媒体融合是难以抗拒的大势,受众对于新闻信息的需求也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不以新闻媒体的意志为转移,故而报社记者不应抱有传统发展理念而固守阵地,更多的是应该思考当代群众对新闻的切实需求,这需要报社记者具备一定的创新素质,适应全媒体发展。要求报社记者能灵活应用各种数字化工具,如新媒体平台、多媒体技术、大数据技术、虚拟技术等,以此来提升新闻信息搜集能力、处理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灵活应用能力等,协调全媒体信息,承担编辑、传播等重任,树立个人发展目标,以提升技术水平、专业素养,适应全媒体时代的发展需求。此外,记者还需结合报社自身的特殊属性加以创新,创编体现报社特征、得到受众青睐的独家新闻,在新闻选材、视角等层面下功夫,注重对各类新闻信息的融合、创新能力,实现新闻内容再创作,如此才能在同一篇新闻内容上给予受众不同的阅览体验,推动报社长远发展[3]。

三、全媒体时代下报社记者素质培养对策

(一)转变思想观念

在全媒体时代,要保证报社可持续发展能力,转变传统思想观念是必要条件。应关注以下要点:

1.引导党报记者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基础上,抽出更多的时间,关注全媒体时代多元化媒体形式、便捷的新闻传播途径以及海量的新闻内容,紧跟时代潮流,注重通过各种先进的新媒体手段,对工作形式、内容等加以创新,注重通过各种方式与群众保持有效的沟通交流,如个人朋友圈、新媒体平台(评论区、论坛等),让新闻报道贴合全媒体时代的具体要求。

2.注重自我学习。全媒体时代,信息大爆炸,若单靠报社的培训、督促,很难保证记者本身综合能力的提升,需要记者在转变传统发展理念的同时,注重自我学习,即科学判断全媒体时代下报社的未来发展空间,自我定位、考量,分析新阶段报社对自身岗位的实际要求,并能调整自我发展计划,定向学习相关知识、技能,包括但不限于熟悉党的最新发展政策方针、学习编程与数据分析等信息化技术、掌握各种新媒体交流方式等,如此才能吸纳新媒体中的先进工作理念、方式为自己所用,不至于被社会淘汰。

(二)磨炼全媒体业务能力

新闻专业能力是全媒体时代报社记者的立身之本,而传统报纸以文字传播为主,在报道复杂的新闻事件时,只能采取线性、单一的报道方式,对客观新闻事件进行抽象概括,这与客观事实之间难免出现偏差,难以满足全媒体时代民众对新闻丰富性、娱乐性、立体性的需求,故而要求记者基于自身需求,磨炼全媒体业务能力,主要涉及到:

一是磨炼新闻敏感性。即能在普通的事件中敏锐捕捉到新闻线索、新闻事实,整合力量,迅速做出反应,这要求记者除了关心国家大事、热点新闻外,还需关注到身边的小事,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以个人的专业知识、工作经验为依托,对相关新闻事件抽丝剥茧、层层分析,综合多方面新闻内容,提取要素,再结合报社定位,对新闻内容再加工、再创作,吸引民众目光。

二是业务创新。全媒体具有较强的互动性、融合性、开放性特征。千篇一律的新闻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会加大群众的审美疲劳,若是报社记者难以实时创新,报纸内容与其他媒体端内容大同小异,则很难在激烈的角逐中脱颖而出。针对该种情况,有必要业务创新,比如通过无人机采编危险新闻信息、通过多媒体网站验证新闻信息真实性,或者是在采编时,针对同一新闻事件,尝试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不同人群获取更加新颖的新闻素材,还可以从群众感兴趣的内容切入,以此提升公众在浏览新闻时的体验感、代入感,并注重借助多媒体平台实现与群众沟通与交流,吸纳其对于报社发展的意见与建议,这对于报社、记者的长远发展来说,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练好“三种内功”

一是学习理论政策、新闻行业新知识。对于党报记者来讲,掌握最新理论政策、行业知识是保证其在全媒体时代提升新闻判断力、守护意识形态安全的基本保障,记者需要时刻关注政策走向、政治信息,并在实际工作中及时纠正差错、预防差错;在编撰稿件进程中,注重通过政策语言对相关稿件穿针引线,将新闻故事、主题思想有效串联。优秀的新闻稿件是一篇用事实证明观点的议论文,论点为主题思想,论据为鲜活生动的故事,论证为支撑文章结构的筋骨,要做好这些工作,必须弄懂新的行业知识与理论政策,如此才能让新闻文章上连天线、下接地气、主题明确,通过小故事来引出大政策、大主题[6]。

二是学好文字语言表达。新闻与公文、理论的不同点,主要是新闻以事实说话,即通过真实故事阐明主题观点,各类新闻故事通过生动鲜活的表达来增加感染力,这需要记者能学好文字语言表达,比如可参考《人民日报》推出的《牵挂是一个小小的摄像头,孩子在这头,老人在那头……|睡前聊一会儿》《推出更多健康优质的精彩短剧|人民时评》《人民热评:粉丝接机造成拥堵,艺人不能置身事外!》《从无奈到享受,“一食”未必是孤独|睡前聊一会儿》《中国奇谭,讲年轻人爱看的志怪|睡前聊一会儿》系列新闻稿件,特别是《牵挂是一个小小的摄像头,孩子在这头,老人在那头……|睡前聊一会儿》,其中涉及较多精彩的写作技巧、表现手法、叙事内容,如开头“年轻一代在外成家立业,分身乏术,祖辈安土重迁、难离故土、分居两地、天各一方成为时下许多家庭的无奈选择”,比较清晰地讲述社会中的热点现象,激发读者共鸣,这就是良好的文字语言表达的具体体现。

三是练好“一专多能”技能。在掌握本职工作技能之外,还需结合自身工作特征、接触群体等,练好各项技能,在采访现场能写、能拍、能录音、能摄像,在与被采访群体交流时,能熟悉其从事的业务,从而深度沟通,如此才能发掘更多的新闻信息。

(四)坚持底线

全媒体时代,报社记者面向的新闻信息、传播环境等都在改变,需要记者观念转变、角色转变、方式转变,在诸多的“变”中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与此同时,仍需报社记者坚持底线,以“不变”应万变,关注以下要点:

一是初心使命不变。全媒体时代,各类新闻信息的轮番轰炸,使得很多人对新闻的真实性难以做出明确的判断,并可能会被各种境外势力的虚假信息诱导而做出违法犯罪的事情。针对该种情况,要求报社记者牢记初心使命。一方面,需要坚定政治信仰,旗帜鲜明地支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通过手段、方法、形式、内容的创新,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另一方面,需要坚决抵抗境外敌对势力无孔不入的网络侵袭,与其展开正面斗争,以党的先进理论武装自身,团结群众,以此来维护党与国家的核心利益[7]。

二是职业操守不变。全媒体时代,报社记者更应坚守职业操守,针对虚假、杂乱、低速、无聊的新闻信息,正确区分、消解,杜绝其大范围传播并影响更多的基层民众,坚持以人民群众为中心,持续推进“走转改”,倾听一线群众的普通故事,将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党的各项政策统一起来,以此来采制更多带露珠、冒热气、接地气、有温度的新闻,让群众通过阅读新闻提升对党的信任。

三是创新优化不变。创新是全媒体时代新闻记者发展源源不竭的动力,可从采访理念、工作模式、展现形式、表达方式、传播渠道等方面创新,也可从新闻作品策划、架构、文字陈述等多角度创新,以此来打磨新闻精品,提升竞争力。

(五)人才培养

全媒体时代,要让报社记者达到基本素质要求,必须重视人才培养。可以从以下多个方面落实:

第一,与对口高校(如河北大学等省内高校)新闻学院合作,搭建实训基地,培养后备人才,基于报社发展需求,确定人才培养方向,设定实训内容,以此来保证学生毕业后能直接进入岗位工作。

第二,优化人才引入机制。除了校招外,还应注重市招、网招等。在引入人才时,除了关注其本身作为报社新闻人才的基本素养外,还需要综合考虑其在全媒体时代的发展能力,如对各项新媒体的熟悉程度、融媒体技能掌握数量、个人创新性发展理念等,以此来招聘全能型人才,为报社注入新鲜血液。

第三,完善人才培训机制。执行长效化培训体系,针对报社各个岗位的记者,结合报社发展、个人规划、社会发展、政策变动等选定培训内容,调整培训机制,引入线上+线下培训、微课培训等多元化培训类型,满足不同人才对于培训的切实需求,以此来推动报社记者综合素质不断提升。

(六)其他

除了上述各项素质培养对策外,还需关注以下要点:

第一,较高的政治素养。报社作为传统媒体,本身具备市民性、大众性等特征,在全媒体时代,仍需具备较高的政治素养,理解新时代对于报社记者的根本要求。应有清晰的辨别力与敏锐的政治嗅觉,注重在实际工作中锻炼自身在各个方面的能力,以此来代表党与人民群众发声,形成对民众正确的指引作用。

第二,全面技能。新媒体的蓬勃发展使其在全媒体时代逐步占据更加有力的竞争位置,故而要保证报社记者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必须具备全媒体下的全面技能,包括速记技能、视频创作技能、移动新闻、社交媒体新闻采集、基本编码技能、内容管理与搜索引擎优化、统计与数据、数据可视化等。只有具备各项技能,才可让记者在新闻搜集、编辑、排版、发布等各个方面不落后于新媒体,让报社兼具新旧媒体的功能优势。

第三,加深报道深度。全媒体时代,记者每日面临海量的信息、资讯等,要提升报纸端对民众的吸引力,必须主动出击,前往新闻第一线,抓鲜活素材、了解新闻来龙去脉,基于此展开深入探究,以此来提升报道深度,让民众在面临同一事件的不同信息源时,具备基本的辨识能力,避免对民众出现错误导向作用,这对于社会稳定、健康发展来说非常重要。

四、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就全媒体时代下报社记者素质要求、培养对策展开了重点论述与分析,应给予其足够的重视,分析各项对策在实际落实中的优势与不足,发扬优势,弥补不足,突出发展实效,为报社快速、正确转型奠定人才基础。

猜你喜欢

报社记者时代
报社记者新闻采写能力提升的策略
多媒体环境下报社记者新闻采编能力提升方法
壮丽七十载奋斗新时代
壮丽七十载 奋斗新时代
基于融媒体背景下的报社记者转型思考
面向新媒体环境的报社记者技能与素质培养方法
浅析新时期报社记者如何寻找和亲近采访对象
新媒体环境下报社记者技能与素质培养
HANDS OFF THE WHEEL
e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