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标准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改善策略
2023-11-06白雪平
白雪平
(福建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福建 厦门 361000)
1 引言
当前,随着经济转型和国际竞争加剧,中小企业面临的市场风险与挑战不断升级,只有提高产品质量、提升市场响应、降低运营成本、持续推陈出新,才能实现高质量转型发展,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美国著名管理大师泰勒在《科学管理原理》中提出的管理标准化是目前最科学有效的管理方式之一,引导国外企业取得了丰硕的成果[1],为中小企业高质量转型提供有益方案。
但是,我国中小企业标准化管理起步较晚,水平参差不齐,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理念落后、人员能力不足、标准执行两张皮等诸多问题[2],限制了标准化管理效果的正常发挥。引导企业正确认识标准化管理的重要性、总结存在问题、探索改善途径,才能从根本上提升标准化管理水平。本文结合实际工作,针对上述问题做一些初步探索。
2 企业实行标准化管理的重要性
标准化管理是指为在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或潜在的问题制定规则的活动。需要根据技术水平和生产发展规模,建立相适应的标准系统,标准的作用就通过这个系统来发挥[3]。实行标准化管理,具有以下优点[4,5]。
2.1 有利于增加企业经济效益
系统性规划人力、财力、物力资源,是保障企业经济利润的重要举措。对比分析原材料、资源损耗,设置损耗标准,落实标准化管理措施,可以保持企业的技术先进性、管理创新性,减少劳动力、能源、物品的消耗。
2.2 有利于树立企业社会形象
企业实行标准化管理举措,是将持续维护产品质量、不断提升服务水平以标准的形式固化并向消费者、政府和社会承诺,是企业负责任态度的体现,可极大地提升消费者满意度、政府信任度和社会认可度,美化企业的形象,扩大市场份额,有利于企业的长久化发展。
2.3 有利于增强企业竞争实力
“一流企业做标准、二流企业做品牌、三流企业做产品”,标准就是最高的竞争。经济全球化发展态势下,标准制定者就能成为市场主导者,这是企业实行标准化管理战略的深层意义。此外,标准决定质量,有什么样的标准就有什么样的质量,只有高标准引领,才有高质量发展。以先进的标准推动企业技术创新、产业创新、模式创新已成为必然趋势。
2.4 有利于提升企业技术能力
创新水平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企业为了获得市场竞争优势,必须拥有自主创新能力。技术创新与企业人才实力、技术能力、标准化水平的关系密切,标准化管理属于科技创新的重要基础。世界面临技术革命,为了积极应对技术革命,企业必须引入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持续提升技术标准、技术能力。相关实践证明,标准化可以助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使用。
2.5 有利于夯实企业后发优势
经济全球化发展态势下,世界贸易发展速度加快。国外高端产品,已经大批量进入我国市场,在高端竞争对手压力下,我国要以先进技术标准转变发展窘境,掌握标准制定的主动权,夯实企业的后发优势,走上高质量发展道路。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转型,企业标准化建设已成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引导企业不断转型升级发展的核心支撑。
3 中小企业标准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标准化管理的优点得到了共识,并在现代化企业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仍有不少企业不重视或不懂得运用标准化,专业水平不高、体系不完善、管理凭经验、标准被束之高阁,甚至称其为负担,阻碍企业的发展。通过调研发现,目前中小企业标准化管理存在的典型问题有如下几方面[6-8]。
3.1 企业的重视度不足
很多企业在实际运营的过程中,与标准化管理相关的管理制度并未得到有效贯彻。企业领导层的重视度不足,标准化组织、宣传无架构保障。各层级人员的标准化意识薄弱,加上生产高于一切,员工处于繁忙的工作状态,基于此,标准化管理的相关制度往往只是在企业的工作汇报或者外审时才被认知和执行,大部分时间里则被束之高阁很少被提及。
3.2 标准化体系不够完善科学
企业的标准体系通常由技术标准、工作标准和管理标准3 个部分组成。3 个部分服务于产品标准,并相辅相成、协调一致形成标准化体系。但是,由于专业能力不足,往往存在以下不足,导致标准化体系不够完善科学,最终影响标准化管理的落地与效果。
①在制定产品标准时,仅限于产品本身,未按照现场作业状态、产品品质要求、环境要求等制定相配套的技术标准。
②在制定技术标准时,往往存在随意性,并未定人定岗,标准文件也缺乏管理、控制和流程机制。
③在设置管理标准时,现场标准化管理无秩序,领导层不太关注制度建设,多参考传统管理方式处理各项事务。
④在设置工作标准时,由于事务繁杂,人员变动频繁,企业疲于招聘新员工,但却不重视员工的入职培训,导致新员工不了解自身工作职责,甚至出现人岗不匹配情况,随意调动各岗位员工,很少更新和优化工作标准。
3.3 体系视图化、流程化、数字化能力滞后
体系视图化、流程化、数字化是标准化管理的重要辅助工具,但是由于中小企业往往受成本控制、人员认知和技术局限的影响,导致信息化管理系统不能有效实施,使标准在实际运行中缺乏工具辅助,最终影响标准化管理的可行性和实践性。
4 改善企业标准化管理的对策
4.1 营造标准化管理的浓厚氛围
4.1.1 明确组织、宣传架构
在认识统一标准化管理工作重要性后,应明确组织、宣传架构,确定标准化领导小组,逐步构建厂级、部门、班组标准化工作网络布局,对标准化工作给予组织上的充分保证。同时,发挥厂区宣传栏、信息化平台等的作用,营造宣传阵地,让员工充分感受企业标准化管理的决心和意志。
4.1.2 坚持全面梳理、全员参与的原则
制定系统全面的管理措施,贯穿每一生产过程、环节、行为,落实到每一个人,全员参与管理,全面提升企业高质量的管理能力。同时形成激励机制对在标准化管理过程中作出贡献的人员进行无死角奖励,引导和鼓励越来越多的人员投入标准化建设中。
4.1.3 开展教育培训,打造标准化人员队伍
定期开展教育与培训工作,多元化渠道强化标准化意识,确保全员应知应会,并在活动中自觉遵守。同时,打造各层级的标准化专业人员队伍,不时组织标准化成果分享,引进外部辅导或竞争,保证标准化工作持之以恒的动态优化和完善,不断提高企业标准化工作水平。
4.2 优化标准化管理体系
4.2.1 优化技术标准
在标准化管理体系中,技术标准是核心,直接决定产品的质量。在优化技术标准时,应当围绕产品标准形成配套的设计标准、工艺标准、包装标准、计量检验标准乃至半成品标准等。企业技术标准的突出问题表现在制定的随意性,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优化。
①实施分组管理,按照产品类别由专人负责制定相应的技术标准,保证人力资源,细化成员职责。成员制定标准之后,在文件上签字确认,并由技术领导审核发放。
②拆分作业动作,详细记录整个过程,后期分析记录数据与视频,优化可提升效率的动作,也可调整工序运行、设备摆放、人员分配。
③设置文件控制中心,向生产现场发放文件之前,首先要将技术标准送往文件控制中心,实行盖章确认。如果现场班组长、作业人员发现技术标准无控章,则要反映给技术部门的领导人员。
4.2.2 优化管理标准
管理标准,是规范生产经营活动、保障技术标准落地的重要举措,它能够有效贯通企业管理单位、部门岗位,统一管理产品质量,增加经济效益。企业管理标准的突出问题表现在现场看板缺乏标准管理文件。
针对上述问题,要求生产部门的领导全权负责,要求标准体系部门制定配套标准。在制定管理标准时,必须邀请生产部门的人员参与,共同制定现场管理标准。完成标准制定之后,组织生产部门员工参与教育与培训工作,强化标准化意识,参考管理标准内容执行各项工作。此外,建立变化点监察小组,以负激励方式处理违规人员,检查生产现场的标准执行情况、培训内容执行情况。
4.2.3 优化工作标准
工作标准,是企业标准化领域的统一工作事项标准,将人作为工作对象,严格规定工作质量、权限、职责范围等。工作标准的突出问题在于员工不明确自身工作职责,面对岗位制定工作手册,手册内容包含工作权限、职责等,之后向每位员工发放工作手册。定期组织新老员工共同解读手册内容,在培训名单签字之后,可以了解自己的岗位职责,如果后续要变动岗位,则要更换相关岗位手册。
4.3 建立标准化管理体系的视图框架
从现有的研究成果、实践经验看,建立标准化管理体系视图框架是改善企业标准化管理的有效措施。框架一般基于结构化模式,优化整合标准化管理、过程、体系、资源等,并将其视图化。
4.3.1 管理视图
管理视图主要是解决企业标准化管控不足的问题,可以采用策划、实施、检查、处置PDCA 的循环模式。企业实行PDCA 循环模式的效果不佳,多表现在策划不足、实际脱节、评价与改进措施缺失等方面。因此,要对PDCA 循环模式进行优化,必须结合企业标准化管理体系。
4.3.2 过程视图
过程视图主要是解决企业标准化过程的规范性、适用性问题。在过程方法指导下,可以定义企业标准化过程和关键要素。在具体的工作中,企业应当按照业务特点,制定规范的业务过程定义,有序开展各项工作任务,包括建立标准体系,实现科研过程标准化等。
4.3.3 体系视图
体系视图主要是解决标准化指挥、控制组织的问题。重点在于明确企业标准化定位、目标、范围,梳理标准化过程,建立标准化组织等。目前,体系视图的建立已经有了丰富的理论与方法,可以基于国家标准推荐的标准体系模式,参考企业的业务需求,选择相应的结构模式,例如,企业科研生产、经营管理整体,均可用属性结构、功能结构;针对某一过程、产品,则使用序列结构。
4.3.4 资源视图
资源视图,以企业标准化工作的资源配置、共享、利用作为重点,为标准化工作开展提供资源保障。企业标准化,必须配置人力、信息、物质,涉及标准检索平台、知识库、标准符合性检查平台、产品资源库,等等,同时包含标准实施的设备、软件、仪器、人力等。
4.3.5 标准视图
标准视图,重点是提升和固化企业的标准化实践,能够对资源视图、体系视图、过程视图起到指导性作用,包括企业标准化制度、手册、资源管理规定、科研流程与监控、工作规定等。
4.3.6 数据视图
数据视图,重点关注企业标准化工作的价值和问题,综合分析标准化运行过程的原始记录与数据,对标准化体系的运行效果进行评价,全面提升标准质量、技术水平。在实际工作中,需要结合业务设置数据测试点,获取原始数据。
4.4 充分发挥流程数字化工具在标准化管理中的作用
应用流程软件制定标准文件流程,确保技术标准制定人员能够规范标准制定流程,减少格式、版本不一致问题。将标准制定流程整理为管理制度,清晰描述人员职责、适用范围、管理规定,保证框架格式、立项表格制定的标准化,采取激励机制对各流程人员进行约束。
上述任务完成之后,则要组织各部门参与研讨活动,收集各部门的建议,按照企业工作性质、部门特征,取舍不同建议与意见。将最终版与各部门进行协商,之后正式发布。在发布流程制度之后,企业各部门在发布标准文件时,都应当参考流程制度要求实施。
5 结语
石川馨说过,“没有标准化的进步,就没有质量的成功”。中小企业只有科学认识标准化管理的重要性,总结在标准化管理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充分应用营造浓厚氛围、优化标准体系、建立视图框架、全流程数字化工具等措施,才能有效改善企业标准化管理的水平。最终,以标准化工作赋能企业运营,推动技术、信息、管理等高端要素的创新,以高标准确保高质量产品和服务,真正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