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党的二十大理论创新和新的重大决策部署

2023-11-08黄成峰

学理论·下 2023年5期
关键词:科教兴国自我革命国家安全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做的《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报告,提出了大会主题和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最鲜明的品格。高质量发展需要科技、人才支撑,科技发展和人才培养需要高水平的教育。为人民创造幸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要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关键词:理论创新;科教兴国;民生福祉;国家安全;自我革命

中图分类号:D26   文獻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23)05-0011-04

2022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这是一次在关键时刻召开的十分重要的大会,标志着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迈上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奋力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大会要求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一、丰富和发展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理论是实践的先导,实践是成功的根本。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十九大、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概括了这一思想的主要内容”,这个论述丰富和发展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十个明确”是理论层面的论述,是实践的先导。“十四个坚持”是实践方略,成功在于实践。“十三个方面成就”是新时代党领导全国人民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经过不懈奋斗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是实践的必然结果。“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和“十三个方面成就”既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体系,同时也体现了从理论到实践、从实践到成功的思想逻辑。

党的十八大以来,为坚持追求真理、揭示真理、笃行真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进行艰辛的党的理论创新工作,持续在共产党执政、社会主义建设和人类社会发展等方面,不断深化探索认识规律,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而不懈奋斗提供了行动指南。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召开,我们党为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深入回答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党治国理政的一系列重大时代课题,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通过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五年来的理论探索和实践认识,提炼出“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形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2021年11月,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我党历史上第三个历史决议,即《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论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新的实际出发,深刻总结并充分运用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创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艰辛过程,并提出“十个明确”。“十个明确”是在“八个明确”的基础上,明确必须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明确从严治党的战略方针,这两个明确是十分重大的科学判断,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的成败。“十个明确”拓展了党的理论创新,是我们党深化认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而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

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党的十八大以来极其不平凡的十年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伟大历史主动精神、巨大政治勇气、强烈责任担当,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在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全面从严治党、经济建设、全面深化改革、政治建设、全面依法治国、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国防和军队建设、维护国家安全、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外交工作等十三个方面取得历史性成就,来之不易,举世瞩目。既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全国人民经过十年艰苦奋斗取得的重大成就,同时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和丰富发展,是中国乃至世界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具有极其深远的历史影响和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是这一重要思想的主要创立者。为推进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两个确立”体现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得到全体中华儿女的衷心拥护,我们要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重大决策部署。

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

(一)加快建设教育强国

中华民族历来重视教育,中国人民聪明智慧、热爱学习、善于学习,创造了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和灿烂的中华文明。近代以来,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帝国主义列强侵略掠夺,中国陷入积贫积弱状态,中国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更谈不上能够得到应有的教育,偌大的中国,竟然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新中国成立后,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扫除文盲,不断提高人民的教育程度和文化水平。新时代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立足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发展教育事业中,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加快九年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全面促进教育公平。要推进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大力发展素质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要高度重视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发展,又快又好建设一批具有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健全育人机制,促进家庭学校社会有机结合、共同参与,在全社会弘扬尊师重教的新风尚。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切实加强教师道德建设,培养造就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要建设学习型大国,充分运用数字化技术,推进教育数字化战略的实施,构建智慧教育发展新生态,促进全民终身学习,建设学习型社会。

(二)加快建设科技强国

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和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加快建设科技强国的重要支撑。要完善党中央对科技工作统一领导体制,充分发挥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独特优势,健全新型举国优势,举全国之力锻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对创新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瞄准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高度关注人民生命健康,加大多元化科技投入,集聚各方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加快实施一批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要加强科技基础能力建设,弘扬科学家精神,突出原创,培育创新文化,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完善全面支持创新的基础制度,深化科技评价制度和财政科技经费分配使用机制改革,鼓励自由探索,提升科技投入效能,加强知识产权法治保障,补齐基础研究短板,激发创新活力。要加强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建设,优化定位和布局,强化企业科技创新的主体地位,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引领支撑作用,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对于大量的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要营造有利于成长的良好环境,推动科技型企业不断发展壮大。要面向世界加强国际化科研环境建设,不断扩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

(三)加快建设人才强国

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人才是第一资源。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如果没有充足的人才资源,我们的各项事业就难以顺利地推进并取得圆满成功,也难以取得那么多方面的发展建设成就。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我们国家和中华民族长远发展的千秋大计。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按照德才兼备的要求,培养造就大批高素质人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引导广大人才爱党报国、敬业奉献、服务人民,要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环境和浓厚氛围,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不断强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人才支撑。完善人才战略布局,形成培养使用各方面人才一起抓的人才工作格局,按照“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要求,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在培养好各类人才的基础上,着力培养造就拔尖创新人才。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拓宽人才培养视野和培养渠道,加强人才国家间的学习交流和合作,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大师、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着力形成人才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打造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培养造就更多的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促进人才区域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按照爱才真心、育才悉心、引才倾心、用才精心的“四心”要求,求贤若渴、不拘一格地集聚、培养和使用各方面优秀人才,用好用活各类人才,保障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力量。

三、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一)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完善分配制度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我国《宪法》第六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只有实现充分的就业,才能保证人民群众获得稳定收入和生活品質。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不断健全就业促进机制,促进高质量的充分就业,保证每个人都有通过勤奋劳动获取劳动报酬和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促进就业要多管齐下、多措并举,要健全就业的公共服务体系、完善重点人群的就业支持体系、加强困难群体的就业兜底帮扶。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分配制度,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比重,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要统筹城乡就业政策体系,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破除妨碍劳动力、人才流动的体制和政策弊端,推动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在分配中要促进共同富裕,既要坚持多劳多得的原则,又要促进机会公平,增加低收入者收入,鼓励勤劳致富,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要完善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保障制度和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支持和规范发展就业新形态,探索多渠道增加中低收入群众要素收入和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保护合法收入。要健全劳动法律法规和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和财富积累机制,调节过高收入,消除影响平等就业的不合理限制和就业歧视,取缔非法收入。完善劳动者权益保障制度,加强劳动者权益的保护,特别是要加强对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的劳动者权益保障,使他们的就业和收入能够更加稳定和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二)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体系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对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具有重大意义和重要作用,既是人民生活的安全网,也是社会运行的稳定器。要按照“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规范安全、可持续”原则,建立健全具有中国特色的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完善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要坚持老有所养,逐步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发展多层次、多支柱的养老保险体系。完善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筹资和待遇调整机制,健全社保基金保值增值和安全监管体系,完善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制度,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落实异地就医结算,推动省级统筹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积极发展商业医疗保险,促进多层次医疗保障有序衔接,不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坚持男女平等,保障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健全分层次分类别的社会救助体系,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坚持房住不炒的定位,根据“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原则,加快完善住房制度,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积极推进社会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鼓励、引导和支持热心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的乐善好施捐助行为,为低收入人群、贫困人群和特殊人群提供一定的力所能及的帮助。

(三)完善人民健康促进政策,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推进民族强盛,建设强盛国家,国民一定要有强健的体魄,保障人民健康要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坚持预防为主,推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营造绿色安全的健康环境,减少疾病发生,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优化人口发展战略,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建立生育支持政策体系,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要突出公益性,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要完善服务监管,规范民营医院发展,要立足传承创新,促进中医药发展,努力促使优质医疗资源不断扩容和区域布局更加均衡合理,满足人民实际就医需要,推动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发展壮大医疗卫生队伍,把农村和社区作为工作重点,提高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高度重视人民的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加强重大慢性病的健康管理,降低死亡率,提高预期寿命。健全公共卫生体系,有效遏制重大传染性疾病的传播,创新医防协同机制,推进医防融合发展,及早发现重大疫情传播风险,健全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加强应急能力建设,科学高效开展重大传染病防治和重大疫情防控工作。持续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保持城乡环境清洁美丽,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推进健康中国行动。

四、统筹发展和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没有安全就没有发展。近代中国,清政府不能够有效维护国家安全,饱受欺凌,签订了一大批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帝国主义列强疯狂掠夺和窃取中国财富和资源,用鸦片毒害中国人民,使中国贫穷落后,被动挨打。我们要牢记第一、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海战,八国联军入侵中国,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等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的耻辱和伤痛,坚定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决心不动摇。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党的二十大报告将“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单列一章进行强调,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高度重视,要坚定不移地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维护新时代中国的安全发展,坚决捍卫发展成果和国家利益。

维护国家安全是全国各民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是党和国家非常重要的任务,一定要贯穿于国家安全工作的各方面全过程。一是坚持党中央对国家安全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完善高效权威的国家安全领导体制,强化国家安全工作协调机制,加强国家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坚决反制强权国家的制裁、干涉和“长臂管辖”,构建全域联动、立体高效的国家安全防护体系,完善国家力量布局。二是全面加强国家安全教育,提高维护国家安全能力。加强各级领导干部统筹发展和安全能力建设,坚定维护国家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维护粮食、能源资源、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和素养,维护我国公民、法人在海外的合法权益,严厉打击敌对势力渗透、破坏、颠覆、分裂活动,筑牢维护国家安全的人民防线。三是完善公共安全治理体系,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建立大安全大应急框架,加大建设国家区域应急力量,加强个人信息保护;加强食品药品等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安全监管,健全生物安全监管等预警防控体系,提高防灾救灾和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能力。四是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强化社会治安整体防控,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鼓励见义勇为,推进群防群治,构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五、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

党的领导是中国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證。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长期存在,自我革命是我们党经过百年奋斗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的实践,得出了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要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坚守初心使命,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使党始终保持本色。一是健全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全面、系统、整体落实党的领导。党是领导一切的,坚持和加强党中央对重大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确保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贯彻民主集中制,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净化党内政治生活,保持党的团结统一,创新和改进领导方式,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二是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通过坚持不懈地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来凝心铸魂,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引导全党牢记党的宗旨,把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总开关;根据党中央的统一部署,在全党继续深入开展主题教育,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把学习思想理论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三是坚持制度治党、依规治党,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通过完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确保党始终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善于发现问题、纠正偏差;按照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要求,健全监督体系,增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实效,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发挥政治巡视利剑作用,用好问责利器。四是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五湖四海、任人唯贤的选人用人标准,选优配强各级领导班子;选拔干部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在工作实践中考察干部、在重大斗争中磨砺干部,建立干部能上能下机制;注重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党外干部和在基层、艰苦地区锻炼成长的干部。五是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各级党组织要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好,高度重视基层治理工作,以党建引领来促进乡村振兴和城市社区工作,突出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全面提高机关、事业单位、企业、新经济组织等党建工作质量,加强党员管理和教育,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六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坚持以严的基调强化正风肃纪,紧紧抓住“关键少数”,锲而不舍地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深化纠治“四风”问题;以零容忍的态度反腐惩恶,高度重视领导干部成为利益集团和权势团体代言人、代理人的倾向,要采取有力措施坚决防止和持续严厉打击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交织的腐败,遏制政商勾连破坏政治生态和经济发展环境;推进反腐败国家立法;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2]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责任编辑:田 苗)

收稿日期:2023-02-07

作者简介:黄成峰,二级高级主办,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从事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

猜你喜欢

科教兴国自我革命国家安全
特色高中以科技教育回应“科教兴国”战略要求的实践与探索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
——广东教育系统掀起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反腐败“成绩单”令种种质疑论调不攻自破
简政放权,“自我革命”从国务院开始
国家安全视角下的战略物资储备立法完善
从“Ralls案”看中国海外能源投资的国家安全审查问题
华人卷入两起涉美“国家安全”案
科教兴国和创新之路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有德者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