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学生社团对学生学业及就业的影响研究
——以山西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为例

2023-11-08杨润胡志霞张杰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3年20期
关键词:学业成绩社员高校学生

杨润,胡志霞,张杰

(山西农业大学 资源环境学院,山西晋中 030801)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文件精神,2005 年1 月,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提出:“推动学生社团在活跃校园文化、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服务学校改革发展稳定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1]2016 年1 月,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学联印发《高校学生社团管理暂行办法》,对进一步规范高校学生社团管理、深化高校学生社团的育人功能、积极促进高校学生社团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这也成为当前我国对高校学生社团进行管理和指导的重要依据。

高校学生社团是由高校学生依据兴趣爱好自愿组成,按照章程自主开展活动的群众性学生组织,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也是课堂教育的外延,为大学生提高社会实践能力、集体活动能力等搭建了一个重要平台,在促进高校学生的全面发展、强化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完善大学生知识结构、激发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推动了校园文化建设的蓬勃发展[3]。然而,高校学生社团的数量和规模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4],例如:学生社团缺乏统筹规划、资源配备不合理,学生对社团提升就业能力的认识不充分,对实践能力锻炼的重视不足,高校学生社团与就业创业结合度不高等。如何使高校学生社团能够可持续、健康有序发展,保持其生命力和活力,切实发挥社团实践育人作用,是需要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1 研究的目的、对象及方法

1.1 研究目的

大学生学业成绩和就业情况一直是评价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部分学生和教师认为,过多参与社团活动不利于学业成绩的提高,且影响未来的就业选择。因此,针对高校学生社团对学生学业和就业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十分必要。为加强高校学生社团建设和管理,对山西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的学生社团建设进行了实证调查,从多个维度分析了学生社团社员的学习、就业等情况。一方面,为完善大学生社团的实证研究提供经验借鉴;另一方面,为解决大学生社团建设问题提供有实际意义的对策,推动大学生社团健康发展。

1.2 研究对象

本文以山西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4 个学生社团为研究对象。其中,芳土文学社成立于1984 年,是4 个学生社团中最早成立的社团,该文学社发展至今,已拥有自己的特色、理念以及管理办法。2002 年,依托学院的环境科学专业,资源环境学院第一个服务类学生社团——心绿环保学会成立。资源环境学院体育氛围浓厚,女子排球队10 年内7 次夺得学校排球比赛冠军,羽毛球普及程度较高,基于此,2012 年成立排球爱好者协会和羽毛球协会。为了进一步加强社团育人工作的精准性和指导性,笔者对344 名社团成员进行了多方面数据的收集,包括:大一、大二期间的学习成绩、奖学金的获得率、毕业生就业方向以及就业率;访谈对象包括社团骨干成员和普通社员,共覆盖4 个社团,涉及资源环境学院所有专业。

1.3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收集、分类整理历史数据以及与学生社团核心成员访谈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的社团、群体的多方面指标,从不同角度阐述高校社团对学生学业及就业的影响。

2 学生社团对学生学业及就业影响的实证研究结果

2.1 提高学生学业成绩

学业成绩贯穿学生大学生活,是学生个人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有研究者将学生获得奖学金的情况作为评价大学生学业成绩的重要指标[5]。因为多数学生通常刚入大学便加入感兴趣的社团,大二下学期退出社团,故而笔者研究了学生大一、大二期间挂科率和获奖率,通过这两项指标反映学生的学业成绩。

对2019—2021 届学生社团骨干的挂科率和获奖率进行调查统计发现,4 个社团三届骨干成员的平均获奖率为69.1%。将相关数据导入Prism 6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经F 检验,组内数据无差异,但4 个社团中三届骨干成员的获奖率与所属年级全部学生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023)。4 个社团中三届骨干成员的平均挂科率为28.3%(见图1),较学院平均挂科率低13%。

图1 2019—2021 届社团中骨干成员的挂科率和获奖率

对2019—2021 届社团社员的挂科率和获奖率进行调查统计发现,所调查社团社员平均获奖率为38.9%,将相关数据导入Prism 6 软件进行分析,各个社团三届社员的获奖率与年级全部学生无统计学差异(p=0.7977)。除芳土文学社外,其他3 个社团的三届成员的挂科率介于40.6%~47.4%(见图2),与学院全体学生的平均挂科率基本持平。

图2 2019—2021 届社团中普通社员的挂科率和获奖率

以上数据说明,社团对于不同群体学业成绩的影响是不同的,对于社团骨干成员来说,在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时,仍能保持较高的获奖率和较低的挂科率;对于社团普通成员来说,其获奖率和挂科率与学院全体学生的平均水平没有差异,但是通过参与社团活动,社员拓展了知识、提高了学术修养和综合素质,有助于其实现全面发展。

2.2 促进大学生就业

社团是培养兴趣、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学生组织,学生在参与社团活动的过程中能够发现自己的优缺点。本文通过研究毕业生就业数据来分析社团是否能够促进学生就业。从图3 可看出,羽毛球协会和排球爱好者协会2019—2021 届4 个社团中骨干成员在毕业季全部实现就业,芳土文学社和心绿环保学会的三届社团骨干成员在毕业季的就业率分别为87.5%和90.0%(见图3)。2019—2021 届4 个社团中普通社员在毕业季的就业率为76.5%~80.0%(见图4)。通过对学院近几年毕业生的整体就业落实率进行数据分析后发现,学院毕业生在毕业季的整体就业率(包括考研率)为70.0%~75.0%。

图3 2019—2021 届社团中骨干成员的就业情况

图4 2019—2021 届社团中普通社员的就业情况

通过对比发现,无论是社团骨干成员还是普通成员,其毕业季的就业率都高于所属年级毕业生的整体就业率。这说明:大学生通过参与社团活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就业。分析原因,主要是:学生通过参加社团的活动能够得到更多的锻炼机会,增强就业竞争力,提升社会适应能力,较快完成角色转变,顺利走向工作岗位。

3 不同种类大学生社团对学生学业及就业影响的实证研究结果

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学联2016 年印发的《高校学生社团管理暂行办法》明确指出:高校学生社团一般分为思想政治类、学术科技类、创新创业类、文化体育类、志愿公益类、自律互助类及其他类等。有学者根据社团的分类,依据社团成立的宗旨以及社团活动内容,将社团划分为理论学习类、学术科技类、兴趣爱好类、社会公益类[6]。为了研究不同种类的社团是否对社员的成才以及就业存在影响,课题组对相关数据进行了分类统计和研究。

对4 个社团进行分类,芳土文学社属于学术科技类,排球爱好者协会和羽毛球协会属于兴趣爱好类,心绿环保学会属于社会公益类。从图5 可以看出,学术科技类、兴趣爱好类、社会公益类三类社团2019—2021 届社团骨干成员在大一、大二期间课程挂科率无较大差别,奖学金获得率均保持在较高水平。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各类社团对于提升社团成员的学业成绩均有积极影响(见图5)。

图5 2019—2021 届不同种类社团社团骨干的挂科率和获奖率

2019—2021 届不同种类社团成员就业情况数据表明:学术科技类和兴趣爱好类社团的社员倾向于考研,社会公益类社团的社员倾向于就业。这说明,不同种类的社团对社员的就业选择、职业发展规划有重要影响(见图6)。

图6 不同种类社团2019-2021 届社团成员的就业情况

4 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启示

2005 年1 月,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提出:“进一步活跃社团活动,扩大社团在学生中的影响,为学生社团发展注入活力、创造条件、搭建舞台、营造氛围。”[1]当前,高校学生社团蓬勃发展,并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7]。然而不可否认的是,高校学生社团仍存在一些值得重视也亟待改善的问题。首先,学生对于社团学业和就业帮扶功能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大多数学生参与社团仅仅源于兴趣,对参与社团活动的重视程度不高;其次,社团骨干成员个人素质较高,但其引导作用有限,没有将社团的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需要进一步发挥社团骨干成员对全体社员的引领带动作用,推动社团的良性发展;最后,社团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种类分布不平衡、规模大小不一、社员数量差异明显等问题。因此,为了更好地发挥高校学生社团的育人功能,推动学生社团长期健康发展,应从以下几方面改进和加强:

4.1 提升学生社团学业引领作用

通过图1 和图2 的数据综合分析得出:2019—2021 届社团成员的获奖率与所属年级学生的整体获奖率相比略高,而社团骨干成员的获奖率较所属年级学生的整体获奖率显著增高,说明社团活动对学生学业成绩提升能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学生社团及其社团活动作为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教育的重要载体,其功能的发挥对大学生学业成绩的提升作用显著[8]。高校学生社团活动育人价值的核心在于学生与实践活动的深度交互[9]。因此,高校学生社团在开展活动时,一是要创新活动形式和内容,明确培养方向和目标,增强社团的吸引力,增强社团成员的参与感、获得感,使得社团成员深度参与活动,从而发挥社团的引导功能;二是要加强对社团成员的学业引导,在社团内部营造良好的学习交流氛围,可通过相关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业成绩。

4.2 增强学生社团的就业能力培养作用

通过以上调查研究发现,近三届社团成员在毕业季的就业率高于学院平均水平,其中,部分社团的骨干成员更是在毕业季达到百分百就业,这说明高校学生社团对于学生的就业具有促进作用。原因是参加社团的学生可以在社团活动中进行持续性、常态化的能力锻炼,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在日后能转化为良好的就业竞争力[10]。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就业能力培养作用,高校学生社团应以促进学生就业能力提升为目标,全面提升社团的活动质量。通过社团活动的开展,首先,让社员认识到社团不仅可以培养个人兴趣爱好,更是一条提升个人就业能力的有效途径;其次,在社团活动中帮助社员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以及价值观,使其在就业后更快地适应工作环境,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

4.3 注重发挥学生社团骨干成员的榜样作用

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在学业方面还是就业方面,社团骨干成员的表现都明显优于其他学生,也优于社团普通成员。社团骨干成员在社团中发挥着重要的引领、组织管理作用,能够较好发挥模范带头作用[11]。高校学生社团要想真正发挥骨干成员的作用,首先要遴选社团负责人和骨干成员,对其加强培训和管理,倡导社团骨干成员发挥榜样作用,让他们在社团工作及活动中能够分享经验,带动社员参与社团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让社员切实感受和体会到社团活动对其学业和就业的影响,吸引更多的学生加入社团,带动社团更好地发展。

4.4 加强学生社团的分类引导,优化学生社团结构

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倡导对不同社团类型的发展进行定位,即倡导公益类社团、鼓励学术类社团和扶持理论学习类社团、引导兴趣爱好类社团[12]。山西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管理的社团涉及不同种类,随着社团数量和规模的扩大,应不断优化社团结构,将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对不同的学生社团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帮助社团规划发展蓝图、服务社团成员成长[13];根据社团的不同特点进行分类指导,充分发挥各个社团的作用。此外,应加强社团与专业之间的联系,加强专业实践,促使学生在实践中对理论知识进一步理解,更好地实现社团的育人功能,让更多的学生能够通过参与社团提高综合素质,增加就业竞争力[14]。

5 结语

本文经过实证研究,证明学生社团是高校实践育人的重要抓手,对于学生的学业以及就业具有积极促进作用。高校可通过对学生社团的科学引导和专业指导,大力支持学生社团开展有关提高学生学业成绩、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等方面的活动,以高质量社团活动为依托,充分发挥高校学生社团的育人功能。

猜你喜欢

学业成绩社员高校学生
西泠印社早期社员作品选
胡耀邦:让社员们多搞点“小自由”
基于回归分析模型的学生学业成绩差异研究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小议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
学业成绩与习得性无助:有调节的中介效应
大学生上网情况与学业成绩关系的实证研究
关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
大专护生自我效能感、就业取向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