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议题式教学中的伪议题辨析及对策研究
2023-11-06韩明诚韩明杰
韩明诚 韩明杰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颁布之后,在高中政治教学中采用议题式教学,成为一个热门的研究课题,同时也是普遍认同的落实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从诸多议题式教学的案例中,可以发现不少真知灼见,这为当下的思想政治教学带来了有益启发。不少议题式教学并没有真正发挥作用,究其原因,与伪议题的存在有很大关系。基于这一现状,笔者进行了相关研究,现将自己的研究思考简述如下,希望能够引起同行的关注。
一、议题式教学中的伪议题辨析
伪议题自然是相对于真议题而言的。总的来说,思想政治课堂中常见的伪议题包括偏离目标的议题、故弄玄虚的议题、华而不实的议题、流于形式的议题等。那么这些伪议题分别具有哪些个性与共性呢?
从上面几种伪议题来看,这些议题之所以成为伪议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教师在设置议题的时候偏离了议题的本质,只关注议题之形而忽视了议题之神。实际上,议题是相对于传统教学而言的,知识导向下的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一个个概念,然后搭建起知识框架,并在习题训练的过程中转化为学生的认知。这样的教学忽视了学生的自主性,使学生对所掌握的知识缺乏深刻的认识。面对这些情况,结合思想政治学科概念在生活中的运用,有人提出用议题来引导学生的学习,即让学生围绕议题进行思考,并在此过程中建构相关的知识及框架。
在这样的基础上再来看伪议题就可以发现,伪议题会因为界定不清而成为偏离目标的议题,会因为运用不善而成为故弄玄虚的议题,会因为只注重形式而成为华而不实的议题或流于形式的议题。明白了这一点,教师在实际的议题式教学过程中,就知道如何改善和校正议题,从而实施有效的议题式教学了。
二、议题式教学中的伪议题矫正
客观地讲,由于命题式教学是一个新兴事物,在实施的过程中出现问题是不可避免的。从这个角度讲,伪议题的出现有其必然性,但这些情形必须得到关注,必须想方设法来矫正伪议题现象。首先,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去预设学生的学习过程,重点思考学生在议题的引领之下能够进行怎样的知识建构,能够在哪些环节发展自身的核心素养;然后,结合具体的教学过程,看议题能否发挥预期作用;最后,通过教学评价来判断议题是否真正发挥作用。事实证明,通过这三个环节,可以有效避免伪议题的出现。
例如,在教学思想政治必修3第二课第一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时,笔者思考当前高中学生对“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有印象的,但有些学生缺乏直观的认识,于是,笔者设计了这样的议题:在父母和爷爷奶奶的帮助之下,梳理自己家庭改革开放以来的生活变化,并思考发生这些变化的原因。通过这一议题的引领,几乎所有学生都顯著认识到生活质量普遍提升了。这种认识建立在学生与家人交流后获得的直观体验基础之上,而概括之后就指向了“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所以才“带领全国人民走上了富强的道路(学生语)”。
三、议题式教学中的伪议题思考
通过上面的案例,可以发现一个贴合学生学习需要的议题,本质上是要能够起到提纲挈领作用的,是要能够引领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建构的。如果要简单地概括真议题的标准的话,那就是真议题能够真正起到引领学生建构、运用知识的作用。
这样的研究也给一线教师以提醒:一个新的事物要在教学中表现出生命力,关键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以学生的学习收获即思维收获、知识收获和素养收获为评价指标。
总之,议题式教学是促进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构建活动型学科课程的重要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中,要努力避免使用伪议题,要用真议题来引领学生,以促进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
注:本文系甘肃省教科所2022年度教育科研规划课题《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议题式教学中的“伪议题”辨析及对策研究》(课题编号:GS[2022]GHB1556)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