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一流”背景下高校教师胜任力模型构建与提升策略

2023-11-07尹志胜刘莉莉

科教导刊 2023年26期
关键词:双一流胜任高校教师

尹志胜,刘莉莉

(东南大学人才工作办公室 江苏 南京 210096)

“双一流”战略自2015 年实施以来,有关部门陆续出台了推进建设的方案和意见[1],特别是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改委等于2022 年2 月印发的《关于深入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新一轮“双一流”建设的新方位、新使命、新要求。一流大学建设的前提是一流的师资队伍[2],在“十四五”规划关键阶段,新时代“双一流”高校建设有了新的方向、使命和要求,高校教师的地位和作用越发凸显,对高校教师的能力和素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胜任力是高校教师质量水平的指南针[3],对全面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有重要意义;新时代“双一流”建设需要进一步提升教师的数字化建设等能力,但目前关于新时代高校教师胜任力要求的研究较少,鉴于此,本文开展对高校教师胜任力特征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1 高校教师胜任力研究现状

目前关于高校教师胜任力的研究主要从教学胜任力、科研胜任力、导师胜任力三个方面进行,主要着力构建高校教师胜任力的内涵,为高校教师胜任力的评价建立一定的理论基础。陈乐敏[4]采用扎根理论的方法,构建了包括教学驱动力、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三个维度的教学型教师胜任力模型。刘庆红[5]以“洋葱模型”为基础,从教学技能、知识水平、人格魅力、工作态度及价值观、驱动力等多维度构建了后疫情时代高校教师混合教学胜任力模型。马婕等[6]从教师职业发展角度提出高校教师教学胜任力进阶发展模型,揭示了职业发展视角下教师专业胜任力素质的动态演化逻辑。彭生等[7]认为,团队科研胜任力包括团队有效任务绩效所需的知识、有效执行任务所需的技能、鼓励有效团队绩效所持的相应态度等。叶颖等[8]认为,学校、性别、学位级别、学习动机、自我效能感等是高校教师科研胜任力的影响因素。吕催芳[9]将科研胜任力归纳为个性特质、知识技能、管理能力三个层次。朱洪洲等[10]认为,品德与人格特质是高校工科研究生导师最重要的岗位胜任力素质特征。

梳理已有文献发现,关于高校教师胜任力的研究,之前主要集中在胜任力内涵的讨论和通过德尔菲法、现象学法、测验编制法等方法构建和验证胜任力模型上;少有根据构建的胜任力模型对各地高校教师的胜任力现状进行分析评价并提出相应的提升对策的研究,本文尝试在这方面形成突破。

2 新时代高校教师的胜任力模型构建

2.1 数据来源及描述

本研究在东南大学、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9 所“双一流”高校共同支持下完成,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对高校教师的胜任力情况进行在线调研,共回收有效问卷731 份。本研究样本的控制变量从个体层面(性别、年龄结构、教育程度、担任教师工作时间、岗位分布、职称分布、学科类型)进行了分类。

从性别分布来看,调查的高校教师以男性居多,占比64.3%,而女性教师占35.7%。在年龄结构上,30 岁以下的教师人数相对较少,仅占5.61%;其他年龄阶段的教师人数分布较为均匀,其中41―45 岁和50 岁以上的教师占比较高,分别为21.34%和20.66%。在受教育程度上,高校教师普遍拥有博士研究生学历,占比89.47%,硕士研究生学历的教师占9.58%。说明高校教师整体学历水平较高,具备较深入的专业知识和研究能力。此外,高校教师的教学经验普遍较为丰富,在职10 年以上的教师占比最高,达到60.88%;相比之下,在职3 年以内和3―5 年的教师占比较低,分别为17.1%和7.25%。

在岗位分布上,82.63%的高校教师担任教学科研岗位;其次是担任教学岗位的教师,占比为13.95%;担任科研岗位的教师占比相对较小,仅为3.42%。这表明高校教师普遍兼具教学和科研能力,注重教学科研一体化的发展。在职称分布方面,副高职称人数最多,占总人数的45.96%;其次是中级职称和正高职称的,占比分别为27.91%和26.13%。这表明高校教师职称普遍较高,副高职称成为主流。在学科类型上,工科教师人数最多,占比为61.42%;其次是人文社会学科教师,占比为21.48%;理科教师和医科教师人数相对较少,占比分别为10.67%和6.43%。

2.2 高校教师胜任特征核检表频次统计结果

使用自编《高校教师胜任特征核检表》,请在职高校教师从核检表中列举的胜任特征里,选出10―15 个其认为高校教师工作中最重要的胜任特征,并补充自己认为重要但表中没有的胜任特征。根据每个胜任特征的被选次数从大到小进行排序,从而表示高校老师胜任特征的重要性从高到低的顺序,以选择率超过50%为选择标准,选出了高校教师工作中最重要的5 项胜任特征,分别为科研能力(71.68%)、数字化(62.38%)、人际沟通能力(62.38)、责任心(57.18%)、自主发展能力(52.70%)。

2.3 高校教师胜任特征模型构建

根据《高校教师胜任特征核检表》频次分析中出现频次最多的胜任特征,确定出工作优秀高校教师胜任特征,具体包括科研能力、数字化、人际沟通能力、责任心、自主发展能力。

2.4 高校教师胜任力词典

高校教师的胜任力词典由概念界定和行为表现两部分组成。该词典共包括5 个胜任特征,每个特征均有概念界定和行为表现。

①科研能力:在教学实验等过程中,通过科学的思维和适当的方法,对未知领域进行科学探索的能力。高校教师能独立确定研究方向,发现新课题,采用实验等方式独立设计方案,并按方案组织实施,及时获得和收集实验资料,科学分析后得出正确结论。

②数字化:利用数字技术获取、加工、使用、管理、评价数字信息和资源,发现、分析,进而解决教育教学问题,并具备优化、创新和变革教育教学活动的意识、能力和责任。高校教师主动学习和使用数字技术资源,了解常见数字技术的内涵特征和解决问题的程序和方法,掌握教育教学中的设备、软件和平台,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常见问题。

③人际沟通能力:掌握人际沟通的基本方法,能够运用信息技术拓宽与学生等沟通交流的渠道和途径,具备与他人交往时能够相融、共情、和谐、共进的能力和品质。高校教师具备娴熟的沟通技巧,能够倾听他人的声音,积极引导学生表达观点和探讨不同方案,使学生具备敢于讨论和辩论的态度,能够与学生同心理,自觉树立人际交往沟通的榜样。

④责任心:对自己、他人和社会所负责任的认识、情感和信念的总和,以及遵守规范、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等的自觉态度;由本人对责任的认识、责任的体验、责任的意志和责任的行为等四个因素组成。高校教师将教书育人内化为自身需要,热忱地、自觉地投入工作,对自己的事情负责。他们热爱本职工作,苦中作乐,保持高度的责任心,创造高质量的工作,以高尚的道德品质去感染学生。

⑤自主发展能力:在学习共同体中不断提升专业水平,包括制订个人发展规划,明确奋斗目标,通过合理规划和不断学习等方式不断成长。高校教师能够通过多种渠道获取新知识,具备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善于运用所学知识,并能将其运用到实践中。他们通过阶段性的反思和总结,不断进行自我提升。

3 新时代高校教师的胜任力提升策略

3.1 加强对教师教学科研的稳定支持

加强高校教师有组织的科研,完善科研激励机制,推动高校科研资源的共享,加快目标导向的高校教师教学科研稳定支持。“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当代高校教师倍感压力,学校应支持教师多参加学科论文报告会、举办各类型的讲座和培训、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与兴趣。调整放宽工作时间,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薪资待遇,提高教师的积极性,促进其科研能力的提升。

3.2 提升教师教育教学的数字素养

新形势下,以人工智能、大数据、5G 技术为代表的数字技术蓬勃发展,成为推动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要整合学校优势学科资源,发挥心理学、信息科学等学科支撑作用,逐步提高教师的数字化意识,推动教育背景下的人工智能学科平台建设,为数字时代教师教育改革提供平台支撑。要从数字技术知识、数字教育教学技能等多个角度,完善数字化教学设计、实施、评价、协同育人机制,进而构建数字社会责任,赋能新时代卓越数字教师的培养,推动专业发展。

3.3 树立教书育人的平等观念

基于有效教学的沟通,高校教师要树立平等对话观念,发挥好师生关系的教育力量,有意识地学习运用沟通技巧,提升沟通能力。要更加重视教学组织,注重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情感和需要,在体现教学热情的同时关心学生成长,讲清楚抽象的专业知识和研究思路,激发学生积极探究的自学欲望。坚持相互尊重、信任和平等的立场,通过言谈和倾听而进行双向沟通,平等进行对话。

3.4 践行教师职业的崇高使命

勇担新时代使命,争做“大先生”,牢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高校教师的职业行为准则,鼓励教师自觉担负起崇高的职业使命感和自觉的责任意识,规范言行,努力做精于“传道授业解惑”的“经师”和德行高尚的“人师”,扛起国家使命和社会责任,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风范教育感染学生,以德立学、以德施教。

3.5 提高自主发展的认知管理

教师职业的特殊性要求高校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来充实和提高自己,因此不断提高自主发展能力十分必要。一是要通过锻炼自我导向为特征的学习能力,不断提高自身学习的主动性与效果。通过自我分析、自我评价,对自我认识进行正确定位,明确长处、认识不足,进而明确学习的目标性。二是要下大力气提高自我管理能力。通过心理力量调节学习行为、管理学习活动,锻炼意志、克服惰性,进而增强自主发展的紧迫感,紧密结合职业理想,牢牢掌握发展主动权。

猜你喜欢

双一流胜任高校教师
软件工程胜任力培养及实现途径
新形势下如何增强会计从业人员职业胜任性
基于胜任力的人力资源管理
高校“双一流”能否打破身份制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论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人力资本开发
基于胜任力生成过程的组工干部培训探讨
高校教师职称评聘应“教”字当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