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橄榄果酒发酵工艺优化与挥发性风味物质分析

2023-11-06黄炳旗刘功良肖更生赵文红李学莉白卫东

中国酿造 2023年10期
关键词:橄榄果酒酒精度

王 宏,黄炳旗,刘功良,肖更生,赵文红,李学莉,白卫东*

(1.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轻工食品学院 广东省岭南特色食品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 现代农业工程创新研究院,广东 广州 510225;2.东鹏饮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东 深圳 518055)

橄榄(Canarium album),又称青果,是橄榄科橄榄属植物,主要分布在广东、福建、广西等省,具有悠久的食用和药用历史。橄榄富含多酚、类黄酮、膳食纤维、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具有抗氧化[1]、抗神经炎症[2]、调节肠道微生物[3]、防止肥胖症[4]等多种生物活性,逐渐受到食品、医药和保健行业的重视,已被我国卫生健康委员会列入药食同源目录[5]。目前,橄榄产业存在科技创新不足、采后商品化和深加工滞后、市场开发不足、品牌建设乏力等问题[6],不利于橄榄产业的精深加工开发和全面发展。使用有效的加工技术和方法对橄榄进行加工,在保留橄榄果的营养价值的同时,又能改善产品的功能特性,提升橄榄的加工利用价值,是橄榄加工产业的新热点。

橄榄除了鲜食之外,还可制作成果汁饮料[7-8]、果醋[9]、果酒[10-11]等形式在市场进行销售。其中,果酒可以极大地保留果实中原有的营养物质,具有多种生理活性[12]。因此,利用橄榄果实通过发酵生产橄榄果酒,不仅能有效保留果实中原有的营养物质[13],而且丰富并增加了其他营养成分及保健功能[14]。对橄榄果酒发酵工艺进行优化,极大地保留橄榄中的多酚类物质、维生素C等生物活性成分[15-18],同时对其特征成分和风味进行分析,开发一款符合大众口味的低醇度高营养价值的橄榄果酒,一方面可以为橄榄果酒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另一方面可以为橄榄果酒的加工生产及应用提供新的指导方向。

本研究以橄榄果为原料,研制橄榄发酵型果酒。首先筛选出橄榄果酒最适发酵菌种,再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橄榄果酒的工艺进行优化,并对最优工艺下的橄榄果酒中多酚、维生素C、挥发性风味物质等特征成分进行分析,以期为橄榄果酒的开发与利用提供理论参考,也为橄榄果酒的产业化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试剂

橄榄果(广东檀香1号):购自潮州市文祠镇;食用小苏打、白砂糖:市售;EX-V果胶酶(活性和广谱边缘酶活性)、DV10酵母:法国拉曼集团;SY酵母、BA酵母、RV171酵母、BV818酵母: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偏重亚硫酸钾、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酚酞指示液(10 g/L)、福林酚、没食子酸标准品、抗坏血酸标准品、二氯靛酚、葡萄糖(均为分析纯):上海麦克林生化科技有限公司;3,5-二硝基水杨酸、氯化钠、碳酸氢钠(均为分析纯):上海阿拉丁生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2 仪器与设备

HH-6同步搅拌水浴锅:上海赫田科学仪器有限公司;BSP生化培养箱:上海博讯实业有限公司医疗设备厂;ZQZY-98CES培养箱:上海知楚仪器有限公司;P901酸度计:上海佑科仪器仪表有限公司;SOP电子天平:赛多利斯科学仪器(北京)有限公司;LB50T糖度计:广州速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5977B-8890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er,GC-MS)仪:美国安捷伦科技有限公司。

1.3 试验方法

1.3.1 橄榄果酒发酵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橄榄果挑选→橄榄前处理(洗涤、去核、破碎)→调整成分→菌种活化→控温发酵→灭菌→过滤→橄榄果酒

橄榄果挑选:挑选表皮完整、无破损、呈鲜绿或者淡绿色的橄榄果。

橄榄前处理:将橄榄洗净放入容器内,按照一定的料液比添加水,将橄榄破碎到一定程度后,迅速转移至250 mL锥形瓶中。

调整成分:分别加入橄榄与水总质量(或果浆总质量)0.02%的C-MAX果胶酶和0.02%的偏重亚硫酸钾,使用白砂糖调整发酵液糖度为33°Bx,充分搅拌,使用小苏打将待发酵液初始pH调节至4.5。

菌种活化、控温发酵:将DV10酵母和水按照比例1∶10(g∶mL)进行混合,37 ℃活化15 min。再按照一定接种量接种到橄榄果浆中,使用封口膜进行密封,放入恒温培养箱中在一定温度条件下进行发酵,使用糖度计对糖度变化进行监测,待橄榄果酒中糖度不再下降时,即认为橄榄果酒发酵结束。

灭菌、过滤:将发酵好的橄榄果酒75 ℃灭菌5 min,把灭菌好的橄榄果酒使用3~4层121 ℃灭菌15 min后的纱布过滤,收集滤液至锥形瓶中,使用封口膜进行密封,4 ℃冰箱中冷藏。

1.3.2 最优菌种的筛选

选取BV818、SY、DV10 3种酵母作为考察菌种,控制橄榄果破碎程度为90%,料液比为1∶4(g∶mL),3种酵母添加量为0.05%,发酵液糖度为33°Bx,发酵温度24 ℃。通过基础工艺条件制作橄榄果酒,并记录发酵过程中的糖度变化、酒精度和感官评分。

1.3.3 橄榄果酒发酵工艺优化单因素试验

设定橄榄果破碎程度为90%,料液比为1∶4(g∶mL),发酵温度24 ℃为基础条件,改变单一条件,以橄榄果酒酒精度和感官评分作为评价指标,分别考察破碎程度(0、30%(颗粒大小为10 mm×5 mm)、60%(5 mm×2 mm)、90%(<1 mm×1 mm)),料液比(1∶2、1∶3、1∶4、1∶5、1∶6(g∶mL)),发酵温度(16 ℃、20 ℃、24 ℃、28 ℃、32 ℃)对橄榄果酒发酵的影响。

1.3.4 橄榄果酒发酵工艺优化正交试验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橄榄果破碎程度(A)、料液比(B)、发酵温度(C)为因素,以橄榄果酒酒精度和感官评分为评价指标,设计3因素3水平L9(33)正交试验,正交试验因素与水平见表1。

表1 橄榄果酒发酵工艺优化正交试验因素与水平Table 1 Factors and levels of orthogonal tests for fermentation process optimization of olive wine

1.3.5 测定方法

(1)感官评价

选择10位经过培训并具备食品专业知识的感官评价人员,从外观、香气、口感和典型性4个方面对橄榄果酒进行感官评分,取10人平均分,满分为100分。感官评分标准见表2。

表2 橄榄果酒感官评分标准Table 2 Sensory evaluation standards of olive wine

(2)理化指标测定

糖度:采用糖度计法;酒精度、总酸、还原糖、维生素C:采用GB/T 15038—2006《葡萄酒、果酒通用分析方法》中的酒精计法、电位滴定法、直接滴定法和2,6-二氯靛酚滴定法;总酚:采用福林酚法[19]并稍作修改,福林酚试剂添加量为1 mL,10%碳酸钠与福林酚用量比例为3∶1,反应时间为30 min。

(3)挥发性风味物质的测定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headspace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测定橄榄果酒挥发性风味物质。将萃取针(50/30 μm DVB/CAR/PDMS)于250 ℃条件下活化10min,备用。吸取7 mL发酵液于15 mL样品瓶中,加入NaCl 1.4 g和磁力转子,盖上铝盖;然后将样品置于磁力搅拌加热器上,45 ℃预热5 min;插入已活化的萃取针,吸附萃取50 min;随即将萃取针插入GC-MS仪器进样口中,250 ℃解吸5 min。

GC条件:采用DB-WAX UI色谱柱(30 m×0.25 mm×0.25 μm)。进样口温度250 ℃,进样模式为不分流,以高纯氦气(He)作为载气。柱温箱升温程序:起始温度40 ℃,保持2 min;以5 ℃/min升温至100 ℃,保持10 min;以10 ℃/min升温至200 ℃,保持10 min。

MS 条件:电离方式为电子电离(electron ionization,EI)源;离子源温度230 ℃;电子能量70 eV;采集模式为全扫描;质量扫描范围50~550 m/z。

定性定量方法:选取匹配度≥70%的物质,通过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NIST)14谱库与挥发性化合物谱图进行比对,结合相关资料及文献进行分析和鉴定进行定性;采用面积归一法进行定量[20]。

1.3.6 数据分析

试验结果以“平均值±标准差”(n=3)的形式表示。采用JMP13进行数据显著性分析,P<0.05表示具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与分析

2.1 酵母菌种类型对橄榄果酒发酵的影响

酵母菌菌种类型对橄榄果酒发酵的影响见表3。由表3可知,3种酵母菌发酵制备的橄榄果酒酒精度及残糖均符合GB/T 15038—2006《葡萄酒、果酒通用分析方法》中规定的范围;DV10酵母发酵制备的橄榄果酒感官评分最高(74.53分)且较另外两种酵母发酵周期缩短,表现出最高的活性,因此后续试验将选用DV10酵母发酵橄榄果酒。

表3 酵母菌种类型对橄榄果酒发酵的影响Table 3 Effect of yeast type on the fermentation of olive wine

2.2 橄榄果酒发酵工艺优化单因素试验

2.2.1 破碎程度对橄榄果酒发酵的影响

由图1可知,随着橄榄果破碎程度的提高,橄榄果酒酒精度、感官评分均呈先上升后趋于平缓的趋势。橄榄果破碎程度为90%时,橄榄果酒的酒精度、感官评分均最高,分别(13.43±0.47)%vol和(62.67±1.53)分。可能是因为当橄榄果为破碎程度为90%时,橄榄果肉中的风味物质更容易析出到酒体中,丰富了橄榄果酒的风味成分,从而提高了橄榄果酒的感官效果。因此选择橄榄果的最佳破碎程度为90%。

图1 破碎程度对橄榄果酒品质的影响Fig.1 Effect of crushing degree on the quality of olive wine

2.2.2 料液比对橄榄果酒发酵的影响

由图2可知,随着料液比的增加,橄榄果酒酒精度、感官评分均呈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趋势。当料液比为1∶4(g∶mL)时,橄榄果酒的酒精度、感官评分均达到最高,分别为(16.00±0.17)%vol、(75.60±2.31)分;在料液比为1∶2~1∶4(g∶mL)时,随着果肉的减少,橄榄果肉本身的涩味减少,果香味趋于合适,使得果酒口感得到提升,因此感官评分呈上升趋势;料液比在1∶4(g∶mL)之后,随着果肉减少,橄榄果本身的特殊风味被淡化,影响橄榄果酒的整体风味,使得感官评分下降;当料液比为1∶6(g∶mL)时,感官评分呈现出一定的上升趋势,但该料液比下的橄榄特征风味淡薄,酒香掩盖了果香,无果酒本身的清爽口感。因此选择最佳料液比为1∶4(g∶mL)。

图2 料液比对橄榄果酒品质的影响Fig.2 Effect of solid and liquid ratio on the quality of olive wine

2.2.3 发酵温度对橄榄果酒发酵的影响

由图3可知,随着发酵温度的升高,橄榄果酒酒精度、感官评分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发酵温度为24 ℃时,橄榄果酒的酒精度、感官评分均达到最高,分别为(15.13±0.64)%vol、(74.53±3.72)分;在发酵温度为16~24 ℃时,随着发酵温度的升高,酒精度与感官评分都与温度呈现正相关关系,此时酵母在低温下生长速度较慢,导致发酵不彻底,因此酒精度不高;当温度超过24 ℃时,随着温度的升高,橄榄果酒的酒精度与感官评分都呈现快速下降的趋势。综上,认为发酵温度对橄榄果酒的发酵品质具有较大的影响,最佳发酵温度为24 ℃。

2.3 橄榄果酒发酵工艺优化正交试验

由表4可知,在3种影响橄榄果酒发酵的因素中,按照各因素对感官评分的影响,从大到小依次是破碎程度(A)>发酵温度(C)>料液比(B)。通过计算K值,可知最优发酵工艺组合为A3B1C3,即橄榄果酒最优工艺参数为破碎程度为90%、料液比为1∶3(g∶mL)、发酵温度为28 ℃。

2.4 验证试验及果酒品质分析

为验证所得结果的正确性,在最优工艺参数组合下进行3次重复试验。结果表明,在最优工艺下酿造的橄榄果酒感官评分为(91.83±0.67)分,具有较浓郁的橄榄果香与酒香,色泽金黄,清亮透明,口感圆润醇厚、回味绵延。经测定,橄榄果酒酒精度为(15.03±0.4)%vol,总酚含量为(27.76±0.36)g/L,总酸含量为(5.00±0.13)g/L,还原糖含量为(2.53±0.09)g/L,维生素C含量为(30.49±3.10)mg/L,符合GB/T 15038—2006《葡萄酒、果酒通用分析方法》要求。

2.5 橄榄果酒挥发性风味物质分析

通过HS-SPME-GC-MS测定橄榄果酒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结果见表5。由表5可知,从橄榄果酒中共检测出38种挥发性物质,包括9种醇类,相对含量为46.48%;酯类13种,相对含量为4.01%;醛类5种,相对含量为1.79%;酮类1种,相对含量为0.11%;酸类2种,相对含量为0.57%;酚类2种,相对含量为2.06%;烃类1种,相对含量为0.18%;烯烃类3种,相对含量为0.13%;萜烯1种,相对含量为0.32%;其他类型挥发性风味物质1种,相对含量为0.15%。其中,橄榄果酒中主要的挥发性风味物质为醇类和酯类,共同构成橄榄果酒特殊风味的基础[21-23]。

表5 橄榄果酒挥发性风味物质检测结果Table 5 Determination results of volatile flavor components in olive wine

醇类物质为橄榄果酒中含量最高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这些醇类物质可赋予橄榄果酒不同的香味,如苯乙醇能赋予橄榄果酒清甜的玫瑰花香、蜂蜜味与蔷薇花香,能赋予橄榄果酒独特的香气,对酒的香气形成具有积极作用[24-25];异戊醇微甜带苦,能赋予橄榄果酒独特的苦杏仁味[26];辛醇能赋予果酒茉莉与柠檬的香味[27]。各种高级醇相互协调,使得橄榄果酒的口感更加丰满,丰富了橄榄果酒的酒香。

酯类物质为橄榄果酒中种类最丰富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这类物质既呈香又呈味,是橄榄果酒中重要的挥发性风味物质。本研究共检测出13种酯类物质,其中,乙酸乙酯的浓度最高,其次是辛酸乙酯。这些酯类物质可赋予果酒不同香味,如辛酸乙酯可赋予橄榄果酒令人愉快的花果香气及白兰地酒香气[28];癸酸乙酯可赋予果酒李子花香和果香[29]。各种酯类物质的香味相互协调、融合,丰富了橄榄果酒的风味。

醛类、酚类、酮类和酸类物质在橄榄果酒中的含量较少。其中,苯甲醛可赋予橄榄果酒樱桃与坚果香,这种物质也同样存在于白兰地中,是重要的香气物质[30];辛酸可赋予橄榄果酒草莓味、桃子味等多种果味。这些物质对于橄榄果酒风味的形成具有促进作用,丰富了橄榄果酒整体的风味。

3 结论

本研究以橄榄鲜果为原料,对橄榄果酒的工艺、品质及风味进行探究,分析了酵母菌种、破碎程度、发酵温度及料液比对橄榄果酒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得到橄榄果酒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破碎程度90%、料液比为1∶3(g∶mL)、发酵温度为28 ℃。在最优工艺条件下得到的橄榄果酒,感官评分为(91.83±0.67)分,色泽呈现出金黄色、清亮透明,果香与酒香协调,口感圆润醇厚、回味绵延,具有橄榄的典型风味。橄榄果酒中总酚含量为(27.76±0.36)g/L、总酸含量为(5.00±0.13)g/L、还原糖含量为(2.53±0.09)g/L、维生素C含量为(30.49±3.10)mg/L,共检测出38种挥发性风味物质,赋予了橄榄果酒特殊的果酒风味。本研究在橄榄果酒发酵工艺参数方面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实用价值,研究结果为橄榄果酒的研发、加工与生产提供了新的指导方向,为橄榄精深加工产品开发提供思路。

猜你喜欢

橄榄果酒酒精度
小曲酒固态发酵工艺的优化研究
橄榄林中的乡村酒店
酒精度快速测定仪测定饮料酒酒精度
冬清肺火用橄榄
橄榄情
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果酒中的有机酸
果酒年消费量正以15%的速度递增
固定酵母在脐橙果酒生产中的应用
快速提取装置在酒精度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榨橄榄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