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高校青年教师理想信念教育和价值引领的意义与实现路径
2023-11-07刘石磊王园园
刘石磊,王园园,徐 鹏
(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护理系,河北 沧州 061000)
高等学校的重要职能之一是培养人才,就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和建设者。在人才培养实践过程中,除了培养大学生应具有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基本技能以及专业素养外,更重要的是要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与信念教育、厚植爱国主义情怀。高校要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基本条件就是拥有一支师德高尚、教学能力强的师资队伍。因此,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尤其是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举措与成效备受关注,放在首位的就是要加强青年教师的理想信念教育与价值引领[1]。习近平总书记鼓励教师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因此,高校青年教师理想信念和价值引领的首要目标就是使青年教师成长为“四有”好老师,真正成为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本文结合高校青年教师的培养现状,分析加强青年教师理想信念教育和价值引领的意义、路径,期望为推动一流师资队伍建设提供一些参考。
1 加强青年教师理想信念教育和价值引领的意义
近年来,随着高等学校对人才的重视,各所学校均大力引进青年教师。尽管这些高层次人才的科研能力强,有创新思维,熟悉先进的科研技术方法,但毕竟科学研究与教育教学不同,如何促进青年教师健康成长及教师生涯可持续发展,是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2]。调查显示,高校青年教师主体积极健康向上,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能够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具有较好的职业素养和爱国主义情怀;但也有少数青年教师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依然存在理想信念模糊、职业道德淡化、缺乏敬业精神、育人意识淡化的现象,成为青年教师理想信念教育的新挑战[3-5]。青年教师是高校师资队伍的主力军的中坚力量,加强青年教师理想信念教育和价值引领,对于青年教师个人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高校内涵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是青年教师个人发展的需要。青年教师刚从学生时代转变而来,具有学生时代的很多特点,如何实现向教师角色的转变不仅是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需要,也是青年教师个人发展、真正成长为“四好”老师的需要。青年教师的个人发展,除了不断提升专业技能、教学能力外,更重要的是锤炼自身的思想素质,提高个人的职业素养,增强职业道德水准。因此,加强青年教师理想信念教育和价值引领是青年教师个人发展的需要,是青年教师实现人生价值的需要,是青年教师奉献社会、奉献祖国的需要。
二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青年教师的理念信念、价值观以及思想政治素养对于大学生具有很强的示范性,他们的一言一行均会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专业素养产生直接的示范作用,甚至会影响他们的一生。当代大学生具有很强的时代特点,思想开放,易于接受新鲜事物,同时也受生长环境、学习环境的影响而具有一些片面性。因此,加强青年教师理想信念教育和价值引领是正面引导学生成长、成才的基础,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的前提,是高校构建“三全育人”工作格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三是加强高校内涵建设的需要。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以及《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教高[2018]2号)对全面加强一流本科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明确要求,各高校在不同层面都吹响了推动一流本科教育的“集结号”。建设一流师资队伍是建设一流课程、一流专业进而推动一流本科教育的基础,因此,加强青年教师理想信念教育和价值引领是加强高校内涵建设、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2 加强高校青年教师理想信念教育和价值引领的路径
高等学校已经进入内涵建设的新时代,学校要加强顶层设计,全面加强青年教师理想信念教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青年教师培养的全过程。本文结合青年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的新困难、新挑战、新机遇,从提升青年教师的内在动力、加强学校与导师的引领作用、完善学校评价与激励的体制机制等方面探析强化高校青年教师理想信念教育和价值引领的路径。
2.1 提升青年教师坚定理想信念、实现个人价值的内在动力
青年教师面临着教学任务繁重、授课经验欠缺等方面的压力,加之外部环境对青年教师行为和责任意识的影响[5],均在不同程度上对青年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要从教师自身、学校管理等角度提升青年教师坚定理想信念、实现个人价值的内在动力。一是青年教师要从自身出发,锤炼思想道德品质,培养热爱教育事业、忠诚教育事业、热爱关心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团结合作、严谨治学、勤于进取、乐于奉献的精神品质,正己修身,不断提高个人修养。二是学校要关爱青年教师的实际困难与个人成长需求,寻找教师发展与师德建设的内外驱动力[6],为青年教师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与学习氛围,以良好的校风带动教风养成,助力青年教师理想信念、个人价值的实现。
2.2 加强学校对青年教师理想信念教育和价值引领的作用
学校作为培养青年教师的主体,除了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工作与学习环境外,在与青年教师成长相关的各项工作中,要以“四有”好老师的标准为方向,通过多方式、多渠道、多层面地充分融入理想信念教育和价值引领的元素,补足“精神之钙”,培养他们的理想信念与职业素养,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积极引导青年教师成为一名志存高远、信念坚定的“四有”好老师。
一是要充分发挥岗前培训的教育效能。目前,高校均对新入职教师进行多种形式的岗前培训,内容涵盖高等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哲学、社会学等课程,这些课程更多的是让青年教师掌握教育理论与职业技能,还需要增加师德师风建设、师生有效沟通等相关培训内容,以培养他们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为他们扣好教师职业发展的第一粒“扣子”。
二是要充分拓展教师发展中心的培训效能。教师发展中心已逐渐成为高等学校提高教育质量的主力军,以一线教师(重点是中青年教师)作为服务对象,其中新功能定位于通过教育教学质量评估以及教学咨询与培训不断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实践能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升教学质量[7],但在青年教师理想信念教育与价值引领等方面的详细举措稍显不足。教师发展中心应借鉴国内外青年教师培养的先进经验,积极探寻针对性强、可操作性的适合学校青年教师理想信念教育的举措,积极构建系统化、长期性的培训教育体系,对青年教师进行系统性、规范性、持续性、终身性的思政教育与师德养成教育[8]。
三是要充分发挥工会的服务效能。高校工会作为教职工日常的精神家园和文化阵地,是全体教职工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持者。新时代高校工会应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不断增强参与师德师风建设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将工会活动作为青年教师理想信念教育和价值引领的良好契机与平台,主动拓宽、创新师德师风教育的服务功能,将新时代的师德内涵和要求赋予工会举办的各种活动中,营造青年教师师德师风教育氛围,突出活动育人功能[3,9]。
四是要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示范效能。青年教师在教学科研工作中,与学校科研处、人事处、教务处、财务处等职能部门有很多工作中的接触,因此要在完善职能部门工作程序、工作态度的基础上,以情感沟通、渗透教育、隐性教育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发挥职能部门在青年教师理想信念教育和价值引领的作用。
2.3 加强导师对青年教师理想信念教育和价值引领的作用
为了使青年教师迅速实现由学生角色向教师角色的转变,尤其是对于非师范类的青年教师,要从研究生时代的专业胜任力转变、提升为具有教师职业胜任力的专任教师,高校除了从管理层面加强对青年教师理想信念教育和价值引领外,一般都为青年教师配备了导师,实施青年教师导师制。导师所彰显的无私奉献的精神、爱岗敬业的职业操守、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明辨是非的政治辨别力、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都为青年教师树立了榜样,并潜移默化地影响青年教师的职业素养与道德修养[10]。因此,对于青年教师而言,导师的作用不单是要指导并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科研能力,更要在业务指导的同时,加强青年教育的理想信念教育和价值引领。因此,要不断完善青年教师导师制,使导师既要成为青年教师的业务导师,更要做青年教师的道德楷模、人生导师。
2.4 完善学校对青年教师的评价与激励的体制机制
高校教师评价与激励的体制机制直接关系到教师的个人利益,影响着教师对职业生涯的理解与规划,影响着青年教师职业素养的形成。因此,学校要不断完善教师评价与激励的体制机制,使之成为青年教师理想信念与价值引领的重要支撑。一是要不断完善教师评价机制,加强高校教师教学评价体制机制的研究,真正将教师的师德表现、道德水准与教学效果评价结合起来;二是要不断完善教师激励机制,在提高教师福利待遇的同时,要重视青年教师群体的差异性,制定客观、合理的工作目标,做到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统一,充分调动青年教师的积极性与创新性[11];三是要不断完善师德标准体系,做到自律与他律相结合,规范与约束相结合,促进青年教师理想信念的自我更新,使标准内化为青年教师成长的驱动力[12]。四是要不断完善师德建设保障机制,为青年教师的成长与发展保驾护航。
总之,青年教师是高校师资队伍的中坚力量,加强高校青年教师理想信念和价值引领是高校构建“三全育人”工作体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推动高校内涵发展的前提。我们要主动对接目前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从提升青年教师的内在动力、加强学校与导师的引领作用、完善学校评价与激励的体制机制等方面强化高校青年教师理想信念教育和价值引领,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不断提高青年教师理想信念教育与价值引领的实效性,使青年教师成长为“四有”好老师,成为学生成长成才、奉献祖国的引路人,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扎实的人才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