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油菜套种双孢菇高效高产栽培技术

2023-11-06王天鸿曾庆庆兰宣莲刘远伦

农技服务 2023年9期
关键词:双孢菇双孢培养料

王天鸿,周 丹,曾庆庆,兰宣莲,刘远伦,吴 康

(遵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贵州 遵义 563000)

遵义市位于云贵高原东北部,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是贵州省油菜主产区。稻-油轮作是遵义地区常见的栽培模式,油菜也是遵义地区主要经济作物,其常年产量约占贵州省产量的1/3[1]。遵义地区种植油菜的历史悠久,农民具有丰富的种植经验,生产水平相对较高,发展油菜生产具有优势。食用菌与蔬菜间作套种,是立体农业的一种较好的组合形式,可充分利用时间、空间和光、热、水、肥、气等环境条件来提高生物转化率、土地产出和产品商品率[2-3],既降低栽培食用菌成本,又促进蔬菜的增产。油菜套种食用菌,是根据食用菌的生长特性,利用麦、稻草等堆沤料,在油菜行间空隙套种食用菌。菇料发酵产生的二氧化碳可为油菜的光合作用提供充足的气肥,使油菜质量、产量明显提高[4]。油菜套种食用菌可减少投资,缩短生长周期,提高经济效益,方法也较简单,便于操作,这种套种模式不但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地利用率,而且可使油菜产量有一定的提高[5],同时减轻食用菌的病虫害且节省草棚或塑料薄膜等,大幅降低生产成本。如油菜套种大球盖菇模式,一般可产油菜籽230~270 kg/667m2、鲜蘑菇1 450~1 500 kg/667m2,效益是单种油菜的6~8倍。

双孢蘑菇营养价值高,市场销路好。双孢蘑菇生产结束后的菌渣是优质的有机肥,有提高土壤肥力、增强土壤通透性、调节土壤酸碱度的功效。在不影响主栽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前提下,在油菜田中套种双孢蘑菇,可提高土地利用率及土地产出率,使单位土地面积的效益成倍提高。为提高冬闲田的产出效益,可将油菜和双孢蘑菇进行套种模式栽培。为该模式的推广提供技术支撑,总结油菜和双孢蘑菇套种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1 选地及整地

选择地势比较平坦、水源充足的土地。选好地块后进行旋地、整地,做到多耕多耙,整平整细。

2 双孢菇培养料的制作

2.1 备料

按照油菜地套种双孢菇的面积计算所需培养料。所需干玉米秸秆1 250 kg/667m2、干稻草1 000 kg/667m2、干牛粪150 kg/667m2、复合肥/尿素30 kg/667m2、过磷酸钙90 kg/667m2、石膏粉70 kg/667m2、石灰50 kg/667m2。

2.2 堆料

油菜套种双孢菇,双孢菇栽培时间为10月上中旬,前期栽培为露天栽培,与设施内栽培不同,大田露地栽培要求栽培时避开大雨季节,过早易受涝灾,过迟影响秋菇产量。因此堆料时间一般为9月上中旬。堆料前3~5 d 将玉米秸秆、稻草秸秆剁成5~10 cm 的段,抖散,然后用清水将干牛粪、稻草、玉米秸秆拌匀拌湿,以不结块为宜进行堆放发酵。

建堆时料堆要背阴背风,采用南北向为宜,料堆宽2.5 m,长以栽培料的量而定。先铺1 层约25 cm 玉米秸秆和稻草碎段,然后再铺1层干牛粪料等,浇水完全打湿,以此类推,料层逐渐减薄,最后1 层约15 cm,形成金字塔形的料堆,顶部稍平,在料堆上覆塑料膜,起到增温、保湿、防雨的作用,使料堆的温度达到60~70 ℃,预堆5~7 d。

2.3 翻堆

共翻堆5 次,第一次间隔10 d,翻堆时清水和复合肥/尿素浸透;第二次间隔7 d,翻堆时加入清水和过磷酸钙、石膏;第三次间隔5 d,翻堆时加入清水和石灰;第四次和第五次间隔3 d,翻堆时加入清水即可。最后一次翻堆后再继续发酵3 d 即可下料。翻堆过程中充分翻匀,保证料堆上、下和左、右调位,使培养料混合均匀。翻堆时将堆料彻底抖散翻面,再盖上塑料膜进行保温发酵。最后发酵好的培养料呈咖啡色,质地较松软、不沾手、无臭味、氨味。湿度保持在用手捏培养料,指缝可见汁液流出但不成水滴状即可,同时保持pH 7.0左右。

3 填料

3.1 开沟

用小型开沟机进行开沟,沟宽40 cm,深20 cm,长度随地形进行调整。栽培双孢菇的沟开好后,在10月上中旬进行下料。

3.2 填料

将提前培养好的双孢菇菌种倒出掰碎,用菌种量为2 瓶/m2,接种量10%~20%[4]。填料时先将1层腐熟的培养料填入行沟中,用手轻拍使其松紧适宜,再放1 层菌种,培养料和菌种填放2层,最后用稻草覆盖。

3.3 覆土

播后15 d 左右,待菌丝长满整个沟面,并且往下深入料层2/3 以上,进行覆土,把开沟挖出的散土覆盖到沟面上,覆土厚度大约4~5 cm,再盖上稻草。培养时温度最好控制在15~20 ℃,湿度为60%左右,在出菇时增加湿度,使培养料的含水量达到62%~65%,覆土层含水量达到18%~22%,空气湿度要求在90%左右,刺激出菇。

4 油菜育苗及移栽

在双孢菇堆料时,可进行油菜育苗。选择高产的油菜品种(如宁杂1818)。在整理好的育苗床施底肥,可用农家腐熟肥1.5 kg/m2和磷肥20 g/m2、氮肥25 g/m2混合均匀。选取优质的油菜苗按照常规的株距和行距(10 cm×10 cm)进行播种。播种前用水预湿土壤,保证土壤有一定的湿度,下种后,用土盖好,并用氯氰菊酯25 mL 对水15 kg进行喷施。出苗后,做好管理,适时喷水,保持湿度,待油菜苗长到5叶时进行大田移栽。

施足底肥再开好四周排水沟、分厢,以东西向为宜,厢宽1.6 m,可分6 行,厢与厢之间作为蘑菇栽培沟,厢与蘑菇栽培沟之间留管理行,宽50 cm。开好厢后,去除小苗、弱苗、病苗、杂苗后,选取优质的油菜苗进行移栽,移栽时最好选择阴天,移栽的苗尽量多带土进行移栽,以保证油菜的成活率。

5 田间管理

5.1 双孢菇的田间管理

5.1.1 秋菇管理 11—12月长出的双孢菇即为秋菇。覆土后至出菇前管理的重点是调节覆土层的含水量,覆土层保持18%的水分,喷水采用电动喷雾器或喷灌带喷水。当菌丝长到距土面1 cm 左右时加强通风,减少表土水分,防止菌丝继续上升。当菌丝开始在土层中扭结时及时喷水,刺激菇蕾形成,有大批菇蕾形成时,再喷1次出菇水。出菇期间要求小气候相对湿度保持在85%~95%。连续晴天,空气干燥时增加喷水次数和数量,若遇大雨、绵雨应停止喷水,并用薄膜等加以遮盖,防止雨水流入料中,造成培养料产生病害,导致蘑菇产量和品质降低。此外,根据出菇的数量调节培养料的湿度,遇大批量出菇,且蘑菇生长较大时所需水分较多,要适当多喷水,反之,遇到小批量出菇,且蘑菇朵较小时,要减少喷水次数和喷水量。遇高温天气,选择在早晚进行喷水;遇低温天气,可选择在中午喷水。每次喷水后保持通风换气。一般在秋天出菇的蘑菇,采收期在每年的11—12月,田间管理要特别注意前期防高温高湿,后期防寒潮低温[6]。

5.1.2 越冬管理 双孢蘑菇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0~25 ℃,子实体发育最适温度为10~18 ℃。高于19 ℃时,子实体生长较快,菇柄细长,肉质疏松,伞小而薄,且易开伞;低于12 ℃时,子实体长速减慢,敦实,菇体大,菌盖大而厚,组织紧密,品质好,不易开伞。在冬季气温较低时可选用塑料薄膜或增加盖草厚度来保温保湿。采摘后的枯黄菌丝体和死菇及时进行清理,防止病虫害发生。覆土层适当松土,防止土壤板结,覆土层土量减少时也可进行适当补土,保持土面疏松平整。由于遵义地区冬季多为阴雨天气,所以在出菇时要减少喷水次数,连续低温多雨可不喷水。在越冬期间保持土壤干湿适宜,土粒间有水分,用手捏紧放开后,土壤能散开为宜。

5.1.3 春菇管理 在每年开春后2月下旬至5月上旬长出的双孢菇即为春菇。在3月下旬至4月下旬,天气转暖,气温升高,达到出菇的最适温度,此时出菇量较多,为盛产期,所需水分较多,要适当增加喷水次数和喷水量,也要做好通风换气措施。这段时间气温变化较大,由低到高,降雨量也不稳定,所以前期应以保温为主,后期增加喷水次数和数量,注意降温保湿和通风换气。

5.2 油菜田间管理

5.2.1 查苗补缺 油菜苗在移栽后会出现死苗的情况,此时要做好补苗工作。

5.2.2 追肥 在移栽7~10 d 后,将尿素2 kg/667m2对水300 kg,进行浇施追肥。在12月底,再进行一次追肥,用腐熟农家肥0.75 t/667m2对水2 250 kg 浇施,在油菜开花前均匀喷施硼肥0.2 kg/667m2对水30 kg进行最后一次追肥。

5.2.3 病虫害防治 油菜常见的病害有苗期猝倒病、菌核病。防治苗期猝倒病可用多菌灵床土消毒和药剂拌种。菌核病要做好预防工作,在3月盛花期做好田间排水工作,减小田间湿度,预防菌核病,或选用早熟、高产、抗病品种,使谢花盛期与病菌孢子主要传播期尽量错开,以达到防治目的,也可在田中喷施25%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00~400 g/667m2。

油菜虫害主要是蚜虫、菜青虫,可选择抗虫品种,及时清理杂草,破坏成虫食物来源,合理布局,尽量避免十字花科蔬菜周年连作。也可喷施70%灭蚜松1 000~1 400倍液防治蚜虫。有菜青虫出现时,用50%敌敌畏乳剂1 000倍液进行喷施。

6 采收

6.1 蘑菇采收

双孢菇采收时选取充分长大但尚未开伞的菇朵进行采收,达到采收标准的全部采收,生长未达到采收标准的等待下次采收。采收时把已坏死的菇体及杂草等进行清理。采收后会留下蘑菇孔穴,应用潮湿的细土填平,保持床面平整,以便后续出菇。

6.2 油菜采收

在油菜花凋谢1个月后,油菜植株变成黄绿色,种皮变成黑褐色时,表明油菜已成熟,可进行采收。将油菜植株割倒后进行晾晒,便于油菜籽的后熟,1 周后进行脱粒、扬净、晒干后储存。

7 小结

食用菌产业是集高效农业、循环农业、低碳农业和可持续农业特征于一体的现代农业[7],是很多地区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极其显著的新型产业,成为我国乡村振兴和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产业。食用菌作为贵州省十二个农业特色产业和遵义市八大农业产业之一,随着政府的宣传扶持和企业带动,越来越多的企业、种植大户和散户开始栽培食用菌,贵州当地特色食用菌资源也渐渐成为关注焦点。遵义地区植被丰富、气候湿润,冬暖夏凉,有丰富的特色食用菌资源,但遵义属于山地地区,可供种植的土地少,为解决土地稀缺的问题,在不影响主栽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前提下,在油菜田套种食用菌,研究出一套蔬菜和食用菌套种的高效高产栽培技术,在提高土地利用率及土地产出率的情况下,可减少菇棚材料开支,解决菇市空档问题。利用油菜与双孢菇进行立体栽培,双孢蘑菇生长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为油菜的生长提供了碳素营养,油菜在光合作用中产生的氧气满足了双孢蘑菇对氧气的需求,同时油菜高大的植株还为双孢蘑菇的生长提供了适宜的散射光照和空气相对湿度,两者之间能达到一个互补且相互促进的较为理想的菇菜套种模式[8]。

猜你喜欢

双孢菇双孢培养料
培养料pH和含水量对海鲜菇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草菇出菇为何怪
不同含水量培养料栽培银耳期间料理化性状分析及对银耳质量影响初探
棉柴覆土栽培双孢菇高产技术
双孢蘑菇菌种质量检验规程探讨
长江流域蘑菇栽培系列之一
双孢蘑菇低温保鲜试验初报
西藏野生双孢蘑菇栽培种营养成分研究
赶着时间卖的双孢菇
郯城双孢菇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