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问学课堂:为创新人才培养奠基*

2023-11-08潘文彬

江苏教育 2023年35期
关键词:问学儿童探究

潘文彬

自2013 年起,本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高质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宗旨,我们进行了儿童问学课堂的探索与研究。十年来,我们建构了较为系统的儿童问学课堂的理论和实践体系,优化了课堂教学生态,提升了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创新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一、儿童问学课堂:是传承,更是发展

儿童问学课堂以儿童“游戏、模仿、好奇、成功、赞扬、创造”的天性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构建新的课堂样态,使教学从儿童立场出发,关注儿童生态,守护、激扬儿童天性,给予儿童“问学”的权利和自由,让儿童在“问学”的过程中,大胆地“问”,主动地“学”。面对儿童的“问学”,教师不打断、不指责、不呵斥、不敷衍,激发和引导学生的发展,帮助学生完善成长过程,以促进每位学生最优发展为根本旨归。[1]

1.儿童问学课堂是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生长出来的

“问学”是中华民族传统的学习智慧。问学精神和问学实践可以追溯到孔子的“问答法”以及后来书院的“问对”制度。“问学”一词源自《礼记·中庸》:“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君子尊德性”是说,谦谦君子把至诚的德性作为最尊贵的追求。用现在的话讲,就是立德树人。“道”是方法、是路径,抑或是规律、是真谛。“道问学”是说,“问”和“学”是修养德性的方法和途径,是修养德性的规律和真谛。这就启示我们,“问”和“学”是高质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最佳路径和基本规律。巧合的是,1515 年,明代思想家王阳明在南京“龙江问学”,提出“心外无物”的观点,奠定了“知行合一”的理论基础。我校始创于1905 年,原名龙江学堂,就位于当年王阳明“龙江问学”之处。所以,我们提出的“儿童问学课堂”是源于中华优秀文化之传统,承先贤之智慧,接时代之新风,在立德树人的背景下赋予其新的内涵和新的追求,力求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2.儿童问学课堂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然召唤

当今世界日新月异,网络新媒体迅速发展,人们学习、生活方式不断改变,学生成长环境发生巨大的变化,人才培育也面临着全新的挑战。在此背景下,教育必须明确回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为了顺应日益变化的时代潮流,提升国家整体教育质量,我国于2014 年以全面深化课程改革,作为新时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标志性工程,并把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的目标追求。儿童问学课堂,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应运而生的。如果说核心素养是对“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的一种时代的回应,那么,儿童问学课堂则是对“怎样培养人”的一种校本化的应答。

儿童问学课堂,以立德树人为己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坚持以课堂为主阵地,以学科实践为主线,致力于奠定学生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的文化基础,致力于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和健康生活的自主发展能力,致力于开发和培育学生的学习潜能和个性特长,探索教学方式的变革,让每位学生在课程学习中能多一些自主、多一些探究,在学科实践中能多一些自由、多一些发现,为全体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赋能,使每位学生都能成为他自己。

3.儿童问学课堂是创新儿童学习方式的自然选择

儿童学习始于“问”,成于“学”,即从问题开始,在问题的驱动下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在探究中解惑,在解惑中生智,在生智中成人。问学,就是由“问”而“学”,因“问”而“学”,先“问”后“学”,循“问”而“学”,这种以“问”为发端的学习是合乎儿童天性、顺应儿童发展的学习方式。所以,儿童问学课堂是尊重儿童认知规律、还以学习本来面貌的教学新样态。

问学,当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提问,而是一种思维品质,是一种质疑问难,是一种探索实践,是一种求知过程。儿童问学课堂把“问”的权利还给学生,把“学”的自由交给学生,优化课堂生态,回归学习本质,让学生在学习核心知识的过程中萌“问”、想“问”、敢“问”、会“问”、善“问”,在“问”中“学”,在“学”中“问”,培养问学精神,发展核心素养。

在儿童问学课堂中,富有挑战性的问题驱动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然而,“问学”之“问”不只是学生,教师也要基于学情,紧扣教学目标和内容,适时适度地展开“问”,问课标、问教材、问教法、问学生,促使学生的“问学”和教师的“问教”处于动态平衡状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和求知欲,创生出能够引发学生展开深度学习的好问题,创新学习,快乐成长。

二、儿童问学课堂:在实践,也在创新

儿童问学课堂以“问”为特征,以“学”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展开真实而有意义的学习。十年来,我们以素养为导向,以课堂为主阵地,以实践为主线,致力于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十年的探索,丰富着我们对儿童问学课堂的理解和认知。

1.把“问学”作为方法

2013 年底,我们提出了“儿童问学课堂”的改革主张,到2015 年底,我们申报的“基于儿童生长的‘儿童问学课堂’实践研究”获准立项为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重点课题。起初,我们只是想寻找能让儿童站在课堂中央的路径和方法,以解决学生的被学习、假学习的问题。我们开发了“问学任务单”这个学习工具,试图用工具来撬动课堂教学的变革。课堂上,教师根据学生在“问学任务单”上提出的问题来设计教学活动,即以学生真实的问题来驱动学习的进程。此阶段,我们把“问学”作为方法,目标聚焦在以学生为主体的真实而自由的学习上。

把“问学”作为方法,就是尊重学生,把“问”的权利还给学生,把“学”的机会给予学生,有效利用儿童好问的天性,激活学生的想象力和探究欲,把学生置身于真实的问题情境当中,促成深度而有意义的学习,让学生对学习始终葆有强烈的好奇心,善于观察,敏于发现,勤于思考,乐于实践,勇于探索,成为“问学”的主人。

把“问学”作为方法,就是点亮课堂,激发学生“问学”的兴趣,培养学生“问学”的习惯,提升学生“问学”的能力,让学生在“问学”实践中解决自己的问题,变课堂为学堂。在这样的课堂里,教师少了一些统一的指令,学生多了一些自由的选择;教师少了一些知识的灌输,学生多了一些自主的发现;教师多了一些方法的引导,学生少一些机械的训练,确保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围绕真实的问题展开思考、探究、合作、发现、交流。教师教得少而精当,教在关键处,以一当十,变“教”为“学”,让学生学得自主、学得充实、学得快乐。

把“问学”作为方法,就是成就学生,让学生立于课堂的中央,最大程度解放学生,守护天性,放飞灵性,培育悟性,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丰富多样的“问学”实践中,对核心知识进行深刻的自我理解和主动的意义建构,变“经历”为“经验”,砥砺思想,生长智慧,提升素养。

2.用“问学”激活思维

2016 年,我们在让学生站稳课堂中央的基础上,进一步关注学生的思维,追寻富有思维深度的学习样态,以破解浅学习、浅思考的问题。深度学习需要明确其研究的载体,找准其实施的路径,搭建其实践的框架,还要通过实践来检验,稳步推进儿童问学课堂的建设。此阶段,我们对学生提问的发生、提问的层次、支架以及问学相生的机理等进行更为深入的探究。

儿童问学课堂把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为一种学习内容来看待,也作为一种习惯来培养。所以,让深度学习真正发生的儿童问学课堂致力于培养学生“乐问、乐学”的习惯,提升学生“善问、善学”的能力。课堂上,通过质疑问难、批判反思、理解建构等“问学”实践,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向四面八方打开,解决问题的方法变得灵动而丰富,思维能力、思维品质都能得到显著提升。这样的课堂是极富情感温度的课堂,是极富思维活力的课堂,是促进学生活泼泼发展的课堂。课堂上,学生根据学习的目标和内容,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展开深度而有意义的学习活动。在“问学”历程中,学生的心灵沉潜于真实而美妙的学习情境之中,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精骛八极,心游万仞,不断地走向诗和远方。

从思维发展的角度,学生的提问可分为四个思维层次,即客观性层面、反应性层面、诠释性层面和决定性层面。这四个层次的问题,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由现象到本质,思维也从低阶迈向高阶。与此同时,我们还为学生搭建多种问学支架,即“问学十法+”,引导学生思维进阶,促进思维的发展。经过探索,2018年,儿童问学课堂的研究成果获得江苏省教育教学与研究成果奖。

3.在“问学”中学会创造

我们在探索中发现,如果只从学生的问题中提炼出核心问题让学生去探究,这种学习虽有一定的深度,但缺乏持久力。于是,我们试图寻找到更好的方法,让核心问题能更好地激发、促进、深化学生的持续性学习。这样,我们就尝试着引入项目化学习的驱动性问题、持续性建构、全程性评价等相关理念来优化儿童问学课堂。比如,项目化学习中的驱动性问题必须是真实的,要能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引发学生的学习,且能给学生提供持续的学习动力。2021年7 月,“双减”政策出台之后,我们又在思考儿童问学课堂如何减负提质的问题。于是,我们又尝试进行零起点教学,切实减轻学生课前繁重的预习负担。

在此背景下,儿童问学课堂的理念、范式、评价等要与时俱进,研究目标也要作出相应的调整,意在通过教学方式的变革,优化课堂生态,使儿童问学课堂呈现出一种项目化、结构化、差异化的学习样貌,促进学生在丰富多样的学科实践中更加自主地学习,实现自我修炼、自我成长。

经过努力,2021 年7 月,我们申报的“项目化学习视域下的儿童问学课堂的理论和实践研究”被确立为全国教育科学“十四五”教育部重点规划课题;同月,学校的“儿童问学园,让学习真正发生”也成为江苏省中小学课程基地与学校文化建设项目。2022年10月,我们出版了成果专著《还学习本来的样子》《学习就这样发生了——一百个问学故事》;同年12 月,“儿童问学课堂的创新实践”入选南京市第二批基础教育教学成果重点培育项目。2023 年5 月,儿童问学课堂研究成果获南京市第三届教育科研成果创新奖一等奖。

三、儿童问学课堂:为育人,亦为育才

儿童问学课堂把“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在儿童问学课堂的实践与研究过程中,我们坚持育人为本,把育人与育才有机地统一起来,努力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环境,搭建平台,创造机会,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

1.守护天性,激活潜能

儿童是天生的好问者。问,是儿童接触陌生事物的第一反应,也是他们探究未知世界的基本方法。问,对于儿童来说,其本身就是一种极为重要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儿童问学课堂,回归儿童立场,尊重儿童,解放儿童,呵护儿童好问的天性,激活学生潜能,让学生能够自由自在地想、无拘无束地问、快快乐乐地学,还原儿童本真的学习状态。

守护天性,激活潜能,一要给予自由的时空。学生的成长需要自由的呼吸。加缪说得好:“自由应是一个能使自己变得更好的机会。”还以学生自由,就得要践行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把小孩子的头脑、双手、嘴、空间、时间都解放出来”[2]的理念。儿童问学课堂关注自由,竭力为学生创设“使自己变得更好的机会”。二要用对教育的方法。学生是成长中的人,其身心处在一种待发展的状态,具有无限的可能性。儿童问学课堂就是将这种可能性转变为一种现实性,进而走向一种创造性。卢梭说:“误用光阴比虚掷光阴损失更大,教育错了的儿童比未受教育的儿童离智慧更远。”不误用光阴,不用错教育方法,因材施教,因人施策,为每位学生的“问学”提供适合的资源,这是儿童问学课堂最朴素的教育良知。三要宽容学生的错误。学生犯错误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错误对学生的成长来说是弥足珍贵的,学生其实是在不断犯错、纠错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因此,儿童问学课堂对学生的错误持有宽容之心,科学认识与分析错误,善于转化和利用错误,让学生经一事长一智。

2.创新学习,发展思维

课堂改革的落脚点和着力点一定是在“学习”上。我们只有深刻理解学习的意蕴,科学把握学习的特点,真正领悟学习的价值,才能创新学习的方式,发展学生的思维。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有了“思”,才会有“问”;有了“问”,才能去“学”;有了“问”与“学”,才能有学问。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来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基于此,儿童问学课堂,注意激发和维持学生与生俱来的求知欲、好奇心和创造力,帮助学生寻找并掌握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让学生在自主探学、分享互学、优化练学、总结理学、多元评学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创造。

3.以问启学,学以成人

素养为本是儿童问学课堂的价值追求。儿童问学课堂的关注点,已从传统的知识本位转向立德树人召唤下的素养本位上来,发掘问学元素,探索问学方法,传扬问学精神,让学生在问学实践中成人成才。问题是核心素养形成的催化剂,儿童问学课堂把核心素养的形成寓于生成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延展问题的过程当中,以问启学,学以成人。因此,在实践中,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好奇心、想象力和自信心,给学生提供提问的角度,搭建提问的支架,让学生运用有效的提问策略提出富有思维含量的问题。不仅如此,还要注意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探索性,引导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合理地搜集、处理信息,对问题作出假设、尝试、验证,形成观点,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会思辨,学会审美,学会创造。分享互学是儿童问学课堂的常态,课堂上,教师要为学生搭建共享、共建、共情的对话平台,让学生在交流分享中表达观点、评鉴反思、完善结论、形成经验、创生智慧。儿童问学课堂是开放的课堂,把学生由课内学习引向生活实践,创造性地运用学习的经验与智慧,解决实际问题,提升生活质量和生命意义。

猜你喜欢

问学儿童探究
本期主题:儿童问学课堂的创新实践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问学”之“圈地运动”——译林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课堂教学中“导问”的策略研究
“六·一”——我们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