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旅类综艺节目的创新发展研究
——以《山水间的家》为例

2023-11-08丁岚李艳丹

声屏世界 2023年15期
关键词:西递综艺山水

□丁岚 李艳丹

近年来,文旅类综艺节目在荧屏上不断涌现,以文促旅,以旅促文,文旅综艺的创新发展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而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文化和旅游部联合摄制的大型文旅探访节目《山水间的家》在CCTV1热播,节目创新呈现方式,实地探访了浙江省鲁家村、湖南省石堰坪村、湖北省莫岭村、广西壮族自治区怀洪村、江苏省礼诗圩村、安徽省西递村等24个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以文旅视角聚焦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的新实践,展现广袤乡村活力奔涌的新气象。该节目一经播出到达率3.411%,位列晚间时段首播文艺节目到达率第一;收视率1.362%,位列晚间首播文艺节目收视率第二。对此,本文将从形式、人物、内容、传播四个方面分析《山水间的家》,探究其所做的创新。

多样叙事结构融合多种节目呈现形式

《山水间的家》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持续坚持守正创新的精品力作,节目以家为点,以人物故事为核心,采用线性和交叉互融的叙事结构来实现形式上的创新,又融合慢综艺和纪录片的节目样态,真实记录了新时代乡村的大美风光。当地村民的幸福生活,也在嘉宾与平凡劳动者的一次次畅聊中被鲜活呈现。

线性与交叉的双重叙事结构的融合。一、线性叙事推动节目进程。线性叙事结构是指将故事放在时间顺序或者因果顺序中展开的一种叙事结构,往往环环相扣,层层深入,是最符合受众观看逻辑的叙述方式。《山水间的家》中很多地方都运用了线性叙事结构,例如第二期《走进江苏省礼诗圩村和安徽省西递村》节目先是利用远景、全景再到人物的对话交流先对到达所在乡村进行总的展现,再前往所要入住的村民代表家,利用特写的镜头、分屏参与当地村落的活动,到夜间吃晚饭的时间进行近景的围桌谈话,主持人对当天活动总结进行大小屏的双视窗的电话视频连线并对第二天活动的进行安排。日暮降临,日出升起,远、全、中、近、特的镜头语言呈现出一幅山水诗意图,再到第二天的活动以及活动后的总结升华并合影留念作为结束。按照时间顺序进行叙事,再按照嘉宾从对村落的不知、已知再到参与以及感悟,叙事层层深入,情感渐渐浓烈,符合受众观看习惯,易于受众接收信息传递和对画面内容理解。

二、交叉叙事丰富节目内容。《山水间的家》利用“主持人+公众人物+文化学者”组成“山水小分队”,并且有两队,一队由撒贝宁带领,一队由鲁健带领,(有部分几期也会由其他主持人带领一队,但不改变两个山水小分队的节目形式),之后进行交叉叙事,从而体现出共时不共景的艺术特色。在节目当中,同一时段先进行一组山水小分队所看到的乡村,再进行另一组的呈现,每一场景结束伴随着双视窗的转场。例如,鲁健一行人制作并食用徽州第一怪毛豆腐等食物,在晚饭桌前又转场到撒贝宁一行人食用晚饭并聊天的场景,以“吃饭、饭桌、聊天”为共同元素,进行恰当的转场,如此方没有违和感和跳脱感,并且每期节目中多次采用双视窗对两队进行转场切换,能够让受众随时保持新鲜感和期待感。同时,两队还有交叉的情境,例如每期每晚的“山水互联时刻”利用双视窗对话,两队的主持人利用视频连线分享今日所做的事,并对此做一个简单的总结和升华,再引出第二天要进行的环节,设置悬念,进行铺垫。“山水互联时刻”可谓是一个很独具匠心的环节设计。

慢综艺杂糅纪录片呈现形式新颖。一、慢综艺——舒缓的情感表达。慢综艺是指其画面语言及叙事节奏非常舒缓,作用在于排解人们在快节奏生活中的压力。当下我国的慢综艺市场正在蓬勃发展,慢综艺式的情感表达注重“家文化”,《山水间的家》就利用了慢综艺式的情感化表达,没有固定的剧本设置、人物设置,也没有固定的台词,注重所见所感的真情流露。例如山水小分队在安徽西递村黄煜一家体验时,就感受到了黄煜一家的“家文化”传承,正如学者蒙曼的总结:“父辈做了第一家农家乐,子辈做了第一间精品民宿,这就是创造历史,这就是传承。”无不体现着中华传统文化中以血缘为纽带的“家文化”中的爱、团结、责任、传承等,慢综艺式的情感表达更为真挚和赤诚。

二、纪录片——真实的情感表达。《山水间的家》用纪实的手法,实景记录乡村面貌和村民风采,真实客观的呈现给予受众清晰可感的体验。例如在海南梅西村,通过展示村民手中十年前村貌真实的照片来与现在进行对比,真实感受乡村变迁,村民们幸福感、获得感大大提升,增强了节目的真实感。节目还会让山水小分队真实体验村民们的日常生活,例如采摘火龙果、学习嫁接技术、捕鱼比赛、服装秀表演等。在礼诗圩村的服装表演活动中,村民们一改往日辛勤劳作的形象变成时尚阿姨,进行时尚走秀,拍摄时尚大片,都生动、鲜明、真实地展示了乡村振兴下村民们宜居、宜业、宜游的和美图景。

主体人物多样态呈现

在传承与创新中,文旅类综艺节目也开始注重发挥节目主体的作用,不断谋求着多维度表达,通过主体人物的多样态呈现,展示美丽乡村、美丽中国的典型,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

主持人沉浸式体验。《山水间的家》主持人一改往日在演播厅的主持形象,而是作为体验者的身份,带领观众沉浸其中进行体验。首先是着装,主持人的服饰十分接地气,例如主持人尼格买提在陕西省赤牛坬村打枣时所穿的黑色裤子蓝色工装,脖子上围的擦汗毛巾,都与当地劳动人民相贴合,瞬间将观众拉近了劳动场景中。其次是主持人对旅游内容进行“主客式”“对象化”的考察,例如主持人撒贝宁第一次体验当老板参与挑战五分钟上菜,感受金大姐一家平时的忙碌和经营农家乐饭店的不易;鲁健参与晚上徒步和黄煜一起“打更”,提醒村民“天干物燥,小心火烛”,保护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打更”路上体验到的路途不易、守护不易、传承不易,让主持人更加接地气,沉浸式地融入其中,深层次地传递出村民微观生活的点滴百态,让荧屏前的观众深有其感。

嘉宾多角度传播。在《山水间的家》节目中,选取的嘉宾是公众人物和文化学者。公众人物有一定的知名度和粉丝基础,能够带来流量,也能起到示范作用,而文化学者既能在节目中对相关历史、文化进行补充、阐释和解读,也能再将所见所闻编撰成文化知识,进行再度传播。例如,公众人物歌手那英在节目中唱到的《纳兰词》:山一程,水一程,愈感家乡美。又如文化学者蒙曼在村民黄国荪家对屋内摆放的“甁、镜、钟”做出“终身平静”的解读,以及在和村妇王淑娟进行“晒秋”劳作时所吟诵的诗词“新筑场泥镜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范成大《秋日田园杂兴》),将乡村文化进行传播,又将文化融入乡村,在嘉宾的带动下,通过不同视角,让乡村生活充满文学性诗意。

村民群像式呈现。在节目中,村民既有代表性的村民家庭,又有非遗传承人、科技工作者……他们的背后就是村民群像式的展现。例如有像海南什寒村90后青年李欧回村创业的年轻一代,他们共同推动着乡村振兴;又有像安徽省西递村黄家“上梁”时村民们团结一心、互帮互助的民风;还有山东隐士村村民们靠自己的劳动致富奔小康的勤劳和质朴精神,无不展示着新时代村民们的崭新形象。正是村民群像式的呈现,才能共同再现了“留得住的山水,守得住的家园,值得过的人生,看得见的未来”。

主题内容多维度展示

村庄地址选取有典型性。我国下辖省级行政区三十四个,《山水间的家》选取了二十四个省市区中的乡村典型样本融入到了十二期节目中,如第一期走进了浙江省鲁家村,鲁家村2018年9月26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里,捧起一座特殊的奖杯,作为浙江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荣膺联合国最高环保荣誉“地球卫士奖”中的“激励与行动奖”,让全世界看到了鲁家村这个幸福小康村。2019年,鲁家村又荣获“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国家森林乡村”,之后又入选浙江省3A级景区村庄名单,节目选取浙江省的鲁家村,展示了浙江“千万工程”实施以来,乡村振兴取得的卓越成绩。第二期走进了安徽省西递村,西递村不仅是中国传统村落的代表,更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西递村的皖南古村落更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西递村的景区被国家旅游局正式授予“国家级5A旅游景区”,2021年西递村更是入选首批“世界最佳旅游乡村”名单。第三期走进了四川省兰沟村,该村不仅是中国首家竹林湿地公园,还是中国竹编第一村,还是4A级旅游景区。第五期走进了河北省安格庄村和陕西省赤牛坬村,第六期走进了辽宁省东港市獐岛村和河北省张家口市德胜村等。选取的每一个村庄都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通过体验每个村庄的景美、人美、情美,带领受众全景式体验新时代中国乡村的壮美巨变。

小主题反映大主题。每期节目都会有主持人撒贝宁进行一段开场介绍:“俯仰于天地之间,寄情在山水田园,故乡,是我们每个人心底的精神家园,记忆里最美的地方,见证乡村振兴的壮美蝶变,寻找山水之间的诗意栖居。”这段话也点出了《山水间的家》以乡村振兴、文化传承为大主题,而在每一期节目中都有小主题进行具象传播。例如在安徽西递村,以鲁健一行为代表的山水小分队,向木雕大师汪德洪学习木雕技艺,感受非遗技巧的魅力;在福建围头村,感受“海峡第一村”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历史意义;在内蒙古自治区根河市敖鲁古雅鄂温克族乡聆听布冬霞与小驯鹿的故事,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在海南梅溪村感受革命老区艰苦奋斗、坚韧不屈的精神力量等。将一个个小主题融会到大主题中,让观众更加深刻地感悟山土有情、乡风文明的新农村形象。

传播媒介方式多元

媒介,广义上指人与人或万事万物之间发生关系或产生联系的物质,狭义的媒介(传播学意义上)指利用媒质存储和传播信息的物质工具。加拿大传播学家马歇尔·麦克卢汉曾提出“媒介即讯息”。只有传播媒介尽可能的多元和广泛,涉及受众才可能较为全面。

电视制播元素多样。《山水间的家》融合了电视制播的多种元素,如游戏元素,撒贝宁与那英和赵冬梅在江苏省礼诗圩村有一个环节是比赛捞河蚌,节目运用到了对称构图和双视窗,增加了趣味性和悬念性。如情感元素,鲁健和张凯丽蒙曼一行人在安徽西递村看到在桥下用古朴手法洗衣服的村民,张凯丽前去帮忙敲打衣服进行清洗,流下了思乡的泪水,将“游子之远在天涯,故乡之近在心间”的情感元素进行升华。如悬念元素,在广东仙涌村,张舒越、高晓攀、尤宪超分别带领的三队进行的龙舟比赛,节目运用三分屏对三队角逐冠军的情景设置悬念,勾起受众强烈的好奇心。通过杂糅多种电视综艺制播元素,该综艺节目的呈现更具有灵动性和吸引力。

节目包装形式多样。一、巧妙使用配乐。在陕西省赤牛坬村,村民和山水小分队一起进行实景剧演出《高高山上一头牛》,村民的歌唱搭配演出展现出了浓浓的陕北民风。在河北省安各庄村,撒贝宁向李光复展示捕鱼时收获满满的照片时插入动感的音乐,使场景生动有趣起来。两个村庄进行转场时也会配以舒缓的音乐,营造出浓浓的诗意田园和强烈的诗意情怀。

二、迎合年轻受众。每一期节目中都会有属于各个嘉宾的动漫表情头像,并穿插在视频画面中增加趣味性。表情文、表情包还会贯穿在每期节目的各个环节中,例如嘉宾头上的问号、食物和植物的简笔图以及零星点缀的表情符号,都更符合当下新时代观众的审美要求及交流需要,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增加了节目的亲和力。

三、字幕慰藉观众。在《山水间的家》中,不仅呈现了画面里山水之间的诗意,更有字幕增加了节目的文化诗情,例如字幕“用勤劳的双手拂去尘埃,换来能席地而坐的自在”;“归家总有灯盏相伴,平淡日子滋味缱绻”;“幸福秘籍其实并不复杂,脚踏实地必能编纂成册”……字幕既补充了画面内容,又升华了每一个环节的小主题。字幕与画面相得益彰,将观众带入到舒缓宁静的精神港湾里。

多平台传播。《山水间的家》从2022年8月26日官宣定档,通过报纸、电视、短视频多个传播媒介进行传播,覆盖了众多受众群体。不仅如此,各个地市的文化和旅游部同时进行了宣传,既传播了文旅文化,又带动了乡村振兴和旅游业的发展。同时,微博热搜“那英献唱山水间的家”等热搜话题登上榜单,以及同年各地市的公务员考题中都有所涉及,都加大了节目的传播力和影响力。而在节目播出后,当地的多个村庄都掀起了旅游热,带动了文旅产业的振兴和发展。

结语

作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2年重磅打造的全新文旅探访综艺,《山水间的家》极具创新性地叙述了中国二十四个新时代生态宜居美丽乡村,记录了人间烟火,传递了真情善意,并在2023年5月荣获第28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最佳综艺节目提名。在媒体深度融合的今天,唯有创新性表达,以内容为王、扎根基层、服务人民,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和历史底蕴,才能在未来创作出更多记录中国时代巨变的优秀影片。

猜你喜欢

西递综艺山水
爱在一湖山水间
山水之间
西递雨中
一处山水一首诗
西递印象
《爽食行天下》饕餮的“下饭”综艺
《山水》
“高而不冷”的文化慢综艺
从“使用与满足”理论看网络自制综艺的崛起
孙红雷:我不是综艺咖,还是要好好演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