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分辨率CT扫描在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2023-11-06彭婧重庆市忠县人民医院放射科重庆404399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3年17期
关键词:高分辨率小叶特发性

彭婧 重庆市忠县人民医院放射科 (重庆 404399)

内容提要: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CT扫描技术在特发性间质纤维化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例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患者,对所有患者分别采用普通CT扫描和高分辨率CT扫描,分析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CT表现情况。结果:CT征象主要包括8项,通过高分辨率CT扫描,可以将小叶性肺气肿、胸膜下线进行清晰显示,通过普通CT扫描,则无法对以上情况进行清晰显示;通过高分辨率CT扫描,在小叶间隔不规则增厚方面的显示明显优于普通CT扫描,另外,两种扫描方式均能够对网状改变、蜂窝肺、磨玻璃样密度影等征象进行清晰展示。结论:通过高分辨率CT扫描,能够对肺的细微性结构、病灶进行清晰显示,对于通过普通CT扫描无法显示的征象,可以清晰观察,从而对特发性间质纤维化的早期表现进行反映,进而对病灶的活动性进行评价,为临床诊断以及治疗提供明确方向。

特发性间质纤维化属于下呼吸道的弥漫性炎性病变,而该病的致病因素尚不明确,患者发病以后,其肺泡壁以及肺泡腔会被炎性物质浸润,使肺泡间隔的厚度增加,进而使患者的肺组织发生纤维化改变,除此以外,该病还会累及肺泡附近的小血管组织[1,2]。根据有关统计表明: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主要发病人群为中老年男性[3]。该病的发病速度慢,患者会发生呼吸障碍、低热、乏力以及少量的咳痰等。临床中一般会通过CT检查诊断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待确诊后通过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本文作者采用高分辨率CT检查方法进行诊断,分析其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例确诊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患者为观察对象,其中,男性患者有11例,女性患者有9例,年龄40~76岁,平均(51.98±3.19)岁。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知情本次研究且同意参与;②确诊为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患者。排除标准:①心部、肝部、肾部存在功能重大异常;②凝血功能存在异常以及合并免疫性疾病患者;③存在认知功能障碍以及精神类疾病患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分别采用普通CT扫描和高分辨率CT扫描。患者一次性屏气后,自肺尖至肺底连续性扫描。

常规CT扫描参数:电压120kV、电流160mA,层厚5mm,螺距1,准直宽度1.5mm,矩阵256×256,采用软组织算法后重建处理。

高分辨率CT扫描参数:电压140kV、电流200mA,层厚1mm、层距5mm,螺距1,矩阵512×512,采用骨算法后重建处理,选择合适的窗宽窗位。

两种扫描方法所得图像均由两名经验丰富的影像医生进行评估,如果存在不同意见,则需要开会讨论。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1.0对数据处理,使用χ2/t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通过普通CT扫描以及高分辨率CT扫描,可以发现特发性间质纤维化患者的肺部疾病病灶表现为弥漫性分布,将胸膜下以及两肺下叶作为扫描基础,主要的征象包括:①小叶间隔不规则增厚,表现为胸膜下小叶内细线状或者细网状影(图1);②网状改变,肺内胸膜下以及两肺下叶基底段多发网织状阴影(图2);③磨玻璃样密度影,主要表现为:多发斑状片状影,边缘模糊,密度浅淡,病灶可随着病情的逐渐进展发生融合,变成肺段实变影(图3);④小叶性肺气肿,主要表现为多发无壁小圆形透亮影;⑤蜂窝肺,主要表现大量的小囊腔聚集,其形状类似蜂窝,主要发生在下叶(图4);⑥胸膜下线,主要表现为胸膜下1mm以内、胸膜垂直或者保持平行的粗细不均匀线性影,主要发生在肺下叶后、外基底段以及背段;⑦支气管扩张,可以表现为囊状以及柱状扩张(图5);⑧胸膜增厚(图6)。

图1.黑箭头为小叶间隔不规则增厚,白箭为胸膜下线;图2.网状改变;图3.磨玻璃样密度影;图4.蜂窝肺;图5.黑箭头指支气管扩张;图6.黑箭为胸膜增厚

通过高分辨率CT扫描,可以发现小叶间隔出现不规则增厚的例数明显多于普通CT扫描(P<0.05);通过高分辨率CT扫描,在小叶间隔不规则增厚方面的显示明显优于普通CT扫描。网状改变、蜂窝肺、磨玻璃样密度影等其他征象,两种扫描方式均能够对其清晰显示,见表1。

表1. 两种扫描方法的CT表现征象(n=20,n/%)

3.讨论

对于各种类型的下呼吸道炎性疾病,特发性肺间质纤维的治疗难度较高,预后效果较差,致病原因尚不明确,目前认为可能与遗传疾病、免疫系统疾病、感染等有关。特发性间质性肺炎属于肺的急性损伤性病变,发病急剧,在数日或者数周内即可发病,患者于临床中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气急等情况,继而出现呼吸衰竭,通过常规实验室检查没有明显特异性。特发性肺间质纤维于临床早期,表现为肺泡炎性反应,随着该病的病情不断进展,患者的肺泡上皮基底膜会受到侵犯,导致肺部发生纤维化改变,而炎症因子对患者的肺泡结构造成严重破坏,从而导致肺部出现蜂窝样改变[4]。其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呼吸障碍、发热以及咳嗽等症状,此类患者有较高的概率发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及类风湿关节炎。特发性间质性肺炎虽然在世界不同国家都有过发现,不过发病的可能性仍然存在着特定的差异化和地方性,患者的年纪、个性、所在位置、所在方位乃至各个时节,都是发病程度和发病概率差异性的影响因素。该病患者在医学上往往会表现为高烧、干咳、哮喘等症状,对于发病较严重的病例,甚至可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产生威胁,而疾病的严重程度会对该病的治疗效果以及预后效果造成明显影响,因此在该病发作早期,需要进行及时准确的诊断,高分辨率CT扫描方可为患者的治疗提供有力依据[5]。CT检查是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患者的主要诊断措施,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及敏感性,当然漏诊和误诊是在所难免的[6]。

普通CT扫描技术缺陷:①层厚较厚,通常为5~10mm,空间分辨率相对不足,部分容积效较明显;②软组织算法重建:病灶边缘平滑,锐利度差,对病变细节显示能力不足[7]。

而高分辨率CT扫描优势较多,其主要通过薄层扫描,通过高分辨率骨算法进行重建,将电流、电压适当提升,增加矩阵,可大大降低部分容积效应,从而使空间分辨率明显提升,可以在肺小叶水平上,将肺部的细微结构进行清晰显示,从而能够将大体标本类似的形态学改变进行显示,将肺间质细微病变的显示率大大提升,能够更加细致地显示支气管周边组织,从而对肺间质的形态进行清晰展示[8,9]。主要包括以下四点:①薄层扫描:层厚为1mm;②高电压、高电流:一般采用140kV、200mA,可降低图像噪声,提高信噪比;③骨算法重建:病灶边缘锐利度增加,可清晰显示病变细节;④大矩阵:通常采用512×512[10]。

当然,高分辨率CT扫描技术与CT机的硬件以及软件具有密切关联,主要包括:X射线球管焦点的大小、球管的热容量、探测器的数量以及排列、探测窗的大小、被采集的次数等[11]。

临床活动中一般会进行肺活检检查,作为该病的诊断金标准,但是会给患者带来较大的创伤。随着影像学技术日新月异发展,特发性间质纤维化患者一般采用影像学检查进行诊断,可以将其病理过程进行大致反映,并且具有较高的灵敏度[12]。

高分辨率CT扫描和普通CT扫描的征象比较结果分析:特发性间质纤维化患者在中晚期主要表现为蜂窝肺或者网状结构的改变,对于特发性间质纤维化的定性诊断,诊断意义不重要[13]。普通CT和高分辨率CT扫描均可以将上述征象清晰显示,但高分辨率CT扫描能够更好地显示病灶的周边组织[14]。一般病变早期或者病情急性期,肺部会出现磨玻璃样密度影,密度越浅淡,边缘越模糊,越提示早期或病情急性期,如果在间质性纤维化的基础上,存在磨玻璃样密度影,则表示该病变具有活动性,对于临床的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诊断意义[15]。普通CT扫描往往对病情较晚期的磨玻璃影(偏实性)显示清晰,而病变早期或病情急性期的磨玻璃影难以满意显示,但高分辨率CT扫描可显示其细节[16]。普通CT扫描无法对病变早期的小叶间隔轻度增厚情况进行显示,而高分辨率CT扫描在肺小叶间隔增厚方面的优势较大,能够清晰显示程度不同的小叶间隔增厚情况。而小叶性肺气肿患者通过高分辨率CT技术进行诊断,其显示效果明显优于普通CT技术[17]。另外,通过高分辨率CT扫描能够更好地显示支气管扩张、胸膜增厚以及胸膜下线情况,其诊断价值优于普通的CT扫描。所以,通过高分辨率CT扫描技术应用,在特发性间质纤维化患者中的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内容:①可以在病情早期及时发现病灶;②可以将诊断的特异性以及准确性大大提升[18]。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通过高分辨率CT 扫描,可以发现小叶间隔出现不规则增厚的例数明显多于普通CT扫描(P<0.05);通过高分辨率CT扫描,在小叶间隔不规则增厚方面的显示明显优于普通CT扫描,另外,两种扫描方式均能够对网状改变、蜂窝肺、磨玻璃样密度影等征象进行清晰展示。

综上所述,通过高分辨率CT技术能够将肺部的细微结构、病灶进行清晰显示,可以清晰观察到普通CT无法观察的病理征象,可以对特发性间质纤维化患者的早期表现进行准确反映,对病灶的活动性进行评估,有效诊断治疗该病,因此,高分辨率CT扫描是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首要影像学检查方法。

猜你喜欢

高分辨率小叶特发性
Positive unlabeled named entity recognition with multi-granularity linguistic information①
苹果小叶病的防治
高分辨率合成孔径雷达图像解译系统
特发性肺纤维化合并肺癌
小叶樟树下的遐思
小叶莲化学成分的研究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中医治疗探赜
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
基于Curvelet-Wavelet变换高分辨率遥感图像降噪
特发性矮小患儿血中p53及p21waf/cip1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