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士教育教管联动机制的探索与实践
2023-11-06王建国印丹洁
王建国,印丹洁
(航天工程大学 士官学校,北京 102299)
习近平主席在全军院校长集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专业化新型军事人才[1]。为实现新型军事人才培养目标,既要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又要归正为战育人核心指向,既要“教书”——锻造过硬的专业素养,又要“育人”——培育优秀的思想品质。“教书”和“育人”在管理层面主要表现为教学管理和学员管理,更好构建教学管理和学员管理的联动机制对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教学管理与学员管理运行的现状
(一)相对独立运行但工作有所交叉
教学管理和学员管理是学校教育管理的重中之重,影响学员在校期间乃至毕业之后的学习成长。以部系(教研室)为主的教学管理单位工作重心放在了课程教学、课堂管理以及科研创新等方面,以学员大队(学员队)为主的学员管理单位围绕学员日常生活管理、思想政治教育等展开工作,二者的责任分工明确,管理模式上也存在较大差别,但究其根本出发点都是为了学员,并且在实际工作中教学管理和学员管理单位也有需要沟通的共同问题,二者缺少联动就会造成管理工作上的不方便。
(二)维持必要沟通但存在脱节情况
在当前的教学和教育工作中,教员和学员队干部会就学员的课程安排、学业成绩、教学准备、兴趣活动等方面进行沟通协调,以确保教学秩序正常运行。但这类型的沟通没有范式,多为个人对个人的私下沟通,效力很大程度上依赖教员对教学过程的整体把控能力和学员队干部的责任心,较少进行深入交流,这就可能导致信息脱节的情况发生。
(三)落实各项制度但缺少反馈问效
除了以部系(教研室)为主的教学管理单位和以学员大队(学员队)为主的学员管理单位,以教务部门为主的统筹监管单位也是帮助建立教管联动机制的重要力量。作为机关单位,教务部门积极制定并推进落实各项教学制度,有效维护了日常教学秩序。但受制于人手紧张、工作繁重、信息化水平低等客观因素,在实际工作中缺少制度落实后的跟踪调查,可能导致制度落实效果打折扣的问题。
二、构建教管联动机制的必要性
(一)构建教管联动机制是学校各部门长远发展的需要
“联动”指若干个相关联的事物,一个运动变化,其他的也跟着运动变化;“机制”是指在正视事物各个部分存在的前提下、协调各部分间关系以更好发挥作用的具体运行方式[2]。从联动机制的内涵本质方面来说,构建教管联动机制对于院校是有益尝试,教学管理单位和学员管理单位应当推进协同管理,整合有效资源,形成合力,实现管理效率的最大化。南京理工大学针对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的一项调查研究显示,当一个集体的行为违纪率低于5%时,违反教学管理的比率上升平缓;行为违纪率在5%~9.5%之间时,违反教学管理的比率出现陡然上升的趋势;行为违纪率在9.5%~18%之间时,违反教学管理的比率稳定在上一个上升趋势的最大值阶段;当行为违纪率超过18%,违反教学管理的比率就会越来越大。同一项调查中,学生对学生管理的满意度在20%以下、40%~65%之间、70%~80%之间,教学管理的满意度呈弱增长,在其他区间教学管理的满意度则呈现急剧上升状态。这表明,学员(学生)管理是教学管理的基础,学员管理单位需要帮助学员树立理想信念、养成行为规范,打牢成才的基础;教学管理是学员管理的正面延伸,学员管理的满意度在较高水平时,教学管理也会有质的飞跃[3]。
(二)构建教管联动机制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
虽然教学管理和学员管理在内容、形式等方面有诸多不同,但二者都有一个共同目标——培养人才,无论是“教书”还是“育人”,最终目的都指向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军队院校要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军人,教学管理单位要履行好“教书”职责,大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用文化知识感化灵魂、提升本领,学员管理单位要履行好“育人”职责,从严管理锻造血性,常抓思想教育培育品德[4]。军队院校的育人目标体现了对教管融合、协同育人的要求,构建教管联动机制与育人定位同向同行。
(三)构建教管联动机制是提升学校管理队伍建设水平的需要
教员、学员队干部和教务部门的参谋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正常运转的重要保障力量,这三支队伍的管理水平对学校整体形象和长远发展影响深远。在实际工作中,管理人员容易受限于工作职责、部门划分、业务繁重等因素,难以深度挖掘管理人员本身的创新意识和工作潜能,久而久之可能出现思维僵化、管理死板的趋势。在这方面军校具备先天优势,三支管理队伍的人员,尤其是现役干部,流动较多,不少人员具备担任学员队干部、部系教员或机关任职的多重经历,对于教管联动机制的构建有更全面、更系统的想法。积极构建教管联动机制,集中管理资源,提高管理效率,可以有效提升学校管理队伍建设水平[5]。
三、基于军士学员特点的教管联动机制设想
(一)军士学员素质差异较大,构建教管联动机制应做到“分层次、个性化”施管施教
军士学员的素质差异较大,整体呈现纺锤形。纺锤的中心是大部分学员,文化基础较为薄弱,自主学习意识和理解领悟能力不足;纺锤的两头是少部分相对优秀和落后的学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动力差距较大。针对军士学员的素质差异,教学管理和学员管理工作既要覆盖全面,满足大部分学员的需求,又要不漏两边,让好的更好、差的跟上。这就对教学管理单位和学员管理单位的联动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员要做到精准施教,学员队要做到分类抓管,双方需要在学员背景、学业成绩、思想动态等方面实时交换信息,共同制订个性化的培养方案。
(二)军士学员培养层次多样,构建教管联动机制应打造“全面性、体系化”智慧模式
当前针对军士学员的培养层次多,专业方向设置多,学员在校时长从一个月到两年不等,客观上给管理工作增加了挑战性。以学员考试工作为例,具体实施考试工作的教学考评中心需要与领导机关教务处沟通学员的专业课程、考核要求,与教学管理单位商定考试内容、考试时机,与学员管理单位确认考试安排、反馈成绩,容易出现“机关说破嘴、基层跑断腿”、信息滞后等问题。构建信息化平台,实现从考试申请、网上阅卷、成绩发布等一系列流程电子化,可以有效提升考试工作的效率。由此可见,在构建教管联动机制时应高屋建瓴,统筹考虑教学管理和学员管理工作的需求,借助信息化手段,构建线上管理平台,成为智慧校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军士学员经历阅历复杂,构建教管联动机制应转变“重管理、轻服务”传统思维
大多数军士学员入学前经历丰富,在部队又经过基层生活体验锻炼,普遍具有思想老道、有个性有主见的特点。在与学员的日常交流中发现,学员较为反感公差勤务多占用学习时间和后勤保障不及时不到位等问题,由此可见在日常管理中存在“重管理、轻服务”的倾向。学员的诉求没有得到及时回应,易产生逆反和倦怠心理,陷入“越管理学员越不服管”的恶性循环。针对这种情况,管理人员应当转变心态、换位思考,倾听学员的真实诉求,及时反馈给相应的管理单位,各单位联动做好“端盘子、搭梯子”的工作。
四、整合现有机制更好发挥多维合力
(一)学员队日常管理
学员队是学员管理的主体,担负着树立学员理想信念、规范学员日常行为、把准学员思想航向的重要职责,学员管理工作是教员开展教学管理的基础,是管理工作的核心与重点所在。学员队管理要充分重视思想教育,加强民主化管理,发挥骨干作用,有效减少违规违纪行为。学员队应当坚持队干部跟课制度,及时发现学员在学业成绩方面的异动,深挖背后的思想诱因,发挥学员骨干的沟通桥梁作用,多与教学管理单位交流学员情况,在学员出现问题倾向时就及时介入干预,把问题扼杀在萌芽状态[6]。
(二)学业成绩反馈机制
学业成绩是学员在校期间学习情况最直观的反映,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成绩不仅能反映出教学活动的效果,通常也与学员的思想变化相关,是教学管理和学员管理都应关注的重要指标。教务部门在考试前后筛选出不及格学员名单,通知学员队进行预警,有效降低了不及格率,减少了退学人数。为更好发挥成绩反馈机制的作用,教学管理与学员管理单位应当联动起来,共同“会诊”分析学员成绩异变的原因,从补足文化知识和解决思想问题两方面入手,提出针对重点关注对象的个性化解决方案,共同帮助学员提高成绩、摆正心态。
(三)教学日活动
各教研室每周一次的教学日活动是教员之间交流教学工作的主要契机,讨论内容主要围绕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科研、教学日常管理等方面展开,有利于教研室领导统筹规划下步工作,方便教员间互通有无学习提高。在教学日活动中融入联动思维,一方面,教员可以有意识地增强对学员背景和学情的分析,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另一方面,学员队干部可以择机参与研讨,了解课程特点和学员表现,更有理有据开展思想工作。
(四)教学督导
学校教学督导工作在规范教学管理、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员素质和教学质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教学督导工作当前重点在“督教”和“督学”两方面。除“督教”和“督学”外,教学督导组还应履行“督管”职能,及时指出教学管理、学员管理和两者联动工作时的不足,有利于学校在教与学的各个环节协调运转,全方位发挥督导作用[7]。
(五)学员评教
学员评教可以为学员提供表达自身需求、参与教学质量评价的机会,也可以为教员改进教学提供依据,还可以为教务部门提供便于操作的教学质量监控手段。统筹监管单位应审慎考虑以合理方式反馈学员评教结果,激励教员提升教学表现,进而提升教学管理水平。
(六)满意度测评
满意度测评是学校开展的最为全面的调查之一,参加主体包括教员、学员和机关(中心)全体人员,调查内容涵盖方方面面,能较为全面地反映出教员和学员对办学治校的意见建议。测评结果可以作为教管联动工作的重要数据基础,合理反馈测评结果,促进各方共建共享,有利于学校长远发展。
五、探索新策略推进联动纵深发展
(一)召开“教—学—管”联席会议
教学管理、学员管理和统筹监管单位人员应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积极进行沟通,共同探讨当前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重难点问题,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教学管理和学员管理共同发力提高管理水平。
(二)建设信息化融合管理平台
将现有系统融合起来,把教管联动机制建设与智慧校园建设结合起来,建立教学管理和学员管理的统一化信息系统,将管理工作全流程涉及的各项信息进行全面有效的收集整理更新完善,再依据管理人员的职责分工进行访问权限设置,保护信息安全,为教学管理和学员管理提供数据支撑。建设信息化融合管理平台,促进教学管理和学员管理的联动融合,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和管理目标,进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8]。
(三)举办丰富的校园活动
形式得当的校园活动可以提升学员的文化知识、培养学员的意志品质,在活动实践中运用理论、锻炼能力,将教学管理和学员管理结合起来,做到寓教于乐。例如,科普讲解大赛,既能让学员把课堂知识学深悟透,又能锻炼学员的语言表达能力;主题歌咏比赛,既锻炼了学员的组织协调能力,活跃文化生活,又在深入挖掘歌曲中学习党史军史,强化理想信念。举办校园活动时,可以适当增加活动的学术性,邀请相关专业的教员进行指导,丰富活动类型,调动广大学员的积极性。
结语
教学管理和学员管理需要建立联动机制。调动多元主体参与,发挥多维合力保障,创新方式方法手段,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发展教管联动机制,改进教风研风学风考风,共同助力建设世界一流军士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