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场域下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现实境遇及提升策略
2023-11-08林冬芳
林冬芳
摘 要:短视频是继文字、图片、长视频之后兴起的又一种互联网内容传播载体,深刻改变着网络传播格局和舆论生态,已成为意识形态交锋角逐的主要场域和前沿阵地。短视频场域给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带来了一系列新机遇:短视频视听化呈现、个性化推荐、裂变式传播的特征,可以给人“沉浸式的体验感”和“拟真化的在场感”,可促进主流意识形态内容的智能化生产,推动主流意识形态传播迅速抢占热点和回应舆情,有助于提高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温度、改善投递精度及扩大辐射广度。同时,意识形态领域的许多新问题新情况都是因网而生、因网而增的,短视频场域也给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带来了一系列新的挑战:多元化格局冲击主流意识形态的政治权威性、碎片化信息消解主流意识形态的理论系统性、娱乐化语境遮蔽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崇高性,使得公众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取向变得迷茫、认同内容趋于表面、认同情感逐渐淡化。鉴于此,应通过把好主方向、唱响主旋律、优化主渠道、筑牢主阵地等策略,化挑战为契机,在坚持主流引领中提升政治认同,在加大优质供给中提升理论认同,在创新话语表达中提升情感认同,在多元主体协作中提升行为认同,切实提升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效果。
关键词:短视频;主流意识形态;主流引领;创新话语;多元主体协同
中图分类号:D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268(2023)04-0117-09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要“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1]43。积极应对媒体格局和舆论生态的变化,让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获得公众的广泛认同,是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着力点。近年来,短视频凭借“短平快”的优势迎来发展热潮,逐渐成为全民化应用。据第5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12月,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首次突破十亿,在总体网民中的占比为94.8%[2]。短视频越来越成为公众获取信息、表达意见与社会交往的重要工具,对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效果产生了重要影响。分析短视频场域下主流意识形态认同面临的机遇及挑战,探索提升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有效策略,不仅是增强主流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的应有之义,也是应对信息传播方式变革、廓清公众思想迷雾的必然选择。
一、短视频场域下主流意识形态认同面临的新机遇
短视频是继文字、图片、长视频之后兴起的又一种互联网内容传播载体,它“聚焦于主题或事件的一个纵切面,以最快的节奏形成视觉高潮”[3],往往能在几分钟甚至几秒钟内抓取受众注意力。短视频作为当下主要的信息传播方式之一,不仅是承载着信息内容的重要工具,而且形成了意识形态传播的崭新场域,其视听化呈现、个性化推送、裂变式传播的特征可以有效提高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温度、改善投递精度与扩大辐射广度。
(一)沉浸体验与拟真在场:视听化呈现提高了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温度
信息的生产与呈现需要一定的媒介来承载。在数字技术的强力驱动下,信息的载体形态逐渐从语言文字媒介向视听媒介倾斜。短视频集影像、音乐、文字、图片等多种元素于一身,能够有效实现视觉传播与听觉传播的高度融合,具有纯粹的文字表达或语言表达所无法比拟的感染力,有利于提高主流意识形态内容的传播温度。
一方面,视听化呈现给人“沉浸式的体验感”,可有效提升主流意识形态的吸引力。正如麦克卢汉所言,“媒介是人的延伸”[4]。短视频作为结合了聲音和画面的媒介,通过视听技术可高效联动公众的视觉、听觉等,给其带来丰富的感官体验。当前,一些意识形态工作者积极利用短视频的视听化特性,注重运用生动的影视素材、应景的音乐文字等呈现主流意识形态理论,使具有学理性、系统性特点的主流意识形态内容得以具象化、生动化表达,力争让主流意识形态叙事声情并茂,使其走进公众的视野和心房。如此,便能有效激发公众了解和学习主流意识形态的积极性,使其在“沉浸式体验”中实现与主流意识形态的同频共振。例如,《少年》[5]将“百年风华正茂”与“开启新征程”两个话题相结合,随着镜头的转换配以符合情节的歌词内容和歌曲节奏,并巧妙嵌入习近平总书记的“青年一代不怕苦、不畏难、不惧牺牲,用臂膀扛起如山的责任”等寄语,在短短四分钟内快速抓住广大人民尤其是青年群体的眼球,使其看到了“最该追随的信仰”。
另一方面,视听化呈现给人“拟真化的在场感”,可有效提升主流意识形态的亲和力。“一个互联网时代的场景应该基于移动终端、传感器、社交媒体、大数据、定位系统提供的应用技术以及由此产生的‘在场感。”[6]短视频在“场景五力”的作用下建构起丰富多元的场景,打破了时空局限,使公众在“眼见为实”的符号化叙事中获得强烈的“在场感”,唤起他们的情感共鸣和在场感知。近年来,许多意识形态工作者借助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开展“有温度”的党史教育,公众足不出户便能走进逼真的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场景中,感同身受地体验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体会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崇高志向、感悟我们党始终如一的初心使命,引发强烈的共情。通过短视频,可以构建更加满足公众需求的全息化、全方位的智能场景,让公众由信息的旁观者转化为场景的亲历者,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增进其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
(二)智能生产与精准分发:个性化推荐改善了主流意识形态的投递精度
短视频秉持“用户本位”的理念,借助智能推荐算法技术使得“用户终端呈现的视频内容都是因人而异的私人化、个性化的信息适配”[7]。短视频的个性化推荐有利于改变主流意识形态“传者本位”的传播模式,促使主流意识形态内容基于公众实际需求而智能化生产,进而精准分发,为提高主流意识形态的投递精度提供了技术支撑。
首先,个性化推荐可以从供给侧助力内容的智能生产。短视频的推荐算法能对用户信息进行标签分类,每个标签都是定位用户偏好的一个维度,是内容生产和分发的方向标。近年来,一些主流意识形态工作者通过分析短视频场域中的各类标签,逐渐掌握了意识形态的传播现状和规律,进一步优化了主流意识形态内容的智能生产方式。例如,新华社推出的“媒体大脑·MAGIC短视频智能生产平台”就是利用标签化数据实现了智能化信息生产,推动了主流意识形态内容的“个性化”定制,从而生产出更多用户喜爱的主流短视频。
其次,个性化推荐可以从需求侧勾勒用户的精准“画像”。短视频借助强大的数据采集、分类和提取技术,能全面抓取和整理分析用户的搜索、点赞、转发、观看时长等行为数据,详尽地刻画出用户的兴趣图谱,实现对用户“画像”的精准把握。目前,抖音、快手、微信视频号等三大短视频平台都有基于热门内容、用户关系、地理位置等多种推荐算法的类型。意识形态工作者可利用短视频平台精准把握公众的兴趣爱好、知识结构、思想动态等信息,在最大限度读懂公众的基础上,洞悉其现实需求和价值取向,为主流意识形态的精准投递创设前提条件。
最后,个性化推荐可以建立供给侧与需求侧的高效联动,实现主流意识形态的精准分发。短视频场域“内容用户”的精准匹配模式为用户量身定制了“个人中心”。在受众明确、需求清晰的传播模式下,带有标签的主流意识形态内容会被推送到具有相同或相似标签的用户眼中,标签越精准、匹配度越高,越能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使得“人找信息”转向“信息找人”和“千人一面”转向“千人千面”的信息传递模式成为现实。通过对主流意识形态的精准定制和靶向投放,信息供给与用户需求间形成了高效匹配,公众可在个性需求得到满足的过程中不断增进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
(三)抢占热点与回应舆情:裂变式传播扩大了主流意识形态的辐射广度
短视频场域的信息传播摆脱了时空的束缚,“使象征形式能传输到时间和空间上分散的、广大的潜在受众”[8],其不再是单向的、局限于某一范围的线性传播,而是多对多的、面向全世界的裂变式传播。短视频的裂变传播是以某个信息为“原子核”,经过分裂形成多级传播的链式反应,便于信息快速扩散和广泛传播,有利于扩大主流意识形态的辐射广度。
一方面,裂变式传播能够促进主流意识形态内容迅速抢占热点、形成广泛传播。意识形态工作者采用短视频即拍即传的模式,可以随时随地发布主旋律信息,并且“零时差”地推送给相关人群。在技术的加持下,公众通过一键点赞、转发、收藏等快捷操作可以使信息传播快速获得流量密码,产生由一到多的蝴蝶效应,如此一来,主流意识形态“飞入寻常百姓家”的目的便得以实现。如《人民日报》微博账号发布的党的二十大报告金句短视频,观看量已高达1 344万次,评论高达3 000余条[9],其中,“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祝福祖国繁荣昌盛”等诚挚话语流露出公众对党和国家的深切热爱与高度认同。
另一方面,裂变式传播能够促成意识形态工作者全面掌握舆情、快速作出回应。短视频是公众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具有持续增长的用户规模和超乎想象的惊人流量,已成为网络舆情的发酵池与舆论传播的助推器。在庞大的用户规模面前,裂变式传播有助于意识形态工作者快速整合公众思想动态、了解公众诉求,及时发布能和公众产生情感共鸣的内容,引导舆论向好发展。
二、短视频场域下主流意识形态认同面临的新挑战
意识形态领域的许多新问题、新情况都是因网而生、因网而增的。短视频为主流意识形态传播提供了一个充满张力与矛盾的新型网络场域,在给提升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带来良好机遇的同时,也对其提出了严峻挑战。在此场域下,多元化格局、碎片化信息、娱乐化语境等现实图景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政治权威性、理论系统性与价值崇高性等形成了挑战,使得公众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取向变得迷茫、认同内容趋于表面、认同情感逐渐淡化。
(一)认同取向出现迷茫:多元化格局冲击主流意识形态的政治权威性
尼葛洛庞帝在《数字化生存》中预测,数字技术必将给社会带来分散权力、全球化、追求和谐、赋予权力等四方面的变化[10]。短視频作为数字技术更迭的产物,让任何个体或组织都拥有了成为“话语中心”和“传播基站”的机会,这“实质是传播资源的泛社会化和传播权力的全民化”[11]。数亿网民广泛参与短视频的生产与传播,推动了传播主体和传播内容向多元化格局发展,冲击着主流意识形态的政治权威性,使得公众易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取向变得迷茫。
一方面,传播主体多元化弱化了主流意识形态工作者的“把关人”作用。传统的主流意识形态传播主要由官方权威部门掌控,经由制作者、官方媒体、专家学者等多层级意识形态工作者严格把关,使得主流意识形态内容既真实可靠又完整详细,最终获得公众的认可和信任。但短视频场域具有低门槛性和高自由性,这加大了普通个体的传播能力和话语权力,弱化了传统监管部门的把关作用,为信息的发布与传播提供了一个更加自由的广阔空间。许多用户在未辨别真伪或未经周密思考的情况下就随意上传、转发短视频内容,使得错误信息走上了“快车道”,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公众的取向判断。“去中心化”的传播格局冲击着主流意识形态的中心话语体系,主流媒体的“舆论主场”变成了全员涌入的“舆论广场”,这就加大了舆论管理的难度,削弱了官方传播主体的主导作用,基于政治权威建立起的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就会被不断消解。
另一方面,信息内容多元化冲击着主流意识形态内容的“一元主导”地位。传播权力的全民化必然会导致传播内容的多元化。短视频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其开放性给历史虚无主义、民粹主义等不良社会思潮提供了滋生蔓延的温床并不断抢占话语空间,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权威性形成了挑战。近年来,西方国家多次运用短视频包装其意识形态,传播“修昔底德陷阱”“中国债务陷阱”等话语陷阱,大搞污名化、标签化,企图蒙蔽事实真相,贬低中国之治,挑起意识形态领域的纷争。公众在别有用心者以假乱真、混淆视听的操纵下,难以对信息进行溯源或真伪辨别,从而陷入不知“谁真谁假”的思想困惑和不知“何去何从”的行为迷茫中,也就难免会出现对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缺乏信心、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蓝图缺乏奋斗动力的情况。
(二)认同内容趋于表面:碎片化信息消解主流意识形态的理论系统性
短视频可以在几分钟甚至几秒钟内最大限度地获取用户的注意力,凭借短小精悍的特点成为碎片化时代的新宠儿。作为碎片化的数据流,短视频擅长将完整的内容分解为零散的、琐碎的、片段的信息,表现为“裁剪式”阅读和“拼接式”理解。而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传播叙事中注重系统阐释其精神实质、价值意蕴、核心要义与实践要求,呈现出宏观的整体性与严密的逻辑性,与短视频碎片化的微小叙事形成了鲜明对比。当短视频越来越被公众需要时,这种巨大的反差会使主流意识形态的宏观叙事逐渐让位于短视频的微观叙事,使得主流意识形态的系统逻辑性被不断割裂、公众的理性思维被不断削弱,公众对主流意识形态内容的认同容易趋于表面化。
一方面,碎片化信息消解了主流意识形态理论体系的逻辑性。短视频虽有“快与活”的特点,但因其“轻与短”,故大多数视频都是碎片化、景观化和浅显化的知识呈现。例如,“一分钟感受改革开放”“三分钟看尽中国近代史”等内容“在充满流动性的网络空间中任意漂流”[12],这在一定程度上割裂了主流意识形态内含的系统性与逻辑性,以至于公众无法理解其理论体系的深刻意蕴。甚至有部分敌对势力蓄意利用短视频的碎片化传播特点对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进行断章取义式的解读,借机渗透其价值理念,使得公众在只言片语的理解中难以知晓信息全貌,容易形成对主流意识形态内容模糊的、表面的认识。
另一方面,碎片化信息削弱了公众的理性思维。“在能够轻易获得信息的情况下,人们通常喜欢简短、支离破碎而又令人愉悦的内容。”[13]短视频场域是一个拥有海量碎片信息的巨大舆论场,越来越成为公众获取资讯和开展社交的重要方式,数亿用户在抖音主推的15秒短视频中掉入“时间黑洞”而无法自拔,“嚼碎的知识”以及千篇一律的解读会大大减少公众系统思考的时间。长此以往,公众会更依赖于“浅表式阅读”并拒绝严密的逻辑思考,容易形成惰性思维,缺少總体性视野,进而导致理性思辨能力弱化的结果。显然,公众缺乏理性思维,便无法对主流意识形态内容有全面而深刻的把握,容易陷入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表面化认同。
(三)认同情感逐渐淡化:娱乐化语境遮蔽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崇高性
短视频注重给人以即时愉悦感,其持续火爆导致了以注意力经济为导向、唯流量至上的发展态势的出现,为娱乐活动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许多短视频用户为增加流量,坚持娱乐至上的价值导向,利用观众娱乐情绪的宣泄制造虚假的“娱乐狂欢”,带领观众由原本有价值、有意义的价值信仰转向无价值、无意义的情感幻象之中。娱乐化语境的大肆蔓延遮蔽了主流意识形态价值的崇高性,使得思想引领内容逐渐沦为娱乐的附庸,淡化了公众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情感认同。
一方面,娱乐化语境不断挑衅主流意识形态的崇高性。短视频场域中的部分用户将“娱乐一切”作为标榜自身价值和获取流量密码的一种方式,热衷于制造、炒作舆论热点话题,使得跟风跳“电梯舞”、玩“家暴梗”等搜奇猎艳、低级趣味的短视频内容层出不穷。某些用户甚至不顾社会影响,发布大量黄赌毒、诋毁主流意识形态等负面信息,这遮蔽了主流意识形态的理性与崇高性。不良思潮也披上娱乐的外衣,在短视频场域自由出入,高调歪曲党史国史,恶意调侃英雄人物,花式发射糖衣炮弹,本该严肃对待的崇高事物被娱乐恶搞,其中还掺杂着各种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挑衅和戏谑。如果网络表达乱象丛生、道德失范现象屡屡发生,公众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情感认同就容易被淡化,社会主流价值共识也容易出现分歧。
另一方面,娱乐化语境不断侵蚀公众的价值信仰。个性化推荐虽可以促成主流意识形态精准传播,但也容易使公众沉沦在娱乐信息的茧房里、迷失在感性的视觉享受和肤浅的情感认知中。对各种娱乐现象推崇备至使得公众对理性的价值需求被压制,从而形成“不求意义,但求娱乐”的价值取向,使得主流意识形态被置于边缘化的境地。“公众沉醉于现代科技带来的种种娱乐消遣中,对于自相矛盾这种东西早已失去了感知能力。”[14]如波兹曼所预言的那样,公众在长期沉醉于短视频的种种娱乐、享受的同时,会产生难以抵抗的虚无感,渐渐失去理性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娱乐至死”绝非危言耸听。总之,“重娱乐享受,轻理性思辨”会侵蚀人的价值信仰,使人陷入价值混乱、自我迷失的境地,让人们出现信仰危机和精神困境,给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带来极大挑战。
三、短视频场域下提升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有效策略
“在互联网这个战场上,我们能否顶得住、打得赢,直接关系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权安全。”[15]51切实维护短视频场域下我国意识形态的安全,需要不断提升公众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感,引导其达成对主流意识形态政治上的赞同、理论上的接受、情感上的归属和行为上的自觉。具体来说,可以通过把好主方向、唱响主旋律、优化主渠道、筑牢主阵地等一系列有效措施,化挑战为契机,提高公众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度。
(一)把好主方向:在坚持主流引领中提高政治认同
“技术改变社会,而引领技术的永远是思想和旗帜。”[16]要消除短视频场域下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风险,就要把好政治方向,在坚持主流引领中提高公众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政治认同。
首先,要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全面领导。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党的领导是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必须全面、系统、整体加以落实。”[1]64这说明要充分发挥党在意识形态工作中把方向、管大局的关键作用,坚决服从党对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领域重大风险问题作出的顶层设计和统筹指导。意识形态工作者要积极运用短视频宣传党的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使党的声音传得更开、传得更广、传得更深入,促使公众自觉坚持和捍卫“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例如,《人民日报》发布的短视频《为了共产党人的使命》[17],展现了我们党以“得罪千百人、不负十四亿”的使命担当“打虎”“拍蝇”“猎狐”的勇气与决心,凸显了“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宣传宣传主题,在赢得民心的同时,还在公众心中播下了拥护中国共产党、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的种子,确立起公众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政治认同。
其次,要持续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的影响力。在多元化的传播格局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只要占据舆论思想的主流,就能成为社会的“黏合剂”,促进官方舆论与民间舆论的共振共鸣。因此,要用“主流价值导向驾驭‘算法”[18],运用短视频广泛宣传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用“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等重大成就充实短视频空间,抢占网络舆论制高点。生动直观的呈现方式有利于公众听得懂、看得见主流意识形态内容,切实感受到社会生活的巨大改变,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形成对社会主义的真心认同。
最后,要严密防范和坚决打击各种渗透颠覆破坏活动。短视频空间里,信息泥沙俱下、良莠不齐,一些居心叵测的人士隐匿其中以传输错误思潮,企图动摇人们的政治信仰。为此,意识形态工作者对内必须旗帜鲜明地抵制和回击各种荒谬言论,敢于坚守红色地带、争取灰色地带、亮剑黑色地带;对外必须有效开展国际舆论引导,按照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开展舆论斗争。总之,要及时分析研判各种非主流意识形态的新动向、新特点、新趋势,同一切削弱、歪曲、否定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声音作斗争,勇于划清是非界限、纠正错误观点、廓清思想迷雾,让党的主张成为时代最强音,为公众铸就精神“免疫力”屏障。
(二)唱响主旋律:在加大优质供给中提升理论认同
“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19]优质的内容始终是说服人心、引领风向的根本所在。意识形态工作者需秉持“内容为王”的原则,从拼数量向拼质量转变,以内容优势赢得发展优势,在加大优质供给中提升公众对主流意识形态的理论认同。
第一,要加大科学理论的供给。马克思主義理论是指导中国前进的光辉旗帜。在短视频场域唱响主旋律,需要投放大量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容,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进而有效回答和解决公众困惑的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以实际效果彰显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优势和实践魅力,让公众“在坚守信仰、坚持信念、坚定信心中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20]。此外,运用短视频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还要确保理论内容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可策划若干专题内容并创建短视频合集,构建具有全面系统性、严密逻辑性的理论体系,以此减少短视频信息传播碎片化的弊端。例如,百集系列短视频《红色故事里的初心使命》精选了100个中国共产党各个历史时期的代表性红色故事,打造了党史学习教育的生动教材,系统地展现了主流意识形态的理论精华。
第二,要加大创新理论的供给。主流意识形态理论并非是僵化不变的教条,如果不随着时代和条件的变化与时俱进,就无法深入人心。新时代新征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对各方面的需求更加多样。主流意识形态理论要将“内容为王”与“创新为要”相结合,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为发展指向,积极回应时代关切,进行理论创新。近年来,主流意识形态内容已逐渐融入短视频中,凸显出理论内容的时代特色与现实关怀。《习近平讲故事》《国家相册》等主流短视频紧扣“美好”二字以传播新时代主流价值观,既有思想厚度又有情感温度,成为收获众多关注与点赞的现象级产品。
第三,要加大热点理论的供给。高质量的爆款短视频往往是对当前热点的即时反映,一经发布便能引起广泛关注。意识形态工作者应提升自身的敏感性和应变力,积极把握公众思想动态、追踪时事热点,围绕近期热点、及时发布主旋律视频以传播主流意识形态理论。例如,建党100周年、建团100周年、党的二十大均是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的大好契机,各媒体平台都抓住这些热点尽早策划,推出了一批又一批具有强烈时效性的现象级短视频,以过硬的质量赢得了更多的流量,在短视频空间成功“出圈”,让广大人民群众真心认可和接受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三)优化主渠道:在创新话语表达中提升情感认同
话语是承载意识形态内容的主渠道,公众对话语表达的接受度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对某一意识形态的认同度。意识形态工作者在确保主流意识形态理论科学性和真理性的基础上,还要着力提升话语表达的阐释力、吸引力、感染力,在创新话语表达中构筑起公众的情感认同。
其一,坚持理性话语与感性话语相结合,提升情感共识。意识形态工作者要使主流意识形态入脑入心,必然要回归公众的生活世界去提取素材,在话语表达上既要有讲事实、摆道理的理性话语,又要有讲方法、重情感的感性话语,在赢得公众情感认同的同时,引导其对主流意识形态进行深层思考。在具体表达形式上,可利用短视频的视听化技术来呈现主流意识形态内容,结合热搜议题、时事政治、民生百态等主题与受众进行“键对键”“屏对屏”的沟通和交流,既赋予主流意识形态话语艺术感和趣味感,又保留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理性,给予受众沉浸式体验。让充满人情味、烟火气的主流意识形态话语走进公众的“朋友圈”,有利于引导公众走出娱乐藩篱,明白“通俗”绝不是“低俗”和“精神快乐”绝不是“感官娱乐”的道理,最大限度地激发公众的情感共识。
其二,坚持宏观话语与微观话语相结合,让情感产生共鸣。意识形态工作者要在短视频空间中找寻能与主流意识形态融合发展的切入点,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在微观叙事中润物无声地加入宏观话语,将“大道理”变成“微语言”,以“小故事”展现“大道理”。如此,不仅可以防止主流意识形态的崇高性和整体性在短视频碎片化的信息传播模式中被消解,而且可以让公众沉醉于简短而精致、有趣又有料的主流意识形态中。《我看故乡这十年——大学生眼中的非凡十年》系列短视频就是一个典范,其既展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祖国各地的深刻变化,生动呈现出人民群众不断提升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又从学生视角出发,真实记录身边的鲜活故事,提升了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情感认同。
其三,坚持大众话语与分众话语相结合,让情感共振。主流意识形态工作者在传播具有大众性、普遍性的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同时,还应“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21]。可将短视频的推荐算法技术融入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表达和传播过程中,从需求侧和供给侧两端协同发力,有针对性地优化话语内容、满足公众的现实需要,实现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精准表达和靶向推送。例如,将《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主流媒体制作的短视频优先推荐给公众阅读,增加主流话语表达的比重,使其在海量信息中“被看见”和“被关注”,可大大提升公众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情感认同。
(四)筑牢主阵地:在多元主体协作中提升行为认同
“宣传思想阵地,我们不去占领,人家就会去占领。”[15]52事实上,要占领和用好短视频场域,将其变为发展的“最大增量”,需要主流媒体、管理部门、短视频平台、短视频用户等主体协同发力,将主流意识形态内容有效嵌入到短视频中,在共建、共治、共享中提升行为认同。
首先,主流媒体要发挥好短视频的“喉舌”作用。随着短视频的持续火爆,想要在短视频场域中抢占先机,获取公众的注意力资源,就必须善于利用短视频,使之成为传播主流意识形态的扩音器。主流媒体要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主动掌握短视频传播规律,充分了解短视频平台用户规模大、视听化特征明显、精准度高等特点,积极运用短视频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在主流价值引领中摆脱短视频“众神狂欢”乱象带来的价值认知无序的影响,切实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
其次,管理部门要履行好平台监管“把关人”的责任。短视频场域并非法外之地,相关部门要掌握时机和节奏,主动提高对信息的敏感度和分析鉴别能力,从源头上及时截断错误思潮的传播,加强对错误思潮的遮蔽与批判,保证信息的合法性与真实性,坚决守好意识形态这块“责任田”;要把握尺度和分寸,既充分尊重和保护公众在网络空间的话语权和表达权,又引导公众理性发声,推进民间舆论的柔性治理;要注重短视频的质量和发布效果,运用短视频平台建立舆情监测机制,科学预测舆情发酵方向,分类施策做好舆情引导,消解负面舆情舆论的影响。在掌控好监管“时度效”的同时,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再次,短视频平台要承担好企业责任。短视频平台受众多达数亿,数量之庞大决定了其风险的掌控难度绝非寻常,一旦违背主流价值观的信息大肆蔓延,就会对社会主流价值导向构成威胁。短视频平台应“在自身发展的同时,饮水思源,回报社会,造福人民”[15]20,自觉担当企业责任,采取预警、分析、验真、标记、辟谣、拦截等步骤清理不实信息和不良信息。近年来,短视频平台依据《网络短视频平台管理规范》《网络短视频内容审核标准细则》等条例积极作為,有效推动了短视频平台生态朝着风清气正、天朗气清的趋势发展。
最后,短视频用户要提升好媒介素养。短视频给公众的媒介素养提出了新要求,需要公众正确认知短视频、有效识别风险,在浏览短视频时保持理性态度和主动精神,避免掉入推荐算法带来的“时间黑洞”,“完成从‘靶子到‘靶手的角色转变”[22]。公众可通过从正规渠道获取权威信息、主动浏览大量正向积极的短视频内容等方式净化短视频传播的“偏好”数据库,提升优质信息内容的推送概率,让主流意识形态的声音传得更开、更广、更深入[23]。如此,可有效推动短视频这个舆论斗争的前沿阵地转化为主流意识形态建构的最强阵地,从影响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巨大变量转化为提升认同的最大增量。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2]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5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OL].(2023-03-03)[2023-04-05].https://www.cnnic.net.cn/n4/2023/0303/c88-10757.html.
[3]彭兰.移动化、社交化、智能化:传统媒体转型的三大路径[J].新闻界,2018(1):37.
[4]马歇尔·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M].何道宽,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1:18.
[5]少年[EB/OL].(2021-03-09)[2023-02-22].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93776575021150283&wfr=spider&for=pc.
[6]罗伯特·斯考伯,谢尔·伊斯雷尔.即将到来的场景时代[M].赵乾坤,周宝曜,译.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4:124.
[7]邱立楠.短视频平台算法推荐的“异化”与“驯化”[J].中国编辑,2021(4):69.
[8]约翰·B·汤普森.意识形态与现代文化[M].高铦,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5:287.
[9]二十大报告金句视频版[EB/OL].(2022-11-10)[2023-02-23].https://weibo.com/tv/show/1034:4825191168278542.
[10]尼葛洛庞帝.数字化生存[M].胡泳,范海燕,译.海口:海南出版社,1997:269.
[11]唐亚阳,黄蓉.抖音短视频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合共生:价值、矛盾与实现[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4.
[12]金瑶梅,徐志军.短视频时代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面临的挑战及其应对[J].思想理论教育,2020(9):892.
[13]尼古拉斯·卡尔.浅薄:互联网如何毒化了我们的大脑[M].刘纯毅,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0:8.
[14]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M].章艳,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132.
[15]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习近平关于网络强国论述摘编[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
[16]王承哲.意识形态与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建设[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241.
[17]为了共产党人的使命[EB/OL].(2018-02-27)[2023-02-23].http://tv.people.com.cn/GB/n1/2018/0227/c141029-29837516.html.
[18]習近平.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 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J].求是,2019(6):7.
[19]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9-10.
[20]尤文梦.新时代提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度的路径延展[J].理论月刊,2023(2):20.
[21]习近平.坚持正确方向创新方法手段,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N].人民日报,2016-02-20.
[22]郭海成,陈猛.互联网时代我国主流意识形态传播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18.
[23]姜建成,张洁钰.融媒体时代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价值·困惑·优化——基于文化分析的视角[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10-18.
The realistic situation and promotion strategies of mainstream
ideological identity in the short video field
LIN Dongfang
(School of Marxism, 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044, China)
Abstract:As another Internet content dissemination carrier emerging after text, picture and long videos, short video has profoundly changed the pattern of network communication and the ecology of public opinion, and has become the main field and forefront of ideological competition. The short video field has brought new opportunities to mainstream ideolog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udio-visual presentation, personalized recommendation and fissional transmission give people “a sense of immersive experience” and “a realistic sense of presence”. It not only promotes the intelligent production and accurate distribution of mainstream ideological content, but also facilitates the dissemination of mainstream ideology to quickly seize hot spots and respond to public opinion, which improves the broadcasting temperature, recommendation accuracy and radiation breadth of the mainstream ideology. In the meanwhile, many new problems and situations in the field of ideology arise and increase because of internet. The short video field also brings new challenges to the mainstream ideological identity: the impact of diversified patterns on the political authority of mainstream ideology, the theoretical systematicity of fragmented information to eliminate mainstream ideology, and the value sublimity of entertainment context obscuring mainstream ideology. As a result, the public identity towards the mainstream ideology is confused and shallow, with weakening emotional attachment. In view of this, we ought to effectively take control of the main direction, play the general melody, optimize the major channel, solidify the central position to turn challenges into opportunities. We should also enhance political identity while leading mainstream guidance, augment theoretical identity while increasing high-quality supply, enhance emotional identity in innovative discourse expression and strengthen behavioral identity in multi-subject collaboration to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effect of mainstream ideological identity and faithfully promote the recognition of mainstream ideology.
Keywords:short video; mainstream ideology; mainstream leading; innovative discourse; multi-subject collaboration
(编辑:段明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