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关注式反应"在中学校园里的应用
2023-11-07王子妃
王子妃
我校有一个规定:任课教师要在上课前两分钟进入班级做课前准备。作为心理教师,我每次做课前准备时总会被一些学生围着“倾吐心声”。有一次,我刚走上讲台,讲桌旁一名学生便无精打采地对我说:“王老师,我妈妈说我身上都是缺点。”我用坚定的眼神看着他说:“那是因为你身上还有很多你妈妈没有发现的优点。”这名学生的眼睛立刻亮了起来,整节课都兴高采烈。
在课堂上、校园里和咨询室里,我思忖并寻找着学生言语、行为里的积极地方,并通过反馈使这些积極地方凸显出来,利用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带给他们积极的情绪体验,即“积极关注式反应”,使学生自身受益。
《正面管教》一书作者简·尼尔森有这样一句备受欢迎的话:“我们究竟从哪里得到这么一个荒诞的观念,认定若想要让孩子做得更好,就得先让他感觉更糟?”我想这或许是我们那“痛苦令人深思,深思生出智慧”的成长经验造成的。当孩子的行为不符合我们的预期时,我们那些令孩子“感觉糟糕”的言语,确实让孩子低下了头,有了“深思”状,但那时孩子内心真的在“生出智慧”吗?不,孩子更可能是在做着某种决定——在“糟糕的感觉”下做着某种自我否定的决定。“人只有感觉好时,才能变得更好。”“积极关注式反应”不仅可以带给孩子好的感受,更能让孩子关注到在应对难题时自身所具有的积极因素。
在使用“积极关注式反应”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你要坚信学生是能够改变的,而且他自身已具有一些积极因素。如果你不相信对方能够改变,那就很难看到他们身上存在的积极因素,更别说利用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去使学生受益。
其次,你所看到的学生的积极方面,是蕴藏在此事之中,存在于学生本身,不是凭空臆想出来的,也不是与此事无关、不着边际的。临近高考时,一名成绩稳居年级前五的学生周考退步了五六十名。她回忆考试状态时说:“因为文综前几道选择题有些难,我作答不是很顺利,有些烦躁,许久才进入做题状态……”作为心理教师,我说:“临近高考,发生这样的事情,的确让人感到恐慌和焦虑。但尽管如此,你还是认真分析试卷,查找原因,并及时寻求帮助……”
在这个例子里,学生陷入了恐慌和焦虑状态,无所适从。我及时认识到这一点,经过引导和反馈,将学生存在的问题及自身积极因素呈现了出来。在校园里,我们常会遇到遭受挫败的学生,他们很难看到自身的优点和价值。这时我们的“积极关注式反应”可以帮其开阔视野,使其重新看到自身蕴藏的力量。但我们也时常听到这样空泛的回应:“你很优秀,一次失败不算什么,要相信自己。”这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鼓舞学生,却掩盖了问题本身。空泛的话语在现实难题前是不堪一击的。
最后,“积极关注式”话语是实话,是以事实为基础的反应。同样是讲实话,有的有利于学生成长,有的不利于学生成长。比如,在上文的例子里,我如果这样回应:“临近高考,如果你不及时调整过来,会越来越焦虑的……”这也许确实反映了学生当时的心理状况,但只会让其进一步肯定自己的恐慌和担忧,对于解决问题并无益处。那实话应该怎么说呢?我们要时刻记住,我们的出发点是一切对学生负责、一切有利于学生的真正成长。定好这一基调,实话应怎样说也就清楚了。
霍维茨在解释心理治疗中来访者的变化如何产生时强调,这种变化是通过人际关系中那些支持性的因素产生的。教育也是如此,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起作用的重要支点。中小学校应加大对心理教师参加专业学习培训的支持和投入,多给心理教师提供发挥才学的机会和空间,进而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各学科的教育教学中,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发展。
(责编 韩玉兵 侯心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