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清代诗歌中的陶瓷茶盏

2023-11-06蔡定益

山东陶瓷 2023年5期
关键词:茶盏乾隆帝白瓷

蔡定益

(景德镇陶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caidingyi@126.com)

清代诗歌创作极为繁荣,有大量内容涉及陶瓷茶盏,目前相关研究较少,有鉴于此,特写作本文。

1 茶盏的称谓

茶盏常被称为盏,下举数例。清高士奇《临江仙·试新茶》词曰:“清泉烹蟹眼,小盏翠涛凉。”[1]清王锡振《金盏子·秋茗》词:“泛盏古铫清泉,有仙风盈腋。”[2]清王鹏运《水龙吟·惠山酌泉》词:“孤怀谁识,临风把盏,低徊问水。”[3]郑板桥诗云:“烹茶亦已熟,洗盏犹细扪。”[4]

茶盏也被称为碗。如清曹寅《茗碗》:“卯君茶癖与吾同,对客长愁放碗空。”[5]乾隆帝《竹垆山房》:“竹垆茗碗自如如,便汲清泉一试诸。”[6]323清吴翌凤《点绛唇·六一泉》词曰:“翠影浮空,幽人去后存寒涧。来携茗碗,只是无吟伴。”[7]清王树楠《取雪煎茶与铁梅同赋用东坡和蒋夔寄茶韵》:“白花凝碗香裂鼻,美味肯让同人先。”[8]

茶盏也被称为瓯。清金农《茶事八韵》:“鍑古交床支,瓯香净巾拭。”[9]100清樊增祥《盆桂再荣晚坐花下试茶作》:“圆瓯纳香气,丹白纷天葩。”[10]1501清洪亮吉《减字木兰花》词曰:“茶瓯清洌,留得那年元夜雪。”[11]3乾隆帝《荷露烹茶》:“荷叶擎将沆瀣稠,天然清韵称茶瓯。”[12]865

茶盏也被称为杯。清邹祗谟《茶瓶儿·小鬟茶话》词曰:“水味中泠第一,唤双鬟,点来新叶。……小鬟怯、擎杯涩。”[13]乾隆帝《竹垆山房二首》:“山房咫尺两间开,就近烹煎试茗杯。”[14]341乾隆帝《焙茶坞》又诗曰:“竹坞新春偶一来,乘闲便与试茶杯。”[15]389清仲蕴檠《莫愁湖》:“谁更风流问徐九,销魂无那索茶杯。”[16]

2 茶盏材质一般为陶瓷

茶盏的材质一般为陶瓷,所以很多清代诗歌以“瓷”代指茶盏。以下几首诗歌中的“瓷”皆代指的是茶盏。清高鹗《茶》:“瓦铫煮春雪,淡香生古瓷。”[17]诗中“古瓷”之意为年代久远的陶瓷茶盏。清王士祯《其年检讨见和绿雪之作复遗岕茶一器索赋》:“下帘候鱼目,芳瓷露蟾背。”[18]“蟾背”是一种茶叶名,“芳瓷”是指飘着茶叶芳香的陶瓷茶盏。清厉鹗《汪积山招泛湖上观荷分得于字》:“涤瓷作茶会,刺船映菰蒲。”[19]90“涤瓷”意为洗涤陶瓷茶盏。清陈曾寿《同觉先询先儿子邦荣邦直游陶庄》:“山僧烹泉荐绿茗,粗瓷盛玉逾名窑。”[20]“粗瓷”是指工艺较为粗糙的陶瓷茶盏。

因为茶盏的材质一般为瓷,常被称为瓷碗,有时也被称为瓷瓯、瓷盏和瓷杯。

以下几首乾隆帝的诗歌均将茶盏称为瓷碗。《再叠前韵题唐寅品茶图》:“瓷碗筠炉值兹暇,田盘春色正和嘉。”[21]24《竹垆山房》:“竹垆宜火候,瓷碗发茶香。”[21]211《味甘书屋》:“书屋秋风满意凉,筠炉瓷碗趣偏长。”[22]124《竹垆精舍》:“竹垆置以久,磁碗净而便。”[6]833

以下几首诗歌将茶盏称为瓷瓯。乾隆帝《焙茶坞戏题》:“行来小坐正须茶,竹鼎瓷瓯本一家。”[22]427清吴雯《赠谢鹤庵二首(时将纳姬)》:“纱帽笼头煎总好,仍须红袖捧瓷瓯。”[23]清陆求可《连理枝·佳人捧茶》词:“更纤纤十指,玉生光,共瓷瓯无别。”[24]279清邹祗谟《八归·行石封山中小憩见村姬焙茶偶咏》词:“倦文园,自来消渴,仙掌分尝,瓷瓯斟涧雪。”[24]326

下面几首诗歌称茶盏为瓷(磁)盏或瓷(磁)杯。乾隆帝《味甘书屋戏题》:“磁盏擎来咄嗟辩,那容火候昧成三。”[25]519乾隆帝《竹炉精舍》:“静室边傍精舍存,磁杯洁净竹炉温。”[6]729清洪亮吉《桂殿秋》:“瓷杯到手复挥去,独自开帘看杏华。”[11]60

茶盏因为材质为陶瓷,显得非常莹洁,有冰的质感,所以也被称为冰瓷或冰瓯。如清董元恺《茶瓶儿·玉半焽江楼留饮界线》词曰:“冰瓷春满。松风小啜过阳羨。月冷空江声断。”[26]31清顾翰《鹧鸪天·为冰蟾女史题美人画幅一调羹一试茶一谱弈一弹琴凡四阕》:“冰瓯乍泛花间露,瓦铫刚生竹外烟。”[27]乾隆帝《郑宅茶》:“梦回石鼎松风沸,先试冰瓯郑宅茶。”[28]

3 白瓷茶盏

宋代流行以建窑为代表的黑瓷,而明清流行以景德镇窑为代表的白瓷,青瓷也较流行,也存在一些其他种类。原因在于,唐代盛行蒸青团茶,烹饮时茶色尚绿,青瓷与绿色茶汤相得益彰;宋代盛行研膏团茶,茶色尚白,黑瓷与白色茶汤对比分明;而明清不再盛行团茶而是散茶,茶水汤色清纯,白瓷更显茶色,并且便于观察茶芽在茶汤中的舒展变化。

清代诗歌常出现“素瓷”,素瓷即白瓷茶盏。如清朱彝尊《竹炉联句并序》:“解带磐石间,素瓷迭相劝。”[29]朱彝尊《扫花游·试茶》词曰:“清话能有几。任旧友相寻,素瓷频递。”[30]清董元恺《望江南·啜茶十咏》词:“翠影香浮卢氏碗,素瓷圆胜谢家窑。丝柳拂长条。”[26]4清施闰章《绿雪(自制敬亭茶名)》:“酌向素瓷浑不辨,乍疑花气扑山泉。”[31]清厉鹗《题汪近人煎茶图》:“素瓷传处四三客,尽让先生七碗馀。”[19]145厉鹗《水龙吟·漳兰》词:“著意扶持,青瓷架小,素瓯茶嫩。”[19]268

清代诗歌中有时出现“雪碗”或“雪瓯”,也即洁白似雪之茶盏。如清汪由敦《双溪绝句七十首(有序)》:“中庭客至旋呼茶,末丽朱阑未足夸。雪碗青浮薄荷叶,银匙红点葛精花。”[32]清黄遵宪《日本杂事诗》:“枣花泼过翠萍生,沫碎茶沉雪碗轻。”[33]清汪琬《再题姜氏艺圃》:“棐几只摊淳化帖,雪瓯频试敬亭茶。”[34]

清代烧造白瓷茶盏的最大窑口毫无疑问是景德镇窑。清杨振纲在《景德镇陶歌》的“跋”中说:“国朝景德一镇业陶,中外咸资为用,陶之利亦普矣哉。先生格物穷理,于陶业一端,悉其原委,著为诗歌。”[35]8139

乾隆帝《咏玉托子永乐脱胎茗盂》诗曰:“托子古玉沧桑阅,茗盂永乐传胎脱。一脆(谓瓷茗盂)一坚(谓玉托子)殊不伦,相资合体诚奇绝。轻于宋定薄于纸,炙手微嫌茶汤热。置之托子温须臾,适用酌中品芳洁。”[25]446乾隆帝所咏白瓷茶盏为景德镇永乐窑脱胎瓷。脱胎瓷在设计上是一种胎体极薄、半透明的陶瓷品种,看上去似乎脱去了胎体一般,故称“脱胎”。诗中也说道:“轻于宋定薄于纸,炙手微嫌茶汤热”,也即相比宋代定窑白瓷十分轻薄,但缺点是饮茶容易烫手。未知乾隆帝所咏永乐窑茶盏是明永乐年间烧造,还是清代仿制品。

乾隆帝《咏古玉碗托子》诗曰:“刻檀承其足,宣瓷堪品茶。”[14]156清郑板桥《李氏小园》诗:“兄起扫黄叶,弟起烹秋茶。……杯用宣德瓷,壶用宜兴砂。器物非金玉,品洁自生华。”[36]71两诗中分别出现的“宣瓷”和“宣德瓷”是指景德镇宣德窑生产的白瓷茶盏,大概率是明代宣德窑的仿制品。

清樊增祥《试茶》诗曰:“工夫可但茶中久,更玩成窑小泡杯。”[10]1857诗中所咏茶盏为景德镇成化窑白瓷,很可能是明代成化窑的仿制品。

清连横《茶》诗曰:“若深小盏孟臣壶,更有哥盘仔细铺。”[37]诗中所谓“若深”是指清代景德镇一名叫“若深”的陶瓷艺人设计烧造的白瓷茶盏,这种茶盏浅腹、壁薄、杯小。

清厉鹗《秋玉游洞庭回以橘茶见饷》诗曰:“瀹以龚春壶子色最白,啜以吴十九盏浮云花。”[19]107诗中的吴十九是指明代嘉靖万历年间的一位著名陶瓷艺人,工艺高超,有很高声望。诗句中的“吴十九盏”应是泛指当时精致的景德镇窑茶盏,并非实为吴十九设计烧造。

清代诗歌中有时还会出现定窑烧造的白瓷茶盏。如清董以宁《画堂春·烹茶》:“定瓷亲捧更盈盈。仙掌初倾。”[38]清樊增祥《以龙井叶馈云生有诗报谢次来韵》:“点入白定瓯,绿光照衣领。”[10]2127樊增祥《与女弟子绣漪试茶叠前韵》又诗曰:“小团贡饼红丁艳,本色官窑白定圆。”[10]1644前诗中“定瓷”“定瓯”和“白定”皆指定窑生产的白瓷茶盏。定窑盛于宋、金,元代停烧,前述诗中所谓的定窑白盏应是清代的仿制品。例如樊增祥诗句中说“本色官窑白定圆”,这种茶盏是官窑生产的,此处官窑是指朝廷在景德镇设置的瓷窑。

乾隆帝《雪水茶》诗曰:“山中雪水煮三清,大邑瓷瓯入手轻。”[39]诗中“大邑瓷窑”是指大邑瓷窑烧造的白瓷茶盏,大邑瓷窑主要兴烧于唐代,此茶盏有可能确指唐代遗留下的大邑窑茶盏,更可能只是泛指精美的白盏。这种茶盏的特点是洁白如雪、轻薄坚实。

乾隆帝《茶瓯》诗曰:“色拟云一片,形似月满魄。问斯造者谁,越人与邢客。落底叶瓣绿,浮上花乳白。何用谢堰埞,直可罢履屐。”[15]254这首诗是从唐皮日休《茶瓯》诗和唐陆龟蒙《茶瓯》诗演化而来的。从乾隆帝“色拟云一片”的表述来看,所用茶盏为白瓷。生产青瓷的越窑和生产白瓷的邢窑主要兴盛时期在唐代,元代已基本停烧。乾隆帝诗句“越人与邢客”只是泛指精美茶盏,并非实指。

4 青瓷茶盏

清代青瓷茶盏也较为流行,青瓷茶盏的颜色被形容为青、绿、碧、翠等。

青瓷茶盏之色常被形容为青。如清汪士铎《谢莫君善征馈新龙井茶并日本人刊舆图》诗曰:“龙井春早焙僧房,青瓷瀹出西湖碧。”[40]乾隆帝《咏龙泉窑碗》:“中规体月魄,尚质色天青。……浇书取适可,讵必斗茶经。”[22]204以下清陈浏的两首诗虽然咏的是酒盏,但对理解青瓷的瓷色有一定参考价值。《题康熙影青小酒杯》:“不须翠色夺千峰,不必香烟傍九重。”《题乾窑天青小酒碗》:“雨过流云破,君看卵色天。”[41]9527这种青瓷像千峰翠色,像雨过后的天空。

青瓷茶盏之色还常被形容为绿。如以下数诗分别称青盏为绿瓷(磁)、绿瓯和绿杯。清彭孙遹《金粟闺词一百首》:“蟹眼松风声欲尽,绿瓷杯里斗新茶。”[42]234清丘逢甲《台湾竹枝词》:“绿磁正汲南坛水,一树玫瑰夜点茶。”[43]乾隆帝《题春风啜茗台》:“绿瓯闲啜成小坐,旧句新题自俱和。”[22]622-623乾隆帝《汲惠泉烹竹炉歌再叠旧作韵》:“绿杯小啜便当去,壁间旧作居然存。”[12]570乾隆帝《烹茶》:“鱼蟹眼宁须细求,无过解渴绿杯浮。”[6]508

青瓷茶盏之色也被形容为碧。清赵怀玉《买陂塘·宓大令春船载茗图》词曰:“杨柳影。有浅碧瓷瓯、一色旗枪映。”[44]清朱锡绶诗曰:“碧瓯茶沸,绿沼鱼行,是有阮意。”[45]清董元恺《望江南·啜茶十咏》词:“茶瓯洁,碧碗醉春醪。”[26]4

青瓷茶盏之色有时也被描述为翠。清陈维崧《念奴娇·和于皇梅花片茶词即次原韵》词:“拾取粉英煎雪乳,光映翠磁都白。”[46]306乾隆帝《赐蒙古诸王公宴》:“紫螺满酌蒲萄酒,翠碗均颁乳酪茶。”[21]87清陈浏《题雍正四如碗》:“千峰黛影铺岚翠,一色天光发蔚蓝。”[41]9539

清代诗歌中出现的烧造青瓷茶盏的窑口主要是越窑,但越窑主要兴盛于唐宋,到南宋已基本停烧,清代诗歌中的所谓越窑茶盏,当然不排除确为前代遗留下来的,更有可能是模仿越窑风格的器物。青瓷茶盏常被称为越瓷、越碗和越瓯等。如清金农《湘中杨隐士寄遗君山茶片奉答四首》:“八饼何须琢月轮,不如细啜越瓷新。”[9]64清厉鹗《试天目茶歌同蒋丈雪樵徐丈紫山作》:“为我手瀹鱼眼汤,须臾越碗发妙香。”[19]30清黄之隽《佳人》:“佳人敞画楼,花树出墙头。露白凝湘簟,茶新换越瓯。”[47]

另,清代诗歌中还出现了秘色瓷风格的青瓷茶盏,秘色瓷是一种工艺设计上乘的越窑青瓷。清汤右曾《甲午首夏送杨且园之江西司马任》诗曰:“石藏山头茶泛乳,千峰翠色越窑开。”[48]诗句是从唐陆龟蒙《秘色越器》诗演化而来,《秘色越器》曰:“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汤右曾的诗句说明他所用的秘色瓷风格的茶盏青如千峰翠色。清杨芳灿《台城路·为晴沙舅氏题春风啜茗小照》词曰:“秘色窑边,长生瓢畔,细和昌黎石鼎。”[49]14

乾隆帝创作了许多涉及越窑青瓷茶盏的诗歌,他饮茶时所用的茶盏可能为前代遗留,也可能是清代模仿越窑风格的仿制品。他一般称这些茶盏为越瓯。如《冬夜遣兴》:“汝窑签卉排陶菊,犀液茶香泛越瓯。”[50]232《是日因至补桐书屋》:“蜀纸再临春日帖(宋苏轼有春帖子词帖),越瓯一试雨前茶。”[50]458《荷露烹茶》:“越瓯吴荚聊浇书,匪慕炼玉烧丹垆。”[21]59《千尺雪》:“顾渚烹泉成例事,越瓯犀液早擎来。”[12]879

乾隆帝有时也把茶盏称为越碗、越窑瓯、越中陶器和越州瓷等。如《试茗》:“湘炉雪融乳,越碗月分华。”[15]480《荷露烹茶》:“白帝精灵青女气,惠山竹鼎越窑瓯。”[21]570《题千尺雪》:“越中陶器惟兹合,惠上筠垆到处存。”[21]585《啜雨前茶因作是什》:“玉琢和阗作瓯子,思量较胜越州瓷。”[15]875

清代诗歌中出现的青瓷茶盏窑口还有龙泉窑、钧窑和哥窑等,这些窑口兴盛时期主要在宋代,诗人们所咏的可能是仿制品,也可能为前代遗留。如乾隆帝《咏龙泉窑碗》所咏为龙泉窑茶盏:“中规体月魄,尚质色天青。……浇书取适可,讵必斗茶经。”[22]204这种茶盏的釉色如月魄、如天青。清陈维崧《倾杯乐·品茶》咏及了钧窑茶盏:“绿鬓女、娇拖燕尾。捧玉湿钧州磁盏翠。”[46]415清陈浏《题乾隆唐窑仿均瓶盂》歌咏了唐窑(唐英督陶时的景德镇御窑)仿制的钧窑茶盏:“一为小开片,鱼子纹欹斜。……一为灰墨釉,薄似蝉翼纱。琐琐皆小器,垆香而盏茶。”[41]9539-9540这些茶盏有的有类似冰裂的小开片,有的有类似鱼子的纹理。有的釉色灰墨,薄如蝉翼。清马小药的诗中涉及了哥窑茶盏,诗曰:“王孙喜茗事,延客松风宅。……睛先鱼眼生,爪从兔毫别。”[51]6303这种哥窑茶盏釉色呈兔褐色,有类似猪鬃、蟹爪的纹路。清樊增祥《赋得茶瓯对说诗》诗曰:“对举双瓯雪,谈诗到日斜。……评兼哥汝器,例仿校雠家。”[10]3788樊增祥诗中的两只茶盏很可能分别是哥窑和汝窑风格的。

另,清宋荦《大食索耳茶杯》歌咏了大食(阿拉伯)进口的青釉茶盏:“爱兹海国陶,彷佛卵色天。索耳朴愈妙,官哥宁比肩。”[52]诗人形容这种茶盏的釉色如卵青色的天,连宋代名贵的官窑、哥窑都无法相比。

5 红瓷等釉色茶盏

清代茶盏固然以白瓷为主流,青瓷也较为流行,但各种釉色实际十分丰富。如清陈浏在《斗杯堂诗集》的序中就各种杯(盏)的釉色描述:“青花也,描青也,天青也,东青也,豆青也,蟹甲青也,毡包青也,葡萄水也,西湖水也,大绿也,奤绿也,碧绿也,鹦哥绿也,鳖裙绿也,松花绿也,瓜皮绿也,秋葵绿也,橘绿也,苔点绿也,苹果绿也,豇豆红也,积红也,祭红也,釉里红也,粉红也,肉红也,抹红也,抹蓝也,积蓝也,鱼子蓝也,蓝套蓝也,绿套绿也,鸭蛋黄也,鸡油黄也,蜜蜡黄也,牙色淡黄也,珊瑚釉也,玛瑙釉也,窑变也,茄皮紫也,紫鱼釉也,鳝鱼皮也,茶叶末也,硬彩也,粉彩也,豆彩也,墨彩也,番彩也,彩夹彩也,两面彩也,素三彩也,天然之三彩也,古月轩料彩也,古铜彩也,金彩也,金酱也,芝麻酱也,铁绣花也,土花绣也。”[41]9510-9511虽然陈浏自称这些杯盏主要是酒器,但茶盏也是类似的。

以下两诗所咏为定窑款式红瓷茶盏。清厉鹗《瓶花斋百八瓷酒器歌》:“瓶花斋中霜叶乱……定碗低倾红玉半。”[19]230诗中的“红玉”是对定窑红瓷茶盏的美称。清沈岸登《暗香·尝岕为澹人赋》:“冷烟禁日,算未曾谷雨,春芽齐摘。……红定瓯圆露华拭。”[53]25-26诗中的“红定”即呈现红色的定窑茶盏。

清陈浏《康熙朱盂歌》所咏祭红(又称积红)杯盏虽然不一定是茶盏,但生动描绘了这种红瓷的特征:“国初积红最明艳,往往红中有绿色。当时窑变官所贱,装箱入贡勤剔出。其进御者赤若朱,贱视青绿弃不惜。欧洲豪商重窑变,珍之不啻球与璧。点苔喷雾各有妙,流光四照色正碧。贵红贵绿思想幻,难以常理相揣测。……我昔有盂红杂粉,雨中桃花鲜若滴。……今兹所藏真贡品,圆而且扁荸荠式。朱霞一朵在天半,余波绮丽海王国。”[41]9516祭红颜色十分明艳,但往往红中有绿,进贡者皆为纯红,但亦有窑变,变为完全的碧绿色,诗人自己曾藏有颜色鲜艳如雨中桃花的祭红杯盏,后又藏有一祭红贡品,色如红霞在天,绮丽映照海中。

清毛奇龄《试茶歌》咏及了黄瓷茶盏:“倾来清莹作冰雪,扫却黄瓷细沤沫。”[54]清彭孙遹《庭表巢薇逊来蕤宫过饮小斋有作》咏及了黑瓷茶盏:“鹧鸪斑浅茶翻匙,琥珀光浓酒满樽。”[42]195鹧鸪斑是黑瓷上类似鹧鸪的斑纹。

6 茶盏与玉

清代诗歌常用玉来形容陶瓷,将茶盏称为玉盏、玉碗和玉瓯等。清龚鉽《景德镇陶歌》提到陶瓷设计质感往往类玉,甚至比玉还珍奇:“武德年称假玉瓷。即今真玉未为奇。寻常工作经千指。物力艰难那得知。”[35]8120以下两首诗歌称茶盏为玉盏。明末清初王夫之《潇湘小八景词寄调摸鱼儿·花药春溪》词曰:“快翠泛铜瓶,膏凝玉盏,鱼眼调香脑。”[55]清奕《春茗》:“暗香浮玉盏,佳趣寄诗筒。”[56]清郭嵩焘《崇胜寺僧惠君山茶》称茶盏为玉碗:“传闻寝庙荐新时,玉碗浓浮琼乳碧。”[57]以下两首诗歌称茶盏为玉瓯。清曹溶《念奴娇·碧岩茶至》:“玉瓯谁捧,宝凫闲配芝昼。”[58]清董以宁《喜迁莺·染甲》:“殷勤捧得玉瓯茶,光映绿沉瓜。”[24]398

一般情况下真正的玉不耐高温,不太适合做成茶盏,因为茶盏要用沸水冲泡,玉质杯盏更适合做酒盏。但确有本来是酒盏的玉质杯盏被当作茶盏使用的情况。如乾隆帝《咏玉茶碗》诗曰:“于阗何必购奁环,通贡薄来每厚还。保定不期致远域,琢磨亦复藉他山。”[21]447虽然乾隆帝在诗题中称此玉碗为“玉茶碗”,但他的另一首诗证明此碗实际上是当做酒盏由和阗进贡的。《咏和阗玉碗》诗曰:“和阗捞玉春秋贡,相质(精粗)因材(大小)琢碗成。五色自当白居首,围量正合尺犹赢。铭觞可例食自杖,攲器虽非注戒盈。琥珀兰陵从未试,明廷晋用乳茶擎。”[22]883从诗意看,此碗是和阗的贡品,由白玉琢成,虽然本是酒器,但乾隆帝从来没有用来饮酒,而是用以饮茶。另外,乾隆帝的有些诗中出现用来饮茶的“玉碗”,但到底是真正玉质的茶碗还是对陶瓷茶碗的美称,难以判断。如《静夜读书》:“焰结银檠烛,香生玊碗茶。”[50]304“玊”,意为有疵点的玉。又如《春仲经筵》:“两行玉碗分茶味,一对金炉袅篆纹。”[22]682

7 茶盏的器型与纹饰

器型是陶瓷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清代茶盏的器型样式是极其多样的。如清陈浏在《斗杯堂诗集》的序中列举了大量的器型样式:“方者,圆者,椭圆者,海棠式者,四角凹线者,卷口者,邃延者,仿铜器者,肖生者,只耳者,双耳者,龙耳者,高足者,三足者,带座者,成套者,颀而瘦者,短而肥者,广颡锐下者,细腰而丰趺者,奇者,偶者,三五而为群者,小如鸡头肉者,大如斗者,深如井者,浅可以压手者。”[41]9510虽然陈浏所言的杯盏是酒器,但茶盏的情形也是类似的。

但另一方面,茶盏的器型以圆为主流。如清沈岸登《暗香·尝岕为澹人赋》词曰:“锦葵月夕,红定瓯圆露华拭。”[53]26清董元恺《望江南·啜茶十咏》词:“翠影香浮卢氏碗,素瓷圆胜谢家窑。”[26]4清樊增祥《盆桂再荣晚坐花下试茶作》:“圆瓯纳香气,丹白纷天葩。”[10]1501樊增祥《与女弟子绣漪试茶叠前韵》又诗曰:“小团贡饼红丁艳,本色官窑白定圆。”[10]1644

清代诗歌中的茶盏在器型上比较崇尚轻薄细小。如清陈浏在《斗杯堂诗集》中曰:“叟之杯既日益多,且时加淘汰,芟其亡,谓而网其殊绝者,以甲乙殿最之。……于是斗小,斗轻,斗细,斗薄。”[41]9512虽然陈浏所言的杯盏是酒盏,但茶盏情形也类似。茶盏轻薄,能显示出更高超的工艺水平,茶盏细小,茶香更不易逸散。

以下几首诗歌将茶盏形容为“轻”,显示茶盏比较轻薄。如清马小药《蟹壳泉》诗曰:“小灶侍獠奴,轻瓯捧词伯。”[51]6303清赵尊岳《家人以新茗见贻用东坡和蒋夔寄茶韵答之》:“凤团龙饼久无分,眼明倏睹轻瓯圆。”[59]清汪懋麟《尚白大参以敬亭绿雪茶见饷简谢》:“花蕊浮轻圆,不与棋盘亚。”[60]

以下数诗将茶盏形容为“小”。如清高士奇《临江仙·试新茶》词曰:“清泉烹蟹眼,小盏翠涛凉。”[1]清郑板桥《招隐寺访旧五首》:“小盏烹涓滴,青光浅浅浮。”[36]79清杨芳灿《台城路·为晴沙舅氏题春风啜茗小照》词:“细点红姜,轻研绿雪,小盏盈盈匀注。”[49]13

茶盏之上常有纹饰,纹饰是茶盏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清代诗歌中常把带有纹饰的陶瓷茶盏称为花瓷,有时也称为花碗等。如清厉鹗《风入松·忆茶》:“当时风月花瓷畔,馀甘漱、几许看承。”[19]142乾隆帝《雨前茶》:“花瓷偶啜雨前茶,徬徨愧我为民牧。”[50]268清周家禄《品茶》:“汲井选花瓷,通泉联竹笕。”[61]清张英《荷花》:“复有峰头百尺松,撩人影入花瓷泻。”[62]清查慎行《三月二日上御经筵恭纪》:“芳宴调羮撤,花瓷瀹茗圆(是日停止筵宴,诸臣皆赐茶而退)。”[63]清樊增祥《澥云凤池两观察先后惠川浙佳茗赋谢》:“不寐方知此味真,绿枪花碗伴萧晨。”[10]1915

清朱镜芗诗曰:“定州白色花瓷携,苕溪青色箬叶裹。”[64]诗中带有纹饰的陶瓷茶盏为白瓷。樊增祥《秋夜同索生煮茶》诗曰:“斯须点出更芳冽,露芽浅碧花瓷青。”[10]31此诗中茶盏上的彩绘应为青花。

茶盏的纹饰是极其丰富的。清陈浏在《斗杯堂诗集》的序中指出:“其画有花卉,有草树,有瓜果,有鸡有鹤,有鹑有鸳,有鹊有雁,有狮有兔,有麟有马,有虎有鹿,有龙有螭,有鱼有蟹,有蟆有螺,有蚱蜢、蝴蝶、蜻蜓、蝙蝠,有仙有佛,有神有鬼,有士有女,有童有叟,有云有日,有山有水,有桥梁楼阁,有舟车几物,有八分行楷,有喇嘛奇字。”[41]9511陈浏所言杯盏虽然是酒盏,茶盏的情况也是类似的。

清代诗歌中的茶盏有五彩或粉彩的装饰。樊增祥《星海远寄佳茗二瓶瓷杯二事报以小诗用素瓷传静夜芳气满闲轩为韵》诗曰:“建叶头纲饼,成窑五采瓷。”[10]1902诗中茶盏装饰为五彩。五彩其实为多彩,是一种明清时期的釉上彩工艺,以红、黄、绿、蓝、黑、紫几种颜色为主。清金天羽《游龙井度风篁岭寻烟霞石屋诸洞经理安寺晚至虎跑泉》诗曰:“云腴露蕊粉瓷碧,禅榻午梦蘧蘧长。”[65]诗中茶盏“粉瓷”可能是指粉彩瓷。粉彩亦是一种釉上彩工艺,在烧好的胎釉上先勾出图案轮廓,再涂上一层含砷的玻璃白,施上彩料后用笔洗开,产生粉化的效果。

乾隆帝以下两首诗中茶盏上的纹饰是“三清诗”。《重华宫集廷臣及内廷翰林等三清茶联句复得诗二首》:“活水还胜活火烹,三清瓯满啜三清。”[22]408《茶瓯》:“三清诗画陶成器,颇觉个中佳话宜。”[6]507-508所谓“三清”,是置入了松实、梅英和佛手的茶,乾隆帝就之赋诗,并命人将诗绘于茶盏之上。

清陈浏《斗杯堂诗集》中有大量诗歌表现了茶盏的纹饰。如《海珠碗行》诗曰:“馆中置茗碗,藻绘烦笔砚。尺幅写千里,妙墨夸时彦。颇参界画法,深浅悦睇眄。树既小于荠,人似蚁盘旋。憔侥讵为细,眩人实自眩。所叹大旗五,站站风际颤。……琳宫矗旌竿,道场方追荐。……老夫得此碗,画意喜葱蒨。甲曰此广窑,绝技番彩擅。乙曰景德窑,阳江难中选。……山膏唇易焦,苦茗恣啜咽。”[41]9543-9544此茶盏的纹饰参用了界画法,也即作画时用界笔直尺画线的绘画方法,用很小的篇幅表现了千里的风景,画中有树、有人、有大旗、有道观(琳宫)等,至于此碗产于广窑还是景德镇窑,诗人也难以判断。《丙申缸行》诗曰:“成化鸡缸世所希,乾隆仿之莫能辨。款曰仿古篆文六,长句小楷足珍玩。雄鸡振距雌鸡随,牡丹花里时隐见。小鸡朱朱声相呼,一儿髫龀尚未冠。朱鞋绿带藕色衫,美哉此儿彩服绚。右手藏袖左脚起,声声要听祝翁唤。草坡石笋青可怜,二百年来长不变。”[41]9542此杯盏是乾隆时期仿制的成化鸡缸杯,其中纹饰有公鸡、母鸡、小鸡、牡丹和小儿等。鸡寓意吉,牡丹代表富贵,小儿隐含对生育的期盼。鸡缸杯可为酒盏,也可为茶盏。《御制碗行》诗曰:“彩地夹彩花,颜色必填满。绣球碧成团,移根自上苑。牡丹如荷包,垂垂足一本。最爱宝相花,偏反态宛宛。巨朵或嵌字,小篆喜蜒蜿。楷法类永兴,蓝紫填料款。……康窑百蝠杯,可以为佳伴。”[41]9548-9549诗中描绘了康熙年间景德镇御窑烧造的各种纹饰的碗,这些碗有些是茶盏。丰富的纹饰有各种类型的花卉,有精美的书法,也有蝙蝠(寓意福)等。《又和诒晋斋四韵》诗曰:“碗中凸鱼口吐水,以斗奇茗我亦且。”[41]9547此茶盏碗心的纹饰是鱼。以下两诗中的纹饰分别是兔和鸡。《题祭红双白兔小碗》:“祭红夹彩世间稀,寒绿丛中两兔肥。”[41]9524《题朱朱杯》:“朱朱子母雌与雄,上有鸡冠花一丛。啄蚓哺雏干底事,休将得失问鸡虫。”[41]9527

8 结语

清代诗歌创作十分繁荣,其中出现许多有关陶瓷茶盏的内容。清代诗歌中的茶盏被称为盏、碗、瓯和杯等,其材质一般为陶瓷,如清代诗歌有时以“瓷”来代指茶盏,常被称为瓷碗等。从清代诗歌来看,清代茶盏的主流是白瓷,烧造白瓷茶盏的最大窑口是景德镇窑。清代诗歌中青瓷茶盏也较为流行,还有一些其他釉色茶盏。由于中国古代的崇玉观念,清代诗歌中的茶盏常被形容为玉。清代诗歌中还有许多涉及茶盏器型和纹饰的内容。

猜你喜欢

茶盏乾隆帝白瓷
白鸟与茶盏
微雨茶馆
微雨茶馆
黑釉茶盏烧制工艺的传承与发展
德化白瓷雕塑作品选
皇帝偷枣
清代西苑三海楹联研究
王兴虎陶瓷艺术作品选
清乾隆后期饬禁剧曲策略的调整及撤局问题——兼谈乾隆帝对戏曲的真实态度
景德镇早期青白瓷的器型与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