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艺术专业博士学位及其人才培养体系建构
2023-11-08徐元勇
一、高等艺术教育的新起点
2022年国务院学位办颁发的研究生学科专业目录,进一步完善了中国研究生专业学位人才培养制度,并将艺术专业博士学位作为其中的新增专业学位。这使得艺术门类高层次人才培养制度得到了优化与完善,可谓艺术教育制度改革的重要成果,推进新时代中国式艺术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举措。
设立艺术专业博士学位对于研究生教育而言是一项崭新的工作,也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可以说,怎么做好艺术专业博士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工作,是当下高等艺术教育面临的重大课题。2023年5月23日,全国艺术专业博士人才培养专题研讨会议在中央音乐学院召开,会议基本达成一致性意见“艺术专业博士学位人才培养以专业艺术院校为主体”。全国各专业艺术院校拥有众多造诣颇深的知名艺术家,理应成为中国艺术专业博士学位人才培养的主体力量、中坚力量。艺术专业博士学位人才培养,将在专业学位人才培养方面发挥更大的积极作用,事关新时代中国艺术事业发展。然而,艺术门类最高的专业学位设置,首先还得在资深和优秀的专业艺术院校展开。笔者相信,国家将很快会出台艺术专业博士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要求以及新增专业博士学位的授予权标准。故一些资深和优秀的专业艺术院校都应积极取得学位授予资格,并承担艺术专业博士学位的人才培养任务,在艺术院校造就一批艺术大师,尤其是能胜任各类艺术教育的“大先生”,共同推进新时代艺术事业的创新发展。当前亟须解决的重要问题是怎么招生,怎么培养?这涉及办学定位、培养目标、领域设计、课程设置、施教措施、导师遴选、质量保障、考核与评价标准,评估机制等一系列问题。因此,无论是原有博士学位授予权而对应调整为专业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单位,还是暂时没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大多数专业艺术院校,都应尽快积极思考、细致筹划、努力申报获取艺术专业博士授予资格,并建成完备的艺术专业博士研究生教育教学体系。
還值得关注的是,现有的“全国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简称教指委)是否已经完成了其2005年至今18年来的历史任务?或者,是否依据2022年版新设的6个专业类别重新设立包含6个类别、硕博两个层级的“全国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再或者,分别组建全国音乐、舞蹈、戏剧与影视、戏曲与曲艺、美术与书法、设计等6个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或者把含有表演和音乐的“音乐““舞蹈”“戏剧与影视”“戏曲与曲艺”成立一个“教指委”?把含有展示、表现性质的“美术与书法”“设计”成立一个“教指委”?等等。教指委的合理组建非常重要,因为教指委能够为艺术专业人才培养工作提供指导、咨询和建议,从而使全国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各个类别均有法可依,有章可循①。
关于2022年版学科专业目录中的艺术门类学科专业目录,笔者接触较早,曾参加国务院学位办主持的学科专业目录调整会议,对调整的指导思想和核心内涵有了一定的理解。故愿将自己的一些思考写出来,以抛砖引玉,最后有助于艺术专业博士授予资格的申报,艺术专业博士教育教学工作的展开。前不久,笔者在《人民音乐》2023年第3期发表了《何以面对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调整——关于“艺术学”和“音乐”之下二级学科音乐领域设置的思考》一文,其中也涉及艺术专业学位教育问题,但主要讨论的是硕士研究生培养问题。本文则主要是笔者对艺术专业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所思、所想。
二、艺术专业博士学位设置旨在目标转型
从艺术专业硕士学位到艺术专业博士学位,是人才培养层次上的提升。但如果我们的认识仅限于此,那就没有深入理解新增艺术专业博士学位的意义。艺术专业博士学位人才培养,是中国专业艺术教育中的新领域,对此必须有一种重新建构高等艺术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的认知。艺术专业在本科、硕士阶段人才培养目标,当然是为了培养具有艺术基本技能、艺术表现、艺术实践能力的专业艺术家或职业艺术家。艺术专业博士研究生学位的设立,一方面仍是这个目标,但培养的层次更高,培养的艺术家更优秀,但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目标,那就是为中国高等艺术教育培养专门的艺术教育人才,并使其从艺术家转型为艺术教育家。
(一)培养目标从艺术家到艺术教育家的转型
毋庸置疑,艺术家不一定都能成为艺术教育家。但只有在技术上拔尖、技艺方面精湛的艺术家,才最有资格成为一个从事高等艺术教育的艺术教育家。在中国的专业艺术院校中,拥有众多技艺精湛的职业艺术家。如果他们愿意把艺术的技能、技艺以及艺术实践经验转换为艺术教育能力和素质,完成从艺术家到艺术教育家的转型,最终成为真正的艺术教育家。众所周知,“师傅带徒弟”作为传统的艺术教育教学模式,一直在专业艺术院校各层次、各学段的专业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艺术专业博士的人才培养虽也少不了“师傅带徒弟“的技能技艺训练,但在教学的内容上却将有大的调整,至少不能仅将重点放在技能技艺训练上,而是要注重艺术教育中“教”的内涵。从这个意义上说,艺术专业博士不仅是层次上的提升,更是类别的转型晋级,是从艺术家培养到艺术教育家培养的重大转型。当然,“师傅带徒弟”的技能技艺教学传统不是一下子就能被改变的,要使其中的“师徒”双方实现转型晋级,无疑是一件具有突破性的,是一件有难度的事情。不过,即使是难题也必须解决。如果不解决好这个问题,艺术专业博士学位也只能培养那种拥有艺术家文凭的表演人才。认识这个问题需要一个过程,而解决这个问题也需要导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艺术专业博士的导师们,当然都是国内国际知名的艺术大师,他们在艺术实践方面的才华和影响力毋庸置疑。艺术专业博士生,单就艺术实践而言,也都是“技术拔尖、技艺精湛”的艺术家。可以想见,博士生很可能是在艺术实践领域里的名师大家,已具有成熟艺术家的影响力。因此,艺术专业博士的课程内容除师生之间技能、技艺的传授、交流、切磋外,还应多设置一些关于艺术教育理论和传授艺术教育教学经验的课程。这些课程就旨在让学生认识和把握艺术教育与教学规律,学习和掌握艺术教育与教学的手段和方法以及课程建设能力和教材编写能力。只有在这些方面下足功夫,才能真正实现专业艺术培养目标从艺术家到艺术教育家的转型。
这样一来,我们就不难理解“转型”的内涵。但“转型”的重点还是观念更新。众所周知,中国绝大多数的专业艺术院校都建有自己的附中,有的还建有附小。这些附中附小的办学历史不一定比大学时间短,其中一些大学(学院)甚至就是在原来中等艺术职业学校的基础上逐步升格而建成。因此,艺术院校一般都拥有功底扎实、技艺基础好的本科生源,大多都来自本校的附属中学。这就意味着,这些由附中、本科晋级而来的大多数艺术专业硕士研究生在毕业时,接受技能、技艺的经历都在十年以上。其中一些优秀者在学习阶段甚至在附中学习阶段,就已在业界出类拔萃,乃至在国内国际获得艺术实践领域的奖项,已完全是艺术家了。专业艺术院校不仅要实现本科到硕士课程的层次、层级的有机衔接,而且还要做到附属中学高中课程与本科课程之间的衔接。因此,这些优秀的艺术家们在继续攻读艺术专业博士学位时,就不应仅仅是延续本科和硕士研究生阶段的技能、技艺训练模式,而还必须有艺术教育方面的教学内容。
在即将开启的艺术专业博士学位培养中,有关招生对象、培养过程、考核评估等诸多方面,都涉及如何处理好艺术实践与相关学理性归纳、总结的关系。这个问题作为一个事关能否高质量培养艺术专业博士人才的大问题,将在中国艺术专业博士人才培养过程中会经常遇到。艺术专业博士人才培养诸多问题的提出与解决,都需要时间和教学实践的积累和积淀。这也预示着中国式艺术专业博士学位教育与教学体系需要建构。
(二)“转型”将促进艺术专业博士的知识体系建构
必须特别指出,所谓“转型”并不是脱离艺术实践,也不是降低艺术实践要求,更不是仅仅强调所谓的“理论课”。不能把“专业型”研究生培养与“学术型”相混淆,不能陷入艺术专业博士就是加强理论课学习的误区。2022年版“艺术学”一级学科的人才培养,在立足新时代的目标和要求,有滋养“大先生”的目标指引。六大艺术类别人才培养则属于另一个艺术专业知识体系,尤其是新设置的艺术专业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的修学内容,不是简单地增加一些理论课程,而是由一系列专业艺术教育问题环环相扣且相辅相成而建构的一个庞大相关知识体系。
艺术专业博士的知识体系由主观型知识和客观型知识两大部分组成。
1.主观型知识。在强调艺术实践的前提下,艺术专业博士的教学应侧重对艺术教育教学的理性认知和知识梳理。比如,梳理、总结技术、技艺等专业艺术教育与教学的指导思想、理念、手段、方法,对艺术实践、艺术表现经验进行学理性归纳和总结。这些艺术实践的艺术家们,能够对艺术学习过程中的体会、感悟、艺术实践的经验和体验以及有十几年、几十年从教经历的教师的教学方法进行梳理和总结,并将其上升为系统的理论知识。这些都是“转型”的内涵。当然,艺术专业博士的知识体系当然不仅仅是艺术实践和艺术教学的经验,更重要的是艺术各领域的知识体系的,即客观知识体系。
任何一门艺术种类的存在,都有其艺术发展的客观规律,都有大量、系统的客观知识内容,更有永无止境的技术、技艺内涵,都有学习与教授这些技术、技艺的路径和窍门。比如,关于歌唱的客观知识体系中就包括歌唱生理知识、发声技术、歌唱家、歌唱风格、歌唱作品等内容。同样,音乐的其他领域,以及舞蹈、美术、书法、影视、设计、戏剧、戏曲、曲艺等类别,都拥有庞大的客观知识内容和知识体系。原有本、硕“琴棋书画““吹拉弹唱”专业艺术教育中也有其知识体系的建构。但由于缺少艺术专业博士学位这一层次教育,既往的艺术专业知识体系并不完备。总之,艺术专业博士的知识体系不是几本“概论”“基础知识”“基本技法”“赏析”等书籍就能涵盖的,而是需要各个艺术门类中历史知识与现实关注的纵横交织,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的有机连通,以及本、硕、博三个教育阶段知识的有机衔接。我们坚信,艺术专业博士学位的设置,艺术家转型为艺术教育家以及通过艺术专业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机制的建立,一定能够把有中国特色的艺术专业知识体系的建构完善起来。
三、新时代艺术专业博士必颈是“政治过硬,中国特色;技术拔尖、技艺精湛;知识广博,学养深厚”的人才
在2023年度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艺术学规划重大招标申报指南中,出现了“建构艺术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这一研究方向。这个“艺术学”所指的是整个的艺术门类,而非一级学科“艺术学”。也就是说,艺术门类的“三大体系”,除一级学科“艺术学”的学科、学术、话语“三大体系”外,艺术门类中的6个专业类别,也应该拥有属于自身的艺术专业知识体系。而艺术专业博士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将助力6个类别的艺术专业知识体系的建构。
(一)艺术专业博士学位的增设是专业艺术院校人才培养整体的提档升级
艺术人才的培养主要分为“学术型”和“专业型”两类,“学术型”培养的是学科建设和理论研究的人才,“专业型”造就的是应用实践人才。
艺术专业博士学位属于应用实践性的专业型人才培养,属艺术类别教育。长期以来,我们缺少建构艺术专业类别知识体系的学问探讨,更加缺少把艺术“专业”类别知识融入“学科”体系的认识。或者说,对与艺术“学科”相对应的艺术“专业”类别知识体系建构未曾加以重视。这与中国2022年之前未能设置艺术专业博士学位研究生教育不无关系。更何况“专业”是国务院学位办2022年版才与“学科”并提呈现,获得了与“学科”同等重要位置的发展机遇。2022年版学科专业目录的调整,把艺术门类的“艺术学”一级学科,与“音乐、舞蹈、戏剧与影视、戏曲与曲艺、美术与书法、设计”6个专业类别做了清晰的划分,增设了艺术专业博士学位。实际上,也是对整个艺术门类的理论与实践两方面人才培养进行了提档升级的部署与要求。一方面,进一步厘清了专业艺术院校“学术型”博士学位与“专业型”博士学位的区别,让“专业型”博士人才培养步入正轨。另一方面,也对专业艺术院校的“学术型”博士学位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
新时代艺术专业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必须具有高标准、高质量培养目标。如果将专业艺术博士人才培养目标设定为“政治过硬,中国特色:技术拔尖、技艺精湛:知识广博,学养深厚”,并围绕这一培养目标建设优质课程,建构知识体系,健全教学监督制度和教学评估机制,那么就有理由相信艺术专业博士人才培养一定能够带动、提升、引领、影响中国艺术專业人才培养整体的水平和质量。而且,高标准、高质量的艺术专业博士培养机制,必将对艺术专业本科、硕士研究生教育形成倒逼态势。为了与艺术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有机衔接,优化、调整本硕课程内容和培养模式,让学生提前习得一些与艺术专业博士相关的课程内容,是十分必要的。
目前,对应调整为艺术专业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的专业艺术院校,就是使这个高标准、高质量艺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得以实现的执行者、领航者。同时,也是希望申请新增艺术专业博士学位授予权的所有专业艺术院校需要关注的重点。艺术专业博士学位授予权的获得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则是达标建设。因此,提前思考和谋划是很有必要的。未来所有专业艺术院校的艺术专业博士学位增设,必须符合培养标准。高质量、高标准艺术教育的具体指标很多,如课程设置、教材建设、师资配备、教学质量监控、教学过程管理,以及评审、评估等诸多方面。
(二)艺术专业博士学位的增设是“正本清源、归类培养、厘清层次、造就大师”的必由之路
一直以来,中国高等艺术教育人才培养工作分别由专业艺术院校和综合类、师范类大学承担。这次学科专业目录调整把各艺术种类的“史、论、评”纳入到“艺术学”一级学科之中,也就是我们经常提到的“学科”之内涵。专业重新调整设置为6大类别,并新增加了艺术专业博士学位,也即全国高校孜孜追求的“专业”之本质。国务院学位办的这一系列调整,既是对专业艺术院校艺术专业人才培养的提档升级,也是一次催生艺术大师精神指示的调整。同时又是对综合类、师范类大学艺术师资人才培养的检验,进一步明确强调了综合类、师范类大学艺术人才培养的定位与目标。
依据这次学科专业目录调整的政策规定,综合类、师范类大学拥有原“艺术学”下的一级学科博士点单位,可以对应调整为艺术专业博士学位。甚至,根据这次调整政策,少数综合类、师范类大学还可获得学科、专业两个方面的博士学位授权点。作为综合类、师范类大学,艺术人才培养的优势首先应该确保2022年版学科专业目录中“艺术学”一级学科,然后再思考怎么做好艺术专业博士学位人才培养问题。但一些拥有两个以上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的培养单位,却都首先选择了转为专业类别博士学位。比如,一些学校把原来的“音乐与舞蹈学”“美术学”“戏剧与影视学”全部转为“音乐”“美术与书法”“戏剧与影视”等艺术专业博士学位。而各个培养单位均把“艺术学”排序第二,实际上就是放弃了新版“艺术学”一级学科,也就放弃了综合类、师范类大学人文学科的优势。也许这些学校以为先选择专业博士学位,然后会自然增加一个“艺术学”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实质上,是对艺术人才培养的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不清晰,同时也说明这些培养单位需要进一步理解和领会这次学科专业目录调整的精神和指导思想。
艺术专业博士学位原本就是为培养艺术专业人才而设,是以专业艺术院校作为主体培养单位。也许少数综合类、师范类大学也有艺术专业博士培养的实力和需求,但事实上大多数综合类、师范类大学缺少培养艺术实践人才的必备条件。一是缺少艺术创作、艺术表现、艺术表演等所谓“专业”方面“技术拔尖、技艺精湛”的师资与生源,二是缺少艺术实践的传统与平台,三是缺少艺术交流的路径与机制。更何况,综合类、师范类大学艺术人才培养的目标原本应该是艺术师资,偏离培养目标所带来的历史诟病和现实冲突,已经成为目前发展的拦路虎。虽然近些年来,在“全国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的指导和努力工作下,全国综合类、师范类大学的艺术教育有了一些改变。但认知、意识、身份固化的现实顽疾始终难以得以自行纠正,需要国家出台类似2022年版学科专业目录这样一种新的战略布局机制予以校正。也就是说,国家已经启动了艺术人才培养发展的新机制,指明了前行的光明大道。“正本清源、归类培养、厘清层次、造就大师”是中国艺术人才培养的健康之路,也是为实现中国式教育现代化作出贡献的必由之路。
其实,自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以来,国家就十分明确专业艺术院校是艺术专业人才育成的院所,综合类、师范类大学则是作为学校艺术师资养成的摇篮。老一辈师范艺术教育的耕耘者都清楚这样的布局,故都在潜心培养中小学学校艺术师资。尽管许多老一辈艺术师范教育前辈们认为艺术师资教育仅有专科、本科教育就够了,但从教育发展的全局和长远着眼,是依据综合类、师范类大学在人文艺术学科方面整体的综合实力,还是把艺术人才培养的硕士点布局到了许多的综合类、师范类大学,需要探讨。一些综合类、师范类大学优先于诸多专业艺术院校最早获得了“学术型”博士学位授权,学科建设获得长足发展。新时代的学科专业目录已出台,综合类、师范类大学需要思考,如何依据自身优势,办好符合自身学校办学定位和学科发展的“专业博士”人才培养项目。
笔者曾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杂志上发表了《增设音乐教育博士专业学位(Doctor of Music Education,D.H.E.)完善音乐人才培养学位体系)一文,阐述探讨了综合类、师范类大学设置音乐教育专业博士学位的相关诸多问题。这次学科专业调整之后,艺术专业博士学位的设置就名正言顺了。但艺术专业博士学位并不等于艺术教育专业博士学位。这正是为什么艺术专业博士学位人才培养是崭新的领域、为什么专业艺术院校是艺术专业博士学位人才培养的主体单位、为什么强调专业艺术院校专博导师需要“转型”思想观念等一系列问题的答案。同时我们也强调,综合类、师范类大学的艺术师资人才培养工作,也要从更“专业”的新思路方面去思考提档升级,要优化、整合全校资源。专业艺术学院校的艺术专业博士学位人才培养,拥有一大批通晓“艺术”“一技”的导师和学生,综合类、师范类大学设置音乐教育专业博士学位人才培养当然也有众多具有“艺术”“专长”且通晓“教育”的导师与学生。
结语
中国艺术门类的研究生教育工作,可以说最特殊、最具个性。传统意义上“师傅带徒弟”和“一对一”的授课模式,形成了导师与学生之间特殊“教”与“学”的关系。在艺术专业博士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中,导师的作用更为至关重要。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教育中艺术门类研究生教育工作,必须在尊重艺术教育规律的基础上,建立科学合理的导师激励和约束机制。只有导师拥有培养艺术教育家的责任与使命,这项事业才会有根本的保障。具体化、量化导师的课程,明确导师“责权利”的具体指标等,都是重要举措。
[本文為教育部一般项目:中国音乐史学原理体系构建研究(项目号19YA760075A)阶段性成果]
徐元勇 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四川音乐学院特聘教授、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 张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