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激励上报制度在护理安全(不良) 事件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2023-11-07黎海阳甘雁妃李琴张琼霄

临床医学工程 2023年10期
关键词:本院护理人员发生率

黎海阳, 甘雁妃, 李琴, 张琼霄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护理部, 广东 广州 510180)

护理安全 (不良) 事件是指护理过程中发生的、 不在计划中的、 未预计到的或通常不希望发生的事件[1]。 护理安全 (不良) 事件在临床受到关注, 尤其是随着物质条件的改善、 患者耐受度明显下降的情况下, 如何减少护理安全 (不良) 事件已成为重要的护理议题[2]。 护理安全 (不良) 事件影响着患者的治疗效果, 还可能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 影响护患关系的和谐,也直接影响着护理质量[3]。 主动上报事件有助于及时解决问题, 避免事件升级成为更为严重的危机[4], 同时也有助于护理管理部门决策和持续改进护理策略。 但在临床实际中因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 主动上报的护理安全 (不良) 事件占比偏低,不利于达到以上效果[5-6]。 为了提升护理安全 (不良) 事件的主动上报率, 本院于2021 年开始启动激励上报机制, 并形成制度予以实施。 激励上报、 非惩罚的护理安全 (不良) 事件管理方式, 不仅提升了护理安全 (不良) 事件主动上报率, 还为持续改进护理模式提供了参考依据。 本研究分析激励上报制度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20 年1 月至2020 年12 月本院尚未实施激励上报制度作为实施前, 选择2021 年1 月至2021 年12月实施激励上报制度作为实施后。 护理安全 (不良) 事件的统计范围包括: 跌倒 (坠床)、 非计划拔管、 药物外渗/渗出、 压力性损伤、 误吸、 失禁性皮炎、 用药错误、 标本采集错误等。

1.2 方法我院于2021 年1 月开始执行激励上报制度, 具体实施如下: ①按照本院 《非惩罚性护理安全 (不良) 事件报告制度》 中的概念执行, 确认需要报告的事件范围。 ②明确激励上报制度, 护理部设计并实施非惩罚的上报制度, 给予主动上报科室行为积分。 ③成立护理安全 (不良) 事件分析小组进行相关事件的分析总结。 依据护理安全 (不良) 事件上报表的记录总结全院相关事件的发生情况, 将其进行分类, 包括患者因素、 护理人员因素、 人员配合因素、 意外因素、 环境因素、 医院管理因素所致事件。 分类完成后分析具体原因, 针对暴露的护理缺陷修订护理流程或预防措施, 持续改进护理质量。 ④激励主动上报护理不良事件, 对于按流程上报的科室给予积分奖励, 并对不主动上报的科室给予批评或处罚。

1.3 观察指标①统计激励上报制度实施前后的护理安全 (不良) 事件主动上报率。 ②统计激励上报制度实施前后的护理安全 (不良) 事件发生率。 ③分析激励上报制度实施前后的护理安全 (不良) 事件构成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22.0 统计软件处理数据。 计量资料以均值± 标准差 (x ± s) 表示, 采用t 检验; 计数资料以n(%) 表示, 采用卡方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激励上报制度实施前后的主动上报率比较实施后, 护理人员护理安全 (不良) 事件主动上报率高于实施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表1 激励上报制度实施前后的主动上报率比较 [n (%)]

2.2 激励上报制度实施前后的护理安全 (不良) 事件发生率比较实施后的护理安全 (不良) 事件发生率低于实施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表2 激励上报制度实施前后的护理安全 (不良) 事件发生率比较

2.3 激励上报制度实施前后的护理安全 (不良) 事件构成比较实施前, 护理安全 (不良) 事件的构成中前三位分别为患者因素、 护理人员因素、 人员配合因素; 实施后, 护理安全(不良) 事件的构成中前三位分别为患者因素、 意外因素、 环境因素。 见表3。

表3 激励上报制度实施前后护理安全 (不良) 事件构成比较[n (%)]

3 讨论

护理安全是医院日常护理工作中的基本要求, 既往研究[7]表明, 护理安全 (不良) 事件可影响到护患关系, 也会影响患者的诊疗质量, 因此需要重视护理安全管理。 通过主动上报护理安全 (不良) 事件, 能够总结护理经验教训, 减少护理安全(不良) 事件的发生; 同时, 及时上报护理安全 (不良) 事件有助于不良事件得到纠正或中止, 避免造成更为严重的不良结局[8]。 但受到护士主观认识不足等因素的影响, 目前临床主动上报率偏低, 这不利于总结护理经验教训, 不能为护理措施的改进提供参考。

为了提升主动上报率, 本院实施激励上报制度鼓励各个科室按照流程上报。 本研究结果显示, 激励上报制度实施后, 我院的主动上报率达到98.99%, 较实施前有显著的提升 (P<0.05), 表明实施激励上报制度能够使更多人员主动上报护理安全 (不良) 事件, 有助于及时发现问题、 整改问题。 本研究结果显示, 激励上报制度实施前共发生护理安全 (不良) 事件220 件次, 发生率达到了0.22%; 而在激励上报制度实施后降低为199 件次, 发生率为0.18%; 提示激励上报制度能够减少护理安全 (不良) 事件的发生, 降低护理安全 (不良) 事件的发生风险。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 激励上报制度实施后护理安全(不良) 事件的构成发生变化, 由护理人员因素所致的护理安全 (不良) 事件显著减少, 提示护理措施执行更到位。 护理人员因素所致的护理安全 (不良) 事件发生原因有: 查对制度执行不到位、 违反护理操作标准、 新入职及新轮岗护士缺乏临床经验、 护理人员数量不足等。 基于以上问题, 本院加强对护理人员工作流程及操作、 职业素质的培训, 落实三级督导[9], 降低护理人员因素导致的不良事件发生风险, 进而控制护理安全(不良) 事件的发生风险。

综上所述, 激励上报制度在护理安全 (不良) 事件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能够提升主动上报率, 降低护理安全 (不良) 事件的发生风险, 减少护理人员因素所致的护理安全 (不良) 事件, 有助于医院依据当前护理问题调整护理对策、 改进护理措施。

猜你喜欢

本院护理人员发生率
具有Logistic增长和Beddington-DeAngelis发生率的随机SIRS传染病模型定性分析
衰弱老年人尿失禁发生率的meta分析
本院急救设备应急库房的建设与临床调配评估的探讨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PDCA循环在降低本院住院药房药品调剂差错中的应用
数据挖掘在学校招生工作中的应用
Seepage simulation of high concrete-faced rockfill dams based on generalized equivalent continuum model
足月新生儿黄疸的发生率研究及早期干预
文房四宝
2013年各省贫困人口数量及贫困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