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全面预算管理视角下的国有建筑企业财务风险防控策略

2023-11-06马桂珍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23年16期
关键词:防控财务评估

马桂珍

(甘肃荣铖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兰州 730000)

1 引言

全面预算管理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手段,越来越受到各大企业的重视。但是,如何从全面预算管理的视角有效地识别、评估和控制财务风险仍然是一个待解的挑战。因此,本研究希望通过对这一问题的深入分析,为国有建筑企业提供更加系统、科学的财务风险防控策略,帮助国有建筑企业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保障企业资产安全,促进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2 理论基础与概念解析

2.1 财务风险的理论基础与国有建筑企业财务风险的分类

财务风险是指在各项财务活动过程中,由于各种难以预料或控制的因素影响,财务状况具有不确定性,从而使企业有蒙受损失的可能性[1]。由财务风险可以追溯到现代财务理论的诸多基石,如企业融资决策理论和期权定价模型,这些理论为相关人员理解和管理财务风险提供了理论基础。

对于国有建筑企业,财务风险的分类更为具体化。第一是信用风险,涉及客户或合作伙伴未能按约定履行支付义务。第二是筹资风险,指的是企业因负债经营而产生的丧失偿债能力的风险。具体来说,企业筹集资金后,用于扩大其生产经营规模,提高经济效益,但若企业的资金利润率低于筹资利息率,则将面临到期无法还本付息或按时偿还债务的可能性[2]。第三是市场风险,如汇率风险、利率风险和商品价格风险,这些都可能对企业的财务状况造成重大影响。

2.2 全面预算管理的理论基础及其对财务风险防控的重要性

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以自身制定的发展战略为导向,对一个经济周期的经济活动通过预算量化的方式进行合理的预测和规划,并以预算为准绳,对预算的执行过程和结果进行控制、调整、分析和考评的管理活动[3]。

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在于其提供了宏观和微观的视角,让管理者能够从整体和局部两个维度来审视和控制企业的财务风险。此外,全面预算管理强调全员参与管理,鼓励各级管理者参与预算编制和执行过程,从而确保预算真实反映企业的运营情况和风险状况。

对于国有建筑企业来说,全面预算管理在财务风险防控中的重要性更为凸显。在高风险、竞争激烈的建筑行业,全面预算管理能帮助企业在项目初期识别潜在的财务风险,通过预算调整和优化资源配置,减少甚至避免潜在的财务损失。同时,全面预算管理为企业提供了一个持续的风险监测和管理机制,确保企业在整个项目周期内都能够有效地控制和管理财务风险。

3 国有建筑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3.1 风险识别缺乏深度,防控质量下降

财务风险管理的首要步骤便是风险识别,这一环节的准确性与深度直接关系到后续风险管理策略的制定与执行效果。然而在部分国有建筑企业的实践中,这一环节往往存在风险识别深度不足的问题。具体来说,很多企业在进行风险评估时,往往满足于宏观层面的简要分析,缺乏对具体情况和深层次因素的细致探讨。例如,在面对项目延迟风险时,某些企业可能仅仅关注由此造成的直接延期成本,而对于背后存在的供应链中断、政策法规的突然变化或其他外部环境因素则疏于考虑。这种局限性的风险识别,极易导致后续的风险防控策略过于笼统,最终流于形式。显然,这种表面化的识别方法不能为企业带来真正的风险应对能力。缺乏具体、针对性的风险防控策略,往往使得企业在实际操作中应对困难,防控效果远未达到预期,从而增大了企业财务风险暴露的可能性。总之,国有建筑企业在财务风险管理上需要拓展风险识别的深度和广度,确保其防控策略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以减少潜在的损失。

3.2 风险评估不精确,决策失误率增大

风险评估作为财务风险管理的关键环节,其目的在于准确地量化风险的大小与发生概率,为企业提供有力的决策参考。这一过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为基于其作出的决策将决定企业未来的运营方向和风险应对策略。然而在当前的国有建筑企业中,这一环节常常暴露出不足之处。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相当一部分企业仍依赖于相对过时的评估技巧,如纯粹基于以往经验的主观判断或者过度简化的定性分析。在日益复杂和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这些传统方法常常难以适用,其或多或少地包含一些固有的偏见和局限性,从而使得评估结果极易与实际风险状况产生较大偏差。更为关键的是,基于这些不精确评估结果制定的决策会误导企业,导致资源配置的失误、投资方向的偏差甚至是重大的战略失误。这样的决策失误不仅可能导致企业错失良好的机会,更有可能使企业暴露在巨大的风险之下,进一步加大潜在的经济损失。综上所述,为了确保企业健康和持续发展,国有建筑企业需要及时更新风险评估工具和方法,确保其与当前市场环境相适应,从而为决策层提供更为准确和全面的风险信息。

3.3 风险监控不及时,财务损失扩大

对于经过精确识别和评估的风险,其后续的持续监控是确保国有建筑企业能够及时应对各种潜在风险,进而大幅降低其相关损失的关键。但在实践中,许多企业在这一关键环节仍然面临诸多挑战。具体来看,一方面,部分国有建筑企业由于内部信息流通不够畅通,或者受到外部信息获取的限制,很难获得关于风险的最新和完整动态;另一方面,由于一些国有建筑企业依然受限于过时的技术手段或管理体系,其在风险监控上没有建立一个既实时又高效的机制。更为重要的是,对于大规模的国有建筑项目,尤其是跨区域或涉及多个领域的,由于其固有的复杂性,任何在风险监控上的延误或疏漏都可能导致风险迅速堆积。一旦风险真实发生,这些企业可能在短时间内遭受重大的财务损失,这不仅直接影响项目的运营,更可能威胁到企业的长远发展和稳定。综上所述,国有建筑企业在财务风险管理上仍面临一系列严峻的挑战,亟需对现有的管理策略进行细化和优化,确保企业健康、稳定地向前发展。

4 全面预算管理视角下的国有建筑企业财务风险防控策略

4.1 在预算编制阶段,构建风险敏感性分析模型识别和评估风险

在预算编制时,为确保国有建筑企业能够有效防控风险,使用风险敏感性分析模型是关键。以下为预算编制阶段国有建筑企业应考虑的具体措施:第一,市场洞察与数据收集。国有建筑企业在预算编制之前应深入研究市场趋势,集中收集关于建筑材料价格、劳动力市场走向、市场竞争态势、政府政策动态等方面的数据,这有助于国有建筑企业从初始阶段对潜在风险做足准备。第二,建立定制化风险模型。基于收集的数据,国有建筑企业需要构建风险模型,预测市场、政策或供应链变化可能对预算造成的影响。例如,国有建筑企业可以模拟政府政策微调可能对项目利润率产生的影响,或者建材价格上涨可能对成本控制带来的挑战。第三,权重分配与持续迭代。国有建筑企业不仅要识别潜在的风险因子,还要为每个风险因子分配一个权重,反映其对预算影响的程度。这需要国有建筑企业在预算编制过程中进行持续的监测和迭代,确保风险评估与当前的市场和经营环境保持同步。

4.2 在预算执行阶段,实施风险应对和调整策略实现风险有效控制

预算执行是国有建筑企业将策略转化为具体操作的重要环节。在此过程中,国有建筑企业应具体考虑以下措施来确保风险得到有效控制:第一,持续监测预算执行。国有建筑企业应采用自动化工具,如财务软件,实时跟踪预算与实际支出和收入之间的差异。此外,国有建筑企业应每周召开预算审查会议,针对偏差进行原因分析。例如,如果某材料的购买费用超出预算,应迅速定位原因是否为市场价格变动或采购团队的决策失误。第二,制定及时的应对策略。对于识别出的预算偏差,国有建筑企业应制定具体的应对计划。例如,对于外部材料价格波动导致的成本增加,国有建筑企业可以考虑批量购买以获取优惠,或者研究替代材料;对于内部流程导致的效率低下问题,应指派专项团队对该流程进行优化或再培训。第三,与外部环境保持同步。国有建筑企业应设定专门的团队或者指派人员关注建筑行业的政策变动、市场动态等,并根据这些信息及时调整预算。例如,如果政府出台了新的建筑标准或税收政策,国有建筑企业应尽快评估其对预算的影响,并作出调整。第四,强化内部风险管理。除了设立风险管理团队,国有建筑企业还应考虑与第三方咨询机构合作,开展定期的风险评估和培训。此外,国有建筑企业需要鼓励员工在日常工作中发现并上报潜在风险。例如,可以设立奖励机制来激励员工更加关注预算执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4.3 在预算监控阶段,落实风险防控指标跟踪提升风险应急响应速度

国有建筑企业在预算监控中面临诸多风险,为确保其管理效能,国有建筑企业需加强对关键风险指标的跟踪并提高应急响应效率。为此,建议采取以下改进措施:第一,细化风险防控指标。国有建筑企业不仅要关注常规的项目成本偏差、工程进度等,还要深入掌握日常工作的具体细节,如特定材料的使用率、特定工种的劳动效率等。这些更为细化的指标能更精准地揭示存在的问题,从而使国有建筑企业作出更加精细的调整。第二,利用先进的风险管理工具。国有建筑企业需要采用数字化的风险管理平台,将关键风险指标实时展现在管理层面前,使管理层能够在第一时间捕获异常情况并采取措施。例如,供应链自动化监控系统可以在供应商延迟提供材料时立即发出警报。第三,实施跨部门应急演练。除了设立应急响应团队,国有建筑企业应定期进行应急响应演练,模拟可能的风险场景,如突发的供应中断、重大工程事故等,以此检验团队的响应速度和处理效果。第四,制定系统性的风险应对复盘机制。在每次风险应对后,国有建筑企业要进行全面的复盘,从中找出响应中的不足和漏洞,并结合实际制定改进措施。例如,如果某次响应中通信出现问题,那么应对此进行专项改进,如更新通信工具或培训团队成员。

5 案例分析:全面预算管理视角下国有建筑企业财务风险防控策略的应用

5.1 背景

A 公司作为国内建筑领军企业,目前处于全球化的经济环境中,面临外部市场波动、国际政策变化、跨国项目合作等各种复杂挑战。在此背景下,如何保证持续稳定的经济收益,在提高项目执行效率的同时降低潜在的财务风险,无疑是A公司急需解决的问题。为了更好地应对这些挑战,A 公司选择从全面预算管理的角度重新审视和优化其财务风险防控机制。因此,下文重点讨论A 公司在此背景下采取的财务风险防控策略。

5.2 财务风险防控策略的应用过程

在全面预算管理的视角下,A 公司开始了对财务风险防控策略的系统改革。第一,A 公司认识到在预算编制阶段,有必要构建风险敏感性分析模型来识别和评估风险。为此,A 公司深入挖掘每个建筑项目的预算细节,以发现可能隐藏的风险因素。利用先进的数据分析技术,财务团队能够预测各种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从而为项目初期的决策提供坚实的数据基础。第二,随着预算的执行,A 公司迅速实施风险应对和调整策略来有效控制风险。这涉及对已发现的风险点进行定期的评估和监控,并与项目团队紧密合作,确保实际开支与预算保持一致。任何出现的差异都会得到快速的响应,通过策略调整和资源重新分配,以确保财务目标的实现。第三,在预算监控阶段,A 公司的财务团队给予风险防控指标极大的重视。这不仅包括简单地将预算与实际支出进行比较,而且主要是寻找数据中的偏差和风险迹象。在先进技术工具的帮助下,A 公司已经能够实时跟踪财务数据,从而在风险初现时迅速作出反应。同时,A 公司加大了对员工风险管理培训的投入,确保员工在面临潜在风险时能够快速准确地作出决策。

总的来说,A 公司将全面预算管理的相关内容融入财务风险防控策略当中,实现了在建筑业务的稳健和可持续增长。

5.3 财务风险防控策略的应用成果

从全面预算管理的角度实施财务风险防控战略后,A 公司的财务成果开始显现。统计数据显示,第一,公司财务报告的透明度和准确性显著提高,因风险识别不足导致的财务偏差从2020 年的年均7%下降到2022 年的2%,这一显著变化不仅使股东回报率同期提高了5 个百分点,还赢得了更多投资者的信任,股价在2020-2022 年上涨了12%。第二,在预算管理优化后,资源分配和资金利用效率大幅提升。据财务部门的报告,无效和冗余的成本支出在2020-2022 年下降了15%。更重要的是,这些资金被重新分配到几个核心项目,这些项目的投资回报率达到了12%。第三,通过加强风险监控,公司对突发风险的应对速度得到大幅提升。2020-2022 年,A 公司面临了5 次市场突发事件,但凭借精准的风险防控策略,实际损失仅为预期的40%,为公司避免了近2 亿元的潜在损失。

综上所述,通过引入全面预算管理视角下的财务风险防控策略,A 公司不仅显著提升了经营效益,而且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确保了公司的稳健发展。

6 结论与展望

本研究对全面预算管理视角下的国有建筑企业财务风险防控策略进行了全方位的解析。研究成果明确指出,全面预算管理不仅有助于精确地识别、评估和控制财务风险,还能进一步优化企业的经济效益,提升项目执行的效率与品质。展望未来,我们期待能够进一步研究全面预算管理在国有建筑企业中的具体应用及其产生的长远效应。目标不仅是深化对全面预算管理战略的掌握和执行,更是希望探寻如何将其更为细致地嵌入企业的常规流程当中,以期在财务风险的控制和管理上达到更高的标准和效果。

猜你喜欢

防控财务评估
配合防控 人人有责
猪常见腹泻病症状及防控
党建与财务工作深融合双提升的思考
守牢防控一线 静待春暖花开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欲望不控制,财务不自由
夏季羊中暑的防控
水利财务
评估依据
立法后评估:且行且尽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