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挂线联合对口引流疗法治疗高位肛瘘的效果探究
2023-11-06焦富春周娅南
焦富春 周娅南
(河南省通许县中医院普外科 通许 475400)
高位肛瘘是指患者肛提肌和肛管直肠环上端出现瘘管及其支管,其发病率约占肛管直肠疾病的1.67%~2.6%,发病原因较复杂,多与肛周脓肿、外伤、克罗恩病等因素密切相关,此外,肛腺感染、肛管直肠外伤、血行感染等均会降低机体免疫力,增加高位肛瘘的发生率[1~2]。患者会出现肿痛、瘙痒、消瘦、流脓等症状,随着疾病进展,脓液会穿破管壁沿着括约肌间隙蔓延,进而导致多发性、复发性肛瘘,严重影响肛门的生理功能,危害患者日常生活[3]。挂线是治疗该疾病的常见方式,能保护患者肛门,但切挂创伤较大,术后极易引发疼痛,影响患者恢复。因此,临床需选取一种科学有效的治疗方式缓解患者疼痛,促使其尽快恢复。中医挂线是中医治疗肛瘘的传统手术,利用橡皮筋的弹力促使被挂组织因缺血而逐渐坏死,便于缓慢割断病变组织,而在中医挂线的基础上进行对口引流术能有效保护患者肛门括约肌,还能顺利切开瘘管,有效清除感染组织,避免术后病情反复发作[4~5]。本研究选取74 例高位肛瘘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中医挂线联合对口引流疗法的临床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3 月至2022 年3 月河南省通许县中医院收治的74 例高位肛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7 例。研究组男19 例,女18 例;年龄23~61 岁,平均(42.31±3.23)岁;病程1~10 年,平均(5.36±0.54)年;疾病类型:单纯性20 例,复杂性17 例。对照组男21 例,女16 例;年龄23~61 岁,平均(42.44±3.25)岁;病程1~10 年,平均(5.24±0.52)年;疾病类型:单纯性22 例,复杂性15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入组标准 (1)纳入标准:经肛门直肠指检或探针检查被诊断为高位肛瘘;与《痔、肛瘘、肛裂、直肠脱垂的诊断标准(试行草案)》[6]中有关“肛漏、漏疮”的诊断标准相符;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肛门肿痛、瘙痒、消瘦、流脓等症状;术前肛门形态及功能正常者;所有患者均需接受手术治疗。(2)排除标准:伴有其他严重肛门直肠疾病者;伴有影响伤口愈合的慢性疾病者;既往有肛门手术史者;伴有凝血功能异常者。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挂线法治疗:以低位切开高位挂线的方法实施治疗,取侧卧体位并实施腰麻,探针观察内口状况,作一放射形状手术切口,在探针的辅助下打开齿状线下主管,并分离肛门内、外括约肌皮肤、浅层低位管,割除外口邻近组织及瘢痕,以刮匙清除坏死组织,将切口整理为“V”字形以便引流,从主管内口取出探针,一侧使用橡皮筋固定,固定范围为直肠环的瘘管,以此完成橡皮筋挂线,收紧后达到结扎效果。术后进行常规消毒换药,2 次/d,7~8 d 收紧一次挂线,瘘管缩短后抽取橡皮筋,完全止血后使用明胶海绵加压包扎。
1.3.2 研究组 采用中医挂线联合对口引流疗法治疗:取侧卧体位并实施腰麻,探针定位内口状况,作一放射形状手术切口,打开瘘管主管道,清除坏死组织,将切口整理为“V”字形以便引流。通过探针伸进内口,用橡皮筋联合中药挂线在肛管直肠环处进行挂线,高度为瘘管顶端,强度保证包绕肌束收紧1/3,若患者瘘管走向出现外口,需清除外口邻近结缔组织,并结合患者实际状况扩张外口;若瘘管顶部走向出现分支、弯曲且管道不超过4 cm,无外口,需挑选合适部位进行造口开窗。邻近的2 个切口需保留2 cm 左右的皮桥,先使用橡皮筋实施虚挂,后使用药线实施拖挂,挂线两端维持松散,使其结扎后能在腔内滑移,以便对口引流,术后进行常规消毒换药,2次/d,每次换药时移动挂线并清洗瘘管,降低创口分泌物后取出橡皮筋及药线,完全止血后使用明胶海绵加压包扎。药线选取0 号慕丝线,将丹参30 g、当归30 g、制没药30 g、制乳香30 g、白及10 g、黄连10 g、大黄10 g、血竭2 g、冰片2 g 等药物用水煎至100 ml,浸泡72 h。
1.4 观察指标 (1)围术期指标: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创面面积、切口愈合时间和住院天数。(2)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估患者术后1、3、7、14 d 的疼痛程度,总计0~10 分,分数越高表示疼痛感越强。(3)肛门功能:采用肛门失禁评分(Wexner)评估患者术前、术后7 d、14 d、3 个月、6 个月肛门功能,总计0~20 分,分数越高表示肛门功能越差。(4)肛肠压力:采用肛肠压力检测仪检测术前、术后1 个月肛管舒张压(ADP)、肛管最大收缩压(AMCP)和直肠静息压(RRP)。(5)并发症:观察两组术后出血、感染、肛门疼痛发生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5.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围术期指标比较 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创面面积小于对照组,住院天数、切口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围术期指标比较()
表1 两组围术期指标比较()
?
2.2 两组Wexner 评分比较 术前,两组Wexner 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14 d、3 个月、6 个月,研究组Wexner 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Wexner 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Wexner 评分比较(分,)
?
2.3 两组VAS 疼痛评分比较 术后1、3、7、14 d,研究组VAS 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VAS 疼痛评分比较(分,)
表3 两组VAS 疼痛评分比较(分,)
?
2.4 两组肛肠压力指标比较 术前,两组RRP、AMCP、ADP 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个月,研究组RRP、AMCP、ADP 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肛肠压力指标比较(kPa,)
表4 两组肛肠压力指标比较(kPa,)
?
2.5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41%,低于对照组的21.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例(%)]
3 讨论
高位肛瘘是临床常见的肛管直肠疾病,是指瘘管分布在外括约肌深部以上,淋巴肉芽肿、尾骶骨髓炎、放射菌病、直肠肛管癌等疾病均会造成肛隐窝发炎、化脓,脓腔会向直肠近端扩散蔓延,进而引发高位肛瘘[7~8]。该病会对患者括约肌造成严重损伤,部分患者还会出现肛门失禁,如不及时治疗,患者会出现直肠阴道瘘、直肠尿道瘘及直肠膀胱瘘,严重的还会危及周围脏器,甚至引发癌变。临床多通过手术进行治疗,但手术属于有创操作,损伤较大,极易引发细菌感染及粪便污染,降低预后效果。中医认为,高位肛瘘属于“肛漏、漏疮”范畴,其发病多由风、热、燥、火侵袭机体,传于下体,积蓄魄门,发而为瘘;此外,过食辛甘肥腻、劳伤忧思、房劳过度,伤及脾胃,湿热内生,蕴毒流注,瘀热化腐,穿肠成瘘[9~10]。中医治疗应以内治与外治结合,内治应以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为主,外治包含熏洗、冲洗、挂线为主。
中医挂线联合对口引流疗法能结合切割和引流,具有操作简便、疗效确切等优势,两者联合仅切开主管道,无须切开其他外口及支线管道、盲端,可有效减少对肛周组织、血管及神经的损伤,减少术中出血量,且两者联合使用中药药线处理瘘管,可有效降低对肛门的损伤,进一步缩小创面面积,缩短创面愈合时间,两者还能及时清除污染物,促使患者尽快恢复,有效缩短住院时间[11]。同时药线浸泡在多种药材蒸煮成的药液中,以达到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的作用,其中丹参性寒,味苦,归肝经,可活血化瘀、凉血消痈;当归性辛、微温,味甘,归肝、脾经,可补血活血、解痉镇痛;制没药性平,味苦、辛,归肝经,可消肿生肌、活血止痛;制乳香性温,味苦、辛,归肝、脾经,可散血祛瘀、止痛生肌;白及性寒,味苦、甘,归肝、胃经,可生肌消肿、收敛止血;黄连性寒、味苦,归脾、胃、肝、大肠经,可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大黄性寒,味苦,归大肠、肝经,可泻火凉血、化瘀通经;血竭性平,味甘、咸,归肝经,可化瘀止血、活血定痛,诸药合用具有消肿镇痛、散血祛瘀的功效[12]。现代药理学研究显示,上述药材可起到抗炎、杀菌、消毒、促进创面愈合的功效[13]。本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创面面积小于对照组,住院天数、切口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1、3、7、14 d,研究组VAS 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7 d、14 d、3 个月、6 个月,研究组Wexner 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 个月研究组RRP、AMCP、ADP 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41%,低于对照组的21.62%(P<0.05)。说明中医挂线联合对口引流疗法可有效清除瘘管,使切口与肛门呈放射状,保证支管与主管之间形成对口流,避免手术时切除过多肛周组织,减轻对肛门的损伤,且联合使用的药线能达到祛瘀生肌、解毒去腐的作用,促使创面愈合,有效缓解患者疼痛[14];同时,防止挂断的组织脱落堵塞引流通道,加快新鲜肉芽组织的生长及填充,且其不会损伤括约肌,有效保护患者肛门组织,确保肛门括约肌功能正常,降低术后肛周炎性水肿、感染、微循环障碍等并发症的发生,保障肛门功能[15~16]。
综上所述,中医挂线联合对口引流疗法治疗高位肛瘘效果显著,可有效减轻创伤和疼痛,缩小创面面积,缩短切口愈合时间,保护患者肛门功能,改善肛肠压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