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22年全省经济运行盘点及2023年发展形势展望

2023-11-08唐维晨

发展 2023年4期
关键词:市州第二产业增加值

唐维晨

2022年,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全省上下坚决有力防疫情,迎难而上稳经济,高效统筹保安全,经济运行呈现出结构改善、韧性增强、速效兼具的积极特征,交出了一份多年少有、十分难得的答卷。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经济企稳回升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全省经济工作至关重要。

一、2022年甘肃省经济快速增长的动能和运行逻辑分析

总体情况。2022年,甘肃省地区生产总值11201.6亿元,较上年增加958.3亿元,同比增长4.5%,居全国第3位,位次比上年前移17位,比三季度前移6位,较三季度增加3077.4亿元(2021年总量较三季度增加2842.3亿元)。分市州看,除兰州(0.8%)外,其余13个市州增速均高于全国增速(3.0%);除兰州、甘南(4.0%)、庆阳(4.4%)外,其余11个市州增速均高于全省增速。

三次产业情况。全省第一产业增加值1515.32亿元,同比增长5.7%,增速居全国第2位;第二产业增加值3945.04亿元,增长4.2%;第三产业增加值5741.25亿元,增长4.4%。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分别高于全国1.6、0.4、2.1个百分点。分市州来看,除甘南(-6.1%)、兰州(5.0%)、嘉峪关(5.5%)、临夏(5.6%)外,其余10个市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速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除甘南(-4.1%)、兰州(-2.9)外,其余12个市州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速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除兰州(2.4%)、庆阳(3.0%)外,其余12个市州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主要指标情况。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1%,增速高于全国5个百分点,居全国第4位;规上工业增长6%,增速高于全国2.4个百分点,居全国第13位,位次比上年前移4位(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新入库企业463户,拉动全省规上工业增长2.6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4.9%;进出口总值增速18.8%,比全国高11.1个百分点。

总体来看,2022年甘肃省经济增长较快,主要得益于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第二产业及固定资产投资拉动。

首先,从全国“大环境”来看,带动甘肃省在内的资源型省份经济快速增长。以资源型为主的中西部省份工业增加值增速普遍较高。2022年经济增速跑赢全国的16个省区市中,除福建、河北、山东、浙江外,其他均为中西部省份,其中甘肃、陕西、山西、内蒙古、宁夏等中西部省区GDP增速均超过4%。从具体产品来看,煤炭是年度涨幅最大的大宗商品,2022年澳大利亚纽卡斯尔煤炭期货价格涨幅140%,为2008年以来最大涨幅。受煤炭价格大幅上涨影响,煤炭大省山西去年GDP名义增速连续4个季度领跑全国(分别为23.5%、20.43%、15.67%、11.9%),全省全年规上原煤产量、非常规天然气产量、发电量和外送电量分别增长8.7%、20.2%、7.5%、18.5%。从甘肃省来看,矿产和能源资源较好的市州去年GDP名义增速也增长较快,比如庆阳去年GDP实际增速为4.4%,虽低于全省水平,但受能源资源价格大幅上涨拉动,名义增速达15.5%。煤炭资源富集的平凉去年GDP实际增速8.2%,名义增速达到15.8%。

其次,从甘肃省“小气候”来看,第二产业和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最为明显。全省工业投资同比增长57.0%,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46.9%。从市州来看,经济增速排前3位的金昌、平凉、定西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速排名均在前3位。GDP增速排名后5位的天水、庆阳、嘉峪关、甘南州、兰州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速排名均在后5位。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排名也基本与经济增速排名相对一致。全省全年工业投资增长速度始终保持在高位运行,月度平均增速均高出2021年同期20个百分点左右,“强工业”战略成效初显,带动第二产业快速增长,成为全省去年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固定资产投资方面,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1%,居全国第4位,除兰州(-3.5%)、嘉峪关(9.4%)、甘南(10%)外,其余11个市州的增速均为全国增速(5.1%)的2倍以上,最高的临夏州是全国增速的近6倍。全省项目投资增长15.6%,成为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主要动力。受疫情影响,全省消费规模下滑严重,其中兰州、天水消费下滑最為严重。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2.8%,下滑速度远高于全国水平(-0.2%),6个市州为负增长,兰州、天水分别为-9.7%、-5.7%,庆阳虽然实现正增长,但增速仅为0.9%,较2021年少10.9个百分点。

再次,从主要指标“细分项”来看,在大宗商品市场行情带动下,甘肃省工业表现出“量价齐升”特点。产量方面,全省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增幅强劲,有色金属增加15.0%、原油增加6.1%、天然气增加28.6%、煤炭增加23.2%,推动有色金属和压延加工业、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产值分别增长537.9亿元、234.8亿元、174.5亿元、106.4亿元,增幅分别为25.89%、23.78%、54.58%、38.56%,合计产值增长1053.6亿元,占全部工业产业产值增长1532.1亿元的68.77%,带动第二产业增加值全年增幅4.2%,位列全国第15位。全年全省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上年上涨10.9%,购进价格上涨13.5%(图2、图3),全年工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45.84%。

最后,从第三产业增长的“主逻辑”来看,大宗商品产量大幅增加带动货运周转量大幅增长,进而强势拉动第三产业实现逆势增长。全省煤炭较上年增产945万吨、增幅23.2%,十种有色金属产量较上年增加59.1万吨、增幅15.0%,园林水果增加36万吨、增幅6.7%。带动全省货运周转量涨幅27.5%,高出全国24.1个百分点。其中公路货运周转量涨幅图2甘肃省2021年和2022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涨幅41.2%,高出全国42.4个百分点,是全国唯一两位数增长省份;铁路货运量涨幅37.5%,高出全国32.8个百分点;快递和电信业务量增幅分别为6.1%和21.5%,分别高出全国4个和13.5个百分点,带动全年第三产业增速达到4.4%,位列全国第1位,对经济增长贡献率33.99%,拉升经济增速1.53个百分点。

二、兄弟省区市2023年经济部署重点方向分析

今年以来,全国各省区市密集召开经济工作及高质量发展相关会议,因地制宜找准切入点和发力点,对2023年的经济工作进行部署,全力推动经济开局起步,力争全年经济整体好转。

(一)推动高质量发展成为各地抓经济的主脉络。春节后首个工作日,甘肃省及山东、浙江、陕西、吉林等地纷纷召开“新春第一会”,调度经济运行,部署今年经济重点工作。山东提出以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为总抓手,持续深化新旧动能转换,强化创新引领、转型升级、数字赋能;浙江提出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一号开放工程”等三个“一号工程”;上海出台优化营商环境“6.0版”行动方案;陕西召开全省开展高质量项目推進年、营商环境突破年、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三个年”活动动员会;吉林召开“优化营商环境、加快项目建设”大会,部署加强土地、用能、资金、技术、数据、人才等经济发展要素保障工作。

(二)想方设法扩投资成为各地稳增长的主抓手。2023年已有28个省份公布了固定资产投资年度增速目标,其中11个省份设定为10%以上,排名前3位的西藏、海南、新疆分别为13%左右、12%、11%左右;甘肃省及安徽、河南、湖北、辽宁、内蒙古、宁夏、重庆提出10%及10%以上的增速目标。天津增速目标最低,仅为3%。有18个省区市今年固定资产投资目标增速高于2022年实际增速,反映出固定资产投资仍为今年各地稳增长的主抓手。

(三)千方百计促消费成为各地扩内需的主方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2023年五项重点工作任务,强调“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各地召开的经济工作会议和“新春第一会”均把“恢复消费,扩大内需”摆在了突出位置。山东明确把“扩内需”摆在今年工作的第一位;河南部署开展“2023新年新春消费季”活动,统筹开展多领域、多层次的消费促进活动;安徽提出支持城乡居民增加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教育医疗文化体育服务等消费,更多通过推动供给创新培育消费新增长点;上海市出台《提信心扩需求稳增长促发展行动方案》,推出助企纾困行动、恢复和提振消费行动、扩大有效投资行动等十项行动32条政策措施。

三、2023年甘肃省经济运行展望及增长动能分析

从年度预期目标来看,目前31个省份已披露2023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图4),范围在4%—9.5%,目标最高的海南为9.5%,最低的天津为4%。31省区市2023年GDP目标增速算数平均值为6%,较2022年下降0.3个百分点,其中京津之外的其余29省均高于5%,近七成省份较2022年下调0.5—1个点。有12个省份预期目标在6%以上。除重庆、新疆、黑龙江、海南等四地外,其余27个省区市设定的经济增速目标均低于2022年目标。

甘肃省今年经济预期目标为6%,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参考去年5%(实际扣除)—6%(四个季度平均水平)左右的价格因素(表1),按照GDP名义增速11%—12%测算,2023年甘肃省经济总量将落在12433.78—12545.79亿元之间,增量分别为1232.18亿元、1344.19亿元,较去年分别多增273.88亿元、358.89亿元。

从增长动能来看,今年甘肃省经济增长“主引擎”仍在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和消费等方面。

(一)大宗商品价格有望维持在相对较高的区间,利好全省第二产业增长。2022年国际大宗商品呈现冲高回落的走势,在6月触顶之后,在7—9月下跌,至年底再度企稳反弹,其中原油、汽油等能源类商品价格相对坚挺。世界银行分析,考虑到供应链修复、主要央行持续加息、需求衰减等因素,2023年全年大宗商品和原油价格或将有所下行。同时考虑到美元指数在2023年或有所下行,对大宗商品价格有一定的支撑,预计2023年大宗商品价格将有所回落,但仍将高于过去5年的平均水平。甘肃省工业经济受国际大宗商品市场变动影响十分显著,随着市场信心逐步复苏,大宗商品市场预计全年有望继续保持在相对较高的区间运行,将继续利好规模以上企业增加值快速增长,进而拉动第二产业增长。

(二)“大块头”兰州经济的持续恢复和“引大引强引头部”行动的全面推进,有望推动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2022年受疫情影响,兰州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3.5%,对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影响较大。2023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目标增速为10.2%,在已公布目标增速的省份中仅低于新疆(11%)和海南(12%),今年全省已开工亿元以上重大项目900个,较去年增加159个,年度计划投资同比增长17%,充分表明甘肃省抓固定资产投资的决心和力度。去年12月2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推动财政、金融工具支持的重大项目建设、设备更新改造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为重大项目建设释放了积极信号。随着兰州“大块头”经济持续恢复,以及全省“引大引强引头部”行动的全面推进,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有望超过2022年水平,成为带动全省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拉动力。

(三)消费和金融有望成为今年拉动第三产业快速增长的“主引擎”。在房地产市场持续疲软的情况下,消费和金融对今年第三产业增长尤为关键。从全国来看,2010—2021年除个别年份,最终消费支出对于GDP的贡献率保持在55%—69%的区间内,平均贡献率为53.9%,均大于资本形成,表明消费逐渐成为拉动内需增长的主要动力。从今年春节前后及前2个月的消费情况来看,2月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58.4亿元,同比增加38.2亿元,消费持续回暖。金融方面,今年1月,全国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12.6%,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去年同期高0.8和2.8个百分点,创近7年以来新高。贷款增加4.9万亿元,同比多增9227亿元,创历史新高,其中企业贷款增加4.68万亿元,同比多增1.32万亿元。2月末,全国M2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3个和3.7个百分点,人民币贷款增加1.81万亿元,同比多增5928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1.61万亿元。从甘肃省来看,截至2月末,全省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26189.96亿元,同比增长7.41%,比年初增加800.16亿元。人民币贷款余额26086.75亿元,同比增长7.61%,反映出随着经济修复预期增强,社会融资需求上升,银行信贷投放积极性显著增强。

四、几点建议

(一)全力确保“大块头”市州经济赶上来,稳住全省快速增长的基本盘。今年全省经济能否实现预期目标,兰州经济恢复情况和天水、庆阳的经济增长情况至关重要。去年蘭州和天水对全省经济下拉明显,庆阳、甘南经济增速分别低于全省0.1、0.5个百分点。若今年兰州市GDP增量占全省比重恢复到2021年水平(占全省增量28.09%),按今年全省GDP新增1232.18亿元—1344.19亿元测算,兰州今年GDP增量约在350亿元左右,较去年(占全省增量11.7%)可多增238亿元。庆阳去年GDP首次突破1000亿元,增长基数变大,要完成今年增长目标,重点应在推动油煤气高效扩产方面,需抢抓前半年大宗商品市场行情,加快油气规模化、绿色化开发,争取开工建设马福川煤矿,加快推进宁西煤田、沙井子南部勘查区等矿权出让,带动第二产业加快发展。天水GDP增量从2021年占全省增量的6.8%,下降到去年的6.6%,其中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下拉明显,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仅为4.5%,排全省第10位,较2021年下降7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5.7%,排第11位。天水要实现经济企稳回升,今年需全力以赴抓好工业生产,提升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多措并举促进消费增长。

(二)把握好大宗商品市场行情“窗口期”,有效应对大宗商品价格下行对全省工业产值的影响。世界银行预计,今年虽然国家大宗商品整体仍将高于过去5年的平均水平,但较去年相比预计将呈一定程度下降趋势,能源价格预计下降11%,金属价格将下降15%,农产品价格下降5%,下降幅度最大的时间节点可能在第二季度后,这对甘肃省工业产值将造成一定影响。为此,建议进一步加强对重点企业的调度,支持引导受大宗商品市场行情变动影响较大的主要生产企业做好应对准备,把握时间节点,抢抓市场行情窗口,合理安排产能,适当增加2季度的产能安排,确保全年工业产值总体稳定,完成预期目标。

(三)抢抓信贷投放“窗口期”,为实体经济争取更多信贷支持。今年1月10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联合召开主要银行信贷工作座谈会,明确要求各银行“合理把握信贷投放节奏,适度靠前发力”,从一季度的信贷数据来看,政策效应十分明显。二季度银行信贷极大可能继续保持同比多增状态。在此大背景下,扩大信贷投放规模的关键在于全省重大项目储备和融资对接力度。为此,建议甘肃省重点聚焦全省重大项目建设、重点产业培育和重点领域发展,加快梳理融资需求,分层次、分行业建立融资需求清单,加大政银企对接力度,鼓励支持金融机构创新信贷服务方式,力争全省信贷投放规模实现较大幅度增长,在为实体经济企稳回升提供有力资金支撑的同时,带动第三产业快速增长。

猜你喜欢

市州第二产业增加值
中国2012年至2021年十年间工业增加值的增长情况
一季度国民经济开局总体平稳
今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或仍下降
国内生产总值指数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研究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研究
生产性服务业与第二产业之间的互动机制
我省贫困现状扫描
试论市州开放大学与市州电大的联系和区别
四月份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