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资本论》第二卷的资本流通理论

2023-11-08田强强

学理论·下 2023年5期
关键词:资本论

摘 要:《资本论》第二卷运用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研究资本在循环中不断地依次采取和抛弃的各种形式及其再生产过程的形式。资本形式的循环说明,资本运动必须保持紧密相连的循环运动状态,保持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资本的周转说明,不仅资本流通要继续,而且要相互交叉地继续,以保证资本流通过程中的生产和流通特别是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流通不被中断。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说明,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资本运动必须在货币资本的作用下保持紧密相连的流通运动状态,提高劳动价值,保持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

关键词:资本形式;资本循环;资本周转;资本流通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23)05-0027-04

《资本论》第二卷研究“资本在它的循环中不断地依次采取和抛弃的各种形式”,“在各種形式的这种运动和相继更替中,一定量的资本怎样同时(尽管按不同的比例)分成生产资本、货币资本和商品资本这些不同的形式,以致不仅这些形式互相交替,而且总资本价值的不同部分也不断地并存于这些不同的状态中,并执行职能”,“作为社会总资本的组成部分的各个单个资本的流通过程(这个过程的总体就是再生产过程的形式)”[1]。

一、资本形式的循环

“商品流通是资本的起点”[1]。作为资本起点的商品流通使得资本流通成为可能,流通中出现了资本和资本关系。资本的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构成一个以生产作为前提的有机整体,前者意味着资本的社会属性,后者意味着资本的运动属性,即资本在不同运动阶段采取的各种不同形式。“资本在其现实运动中就是以这些具体形式互相对立的”[2],这种运动形式包含着资本的生产过程。为了更为清晰地分析资本的流通过程,就必须撇开与资本形式变化无关的因素,同时假定资本生产与资本流通的一致性、资本所有者的单一性、等价交换的价值不变性、剩余价值分配的固定性以及资本有机构成和流通速度的确定性。在这样的资本运动形式中,资本看不见资本的生产关系,只能看见既肯定自己又否定自己的运动。假设运动遇到障碍,或者货币资本会转化为贮藏货币,或者生产资本会闲置,或者商品资本会堆积,就会形成资本运动形式的固定化。因此,资本运动必须保持紧密相连的循环运动状态。

1.货币资本的循环。货币资本的循环是资本运动的一般和个别的统一形式,既是货币资本的形态变化,也是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的形态变化。

假设资本运动的总循环是一定的,按照历史和逻辑的统一,最先出现的资本形式就是货币资本。由资本总公式G-W-G可知,资本由流通产生,由劳动力转化为商品可知,资本又不在流通中产生。从资本运动的形态变化认识货币资本,首先就是认识G-W的过程。一方面,这个过程是商品流通的交换过程,另一方面,这个过程也是货币资本转化为生产资本的过程。货币资本通过交换获得由生产决定的一定比例关系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完成了货币转化为货币资本,货币资本转化为生产资本的过程,这个过程代表着形式上的价值交换和价值增值的统一。

假设G-W实现了货币资本到生产资本的转化,这就意味着作为商品的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实现了一定比例的结合,意味着生产资本的价值实现量大于货币资本的价值转化量。可见,生产资本是生产价值和生产剩余价值的资本形式,是生产资本关系和生产使用价值的资本形式。这就是说,生产资本和生产劳动是同一个过程,由于生产劳动,生产资本以物的形式表现出生产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生产劳动,由于生产资本,生产劳动以资本关系的形式表现出由货币资本转化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统一的生产资本。生产资本生产的商品就是亟待实现W-G过程的商品资本。

假设W-G实现了生产资本到商品资本的转化,与货币资本和生产资本不同,商品资本作为包含实现了剩余价值的商品在资本的循环运动中实现了商品和资本的统一,实现了物化劳动和物化雇佣劳动的统一,实现了一般商品流通和价值增值的资本流通的统一,实现了货币资本循环和剩余价值流通的统一。由W=W+w可知,G=G+g。G表现为与资本生产关系无关的货币量的关系,表现为直接否定自我并肯定自我的G-G的过程,而商品资本W则积极地促成了货币资本的循环。

可见,货币资本循环通过W……W实现了G-G的循环过程。同一资本价值的形式运动和循环运动不能停止,否则就会消灭资本本身,也就是说,货币资本会变为贮藏货币,生产资本会分离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结合,商品资本会形成商品堆积而阻碍商品流通。因此,形式的运动就是货币资本的运动,资本产生于流通又不产生于流通,流通的发展得益于资本的发展,资本的发展离不开流通的发展。值得注意的是,流通的基础是生产,而生产的目的却是通过流通增值,这种增值在流通看来是一种自行增值。作为一般形式的货币资本的循环引出了在不断重复的资本循环运动中的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的循环问题。

2.生产资本的循环。生产资本的循环是对货币资本循环的关于资本价值的货币形式的批判。货币资本的循环单方面地展现货币资本形式上的自我增值,而生产资本的循环则单方面地展现生产资本的内容上的生产过程,这就是说,资本的循环包含着货币资本循环和生产资本循环形式上的辩证统一。生产资本的循环在资本流通中关注的是生产和再生产的一般流通的形式,而不是价值增值的货币形式。

由生产资本的流通过程可知,W-G=W-G+w-g,因而w-g是否参加生产资本流通是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区别之一。可见,剩余价值在价值生产中产生,在价值流通中同时或者滞后实现,在生产资本的流通中独立运动。生产资本的流通创造货币资本的流通,过去劳动的一部分购买未来劳动的一部分是最重要的货币流通。然而,在不断的生产资本循环过程中,商品量的大小随着生产规模和扩大生产的需要而变化,并不是随着供需的预定范围而变化,因此,生产资本循环的实现中孕育着危机的可能性和必然性。

生产资本的流通过程中产生的剩余价值流通根据技术上的进步通过不断的重复的反复的循环重新加入生产资本的流通中,在此之前,剩余价值以货币的形式贮藏起来或者以准备金的形式消费掉,作为潜在的生产资本等待资本化并执行生产资本的职能,这就是说,剩余价值不会立即实现资本化,而这时的剩余价值是已经实现了的剩余价值,根据技术因素,剩余价值的积累成为资本积累的重要途径。扩大再生产过程结果是由资本价值和已经资本化的剩余价值构成的,这就是说,生产资本循环过程的不同阶段的职能以资本运动的特点为转移。

3.商品资本的循环。作为资本运动的特殊形式的商品资本的循环以自行增值的货币资本和连续的生产再生产的生产资本为必要前提和条件,以W而不是W为开端,以商品形式的资本价值和商品形式的剩余价值进行资本流通运动。这就说明,商品资本是资本价值增值完成并以商品的形式出现,并以再次增值后的商品资本结束的资本运动过程。但是,这个过程通过商品的形式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生产,更多地关注于商品流通的连续性。由W=c+v+m可知,商品资本的循环过程包含了资本价值的流通和剩余价值的流通,包含著商品的生产资料消费和生活资料消费,包含着资本消费和剩余价值消费。

商品资本是最具体的形式,是资本运动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辩证统一形式,这种统一形式是在现实的资本运动中而不是抽象的资本运动中生产剩余价值的时间和空间的统一体。在资本运动中的价值量因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价值的变化而变化,因而资本流通明显不同于商品流通。资本流通由于形态的变化而处于不同形式的流通过程,不仅如此,资本流通过程中还出现了生产资料的消费和生活资料的消费,不管消费者是谁,前者属于资本流通,后者属于商品流通。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流通的明显特征是流通中供给的商品量大于或者远远大于流通中需要的商品量,也就是说,剩余价值的量并不能或者肯定不能完全消费掉,否则,这种生产方式的目的和动力就是享乐而不是致富了。这种不一致的生产和消费预示着由于剩余价值的资本化,资本流通过程中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流通的矛盾,预示着资本流通的实现问题,也就是说,商品资本越来越丰富。

二、资本的周转

资本总体上的循环的继续构成了资本的周期而反复的循环,也就是资本的周转。资本的循环是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作为资本流通中的各个不同的形式进行循环,而资本的周转是它们作为资本流通中的各个不同的组成部分(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执行相应的职能,在这个资本周转的过程中,资本的运动速度是极为重要的。资本生产和资本流通是一个辩证统一体,一方面,二者的运动是一致的,另一方面,二者的运动是矛盾的,这种矛盾体现在生产的连续性需要常常被流通过程中断。为了解决这样的矛盾,资本流通必须按照资本周转的要求那样不仅资本流通要继续,而且资本流通要相互交叉地继续,以此保证资本流通过程中的生产和流通不被中断。为了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本的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资本周转的速度越来越快,资本生产过程中的剩余价值形式越来越快地从商品形式转化为货币形式进而转化为生产形式,反之,资本周转越慢,剩余价值的流通越慢。

资本的周转开端于货币资本或者生产资本,而商品资本作为实现了的资本和剩余价值形式不能作为开端。资本周转过程中特殊的组成部分而不是特殊的组成形式,是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二者都属于生产资本的范畴,然而这种形式并不像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那样反映资本生产的实质。固定资本是生产资本中的生产资料以固定形式部分消耗掉并转移流通到劳动产品上而取得相应的资本价值的职能属性而非自然属性的部分转移部分固定的资本。流动资本是生产资本中的全部加入价值转移并完成周转的转移价值的不变部分和再生产价值的可变部分的总和。一种错误的观点认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不是生产资本的内部的运动形式。这种观点把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与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相混淆,用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替换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模糊了利润和价值的来源,掩饰了生产和流通的根本性质差异,简单地认为固定资本执行生产的职能,流动资本执行流通的职能,进而抹杀了生产资本同货币资本、商品资本的差别。倘若把流动资本同流通资本混淆,就会把流动资本的生产资本属性和流通资本形态的形式属性混为一谈,这就是说,作为流动资本的一部分的劳动力在错误的理论里被错误地认为是流通资本而否定了流动资本的生产资本属性,进而否定了生产价值和剩余价值的来源。倘若有一种观点认为资本不必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这就更是错误的了。倘若把流动资本同商品资本混淆,就会产生理论上的矛盾;把流动资本同生活资料混淆,就会掩饰可变资本的本质;把流动资本同货币混淆,就会模糊货币和货币资本对应的货币职能和资本流通的差别。

在资本周转的过程中,生产过程中劳动过程的时间具有特别的意义。在一定的生产方式下,劳动时间小于生产时间,生产时间小于生产过程的时间,这是由一定社会历史条件决定的,为了改变这种限制,资本迫切需要技术上的进步,以免影响资本周转的速度和年剩余价值率。在资本周转的过程中,资本的流通时间对商品资本转化为货币资本来说具有重要意义。流通时间越短,资本的周转和资本流通越快,反之,资本的周转和流通越慢。在一定的生产方式下,流通时间的大量缩短客观上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同时促成了大量商品资本的绝对增加和相对增加,进而影响商品资本到货币资本的转化。

在资本周转的过程中,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的比例关系具有特殊的意义。为了避免生产资本之后的流通时间太长而影响甚至中断继续生产,必须在商品资本进行流通时继续投入货币资本使之快速进入生产资本状态执行生产职能,这就是说,资本周转开始于资本结束之前,资本的货币形式、生产形式和商品形式应当同时并存。由于受到一系列客观因素的制约,资本周转并不是一致的,资本的生产形式与资本的货币形式和商品形式是矛盾的,特别是资本的货币形式可能会在生息的道路上继续完成资本的价值。

在资本周转的过程中,存在一个特殊的可变资本的周转运动。可变资本作为流动资本的一部分,在生产中被再生产出来并产生剩余价值,然而,在实际的可变资本的生产和流通中,可变资本分为已发生作用的部分和未发生作用的部分,这样的话,剩余价值除以已发生作用的可变资本部分得到的剩余价值率同剩余价值除以整个可变资本得到的剩余价值率是不同的。可见,现实生产中的剩余价值是现实生产形式的可变资本而非货币形式的可变资本创造的,并且不受流通速度的影响,而货币形式的可变资本受流通速度影响。M=m·n这种计算方式就把流通加入到了剩余价值率的计算中,好像剩余价值率是由资本运动决定的。用年剩余价值率代替现实的剩余价值率,混淆了已发生作用的可变资本和未发生作用的可变资本之间的区别,再用利润率代替年剩余价值率,模糊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界限。可变资本的周转是劳动创造新价值的周转,它运动的快慢直接影响社会资本的运动。如果可变资本的周转较慢,就会产生更多的货币资本需求,随之借贷资本利息上涨,就会产生更多的商品需求,随之商品价格上涨。

在资本周转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个特殊的剩余价值的流通运动。资本周转越快,剩余价值的流通频率越高,资本化越高,反之则越低。剩余价值的流通产生了新资本,新资本加速了剩余价值的生产,资本不仅是过去式劳动的结果,也是现在时劳动的结果。剩余价值作为生产物的转化形式被相互制约的资本和劳动以货币形式消费掉,一旦商品量增加或者货币量增加,被资本和劳动消费掉的剩余价值的货币量也会增加,而不是相反。随着剩余价值不断被资本化,大量的货币不是消费掉而是再次投入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上,就会改变流通中的商品量,也就会影响流通中的货币量。

三、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

资本形式的循环和周转形成了社会总资本。社会资本是资本形式循环和周转的前提,不仅需要货币资本的功能,而且需要大量等待执行货币职能的货币进行支付劳动力价值,这个货币量以劳动时间和流通时间的量为转移,进而作为货币资本影响着生产资本。为了更为清晰地分析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过程,就必须撇开同资本再生产和流通无关的因素,同时假定商品交换的金属货币的一般性、等价交换的价值不变性、资本周转的价值一致性、资本有机构成的确定性以及社会结构和社会收入的固定性。社会资本的运动方式隐藏了运动背后的资本关系。

有一种教条认为,社会资本并不存在,只有各种收入,因而固定资本不能被消费。这一观点把商品分解为v+m,c不见了,这就意味着收入既是交换价值也是使用价值,进一步混淆了劳动的二重性并模糊了收入和资本的本质差别。不过这种观点正确地区分了生产资料的劳动和生活资料的劳动,这一区分引出了社会生产问题。

社会资本的积累明显地表现为剩余价值资本化的扩大再生产,扩大再生产的一个现实的条件是简单再生产,因此,认识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就要从简单再生产开始。商品资本的循环提供了社会资本再生产的运动范式,根据商品和劳动二重性,社会资本运动中包含着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生产生产资料和生产消费资料相互依赖相互联系有机统一,生产资料的生产不仅为自己还为消费资料的生产提供生产资料,消费资料的生产不仅为自己还为生产资料的生产提供消费资料。要实现社会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就必须有一定量的货币资本参与进来,暂时不考虑固定资本的磨损问题,之后生产资料生产中的v+m同消费资料生产中的c实现自发地在价值量上相等的相互交换和流通,即Ⅰ(v+m)=Ⅱc。消费资料的生产中的v+m分为价值上的资本收入和劳动收入以及使用价值上的生活消费和奢侈消费,它们在其v+m内部实现交换和流通,在这里,剩余价值的生产越多,奢侈品的生产就越多。在社会资本流通中,货币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有货币能同商品进行交换,同一个货币可以经过多次不同职能的流通,货币的出发点和复归点都是资本本身,比如,货币资本转化为生产资本,商品资本转化为货币资本,货币充当一般等价物、货币的流通手段等。生产资料的生产和消费资料的生产是共同相互发生资本职能的。在简单再生产过程中需要货币促成社会总资本流通,在这样的流通中并不会产生利润,同时要注意固定资本磨损的实现问题。

扩大再生产明显区别于简单再生产的是一部分剩余价值资本化了,再生产不断地扩大,资本不断地积累。在扩大再生产的过程中,货币转化为货币资本,货币的流通转化为资本的流通。由于货币积累优先于资本积累,因而剩余价值必须首先转化为货币资本,由于生产资本的特性,因而剩余价值转化为货币资本后必须投入到生产劳动过程,在这样的资本运动形式和条件下,剩余价值才能完成资本化。生产资料的生产中的货币积累通过卖的商品转化为货币积累,或者通过买的货币转化为生产资本,这两个价值上的买和卖的阶段成为生产资料的生产中积累的条件。然而,买和卖并不是同一时空发生的,也就是说,卖大于买,买和卖相互脱离而可能发生危机。从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来看,不仅存在收入和收入的交换,而且存在收入和资本的交换,存在资本和资本的交换,这就是说,社会交换并不是去除了交换价值只保留了使用价值的产品同产品的交换,因为那样的话,就是把生产退回到了资本主义生产以前的状态,就是否定了产品是作为商品存在的,就是否定了商品是有商品和货币的二重化的,就是要通过统一产品而否定危机。同时,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中可以发现,危机的重要特征是生产过剩,这种过剩打破了买和卖之间所谓的形而上学的平衡。在《资本论》第一卷中,马克思已经说明了简单的商品流通的买和卖的行为孕育着危机的抽象可能性,当货币充当支付手段的功能时加大了这种危机的可能性,资本主义生产和再生产运动进一步奠定了这种危机的基石,一旦流通过程中出现了原料价格的涨价或者支付行为的中断,这种危机就能从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因为“追加生产的尺度,是资本本身……而绝不是消费”[3]。事实上,危机总是一种比例失调,为了达到平衡,进而为了避免危机,就需要大量流通中的货币,这些货币要用于不变资本的流通和可变资本的流通,从金属货币的范畴来看,这些货币的獲取只能是增加货币材料的开采。消费资料的生产中同样需要大量的货币积累,一般通过不买生产资料而卖消费品获得货币,这样的话,生产资料的生产便会出现剩余。消费资料的生产并不能通过降低劳动力的价值和提高消费商品的价格来获取货币,只能依赖生产资料生产中的积累,增加劳动力的价值和数量,实现生产资料生产和消费资料的生产之间的流通,而不能“把整个产品实现问题归结为额外价值的实现”[4]。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4]列宁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李 慧)

收稿日期:2023-02-04

基金项目:河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2024-ZDJH-375)

作者简介:田强强,博士,讲师,从事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和政治经济学批判研究。

猜你喜欢

资本论
关于《资本论》开篇商品性质的争论:一个批判性评述
《资本论》中文首译本研究导论
我与《资本论》的故事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的两重批判——基于《资本论》第一卷的思考
《资本论》哲学的当代启示—— “《资本论》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学术研讨会综述
道德资本论的双重误读
浅析阿尔都塞对《资本论》的哲学阅读
辩证法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内在统一——以《资本论》第一卷为例
《资本论》的生态价值与当代意义
马克思《资本论》安全生产的思想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