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葡萄糖在三种真空采血管中稳定性分析

2023-11-06罗伟王芳代凌峰吴海翔高应萍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3年17期
关键词:氟化钠胶管检测值

罗伟 王芳 代凌峰 吴海翔 高应萍*

1 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湖北 武汉 430079)2 武汉大学医院检验科 (湖北 武汉 430072)

内容提要: 目的:研究三种与血糖检测相关的真空采血管血糖的稳定性及差异,探讨针对糖酵解引起的变异的应对措施,提高实验室血糖检测质量。方法:对30名受试者,以氟化钠管、肝素管和分离胶管各抽取静脉血1管,3~5mL/管,即每人3管。离心,于采血后0.5h、1h、2h、4h、6h、24h、48h、72h检测血糖浓度,用肝素管和分离胶管分别与氟化钠管按时间分组配对,进行秩和检验分析。结果:①三种采血管血糖检测均值如下:0.5~72h,氟化钠管由(5.826±0.625)mmol/L降至(5.753±0.637)mmol/L;肝素管由(5.843±0.643)mmol/L降至(3.338±0.673)mmol/L;分离胶管由(5.829±0.602)mmol/L降至(5.645±0.712)mmol/L,均随时间延长,检测值逐步下降,肝素管下降程度远大于氟化钠管和分离胶管。②肝素管0.5~2h血糖检测值与氟化钠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72h血糖检测值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分离胶管0.5~48h血糖检测值与氟化钠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2h血糖检测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糖酵解对血糖检测准确性影响较大,通过选择合适的真空采血管,可减小此误差。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生活水平及生活方式改变,超重/肥胖的患病率快速增长,使我国糖尿病患者逐年增加,并呈年轻化趋势[1]。调查显示,我国18~49岁的青壮年人群糖尿病患病率从2010年的3.2%,到2018年的已达8.8%[2]。由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不但给患者带来生理上的痛苦且对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及社会负担,给健康中国目标带来新的挑战[3]。对糖尿病前期及时进行干预,预防及延缓糖尿病发生已经成为共识,而糖尿病前期诊断主要依据是静脉血中葡萄糖浓度,血液中葡萄糖临床上称为“血糖”,血糖检测是临床生化常规项目之一[4,5]。通常血糖随其他生化检测项目一起检测,使用含有肝素锂抗凝管或含有促凝剂的分离胶管采集血样[6]。由于采集血样后,血细胞仍会分解利用葡萄糖(糖酵解),使血样在抽血到检测的期间血糖持续消耗而引起检测误差,给糖尿病防治带来困扰[7]。为掌握采血管中血糖消长规律,合理使用采血管,提高检测质量,特对三种与血糖检测相关的采血管进行血糖稳定性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22年5 月~6月,对30名健康体检者的血样进行了葡萄糖在三种采血管中降解的观察,并统计分析。30例研究对象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25~40岁,平均(35±4.06)岁。

检测仪器及试剂:检测仪器为AU480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血糖试剂:利德曼,方法:葡萄糖氧化酶法,批号:20201102102;效期:20220501;质控品:朗道,批号:1376UN,效期:20230128。

1.2 方法

样本处理:每一位受检者均使用氟化钠管(葡萄糖检测专用采血管)、肝素抗凝管(以下简称,肝素管)和分离胶促凝管(以下简称,分离胶管)分别采集血液3~5mL,颠倒混匀后静置5min,置低速离心机内,3000r/min,离心5min,分离血浆(血清)待检。

血糖检测及质控: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对3种采血管90份(30×3)血样检测血糖,检测时间为采血后0.5h、1h、2h、4h、6h、24h、48h、72h,记录结果,每次检测间隙采血管封盖防止挥发,第6h检测完成后,样本封盖放冰箱冷藏保存待检。所有操作严格按照检测SOP文件进行,每批次检测均使用质控品同步检测,监测分析批次质量,质控结果在控,则接受该批次样本检测结果。

1.3 统计学分析

使用Excel2007 录入三种采血管的检测数据。用SPSS17.0统计软件分析,将氟化钠管作为血糖参考管,采用配对秩和检验,用肝素管、分离胶管分别与氟化钠管按不同检测时间分组配对,比较同一样本的血糖在相同时间(相对的),不同采血管的检测值差异。检验水准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三种采血管血糖检测结果及差异

将每种采血管1~72h检测值与0.5h检测值纵向比较,统计结果显示,三种采血管的血糖在采样后随时间延长,血糖浓度均下降,氟化钠采血管血糖下降程度最小,72h检测值仅较0.5h下降1.25%;其次是分离胶管,72h检测值较0.5h下降3.16%,与氟化钠管检测值相近;下降程度最大的是肝素管,72h的检测值较0.5h下降42.87%,表明血液离体后,葡萄糖存在持续酵解消耗,见表1。

2.2 三种采血管不同时间检测血糖结果及配对比较

由于氟化钠采血管是专用与葡萄糖检测,稳定性较高。用肝素管和分离胶管与氟化钠管配对比较,观察血糖在普通生化管与葡萄糖专用管中的稳定性差异。秩和检验分析结果显示,肝素管0.5~2h血糖检测值与氟化钠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72h与氟化钠管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离胶管0.5~48h血糖检测值与氟化钠管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2h检测值与氟化钠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三种采血管不同时间检测血糖结果及配对秩和检验比较

3.讨论

血糖检查主要有便携式血糖仪检测和全自动生化仪检测两种方式。便携式血糖仪检测的样本是末梢血,优点是简便快速,但仪器设备来源广,材料、设备性能不一,操作者个体能力差异等影响因素较多,准确性及重复性不甚理想,多用于糖尿病患者日常血糖监测或住院患者床边检测等对准确度要求不高的检测[8]。全自动生化仪检测的样本是静脉血血浆(血清),使用标准品对仪器校准,检测结果可溯源,其准确度和精密度水平较高。

检测的质量控制包括检测前阶段、检测中阶段、检测后阶段。被检测物的生物化学特性各不相同,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被检测物的特点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在实践中,由于葡萄糖检测的影响因素较多,葡萄糖酵解引起的检测误差一直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了血液离体后血糖浓度不断降低的规律,还比较了血糖在不同采血管载体中变化差异,为做好血糖检测前阶段的质量控制提供了依据。

真空采血管因采血便捷、无污染、便于运输等优势已在临床检验中广泛使用。常用于血糖检测的真空采血管主要是本次研究的氟化钠管、肝素管、分离胶管三种。氟化钠通过抑制烯醇化酶而阻止血糖分解,能抑制糖酵解,因氟化钠抗凝管抑制烯醇化酶的活性,对其他生化项目的检测会有抑制作用,影响其他生化项目检测,一般仅用于血糖检测[9,10]。肝素管含有肝素抗凝剂,其加强抗凝血酶灭活丝氨酸蛋白酶,阻止凝血酶形成,常用于快速生化检测、血气分析、红细胞渗透脆性实验等。分离胶管含有促凝剂,促凝剂激活凝血过程,加速血液凝固,缩短血清分离时间,特别适合急诊生化和快速血清分离。本次研究主要对三种采血管的血糖稳定性进行研究,目的是比较两种用于常规生化检测的采血管与血糖专用采血管的差异,为实验室合理使用采血管提供依据。结果显示,肝素抗凝管在2h以内血糖检测值与氟化钠管差异不大,其后的血糖检测值明显低于氟化钠管,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肝素管经过离心后血浆与血细胞只是分层,血浆与血细胞仍直接接触,血糖被不断地消耗,因而血糖浓度随时间延长而下降。分离胶管是一种含有惰性黏性胶体的采血管,分离胶比重在1.05,介于血液液体比重1.02和血细胞有形成分比重1.08之间,离心时分离胶网状结构破坏变成链状结构成为流体。由于比重差异,分离胶发生反转现象而分层,血清/分离胶/血细胞三层。停止离心后分离胶由链状结构恢复为网状结构,恢复高黏度凝胶状态,在血清和血细胞间形成隔离层,使血清化学成分不受到细胞影响而保持较高的稳定性[11]。本次研究显示,分离胶管随着时间的延长,血糖检测值也存在下降情况,但下降程度很小,0.5~48h血糖检测值与氟化钠管差异很小(无统计学意义),虽72h血糖检测值与氟化钠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其0.5h血糖检测值比较仅低3.16%,未超出生物学变异±7%允许误差范围,仍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12]。因此从实验成本考虑,实验室能够在采血后2h内完成检测结果的,可选择较便宜的肝素管。大批量体检血糖往往与肝功能、肾功能、血脂等其他生化项目一起检测(一般不单独为血糖采集血样),检测速度慢的生化仪检测时间常常需数小时,使同一批次排在后面的血样因糖酵解造成检测误差。因此对于含有血糖项目的大批量生化样本,建议使用分离胶管采集血样,并及时离心分离血清。

相关研究发现分离胶管分离效果受诸多因素影响,如Ig、TP明显升高、HCT降低、MM患者的血样在分离胶管中不能正常分离[13];此外,分离胶质量、血液凝固不完全、离心力和时间、离心温度、高血钠、血管造影剂等因素对分离效果也有影响[14]。本研究过程中发现有10%(9/90)的分离胶血样离心分离不完全,72h血糖与0.5h比较下降在10%以上,且这些血样在24h的下降程度已区别于其他分离胶管血样,因此使用分离胶管也可能出现个别血样由于分离效果欠佳而影响检测结果,需引起重视。

猜你喜欢

氟化钠胶管检测值
抗人T细胞兔免疫球蛋白对降钙素原的影响
振动环境下液压胶管疲劳寿命分析
发动机出水胶管脱落原因分析及对策
《2018年全国省级兽医系统实验室检测能力比对结果分析》图版
末梢血与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比较分析
一种新型含稳定亚锡-氟化钠牙膏的菌斑渗透率和脂多糖中和效率的临床评价
PET显像剂18F-氟化钠的制备、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
再次离心血清分离胶管对常规生化指标的影响
两种试剂D-二聚体检测值与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值的相关性研究
氟化钠的生产工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