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专创融合”课程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
——以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作物生产技术课程为例
2023-11-08肖海温生娟赖运平黄纯倩
肖海,温生娟,赖运平,黄纯倩
(1.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四川成都 611130;2.成都银杏酒店管理学院,四川成都 611730)
1 课程实施目标
现代农业创客是创新驱动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急缺的人才。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作物生产与经营管理专业作物生产技术课程组教师以“乡村振兴、服务三农”为人才培养理念,根据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对复合型、发展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针对作物生产技术融合课程,创建“专创融合”创新路径,完成对作物生产技术课程建设的升级。课程组教师引导作物生产与经营管理专业学生运用农作物品种特性、生长规律、农艺性状、养分吸收规律、病虫害防治等专业知识和技术,分析相关农产品生产、加工、服务存在的问题,利用创新创业知识、资源、渠道提出解决问题的创业思路和方案,搭建专业技术与创新创业融合的平台,从而培养高质量农业复合型创新人才[1-3]。
2 课程教学现存问题
2.1 作物生产技术融合课程师资力量不足
作物生产与经营管理专业教师在作物生产技术课程教学中缺乏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相对欠缺,很少参加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培训,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缺乏主动思考,未将农作物生产技术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联系。
2.2 课程内容与“双创”意识培养结合不足
作物生产技术是作物生产与经营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农作物的种植理论、栽培模式、种植制度、生长发育特点、高产栽培技术、病虫害的防治、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检测等。课程内容与作物栽培与耕作、作物遗传育种、作物品种特性等密切相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理论知识的讲授[4],未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农业生产实际问题,并转化为创业项目或者有市场前景的新产品[5-6],让市场去检测产品和解决方案的可行性。
3 创新“专创融合”实施路径
3.1 加强“专创融合”型师资建设,提升教师创新创业教学能力
对专业教师进行创新创业理论和实践培训,鼓励专业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双创”类竞赛,提升专业教师的创新创业教学能力[7-9]。专业教师需要改变教学思路和教学方式,主动开展作物生产技术“专创融合”课程建设,在课堂教学中融入作物生产的创新创业元素,启发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创新解决问题。专业教师将作物学的田间实践经验、作物栽培技术及最新作物学领域研究成果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有利于提高创新创业教学质量。
3.2 打造“四位一体”“专创融合”教学模式
如图1 所示,通过打造“课程—项目—竞赛—孵化”四位一体的“专创融合”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农创+”人才培养目标。从理论教学开始,以学生创业项目为抓手,鼓励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通过创新创业类竞赛平台提升“双创”能力[10],将学生创业项目引入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开展创业实践和创业训练。充分利用学校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农创空间等校内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开展创业项目孵化。
图1 “课程—项目—竞赛—孵化”四位一体高职“专创融合”教育模式
3.3 利用“AWSPC”创业实践路径开展创业训练
高职院校开设创新创业基础实务、网络电商创业、创办农业企业等课程,教师通过课程教学布置(Arrange)作业,让学生自主创建创业项目并设计自己的作品(Works)或提供的服务;学生通过劳动实践和操作完成样品(Sample)制作,并将制作好的样品投放到相应的市场,检验样品是否具备市场竞争力,通过市场检验完成产品(Product)的包装、大小、颜色、性能、LOGO 的设计;学生设计制作完成的产品通过劳动实践营销、直播带货、电商平台、线下地推实现交易,成为商品(Commodity)。
3.4 建设“文化引领+课堂教学+社会实践+科技创新+乡村振兴”教学新路径
在新农科建设背景下,探索文化引领、课赛融通,对接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的涉农高职院校“劳创”育人路径。坚持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素养为目标,以高职院校文化精神为引领,以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为抓手,将“劳动教育+创新创业”与“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实践相结合,让学生通过作物生产技术实践教学走进农村,了解农业、农村、农民,增强学生服务乡村振兴的意识。将“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项融入课堂,实现课赛融通,以行动为导向,将“青年红色筑梦之旅”专项活动融入社会实践,走进农村,对接科技成果转化[11],在乡村振兴地区示范推广。
4 课程融合内容与教学要求
4.1 教学目标
农业生产事关粮食安全,现代农业作物生产技术对促进作物的生态器官建成、生长发育、产量与品质具有重要作用。作物生产技术“专创融合”课程的建设,坚持“为‘三农’服务、为兴农育人”的教学理念,秉承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亲农、事农、兴农,敬业、勤业、创业”的学校精神,始终从学生未来发展对能力需求的角度进行综合考虑[12]。
教师通过将作物生产技术课程教学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引导学生掌握作物生长规律,培养学生对作物栽培管理和生产技术的兴趣,提高学生对几种常见作物的播前整地、施肥、种子处理、播种、生长期田间管理以及适时收获的实践能力。
4.2 能力目标
根据作物生产技术融合课程的特征和人才培养定位,在“专创融合”时应坚持问题导向。作物生产技术课程与创新创业教育相关知识的融合,以各种作物的生长规律及物候期、病虫害防治、田间管理技术为纽带,让学生运用专业技术及创新创业知识解决行业市场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达成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对人才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目标[13]。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将创新创业教育中市场分析、解决方案、商业模式、产品营销、客户群体画像、成本分析等融入作物生产技术课程。
4.3 教学方法
作物生产技术融合课程将坚持理论结合实践的教学方法[14],通过田间实践教学,让学生掌握作物的栽培技术、器官形态建成、生长发育、病虫害识别与防治、产量与品质等专业知识和技术,在理论与实践结合过程中将创新创业相关知识融入专业实践,结合当前国内农业生产企业存在的问题和产业现状,让学生在农业创新创业中找到发展方向。
5 作物生产技术“专创融合”课程教学设计与实践的创新
5.1 教学模式创新:融合“IWSPC+3T”的课堂教学新模式
实施“IWSPC+3T”教学新模式,如图2 所示。“IWSPC”是指创新点(创业构思)(Innovation points)、作品(Works)、样品(Sample)、产品(Product)、商品(Commodity);“3T”是指专业实践训练、创新创业训练、“劳创”实践训练。建立“师生共创”式、“专赛结合”式、“劳创”实践结合式、专业产业结合式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创新“劳创”教育课程。通过作物生产技术与创新创业融合的课程学习,学生能够判断自己是否适合创办企业、适合创办什么样的企业,分析自己的创业想法是否具有市场可行性,进而完成创业项目落地实施,成为高质量、爱农业、懂经营的复合型农业创客。
图2 “IWSPC+3T”课堂教学新模式
5.2 教学路径创新:创设“专创+思创+劳创”三结合路径
“专创融合”课程的教学实施融入专业素养、思政素养、劳动素养,创设“赛创孵三贯通”路径。一是“专创”贯通,在课堂中开展“双创”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的课程实践教学,提升实践教学课程吸引力,学生课下将专业技术应用于创业实践,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培育各级创新创业参赛项目。二是“思创”贯通,以红色创业典型为思想引领,以创业大赛、创业项目为实践驱动。三是“劳创”贯通,依托“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创业实践等活动,引领学生走进农村,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使之形成良好的劳动素养。
6 结语
专业教师通过作物生产技术“专创融合”课程建设,以提高作物生产与经营管理专业学生课程参与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培养作物生产与经营管理专业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农业创客,服务乡村振兴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