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农村小学生写童诗

2023-11-07张雪鹏

河南教育·职成教 2023年11期
关键词:童诗星星外婆

张雪鹏

童诗,是与儿童的理解水平、接受能力和心理特点相适应的,以优美的韵律和凝练的语言抒写儿童情趣和心声的诗。童诗可由成人创作,也可由儿童自己写就。长期以来,由于诗歌不属于作文考查范畴,故而一直被排除在学生习作之外。《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提出,小学第一学段“诵读表现自然之美的短小诗文”,第二学段“学习用口头或者图文结合的方式创编儿童诗和有趣的故事”,第三学段“阅读表现人与自然的诗歌、散文……用口头或者书面的方式表达对自然的观察与体验,抒发自己的情感”。部编版教材四年级下册还有一个专门的现代诗歌单元,旨在让学生初步了解现代诗的特点,并尝试创作诗歌,当个“小诗人”。

早在约2500年前,我国大教育家孔子就说过:“不学诗,无以言。”童诗的教育意义可概括为三点:一是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二是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三是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笔者长期工作在乡村小学教育第一线,也是个诗歌爱好者,在实践中指导学生进行童诗创作,偶有心得,分享如下。

在童话世界里写童诗

在儿童眼里,周围的一切都是有生命的,会说话的,有感情的。这种天真的想法,就是童诗创作的起源。当儿童将与生俱来的想象力灌注于这些事物之中,平等、自由、多元地去看待周围的一切、倾听万物的声音时,他就已经是个诗人了。一开始,我们可以让学生选择几种不同的事物与之对话,如一片云、一棵树、一棵小草等,提示学生可以和它们说说话,分享自己的故事,交换秘密。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进入了一个童话世界,在这里,万事万物都被赋予了生命和情感,学生会不由自主地想象发生在这些事物上的故事。此时,孩子们把自己的想象用简练的语言,以分行的形式写下来,一首首童诗就诞生了。

例如,一个学生选择和春对话,写下了《花心的春》:春来了/身后跟着花花草草/夏说/春整天“拈花惹草”/气死我了/于是/夏把春赶走了。另一个孩子和月亮“捉起了迷藏”:白天/月亮和我捉迷藏/傍晚/我才找到它/月亮乐得笑哈哈。

其实,孩子们在写童诗的时候,潜意识里都会加上童话元素,而这些恰恰是童诗最能打动人心的地方。所以,不管孩子们的想象多么离谱,语言多么稚嫩,我们都要站在孩子们的角度想问题,多给予肯定,珍惜童心,引导孩子们在童话的世界里尽情徜徉、自由创作。

在亲近大自然的灵感中写童诗

大自然本身就是一首诗,正所谓“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尤其对于农村学生而言,这些更是司空见惯。当孩子们觉得没有什么可写的时候,我们不妨从季节的更替、万物的生长入手,让孩子们去观察、感受大自然,并把这种感受记录下来,写出属于自己的诗,与大家交流。

初春,我会带学生去山坡发现第一抹绿意;立夏,则到田野看小麦抽穗扬花;深秋,坐在落叶的树下;寒冬,踏上积雪的山路……一年四季,我都带着学生去听一听,看一看,闻一闻,尝一尝,摸一摸。这种深入大自然的实践活动方式,让学生更容易捕捉到瞬间的灵感,写起诗来也能言之有物。

第一年教詩歌课,我带领学生到田野里寻找秋天。看到落光了叶子的枝头挂满一个个红彤彤的柿子,一个学生兴奋不已,立刻听、看、闻、尝、摸,很快写下小诗《柿子》:我被秋姐姐/施了魔法/涩涩的内心/渐渐香甜甘美/坚硬的外表/慢慢通红透亮。一个学生则捕捉到了风的形态与声音:风可以是任何形态/圆形的/方形的/海浪形的/你问我是怎么知道的/呼——呼——呼——/它正为我表演呢!无须更多的言语,当学生全身心地沉浸在大自然中,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鼻子去闻、用身体去感受、用心灵去感知的时候,诗意,已经在他们心中流淌了。

在熟悉的生活场景中写童诗

农村孩子从小和土地密切接触,和庄稼一起长大,在风中奔跑,在雨中嬉戏,在雪中追逐。这些成了农村孩子生命中的重要滋养,也成了童诗创作的丰富资源。

我们可以让学生从家庭生活入手,抒写爱与亲情这一人类永恒的主题。一个学生看到做护士的妈妈照顾病人特别辛苦,于是写下了自己的梦想:我想自己/变成一颗星星/这样/凌晨妈妈去送病人时/抬起头/就能看到我。一个学生从小跟着外婆长大。外婆突然去世时,小姑娘陷入失去亲人的悲痛中。在我的启发下,她写下了《星星》,抒发对外婆的思念:小时候我很讨厌星星/因为怎么数也数不清/我好奇地问外婆/星星是从哪里来的/外婆笑笑逗我说/人死后到天上变成了星星/现在外婆不在了/我整天趴在窗边看星星。

我们还可以让学生从最熟悉的校园生活中寻找灵感。学完了课文《只有一个地球》,我让学生谈感想。一个学生说,很多人能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但落实不到具体行动上。于是,一首《可笑》就诞生了:人类是多么可笑——/把树木砍了/造成纸/却又在纸上写着/保护树木/人人有责。另一个学生放学做完值日准备离开时,看到教室里只剩下孤零零的课桌椅,觉得它们很孤独,有感而发写下《午夜狂欢》:在我睡着的时间里/学校里的/桌子、椅子、黑板/开始讲自己/白日的故事。

在模仿经典中写童诗

对于初学创作的小学生而言,仿写是重要的学习方式,而课本就是最好的范例。例如,四年级下册第9课《短诗三首》中,《繁星(七一)》在抒发对母亲深深的依恋之情时,用“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三组结构相同的短语,创设了温暖的母爱情境,将回忆场景具体化。学完之后,我引导学生:“你的脑海深处肯定有记忆深刻的事情或场景,试着用一组短语表达出来吧!”因为有了具体的思路与方法,学生很快就仿写出了属于自己的小诗。一个孩子写道:这些事/是永不褪色的记忆/母亲的怀抱/父亲的肩头/外婆的摇篮曲。

又如,学习了艾青的《绿》,我让学生也写一写春天的景色;学习了戴望舒的《在天晴了的时候》,让学生写自己看到过的雨过天晴的景象……这种仿写,为童诗创作设置了坡度,降低了写作的难度,激发了孩子们的创作热情与自信。

在课程融合中写童诗

诗歌虽属于语文教学范畴,但并不妨碍在诗歌教学中融入其他学科的元素。跨学科诗歌教学,可以有效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与想象力,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数学和诗歌有很多相似之处:数字很简洁,诗歌也很简洁;数学中的对偶和诗歌中的对仗有异曲同工之妙;诗歌是文字游戏,数学是数字游戏……所以,我们可以让学生用数学的思维创作童诗。例如:打游戏+不写作业=试卷上的“×”,小河-鱼儿=农药和污水,郁金香×水仙花=春天的花园,水塘÷雨滴=涟漪……用加减乘除的方式创作童诗,既使学生克服了对诗歌的畏难情绪,又带给他们不一样的思考与启迪。

童诗写作可以与美术学科结合起来:给学生提供一些简单的图画,让他们添上几笔,再用诗意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创作意图,一首诗就完成了。如:画一个圆,让学生发挥想象继续创作。一个学生在旁边又画了一个圆,写下:再画一个圆/一个饼太少/不够我吃。另一个学生在圆中涂上两个小圆点:再画两个点/因为如果没有眼珠子/再怎么样都无济于事。这种开放式的训练能激发学生的想象,使诗意自然生发。

童诗创作就像农民种地的犁、耙、锄头一样。我们借助它,只是在儿童的心底种下一颗诗意的种子。现在,这颗种子刚刚萌芽,可能会归于沉睡,也可能到10年、20年后,当孩子们仰望星空时,回想起曾经那些写诗的美好瞬间,内心就会充满温暖与向往。目之所及,皆是风景;耳之所闻,皆是旋律。那他就“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之上”了。这也许就是童诗教育的终极目的吧!

(本文系河南省农村学校应用性教育科研课题“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尝试诗歌创作学习的指导策略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21-HJYY-092)

猜你喜欢

童诗星星外婆
又甜又脆的童诗
外婆
抗疫童诗一组
给外婆的一封信
童诗对对碰
外婆
外婆回来了
On Syntactical Features of John F. Kennedy’s Inaugural Speech
串星星
星星洗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