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共产党早期政党形象建构的特征与启示

2023-11-08王永友朱代文

关键词:党的建设先进性

王永友 朱代文

摘 要:政党形象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党的生存发展和前途命运。中国共产党成立早期,依照马克思主义政党具有的人民性、革命性、先进性等根本属性,以及近代中国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的现实需求,建构起“人民性”政党的本质形象、“革命性”政党的实践形象和“先进性”政党的特质形象。中国共产党建构的这一政党形象,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代表无产阶级利益、劳动人民利益和中国人民利益的价值立场,分别从阶级维度、人民维度、民族维度传播了中国共产党为工人阶级谋解放、为中国人民谋解放和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宗旨使命,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作为人民政党、革命政党和先进政党的特殊性质。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需要更好地深化人民性政党形象、筑牢形象建构的思想基础,坚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的人民情怀,深化党的“同情人民”形象;坚持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深化党的“领导人民”形象;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深化党的“服务人民”形象;需要更好地升华革命性政党形象构筑形象建构的实践基础,借助自我革命、社会革命、伟大斗争等革命话语、自我革命与社会革命相结合的革命实践以及弘扬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伟大建党精神升华、构筑新时代的革命形象;需要更好地巩固先进性政党形象夯实形象建构的价值基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指导,坚决驳斥否定工人阶级的言论,坚守党的组织原则、严肃党的纪律作风,巩固新时代党的先进性形象。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早期;政党形象;党的建设;先进性

中图分类号:D26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268(2023)04-0032-09

一个政党形象的好坏,决定着民众对这个政党亲近不亲近、认可不认可、拥护不拥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形象和威望、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仅直接关系党的命运,而且直接关系国家的命运、人民的命运、民族的命运。”[1]政党形象“是在政党实现根本功能的过程中产生的”[2],也是人们对政党的“内在品质”和“外在表现”呈现出的“总体面貌的整体性认知和判断”[3]。中国共产党早期政党形象建构,主要是指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土地革命战争之前这一时期的政党形象建构。虽然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还处于不成熟阶段,但是此阶段建构并呈现出的政党形象,对科学把握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要“建立一个什么样的政党形象”“如何建设政党形象”等问题提供了正确的方向指引和方法借鉴。

一、中国共产党早期三维政党形象的建构

五四运动后,各类“主义”先后传入中国,出现了各具特色的社会政治组织或政党。这些组织或政党在精神气质和行事方式上深受其宣传的“主义”影响,形成了极具“主义”特色的形象。此时流行的马克思主义带有很强的人民性和革命性特点,被追随者视为先进的“主义”,一批信仰马克思主义、赞成俄式无产阶级专政的早期共产主义者从其他社会主义思潮拥护者中分化出来,发展成为中国共产党,很快在众多政党组织中脱颖而出,逐步构建起以“人民性”“革命性”“先进性”为主要特征的三维政党形象,这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对自身本质形象、实践形象和特质形象的建构结果。

(一)本质形象:“人民性”政党形象的建构

中国共产党成立前,革命的力量载体几经变化,分别代表着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以农民群体为主体的太平天国运动、以上层官僚力量为主体的洋务运动和代表资产阶级革命派利益的辛亥革命先后登场,但都以失败告终。受十月革命导向与五四运动影响,将革命主体力量及利益维护对象更换为以工人阶级为代表的广大人民群众已成为必然趋势,代表着人民群众利益诉求的马克思主义的引进恰好顺应了这种必然。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人民”镌刻在自己的旗帜上,一以贯之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按照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的本质规定,致力于“人民性”政党形象的建构,走出了一条独特的“人民性”政党形象建构之路。一是通过宣传工人群众疾苦生活树立“同情人民”的形象。建党之初,共产党员主要是知识分子,在思想、情感等方面与工人阶级有着较大距离,但立志要救国救民的先进知识分子对劳苦群众具有天然的同情心,对拯救劳苦群众于水火有着强烈的责任感。为了接触和了解工人,中国共产党利用知识分子的长处,以出版针对工人阶级的通俗读物、在工人聚集区创办工人夜校、开展讲习所等作为接触工人的重要方式,如最早在京汉铁路北段的长辛店、江西的安源和上海的小沙渡等,都开办了劳动补习学校。在与工人的实际接触过程中,共产党员对工人群众的悲惨境遇深表同情,并向工人们解释造成他们生活困苦的真实原因是工厂主资本家的掠夺,鼓励工人们组织起来与资本家斗争,争取更好的工作条件和工资待遇。共产党员的解释和鼓励得到了工人们的广泛认可,随着共产党员与工人阶级之间深厚情感的建立,中国共产党“同情人民”的形象在工人心中萌芽生长。二是通过组织工农运动树立“领导人民”形象。中国共产党成立后,辨析中国社会各階级的现状、地位和相互关系等问题,明确以何种态度对待各阶级,是中国共产党面临的重大课题。党的二大将参与革命的社会阶级划分为四个,充分肯定了贫苦工人和农民握手革命对于革命成功的意义,由此,领导工农运动成为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重点工作。党的一大结束后不久,中国共产党就在上海成立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随后又在北京、广州、武汉、长沙等地建立了分部,成为领导工人运动的专门机构。早期的共产党员通过在思想上理论上指导工人运动,积极投身工农革命斗争实践,在工农运动中逐步确立了党的领导地位。一方面领导罢工运动,其中影响大的有上海英美烟草公司罢工、广州建筑工人罢工、汉口人力车夫罢工、安源路矿工人罢工、京汉铁路工人罢工等;另一方面组织成立工会,规模较大的有上海纺纱工会、粤汉铁路工人俱乐部、京汉铁路工人俱乐部等。同时,立足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数量大的基本国情,特别强调农民在革命中的不可替代性和领导农民运动的重要性,在农村开办农民运动讲习所用以培养农民运动骨干和唤起农民革命自觉,组建农民自卫军用以武装保卫农民合法权益,提高了党在农民革命运动中的地位,增强了党在农村农民中的领导力和凝聚力。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大革命失败,中国共产党共计领导了“280余万工人和970余万农民”[4],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形象的建构奠定了坚实基础。三是通过满足工农群众利益诉求树立“维护人民”形象。人民群众对政党的喜恶之情主要来自政党是否能够满足其切身利益。中国共产党从成立起,就将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作为自己的价值追求,通过成立工人纠察队、组建农民自卫队,组织工人罢资本家的工、领导农民分地主家的地,改变了工人农民在政治上受压迫、经济上受剥削的悲惨生活状况,帮助工农群众谋取正当合法的利益。在城市斗争运动中,中国共产党就工人的劳动时间、劳动条件、工资等事关工人权益的问题向资本家工厂主提出了明确要求,最初资本家拒不接受,共产党员就带领工人们以绝不投降的态度与资本家们继续抗争,最终工人们的大多数要求甚至全部要求都得到了满足。

在农村革命运动中,中国共产党通过创办农民协会和农民自卫队、没收地主的土地、迫使地主减租减息,要求地方政府兴办水利、改革田税税额等方式,解决了农民群众的生计问题,也让农民群众真切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是为农民谋利益的党。随着工农群众自身利益不断得到满足,对共产党为工农群众谋利益的认识更加深刻,中国共产党“维护人民”的形象逐渐在人民群众心中扎根。

(二)实践形象:“革命性”政党形象的建构

中国共产党成立前,爱国志士选择过多种改造中国的方式,维新变法走的是借助封建君主支持的路线,辛亥革命走的是武装斗争的方式,新文化运动则试图通过思想启蒙改造中国。俄国式革命道路成功后,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和无产阶级专政理论,促进了改造中国方式的转变,即使用激进方式靠劳动人民去强力“夺取政权”的革命手段。中国共产党从诞生时起就基于马克思主义是为人民的反抗剥削与压迫的革命性理论,基于中国人民当时受压迫受剥削的社会现实,提出了“革命”的主张,并通过明显有别于其他“旧”革命政党的革命口号、革命行为和革命精神,树立了自身特有的“革命性”政党形象。一是借助“打倒列强,除军阀”[5]确立“革命倡导者”形象。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长期剥削和压迫,在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旧社会,民众强烈期望推翻军阀统治、推翻帝国主义压迫,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在当时国内各党派中,只有中国共产党旗帜鲜明地提出“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6]的革命主张。由于民众大多不识字或识字很少,中国共产党不仅使用宣言、报刊、传单等,还通过演说、口号、歌曲等形式,宣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主张,并将这一革命主张凝练为“打倒列强,除军阀”的革命口号进行广泛传播,并配以法国民歌《两只老虎》的旋律,形成革命歌曲《打倒列强》在民众中广为传唱,改变了过去民众对革命对象的认识不明确的状况,吸引了广大群众对中国共产党革命主张的关注,使党的这一革命主张快速得到群众认同和接受,提高了人民群众参与革命的热情,逐步树立起中国共产党“革命倡导者”形象。二是借助“国民革命的联合战线”[7]确立“革命参与者”形象。只有亲自参与革命斗争,才能掌握革命形象建构权,维护中国共产党在革命群众中的领导地位。党的一大就曾讨论过中国共产党与其他党派的关系,但并未形成统一的意见,而后在列宁关于半殖民地国家革命理论的指导和共产国际来华代表的帮助下,中国共产党逐渐了解建立革命联合战线的必要,推动了国民革命联合战线的建立。国民革命的联合战线建立后,中国共产党利用国民党的政治优势,获得了诸多开展群众工作与进行革命斗争的有利条件。一方面,对国民党采取“扶持”态度和“化右为左”策略,努力将国民党改组成为“一个有组织的、有革命政纲的、有革命策略的政党”[8];另一方面,利用国民党的政治优势加强对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的宣传动员,逐渐实现对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的直接领导,不断提高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参与度,树立起“革命参与者”形象。三是借助“英勇作战,不怕牺牲”[9]确立“革命先锋队”形象。中国共产党从一开始就十分重视在党员、党组织中发现、培养和树立、宣传优秀榜样,倡导共产党人“是自由,平等,新思潮的急先锋”[10],强调发挥优秀榜样的先锋示范作用。周恩来在叶挺独立团北伐出师的干部动员大会上指出,共产党员“要英勇作战,不怕牺牲,要起先锋模范作用和骨干作用”[9]。北伐期间,主要由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组成的叶挺独立团骁勇善战、屡克强敌,被称为北伐军队中的“铁军”,在北伐战争中发挥了带头作用。同时,中国共产党在工农运动中也涌现出了许多先锋模范和榜样人物,如被称为“农民运动大王”[11]的彭湃,提倡“头可断,血可流,工不可复”[12]的林祥谦,高呼“劳动万岁”[13]的邓中夏等,均在工农运动中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这些党员不仅唤醒了工农群众的革命意识,而且让普通民众看到了中国共产党投身革命事业的大无畏精神,塑造了中国共产党“英勇作战,不怕牺牲”[9]的“革命先锋队”形象。

(三)特质形象:“先进性”政党形象的建构

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立党之本,也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根本标志。中国共产党诞生伊始就彰显出不同于其他政党的特殊性质即“先进性”,建构起独特的“先进性”政党形象。一是宣传马列主义先进理论彰显出“指导思想的先进”形象。中国共产党“先进性”政党形象建构的前提是指导思想的先进。俄国十月革命成功后,一些先进分子发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巨大作用并立即将其引入,短时间内便在知识分子中流行起来,信奉马克思主义的人们日益增加,马克思主义的旗帜在中国逐渐被树立起来。马克思主义的先进理论形象伴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而确立,由知识分子内部逐步走向广泛的工人群体和部分农民群体。马克思主义初入中国时,由于高度的抽象性和思辨性,只能在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中传播,不利于人民群众掌握马列主义,影响中国共产党先进性政党形象的建构效果。为此,中国共产党一方面在各地设立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列宁主义研究会等组织,由具有理论基础的党员、团员对马列主义进行研究和探讨;另一方面,出版进步刊物,如《新青年》《共产党》《向导》《先驱》《妇女声》等,宣传马列主义理论观点及其对中国发展的重要意义。但是,由于当时工人、农民大多不识字或识字很少,对“马克思”“列宁”等外国人名以及“苏维埃”等新名词更是难以理解,广大学生党员就为工农群众读报讲报、授课宣讲,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中国共产党通过培养一批信仰马列主义的知识青年,深入工厂、农村动员和唤醒广大民众,用先进的马列主义思想将一盘散沙的工农大众凝聚起来,用通俗的语言推动马列主义这一先进理论在普通群众中广为传播,使普通民众逐渐意识到马列主义对自身解放以及全人类解放的特殊意义,进而确立了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列主义为指导的先进政党这一“指导思想的先进”形象。二是启发工人群众阶级意识彰显出“阶级基础的先进”形象。尽管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就已经发生过多次工人运动,但真正具有阶级意识觉悟的工人只占少数。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共产党员在投身工人运动时发现,工人并不“先进”,没有明确的“阶级意识”,“他们的思想还完全是宗法式的,对政治持否定态度”[14]。为此,中国共产党通过口头宣传、印发传单、组织工会、发动工人投身革命运动等,如“每一星期或两星期开会一次”,或在“发生冲突时”召开“临时会”,以“本工厂发生的事件为讨论材料”指示工人“活动和反抗”,向工人“灌输劳动常识”,通过“做含有批评的时事报告”向工人“灌输政治常识,引起他们对政治注意”[15],逐渐唤醒工人的阶级意识和阶级觉悟。工人的阶级觉悟提升后,展现出这一特殊阶级独具的组织性、纪律性和战斗力等先进性特征,多地工人武装起义取得胜利,极大鼓舞了广大群众的革命热情,使工人阶级逐渐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进而彰显出中国共产党“阶级基础的先进”形象。三是建立严格组织纪律原则彰显出“党员队伍的先进”形象。中国共产党成立前,早期的共产主义者同其他社会主义思潮流派进行了激烈论争,尤其是同反对组织纪律和无产阶级专政的无政府主义进行了坚决斗争,最终,一批提倡要建立一个具有严格组织纪律原则的无产阶级政党的早期共产主义者,从其他社会主义思潮流派中分离出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黨的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纲领》,虽没有出现‘纪律的字眼,但其中的部分规定,包括党员要遵守保密义务、不能担任政府官职,开启了党章对纪律规定的源头,奠定了‘纪律立党的基石”[16],此后“形成了下级服从上级、保守党的秘密、为党服务、廉洁奉公、对党忠诚、参加组织生活和交纳党费等若干纪律原则”[17]。由于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党员人数较少,组织活动相对不多,党员的纯洁性相对较高,违纪现象并不突出。但是,随着党员人数的增加和组织活动的增多,党员干部违纪问题开始出现。针对部分党员干部的违纪行为,各地方党组织根据党员干部违纪的轻重、党内外影响的大小等,对涉事党员进行相应的惩处,始终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如,中共湖南长沙党组织将以身患疾病为由拒不执行去安源任职的贺其真开除党籍,中共上海区委对罗亦农与诸有伦因“恋爱问题”给予“严重警告”。这些惩处在党内起到了很好的警戒作用,让普通民众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铁的纪律”作风,进而彰显出严格组织纪律下“党员队伍的先进”形象。

二、中国共产党早期政党形象的建构特征

中国共产党早期建构的“人民性”“革命性”“先进性”政党形象,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价值立场,传播了中国共产党的使命宗旨,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特殊性质。这一立体的三维政党形象相辅相成,从不同视角勾画出中国共产党的真实“样子”,为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中国共产党的政党特质提供了重要依据。

(一)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价值立场

“为什么人”的问题,是反映政党价值立场的基本问题,也是政党形象建构必须回答的基础性问题。“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18]40坚定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始终代表无产阶级利益、代表劳动人民利益、代表中国人民利益,是中国共产党早期政党形象建构的鲜明特征。一是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代表无产阶级利益的价值立场。中国共产党的价值立场,首先是它作为无产阶级政党的阶级立场。中国共产党早期建构的人民性、革命性、先进性政党形象,均在不同程度上折射出中国共产党的无产阶级立场,人民性政党形象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是全体无产者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革命性政党形象体现了中国共产党要实现无产阶级解放的革命意图,先进性政党形象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先进的无产阶级进行革命。二是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代表劳动人民利益的价值立场。在马克思主义视域下,中国共产党早期政党形象建构被赋予了鲜明的无产阶级特征,但在农民数量占人口绝大多数的中国,中国共产党绝不只是代表无产阶级的利益,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说,中国共产党代表着包括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在内的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诉求。在领导城市工人运动的同时,中国共产党深入农村组织和发动农民革命,将大批农民积极分子改造成为具有无产阶级政治觉悟和思想认识的共产党员,掀起了以湖南为中心的农民革命运动,解放了一大批饱受地主恶霸欺凌的农民群众。中国共产党在早期政党形象的建构过程中,不仅坚持鲜明的阶级立场,而且从中国具体国情出发,始终代表工农群众的利益诉求,彰显中国共产党代表劳动人民利益的价值立场。三是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人民利益的价值立场。阶级立场和人民立场的内在统一是中国共产党早期政党形象建构的内在要求。无产阶级立场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立场,无产阶级立场与中国人民立场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中国共产党诞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为黑暗的时期,站在中国人民的立场上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专制的压迫,是新生的中国共产党必须面对和解决的根本问题,中国共产党在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中建构的为中华民族谋独立、为中国人民谋解放的“人民性”政党形象,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价值立场,为中国共产党赢得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传播了中国共产党的宗旨使命

“向何处去”的问题,是反映中国共产党宗旨使命的根本问题,也是中国共产党早期政党形象建构要回答的核心问题。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要求,旗帜鲜明地提出了中国共产党的阶级使命:“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必须援助工人阶级,直到社会阶级区分消除的时候。”[19]并根据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状况,以“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根本使命,将无产阶级解放、中国人民解放、中华民族独立解放三者统一于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中。中国共产党早期政党形象的建构体现了阶级使命、人民使命与民族使命的统一,传播了中国共产党的宗旨使命。一是从阶级维度看,传播了为工人阶级谋解放的宗旨使命。任何政党的诞生都有其责任和使命,“世界的共产党的责任为推翻世界资本主义社会,建立新的共产主义社会”[20]794,中国共产党则肩负着“解放无产阶级的责任”[20]795。中国共产党早期政党形象是在领导工人运动的实践斗争过程中建构的,经过艰苦的形象宣传和实践斗争,中国共产党为工人阶级谋解放的早期“三维”政党形象得以建构,中国共产党的这一宗旨使命也在工人群体中得以传播。二是从人民维度看,传播了为中国人民谋解放的宗旨使命。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政党发展史上唯一真正为中国人民谋解放的政党,在早期政党形象的建构过程中,确立了同情人民、领导人民、维护人民的“人民性”政党形象,這一政党形象明确指向中国共产党的宗旨使命,随着“人民性”政党形象的传播,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解放的宗旨使命得到了广泛认同。同时,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性”政党形象构建彰显出的革命目标和革命重心也放在了实现中国人民的解放上,“革命性”政党形象是为人民解放而革命的政党形象,也是团结人民、动员人民、领导人民进行革命的政党形象,因此,“革命性”政党形象的建构传播了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解放的宗旨使命。三是从民族维度看,传播了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宗旨使命。近代中国饱受西方列强欺凌,无数救国救民的道路均以失败告终,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先进的中国共产党诞生了。中国共产党自觉担负起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崇高使命,其早期政党形象的建构呈现出传播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宗旨使命的特征。在中国共产党早期政党形象的建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建构了具有人民情怀和远大理想的政党形象,呈现出与以往“旧”革命政党没有革命精神和革命行为不同的政党形象,展现出与生俱来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政党形象。这些政党形象在显示出中国共产党能够成为引领中国实现民族复兴的领导力量的同时,也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宗旨使命。

(三)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特殊性质

“因何而立”的问题,是反映中国共产党特殊性质的要害问题,也是中国共产党早期政党形象建构要回答的关键问题。近代中国,各个政党蜂拥而起,“武昌革命爆发后,迄于1913年底,新兴的公开党会,据初步统计,凡682个”[21]。中国共产党能够在众多政党中脱颖而出,关键在于中国共产党在早期政党形象的建构过程中,凸显了中国共产党的特殊性质及其与其他“旧”政党的本质区别,为普通民众区分中国共产党与其他“旧”政党提供了不同的形象坐标。一是体现人民政党的性质,划清了与资产阶级政党的界限。一个政党,只有依靠人民才能生存与发展,才能实现政党的政治目标,且这种依靠不是视人民为达到目的的手段和工具,而是把人民当作自己维护的对象。辛亥革命后,各政党实行为特定阶级或特定群体服务的理念,资产阶级政党对劳动群众缺乏重视和尊重,与人民之间存在严重隔阂与对立,民众既未从思想深处也未从现实利益方面感受到资产阶级政党带来的好处。与这些政党不同,中国共产党孕育、诞生于底层穷苦大众,具有鲜明的人民性特征。中国共产党早期建构的“人民性”政党形象,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把人民群众当作同情对象、依靠对象和维护对象的目的,彰显了人民利益至上的政治伦理原则,突出了中国共产党作为人民政党的特殊性质。资产阶级政党脱离人民群众的政党形象与中国共产党维护人民利益的人民性政党形象,成为划清中国共产党与其他资产阶级政党的显著标志。二是体现革命政党的性质,明确了与改良主义团体的区别。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反动统治,彰显革命政党的特质,是中国共产党早期政党形象建构过程中呈现出的鲜明特征。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那里,革命政党是与改良政党相对的概念,受马列主义和共产国际的指导和影响,中国共产党成立伊始就主动自觉地与改良主义划清了界限,旗帜鲜明地坚持革命立场,坚持把中国共产党建构成马列主义指导下的革命政党形象。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运动和参与北伐战争中,“革命党”的理念对中国共产党发挥了重要作用,共产党员在革命政党形象的内在驱动下凝聚革命共识、投身革命实践,普通民众分散的社会力量在革命政党形象的指引下,被最大限度地整合凝聚到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旗帜下,最终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热潮。三是体现了先进政党的性质,厘清与落后“旧”政党的差别。“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并不是任何政党制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都能起到对人民群众的召唤作用,只有那些具有先进性的政党才能做到。”[22]中国共产党早期在政党形象的建构过程中就被打上了先进性的鲜明烙印,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历久弥新的先进特质。中国共产党早期建构的先进性政党形象,既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是一个理论指导先进、阶级基础先进、党员队伍先进的马克思主义先进政党,也彰显出它与其他落后“旧”政党的根本区别,对把普通民众中蕴藏的革命力量统一凝聚于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下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三、中国共产党早期政党形象的建构启迪

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与全面从严治党的持续推进,建设良好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形象成为中国共产党必须回答的重大时代课题。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政党形象建设,与百年前中国共产党早期政党形象建构既一脉相承又有本质区别,汲取中国共产党早期政党形象建构的历史经验和方法智慧,不断巩固和发展党的人民性、革命性、先进性政党形象,对建设新时代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光辉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一)深化人民性政党形象,筑牢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形象建构的思想基础

“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18]40在中国共产党早期政党形象的建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围绕工农运动开展宣传教育,多措并举建构了人民性政党形象。新时代的“人民性”政党形象仍是中国共产党形象建构最为根本的价值追求,也是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形象建构的根本方向。一是坚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的人民情怀,深化党的“同情人民”形象。“党的形象建设成效不完全取决于党开了多少会、发了多少文件、定了多少目标,而取决于党为人民做了什么实事、为人民解决了什么问题。”[23]汲取中国共产党早期政党形象建构的历史经验,结合当前大量中低收入者面临的看病贵、就业难、上学贵、住房难、收入低、致富难等现实问题,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在建构政党形象时要坚持人民情怀,以解决人民群众最为急迫的现实问题为牵引,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全面了解人民群众的困难、愿望和要求,全力帮助群众解决一切能够解决的问题,增强中国共产党形象建构的说服力和有效性,使人民群众在情感上靠近中国共产党、在思想上认同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上拥护中国共产党。二是坚持“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24],深化党的“领导人民”形象。只有始终站在时代前列,才能带领人民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目标,巩固中国共产党在人民群众中的领导地位。当前,我国正处于“两个大局”和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和新挑战,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在建构政党形象时要主动适应新时代的新特征、新要求,始终保持先锋队性质和先进性、纯洁性特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增强使命意识和责任担当,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进一步巩固党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中的领导地位。三是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18]200,深化党的“服务人民”形象。在中国共产党早期政党形象的建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一方面组织工人纠察队以对抗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维护工人群众的利益,另一方面组建农民自卫队以反抗地主恶霸对农民的压迫,维护农民群众的利益,中国共产党“维护人民”的政党形象因此得以确立。站在新时代的起点上,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任务发生了重大转变,从早期的“反帝反封建”到今天的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维护人民群众利益诉求的价值取向始终没有发生改变。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在建构政党形象时要坚持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健全利益共享機制,努力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缩小贫富差距上取得了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奋勇前进,在满足人民群众合理利益诉求的过程中,不断夯实人民性政党形象建构的思想基础。

(二)升华革命性政党形象,构筑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形象建构的实践基础

“革命性”形象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特征。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紧紧抓住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宣传“打倒列强,除军阀”的革命口号,通过“国民革命的联合战线”的革命实践,弘扬“英勇作战,不怕牺牲”[9]的革命精神,在工农群众中掀起了一股革命浪潮,建构起早期的革命性政党形象。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要继续坚持建设好革命性政党形象,赋予“革命性”政党形象新的时代特征和时代内涵。一是借助“自我革命”“社会革命”“伟大斗争”等革命话语升华新时代的革命形象。中国共产党成立早期依据国内外形势和自身的使命任务,通过“打倒列强,除军阀”等革命口号实现了其革命倡导者形象的建构。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建构了一套新的“革命话语”,新时代“革命性”政党形象再“出场”。“文化大革命”损害了党的“革命性”政党形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形象”逐渐被“改革形象”和“建设形象”取代。但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主导下推进生产力发展、社会进步的“革命”运动从未停止。为此,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在建构政党形象时要大力宣传新时代“自我革命”“社会革命”“伟大斗争”等革命话语,实现“革命形象”的“再出场”。二是借助自我革命与社会革命相结合的革命实践构筑新时代的革命形象。中国共产党成立早期借助“国民革命的联合战线”[7]成为当时中国革命的参与力量,建构起革命参与者形象。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在建构政党形象时要摒弃“告别革命”的错误思想,努力推动自我革命与社会革命相结合,以刀刃向内的胆识、刮骨疗毒的方式、壮士断腕的勇气推进自我革命,以大无畏的气概、啃硬骨头的精神、敢于攻坚的魄力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社会革命,充分展现中国共产党勇于革命的斗争精神,构筑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形象。三是弘扬“不怕牺牲、英勇斗争”[25]的伟大建党精神构筑新时代的革命形象。中国共产党早期在北伐战争与工农运动中就展现出“英勇作战,不怕牺牲”[9]的革命精神,建构起革命先锋队形象。2020年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数以千万计的共产党员闻令而动,彰显出新时代党员干部“不怕牺牲、英勇斗争”[25]的革命先锋队形象。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要更好地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全体共产党员要始终“不怕牺牲、英勇斗争”[24],面对改革发展稳定的繁重任务,面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要敢于斗争、勇于斗争、善于斗争,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构筑革命性政党形象建构的实践基础。

(三)巩固先进性政党形象,夯实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形象建构的价值基础

先进性是中国共产党独有的根本属性,先进性政党形象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团体的根本标志。中国共产党早期通过在工农群众中开展马克思主义宣传教育、启发工农群众的阶级意识、严肃党内组织纪律,构建了指导思想先进、阶级基础先进、党员队伍先进的先进性政党形象,成为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特征的鲜明体现。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必须进一步巩固党的先进性形象。一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指导,确保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巩固新时代党的先进性形象。“政党形象的本质规定是政党基于自身阶级属性所秉持的特定意识形态所要求的形象内容。”[26]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进入低谷,一些人鼓吹“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社会主义失败论”,全面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中国革命和建设,宣稱“公有制是失败的、共产主义是空想的”,企图动摇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为此,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在建构政党形象时要坚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全党,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人民,进一步巩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先进”的政党形象。二是坚决驳斥否定工人阶级的言论,确保阶级基础的稳定性,巩固新时代党的先进性形象。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面对工人群众阶级意识不强的情况,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启发工人群众的阶级意识,建构起党的阶级基础的先进形象。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工人阶级内部出现了阶层分化,一些人开始否定工人阶级的先进性,甚至有人认为工人阶级的先进性丧失了现实基础,一些人鼓吹无产阶级消失论、中产阶级论、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一体论等,这些都严重损害了中国共产党阶级基础的先进性形象。为此,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在建构政党形象时,要从工人阶级的新变化出发,对有关错误言论进行坚决批判和有力回击,进一步提高工人阶级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更好发挥工人阶级的先进性作用,更好地巩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阶级基础先进”的政党形象。三是坚守党的组织原则、严肃党的纪律作风,确保党员队伍的先进性纯洁性,巩固新时代党的先进性形象。中国共产党早期通过建立严格的组织纪律原则,建构起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形象。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在建构政党形象时,要坚持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全面整顿部分党员干部存在的思想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严重损害党员队伍形象的问题,严格执行党的组织原则,严肃党的纪律作风,始终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纯洁性,进一步巩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党员队伍先进”的政党形象,不断夯实先进性政党形象建构的价值基础。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动员总结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10-09.

[2]赵大朋.长期执政条件下中国共产党政党形象的建构:挑战与应对[J].湖北社会科学,2018(2):35.

[3]田启战.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形象建设的实践探析[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8(10):42-48.

[4]《中国共产党简史》编写组.中国共产党简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中共党史出版社,2021:33.

[5]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90.

[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1册[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133.

[7]瞿秋白.瞿秋白文集(政治理论编):第3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425.

[8]中共中央党校党史教研室.中共党史参考资料: 二[G].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94.

[9]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周恩来年谱(18981949)[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89:94.

[10]格林.俄国青年之运动[J].共产党,1921(4):39-48.

[11]《民族脊梁》编写组.民族脊梁: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631.

[12]《革命烈士传》编辑委员会.革命烈士传:第1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20.

[13]邓中夏.邓中夏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18.

[14]陈独秀.陈独秀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435.

[15]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央档案馆.中国共产党重要文献汇编:第5卷[G].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43.

[16]罗星.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的实践历程与经验启示——基于历次党章制定修改的考察[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6):28.

[17]张仰亮.中国共产党早期纪律原则的形成及其实施[J].江西社会科学,2021(4):148.

[18]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19]中国社会科学院现代史研究室,中国革命博物馆党史研究室.“一大”前后——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前后资料选编:一[G].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6.

[20]蔡和森. 蔡和森文集: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21]张玉法.民国初年的政党[M].长沙:岳麓书社,2004:32.

[22]商志晓.由“先进性”演绎出的百年辉煌——中国共产党品质特征论析[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1):11.

[23]高晓林,谈思嘉.新中国70年党的形象建设:历程、路径与启示[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19(4):68.

[24]胡锦涛.胡锦涛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652.

[25]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8.

[26]张明纲,韩旭.意识形态治理视域下政党形象建构论析[J].理论导刊,2021(3):68.

Logic and characteristic of the early Party image construction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and its contemporary enlightenment

WANG Yongyou, ZHU Daiwen

(Marxist Theory Research Center,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715, China)

Abstract:The building of the image of a political part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arty building and has a bearing on the Partys survival, development and future destiny. In the early years of its founding, in accordance with the fundamental attributes of a Marxist political party, such as the peoples nature, revolutionary nature, and advanced nature, as well as the actual needs of the anti-imperialist and anti-feudal democratic revolution in modern China, it constructed the essential image of a “peoples nature” political Party, the practical image of a “revolutionary” political Party, and the characteristic image of an “advanced” political Party. The image of this political Party constructed by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demonstrates the value position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on representing the interests of the proletariat, the working people and the interests of the Chinese people, and disseminates the purpose and mission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for the liberation of the working class, the liberation of the Chinese and the people and the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from the class, people, and ethnic dimensions respectively, and embodies the special natur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as a peoples Party, a revolutionary Party and an advanced political Party. In the new era,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needs to better deepen the image of a peoples political Party and firmly establish the ideological foundation for image construction, adhere to the peoples feelings of thinking about what the masses think and are anxious about what the masses are anxious about, deepening the Partys image of “sympathizing with the people”.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needs to persist in standing in the forefront of the times and lead the people to constantly create a new situation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ir causes, deepening the Partys image of “leading the people”. The Party needs to insist that the fruits of development should be shared by the people, deepening the Partys image of “serving the people”. It is necessary to better sublimate the image of revolutionary political parties and build the practical basis for image construction, and build a revolutionary image in the new era by virtue of revolutionary discourses such as self-revolution, social revolution and great struggle, revolutionary practice combining self-revolution and social revolution, and carrying forward the great Party-building spirit of not fearing sacrifice and heroic struggle. It is necessary to better consolidate the image of an advanced political Party, consolidate the value foundation of image construction, adhere to the fundamental guidance of Marxism, resolutely refute remarks that negate the working class, adhere to the Partys organizational principles, strictly enforce the Partys discipline and work style, and consolidate the Partys advanced image in the new era.

Keywords:early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Party image; Party construction; advanced nature

(編辑:蔡秀娟)

猜你喜欢

党的建设先进性
篆刻
如何提高企业中青年党员的先进性
加强党员领导干部党性修养 永葆党的先进性
从“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看中国共产党先进性建设
浅析列宁政治遗嘱中的“党的建设”
改革举措落实难的表现及其化解
论习近平关于党的组织建设思想的创新
把“两学一做”落实在思想上和行动上
高校党员践行先进性的方式
浅探古田会议精神内涵及对党先进性建设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