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和谐互助课堂:消除小学生消极沉默的路径

2023-11-08朱海龙

中小学班主任 2023年20期
关键词:课堂教学

[摘要] 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消极沉默现象值得广大教师重视。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分析,发现年级越高消极沉默现象越严重,女生比例略高于男生,主要原因有课堂氛围、文本差异、学习焦虑等。“和谐互助”课堂的三阶推进、实施路径的探究及评价方式的变革,可有效干预语文课堂的消极沉默现象,实现教学效果的提升。

[关键词] 课堂教学;消极沉默;干预路径

沉默是一种非言语交际形式,一般是指话语停顿和言语的静默。在日常交际中,言语的沉默同样能传达丰富的信息。课堂教学中的沉默是教师和学生所表现的无声且无固定语义的非言语交际行为,主要是指在课堂提问、讨论或活动中出现的沉默现象。课堂沉默主要分为积极沉默与消极沉默。积极沉默能帮助学生理解与消化所学新知,激发思考。消极沉默则容易让学生产生学习焦虑,进而严重影响学习效果。部分研究认为,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授课方式容易使习得者养成被动接受的学习习惯,是导致学生课堂消极沉默的一个重要因素。受语言环境的限制,课堂是学生学习和运用语言进行交流的主要场所。但在语文课堂上,一部分学生不能做到积极举手发言,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经常用沉默来应对,长此以往,会导致学习焦虑。

一、现状调查与分析

(一)问卷调查

为了解小学生语文课堂学习中的沉默现状,笔者在所任教的小学选取了三至六年级学生为调查对象,各年级抽出一个班分别做一次有关课堂沉默的问卷调查,本调查的依据是课堂沉默自评量表(简称SSS)。本问卷共25题,其中1-6题主要针对课堂氛围因素,7-12题针对学习自信心因素,13-20题针对学习焦虑,21-25题主要针对文本差异方面的调查。问卷采用正向计分,其中用○表示没有或很少时间有,计1分;□表示小部分时间有,计2分;◇表示相当长时间有,计3分;△表示绝大部分时间有,计4分。得分越高,沉默表现越明显。该问卷累计得分在40分以下,表明该生没有课堂沉默;得分在40分至69分之间,该生存在课堂沉默的現象或趋势;得分在70分以上的可被认定为课堂沉默现象显著,需要立即予以关注和干预。

(二)数据分析

根据上面的统计方法,得出下列几组数据:

从表1数据可以看出,不少学生存在中度及以上的沉默,随着年级升高沉默的程度在增加,六年级学生的过度沉默超过了10%。学生在课堂上过度沉默,会造成课堂学习氛围的不和谐,师生产生焦虑、思维停滞等不良反应。数据所示,笔者学校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过度沉默虽然仅为7.52%,但是过度沉默所带来的课堂学习的消极体验是不可小视的。

从表2数据可以看出,中高年级女生的沉默比例要高于男生,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高年级的女生的焦虑度要高于男生,这和众多心理学方面的研究结论是一致的,社会环境对个体的心理发展发挥着不可轻视的作用。部分家庭会给女生疏导“学好功课是长大后的唯一出路”等类似的观念,使得女生的心理压力比男生大。此外,小学高年级女生比男生更早进入青春期,这一时期的变化也会给女生带来不安和焦虑。

从表3平均值和标准差数据可以看出,有三项平均值大于1.7,表明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沉默的原因主要是课堂氛围、文本差异这样的外因,也有学习焦虑这样的内因。其中,交流焦虑是最大的因素之一。美国学者戴维指出,交际能力不仅包括对语言形式的理解和掌握,还包括在不同环境下对不同对象恰当使用语言形式进行交际的能力。教师如果在课堂上长时间地讲解,忽视了表达能力的训练,学生就没有得到表达方法的训练和能力的提升,这会加剧学生课堂上发言的焦虑感,让学生走入课堂消极沉默的不利境地。

二、消极沉默现象的应对策略

当下,部分小学语文课堂上,学生的消极沉默是较为普遍的现象,笔者通过调查和分析,发现了课堂氛围、学生的焦虑、文本差异等因素是造成学生课堂消极沉默的主要原因。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目标,才能让课堂中的消极沉默现象得以改观。这样的课堂可描述为三阶发展:从“消极沉默”的课堂逐步转化为“和谐安全”的课堂,再优化为“和谐互助”的课堂,最后向“主动学习”的课堂改变。

(一)营造氛围:打造和谐安全的课堂

小学语文课堂要多一些情境渗透,少一些直接灌输,通过课堂氛围的营造,减少学生学习中的过度焦虑,有效缓解消极沉默的现象。

1.倾听:生成自然的学习状态

佐藤学提出,教师倾听学生的发言时应关注:这个发言同该学生的内在性格有什么关联,这个发言同已知的学习内容有什么关联,在学生凭借自身的能力把发言连贯起来理解之前,教师需要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可见,要想让课堂处于一种和谐、安全的氛围中,教师期待的神情、体贴的动作、温馨的话语都是重要的要素,这些都会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求知欲,进而敢于表现自我。要想让学生处于一种自然和真实的学习状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重视学生的表现,善于倾听。教师的倾听就是对学生的理解,是站在学生学习的角度组织教学的表现。以五年级上册《将相和》一课教学中教师的倾听为例:导入新课时,引入单元篇章页,了解单元学习任务,这个环节听兴趣点;练习快速默读时,学习并运用“集中注意力读”,不停下、不回读,这个环节听学生的学习效果;拓展训练快速默读时,迁移运用课内的快速默读方法,这个环节听学生的运用能力。

2.容错:激活学生学习的动能

经调查发现,学生随着所在年级的升高,消极沉默的程度也在升高。这与学生在课堂上的经历有关,学生发言时说错了,教师一般会无视这样的发言,甚至还会批评。学生在这样的经历中会变得越来越焦虑。学生的学习过程可描述成“获取信息—分析—试错—验证”,学生时常会在“试错”环节遇到障碍,从而消耗自己的学习动力。对此,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通过自身的动作、语言的激励,唤醒学生的学习动能。例如,学生回答出错时,教师可以这样处理(如下图)。

3.创境:唤醒学生积极的样态

学生在课堂上消极沉默,是不愿意、不投入的表现,某种程度上脱离了课堂学习的过程。那么,激发学生“卷入式”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让学生能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收获的快乐,这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设计有价值的语文学习活动。学生“卷入”的状态一方面表现在发言上,另一方面也体现在沉默阶段的积极投入思考时。对于学习状态不佳的学生,则需要教师去唤醒其学习状态。例如,四年级下册《小英雄雨来(节选)》一课,当学生在快速默读课文阶段出现“不投入式消极沉默”时,教师可以悄悄地提醒,或者通过竞赛、游戏等有激励性的情境活动来激活他们的学习状态。在交流“雨来为什么被称为小英雄”阶段,学生出现“不投入式发言”,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小组内练说,使学生会说;可以强调“发言允许有错误”,从而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敢说。

(二)内容重构:实践和谐互助的课堂

吕叔湘先生指出:语文存在的问题是“少慢费差”,其原因很大程度上就是教师没能解决好“教什么”的问题。可见,教师设计有效的学习活动,成为提升课堂效率、改变学生消极沉默的重要内容。

1.逆向:设计教学活动有方向

逆向教学设计是指,设计者在开始时就以结果为目标,根据目标来设计过程的一种教学设计。教师过往的教学设计都是先解读教材上的课文内容,根据课文的内容和教参的提示来设计教学任务和活动,而很少关注学生学习这篇课文时已具备了怎样的语文素养,还需要达成怎样的能力。“逆向设计”正是化解此类问题,关注学生和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形成,并以此为目标逆向组织教学活动的一种手段。逆向教学设计的过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预估学习结果。教师在研读文本时,应首先考虑学生将学到什么。第二阶段:确定评估证据。明确怎样的学习活动可以用于衡量学生是否达到预期结果。第三阶段:设计教学体验。教师设计学习活动,使学生学会所学知识,达到预期效果。以教学复述故事为例,逆向设计单元教学可以这样的形式展开(如下图)。

2.任务:驱动学习方式有互动

“任务驱动式学习”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学习方法,它体现了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导向的多维互动式的学习理念,而这也是教师课堂设计的重要手段之一。

(1)菜单式清单,先学先知。教师使用任务驱动的方式组织学习,让学生在进入正式学习前先进行预习。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预习单,对照着去开展各项学习活动。教师通过对预习作业的检查,可以掌握学情,并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师提供菜单式清单,从感知课文内容、读书有所疑等方面让学生拥有更多的自主权。学生则可以选择感兴趣的内容进行预习,逐步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并学会搜集相关资料。

(2)自主式展示,交流互助。课前五分钟,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交流预习所获”的学习活动。作为课堂热身的环节,学生把自己搜集到的内容进行呈现,为了补充自己的想法,台下學生也会全神贯注地倾听。教师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同桌互学、小组互助和集体展示等形式,实现互助学习的效果。

(3)多维式思考,解决质疑。学生到了中高年级,对课文的内容会逐渐产生自己的想法。学生会从课文内容不理解的地方、语言表达有特色的地方、写作目的动机处进行质疑。例如,五年级下册《跳水》一课,学生质疑:为什么猴子要拿孩子的帽子?为什么船长要拿枪逼孩子跳水?这些问题就是教师在课堂上需要着力解决的,也是课堂教学的重点内容。

(三)评价:深化课堂干预效果

美国学者泰勒提出的“使能评价”主要指,通过评价者对被评价者的行为进行激励、诊断、指导等多种途径对其行为给出评定。在这一基础上,笔者提出了适合学生的“量表式评价”和“互助式评价”,助力学生敢于打破消极沉默,提升探究学习的能力。

1.量表式评价,增强学习自信

量表式评价的目的在于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学生根据课堂中自己参与组内讨论、举手发言、点评等几个方面进行量化评价,看见自己在课堂中的表现。自评和组长评可实时跟进,教师的评价则可作为补充,教师点评其中几位,这样就更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课堂上的数字化评价让学生对自己的课堂表现一清二楚,不仅能开展自我评价,了解今后的学习该如何改进,还会在组长和教师激励性的评价语中获得更强的学习内驱力,进而生成更加积极的学习状态。

2.互助式评价,促进思维发展

互助式评价是以教师指导学生学习表现为核心目的的一种评价方式。互助式评价不仅能让评价者参与评价同伴的学习行为,更能为自己的学习行为明确方向。这种评价可以指向学习方法的评价,可以指向学习态度的评价,还可以指向学习能力的评价,最终都要促进学习过程的有效发生。仍以五年级下册《跳水》一课为例,小组合作的评价中,教师提供了这样的互助评价要求:用分点描述的方式,先评价你的同伴学习方法有哪些是值得你学习的;再用提建议的方法,说说可以改进的地方,或是你做得比他好的地方,或是你认为存在困难的地方。学生在互相评价中,不仅有效落实了语言实践的学习任务,增强了辨别意识,还明晰了学习方法,在品鉴中提升了思辨能力。

[本文系江苏省“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课题“小学语文课堂学生消极沉默现象的成因与对策研究”(项目编号:C-c/2021/02/94)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格兰特·威金斯,杰伊·麦克泰格.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2]叶建松,陈红芬.三阶构想·激发活力·触发生成[J].浙江教育科学,2021(05).

[3]王志祥.小学生英语学习焦虑现状的分析与对策[J].小学教学设计,2008(07).

朱海龙   江苏省东海县和平路小学。

猜你喜欢

课堂教学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质疑与发现
从“会读”到“会写”的课堂教学策略
取舍有道,方为有效课堂教学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高校课堂教学探讨
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关于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几点反思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