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
2023-11-07赵丽媛
赵丽媛
(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 山西 汾阳 032200)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支柱,没有了文化,社会就失去了进步的动力,民族就失去了自信的源泉[1]。红色文化深植于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传统,它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支撑,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础,更是全国人民的心灵港湾、宝贵财富。山西红色文化是凝聚国家和人民力量的强大精神动力,也是振兴山西、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内核,它不仅塑造着山西的历史,彰显了山西人民的信仰,也激励着山西人民撸起袖子加油干、风雨无阻向前行。
高校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科技创新的重镇、文化传承的高地,同时也是实现人才强国的摇篮。“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建设的传家宝与生命线。”[2]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培育具有坚定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人才的主渠道,是让意识形态在人才培养中生根结果的重要思想武器。
推动山西红色文化融入晋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既是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有效方法,又是塑造新时代大学生意识形态的必要手段,有利于进一步丰富晋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独特内涵。学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提升综合素质的同时,也在接受山西红色文化的深刻熏陶。此外,因高校是多样文化的汇集地,此举也为山西红色文化的传播提供新途径,进一步增强晋人的文化自信,加快建设新时代山西文化。
1 理论基础
1.1 山西红色文化的深刻指向
山西的红色文化源远流长,其本质是三晋人民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形成的伟大精神,蕴藏着古今中外优秀的红色文化资源,特别是在革命战争时期,以太行精神和吕梁精神为代表的革命老区精神。2021 年,山西省人民政府核定191 处山西省第一批省级红色文化遗址,包括平型关大捷纪念馆、百团大战纪念堂(碑)、八路军太行纪念馆、临县中央后委机关旧址等。此外,据山西党史研究部门的统计,目前全省留存的革命遗址达3490 多处,近500 处被列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62处成为红色旅游景点,31 处成为红色旅游精品,15 处被列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3]。
1.2 晋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
晋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以德育为先,育人为本,以理想信念教育、法制教育及道德教育为主要内容,旨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1.2.1 理想信念教育
理想信念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中之重[4],以树立学生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重点,不断坚定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在晋地诸多高校中,以山西大学为例,山西大学致力于培育具有坚定信念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坚持以人为本,培养了一批德才兼备、理想远大、信念坚定的新时代好青年,并以高校为核心,辐射至各行各业、各地各市,增强了晋地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1.2.2 法制教育
法制建设是我国实现依法治国的基础。在晋地高校开展法制教育,旨在帮助学生树立法制意识,维护法律权威,遵纪守法,规范自身行为。山西省与晋地高校共建的“山西省依法行政研究基地”“山西省青少年法制教育的研究基地”“山西省教育行政执法研究基地”,分别位于山西大学、山西财经大学、太原师范学院。晋地高校尤其注重法制教育,一方面充分发挥法治理论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另一方面将法制教育贯彻人心,让高校学子能够以法为武器、活学活用,参与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来。
1.2.3 道德教育
道德教育包括集体主义教育、社会公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家庭美德教育。山西师范大学以“道德讲堂”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起到典型示范作用。通过让“感动中国2016 年度人物”临汾红丝带学校的校长郭小平讲述人生经历,将牺牲小我、服务大爱的无私奉献的价值观传达给学生,对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建设、提升大学生道德素养与精神文明起到积极的鼓舞作用。
1.3 山西红色文化与晋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思想政治教育与红色文化传播具有耦合关系。地方性红色文化资源具有独特的精神内核和育人价值,对促进思想政治理论与实践教育的融通,实现三全育人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5]。山西的红色文化拥有独特的历史背景、社会意义、艺术形式以及与时俱进的精神内涵,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相耦合,为其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载体,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1.3.1 山西红色文化为晋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注入了丰富的教育载体
山西红色文化是具体的,其内涵丰富,蕴藏在山西的红色革命遗址、红色纪念馆、英雄革命故事与三晋红色歌曲中。它们既是山西红色文化的具体体现,又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通过参观刘胡兰革命纪念馆、黄崖洞兵工厂等旧址与学唱《红星照我去战斗》《在太行山上》《劳动者之歌》等革命歌曲,以及清明节去烈士陵园扫墓、献花,大学生可以沉浸式地感受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三晋人民的伟大革命斗争,增强爱国主义情怀。
1.3.2 山西红色文化为晋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厚重的教育资源
山西红色文化的形成离不开三晋人民伟大的革命斗争。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大革命、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再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伟大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山西涌现出很多的革命事迹。刘胡兰的大无畏牺牲,徐向前为解放山西奋不顾身,王贵英一次次刷新旧式平炉全国纪录,申纪兰坚守劳模本色、为民发声等,无不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在山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无所畏惧、英勇奉献、不畏艰难、开拓进取的伟大革命精神。山西红色文化的发展也是整个山西社会变迁的结果,蕴含着深厚的历史底蕴。从纵向看,历史性、革命性、时代性是晋地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涵。将山西红色文化融入育人全过程,可以引导晋地高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2 山西红色文化融入晋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2.1 重视程度与意识不强
第一,红色资源开发利用不充分。随着以山西红色文化为主题的旅游景点大力推广,当地政府经济效益显著提升,也为社会发展带来了正向影响。但是,在红色文化的开发利用方面,一些革命老区缺乏系统观念,不能有效处理短期利益和长远效益的矛盾。有的红色景点为了获取当前利益,抬高门票价位,淡化教育意义,使红色文化旅游景点的外表变得越来越模糊。这不仅破坏了革命圣地的原有风貌,而且也使得游客无法充分体验到红色文化的魅力,从而大幅度降低他们对红色文化的兴趣。对于晋地高校的学生来说,个人经济能力有限,在参加这些活动时,常常会因为费用问题而止步。
第二,存在融入不足与需求多元化的矛盾。近年来,山西越来越多的高校努力尝试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课堂,但是由于缺乏统筹规划,随意性较强,山西红色文化的精髓和真正价值难以在教学中得到很好体现。大多高校都会进行红色文化教育,让学生前往革命历史地点、名人故(路)居、纪念碑以及烈士陵园进行祭拜等。然而,由于这些活动目的性强,有的只是在完成某些政治任务或指标,虽然在活动中可以让学生大概了解山西的历史和现状,但这些思想政治教育往往流于表面,无法满足学生的多元化需求、触及学生的内心深处。
2.2 教育内容不够丰富全面
山西红色文化是历史过程、精神传承、物质人文的集成,而晋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正是以山西的历史发展及物质人文为载体,传承山西红色文化的精神。尽管晋地高校的思想政治课通常贯穿山西红色文化理论,依赖丰厚的红色资源,但是山西的红色文化在晋地高校未能得到充分的传承与发展,红色文化融入晋地高校思想在政治教育过程存在生搬硬套、彼此脱节的现象,教育内容还不够全面,红色氛围营造有待增强。当前晋地高校对于山西红色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多局限于课堂,实践教育不充分,校园红色文化的营造不足,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性及透彻性不强,育人效果也就大打折扣。
2.3 融入的方式与方法有限
山西的红色文化是具体的,也是抽象的。山西红色文化的具体表现在山西红色文化是山西革命遗址、革命纪念馆及革命事迹的内核,是物质的;其抽象表现在意识形态的太行精神、吕梁精神,这些都是山西独特的历史文化遗产。然而缺乏适当的融入方式、手段,导致融入效果不甚理想。
第一,教育模式单调。大多数教育仅停留在理论灌输的层面,缺乏震撼力大、触动性强的教学案例,未能充分体现山西红色文化的生动性和真实性,导致学生兴趣不足,对山西红色文化的认知也不够深刻,无法真正体会到其精神内涵。
第二,理论与实践失衡。实践活动往往局限于参观和游览,教育浮于表面,无法充分发挥山西的传统文化的优势,也无法满足当下社会的需求与学生的兴趣,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不明显。山西红色文化尽管内涵丰富,但与晋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断裂,在一定程度上剥离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完整性、全面性。
3 山西红色文化融入晋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建议
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将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晋地高校,有利于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坚定学生的文化自信。寻求山西红色文化融入晋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性发展路径,可以采取政府―高校―文化主体部门三位一体的协同合作对策。
3.1 政府整合资源,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大格局
政府要统筹规划,制订合理的红色文化开发制度,如《山西省红色文化遗址保护利用条例》。政策的支持,有利于充分开发山西红色文化资源,但这种开发不是无止境的、过度消耗的,只有确保山西红色文化可持续发展,才能传承好红色基因。
第一,建立健全红色文化管理机制,确保山西红色文化的有效传承与利用。各区域统筹安排、综合运用本地的红色文化资源,各部门要加强合作,共通共享,坚持系统观念,逐步健全山西红色文化教育体系,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接受、学习、传承、弘扬山西的优秀传统文化。
第二,政府搭建平台,为晋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山西红色文化的融合提供土壤。政府与高校联合建立红色文化网站,网站内容包含山西革命斗争的历史发展、山西红色文化遗址、革命人物事迹等,并建立专门的技术团队与专家团队,对网站进行维护。政府建立的红色文化网址要与高校官网互联,高校官网可以自动链接至红色文化网站定期推送的山西红色文化相关内容。除此之外,政府应积极组织红色文化活动,安排专人多渠道宣传山西红色文化,如在抖音、微博等主流平台上通过讲述山西红色故事、游览山西红色景点宣传山西红色文化,创新山西红色文化宣传的新方式,提高在校大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高校守正创新,统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晋地高校应发挥育人功能和创新优势,为山西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和支持,从而促进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
第一,政策支持。为了更好地推进山西红色文化的传承,晋地高校的各级领导及其他部门需要加强沟通,积极宣传山西红色文化,营造校园红色文化氛围,出台一系列具体的措施,为山西红色文化的传播提供更多的资源。比如,在设计山西红色文化的课程时,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采取更加灵活、具体、可操作的措施,使其更好地适应当地的社会环境,把山西红色文化与晋地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贯彻到育人环节的各个层面,形成一个完整的、有机的体系。
第二,物质保障。首先,通过制订有效的人才引进计划,鼓励和培养具有丰富历史知识和深厚学识的优秀毕业生。高校应精准把握山西红色文化的核心概念,分层次地将之融合在高校党建、团建、社团工作当中,使其成为高校学生培养素质、发挥潜力、促进发展的重要工具。其次,加大经费支持力度。例如,举办党团社团活动时,在场所提供、车辆租赁等方面予以便利;通过讲座的方式,邀请山西的老革命前辈、纪念馆讲解员讲述革命历史;加大晋地高校学生考察调研山西红色文化和学术研究的经费支持;现场教学,搭建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教育。
3.3 文化主体部门拓展资源,丰富山西红色文化来源
第一,红色文体部门应该积极地邀请专家学者、老红军进行专题讲座、党史报告,帮助学生从不同视角理解不同时期革命斗争的深刻内涵,通过组织专家团队在晋地高校大力宣传山西的红色文化,营造学习氛围,潜移默化地为学生厚植爱国主义情感。
第二,山西红色文化博采众长,拥有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山西红色文体机构应该和晋地高校深入合作,共同推广民俗艺术的传承和弘扬。通过开展红色专题汇演、编排革命舞台剧、组织红色文学创作、举办红色剪纸比赛等活动,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不断扩大山西红色文化的辐射效应,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第三,山西红色文体部门要运用红色文化活动的公益性与公开性,周末在晋地高校组织红色文化活动,如组建“太行精神进校园”“吕梁精神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等互动窗口,利用校园广播站、学术报告厅等。通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及开展多种多样的晋地高校红色文化活动,山西红色文化的趣味性、可学性、可见性得以充分发展,不仅让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精神的洗礼、道德素养的提高,而且为山西红色文化提供了新的发展土壤,加深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和广度。
从社会发展维度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红色文化的弘扬已不可分割,二者融合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然选择,深刻把握二者的耦合关系,克服山西红色文化与山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困难,寻求二者融合的创新路径,有利于不断引导大学生体悟红色文化的深刻内涵,升华爱国主义情怀,自觉担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达到良好的育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