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6层极速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2023-11-06李彬辽阳市中心医院辽宁辽阳111000
李彬 辽阳市中心医院 (辽宁 辽阳 111000)
内容提要: 目的:探讨256层极速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疑似肺癌患者96例临床资料,入选患者均进行256层极速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以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256层极速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诊断肺癌的结果。结果:96例疑似肺癌患者经病理确诊为恶性肿瘤的共58例,余38例为良性病变;三期动态增强扫描诊断肺癌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高于CT平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平扫诊断肺癌与手术病理结果一致性较差(Kappa=0.415),三期动态增强扫描诊断肺癌与手术病理结果一致性较高(Kappa=0.891);不同病理类型CT净增强值相比,小细胞肺癌<腺癌<鳞状细胞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CT平扫相比,256层极速三期增强扫描诊断肺癌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均更高,便于临床作出准确判断,为临床治疗、评估预后提供更多有价值的参考信息,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肺癌在临床较为常见,发病率、病死率均较高,我国每年死于肺癌的患者达60万左右,对患者健康及生命安全造成较大威胁。肺癌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具体病机至今尚未完全明确,临床表现复杂,以胸痛、咳嗽、痰中带血、胸闷等症状为主要表现,但多种疾病均会出现上述症状,缺乏特异性,易被忽视[1]。因肺癌早期缺乏特异性表现,甚至部分患者无症状表现,多于常规体检中发现,或当患者自觉症状前去就诊,此时肺癌患者病情已发展至中晚期,错失最佳治疗时间,导致病死率较高。早期明确诊断是及时治疗、延长肺癌患者生存时间的关键,寻找可信度高、方便快捷的诊断方法有重要意义。目前临床诊断肺癌多依赖于影像学方法,CT平扫、X射线均为常用的检查方法,可清晰显示病灶,但对于缺乏典型图像特征的病灶存在较高的漏诊、误诊率,影响临床治疗。近些年,随着医学技术快速发展,影像学方法不断更新,检查设备更加先进,256层极速CT逐渐用于肺癌的筛查,分辨率高、辐射剂量低、成像更快,尤其是三期增强扫描一定程度上提高肺癌的检出率。鉴于此,本研究进一步探讨256层极速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疑似肺癌患者96例临床资料。其中,男54例,女42例;年龄42~76岁,平均(61.65±5.39)岁;体重指数18.43~27.89kg/m2,平均(22.97±1.72)kg/m2。
纳入标准:①入选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胸闷、咳血、发热、咳嗽、胸痛等症状;②均进行256层极速CT检查;③视听功能、认知功能均正常,能够积极配合相关检查;④影像学资料、基础资料均无缺失。排除标准:①入选者对造影剂过敏;②已接受外科手术、放化疗等治疗;③存在其他部位的恶性病变或脏器功能衰竭。
1.2 方法
入选者均进行256层极速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选择256层CT仪(GE revolution CT),检查前简单说明检查步骤、呼吸方法,嘱咐患者积极配合,以肺尖至膈肌下5cm作为扫描范围。首先进行CT常规扫描,参数设置:管电流200mA/s,管电压120kV,螺距0.993mm,层厚0.625mm。平扫结束后,进行增强扫描,将70mL碘海醇使用高压注射器注入,以3.5mL/s速度经肘静脉注入,间隔25s后开始三期增强扫描,25~30s动脉期,60~75s门脉期,3min延迟期。所得图像由两名高年资放射科医师进行独立阅片,以盲法进行,仔细分析CT图像上病灶位置、大小、形态、边缘、密度、结构等情况,对三期强化特征表现进行分析,总结图像特征,判断病灶性质。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所有入选者均进行病理检查,通过穿刺或手术获得标本送检,以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256层极速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诊断肺癌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并计算两种检查方法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一致性。准确度=(真阳性例数+真阴性例数)/总例数×100%;灵敏度=真阳性例数/(真阳性例数+假阴性例数)×100%;特异度=真阴性例数/(真阴性例数+假阳性例数)×100%;阳性预测值=真阳性例数/(真阳性例数+假阳性例数)×100%;阴性预测值=真阴性例数/(真阴性例数+假阴性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统计分析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一致性采用Kappa检验(Kappa>0.75表明一致性极好,0.4~0.75表明一致性较为理想,<0.4表明一致性差),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穿刺或手术病理结果
96例疑似肺癌患者经病理确诊为恶性肿瘤的共58例,其中小细胞肺癌11例,腺癌28例,鳞状细胞癌19例;38例良性病变,其中17例炎性假瘤,8例结核球,13例炎性肉芽肿。
2.2 诊断效能
三期动态增强扫描诊断肺癌灵敏度96.55%(56/58)、特异度92.10%(35/38)、准确度94.79%(91/95)、阳性预测值94.92%(44/57)、阴性预测值94.59%(35/37)均高于CT平扫(75.86%、65.79%、71.88%、77.19%、64.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平扫诊断肺癌与手术病理结果一致性较差(Kappa=0.415),三期动态增强扫描诊断肺癌与手术病理结果一致性较高(Kappa=0.891),见表1~3。
表1. CT平扫诊断肺癌结果(n)
表2. 三期动态增强扫描诊断肺癌结果(n)
表3. CT平扫、三期动态增强扫描诊断原发性肺癌的效能对比
2.3 不同病理类型CT净增强值
肺癌患者CT 平扫时峰值为(30.04±8.64)HU,强化峰值为(78.49±15.74)HU;小细胞肺癌净增强值为(23.04±4.67)HU,腺癌净增强值为(27.86±6.23)HU,鳞状细胞癌净增强值为(32.98±7.48)HU。各病理类型患者CT净增强值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709,P=0.001)。
2.4 256层极速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表现
平扫时大部分病灶呈密度均匀的团块样软组织密度影,呈不规则形,可见毛刺征,边界较为清晰,支气管腔内病灶图像表现为宽基底与气管且突入腔内;少部分患者病灶周围呈分叶征,伴肺不张或阻塞性肺炎,纵膈淋巴结肿大。在增强扫描中,大部分患者出现明显强化是在动脉期,病灶区域持续至门脉期,CT值最高。
3.讨论
肺癌在我国属于高发疾病,病死率位居所有恶性肿瘤首位。因早期缺乏特异性表现,大部分肺癌患者确诊时往往已发展至中晚期,侵袭性较高,易出现转移,转移性肺癌的中位生存期仅有5个月左右,1年生存率较低。近些年,随着医学技术不断发展,肺癌的治疗呈现多样化,尤其是新型化疗药物的应用,一定程度上提高治疗效果,但整体效果仍未达到临床预期。为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延长生存时间,尽早明确诊断,针对具体病情实施个性化综合疗法是改善肺癌患者预后的关键所在。目前临床诊断肺癌的金标准为病理检查,一般通过穿刺或手术取得标本,具有较大创伤性,且操作较为复杂、检查成本高、所需时间长,无法作为常规筛查技术,临床亟需方便快捷、安全无创的诊断方法,以提高肺癌的早期检出率[2]。
近些年,影像学检查在肺癌早期诊断中发挥一定优势,最常用的检查方法为胸部X射线,检查过程中能够准确显示肿块影、孤立性结节等,还可以观察间接征象,如肺癌会导致病灶与胸膜间出现“幕状影”“线状影”。胸部X射线检查是筛查肺癌的最基础方法,在临床中应用广泛,但其漏诊误诊率较高,无法准确辨别肺部病灶性质,整体应用效果有限[3]。CT检查是诊断肺癌的重要方法,成像清晰,能够清晰显示病灶,尤其随着影像学技术迅速发展,检查仪器不断更新,256层极速CT逐渐用于临床,与常规CT检查相比,极速CT检查更加快速,对于目标部位及器官在几秒内便能完成扫描,快速获得检查结果。本研究结果显示,96例疑似肺癌患者经病理确诊为恶性肿瘤的共58例,余38例为良性病变。三期动态增强扫描诊断肺癌灵敏度96.55%(56/58)、特异度92.10%(35/38)、准确度94.79%(91/95)、阳性预测值94.92%(44/57)、阴性预测值94.59%(35/37)均高于CT平扫;CT平扫诊断肺癌与手术病理结果一致性较差,三期动态增强扫描诊断肺癌与手术病理结果一致性较高;不同病理类型CT净增强值相比,小细胞肺癌<腺癌<鳞状细胞癌;平扫时大部分病灶呈密度均匀的团块样软组织密度影,呈不规则形,可见毛刺征,边界较清晰;少部分患者病灶周围呈分叶征,伴肺不张或阻塞性肺炎,纵膈淋巴结肿大。增强扫描中,大部分患者动脉期出现明显强化,病灶区域持续至门脉期,CT值最高。表明与CT平扫相比,在肺癌诊断中采用256层极速三期增强扫描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均更高,便于临床作出准确判断,提升诊断效能,为临床治疗、评估预后提供更多有价值的参考信息。分析其原因为256层极速CT检查能够大大降低辐射剂量,减轻对人体危害,且三期增强扫描能够提高组织分辨率,使得图片更加清晰,便于医师进行诊断,作出更为准确的判断,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有价值的参考信息[4]。
综上所述,256层极速三期增强扫描诊断肺癌的价值高于常规平扫,能够提高诊断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直观显示病灶特征,便于临床作出判断,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有价值的参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