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合唱指挥肢体语言与起拍技巧的运用

2023-11-05马丁元

艺术大观 2023年29期
关键词:合唱指挥肢体语言运用

摘 要:合唱指挥是合唱的核心,在合唱表演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手势、表情等肢体语言来指挥合唱人员,使得表演更具感染力。指挥技巧体现着指挥的技术性,能够影响合唱的表现力,肢体语言和指挥技巧的合理运用可以呈现出完美的合唱表演。本文分析了合唱指挥中肢体语言的艺术内涵和价值、起拍技巧的重要性与起拍步骤,以及合唱指挥肢体语言与起拍技巧的运用,更加了解了合唱指挥在合唱中的重要性,以期能够充分合理地运用合唱指挥的肢体语言和起拍技巧,为人们带来一场视听盛宴。

关键词:合唱指挥;肢体语言;起拍技巧;运用

中图分类号:J6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3)29-00-03

现阶段,大众越来越注重对于精神文化的追求,合唱艺术也在日益发展成熟,在合唱中合唱指挥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指挥者运用肢体动作和指挥技巧来及时向合唱人员传达指令,充分演绎出合唱的艺术魅力,肢体语言的使用能够使合唱表演在整体上更加整齐和充满情感,起拍技巧的运用能够实现合唱者在音乐节奏上的整齐划一。

一、合唱指挥的任务和要求

一是合唱指挥的任务。合唱指挥是合唱表演的整体把控者,需要通过手势、表情等肢体语言来对合唱人员进行提示和指导。合唱表演人员人数较多,演唱时需要按照既定的方案来进行不同声部的演唱,合唱指挥就需要熟悉不同曲目的音乐结构和风格,了解每个成员的特点来保证不同的人声都体现在相对应的节拍上,确保达到最佳的演出效果[1]。

二是合唱指挥的基本要求。一方面,要注重手部动作的幅度和力度,力度影响着准确度,幅度影响着动作线条的呈现。在平时的演出中,指挥者一般会在挥出时发力,收回时减速以此来增强对于动作的控制。另一方面,对身体姿态和呼吸节奏的控制。指挥者要有良好的身体姿态来展现指挥者的信心,要保持上身的挺直,指挥时体现松中有紧的状态。正确的呼吸节奏有助于和合唱队员产生情感共鸣,因此呼吸节奏的联系也是必不可少的。

二、合唱指挥中肢体语言的运用

(一)肢体语言的艺术内涵和价值

一是肢体语言的艺术内涵。首先,可以帮助合唱团或组织的成员更好地融入音樂中。通过肢体语言的表达,合唱团的成员可以更好地理解音乐的情感和内涵,从而更好地演绎音乐。其次,增强音乐的表现力。合唱中的肢体语言可以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音乐的情感和内涵,从而更好地感受音乐带来的情感冲击。最后,增加音乐的艺术感染力。通过肢体语言的表达,合唱团的成员可以更好地与观众沟通,使音乐更具感染力和吸引力[2]。

二是肢体语言的价值。一方面,保证合唱的整齐,在表演中,合唱者跟随指挥者的肢体语言来进行歌曲的表演,以此来保障合唱动作、表演风格和情感表达的统一性,呈现给观众整齐划一的视听效果。另一方面,展示音乐的内涵。在表演中指挥者肢体语言的表达也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来调动演唱者的情绪,从而更好地展示音乐的艺术内涵。

(二)合唱指挥中肢体语言的运用

一是统一合唱节奏。合唱是一种集体性的艺术表现形式,因此在各方面都需要实现高度的统一,包括呼吸、节奏等多方面的控制,整齐的表现才能实现合唱的最佳效果。合唱指挥通过手势、姿态、面部表情等方式来指导合唱团的演唱,从而使整个团队的声音统一、韵律感强、表现力突出。此外,合唱指挥还能在场面塑造上下功夫,通过肢体语言来营造出一种宏大、壮观的气氛,使观众在欣赏合唱的过程中能够享受到视觉上的震撼。合唱指挥的肢体语言能够统一演唱声音,塑造宏大的场面,合唱指挥的手势和头部动作可以帮助合唱团的成员统一节奏和速度,确保整个团队的演唱声音是一致的,还可以帮助合唱团的成员更好地强调音乐的节拍,从而增强音乐的韵律感;能够帮助合唱团的成员调整音量,从而体现出音乐的高潮和低潮,更好地表达音乐的情感和内涵,让观众在欣赏音乐的同时也能够享受到视觉上的盛宴。

二是通过面部表情增强歌曲的艺术表现力。面部表情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表达方式,它可以通过眼神、嘴唇、眉毛等来传达情感和内涵,从而让听众更好地理解和感受音乐。首先,通过眼神来传达音乐的情感。当音乐表达快乐、兴奋的情感时,指挥可以用明亮的眼神和微笑来展示这种情感;当表现愤怒时,眼睛可以放大;而当音乐表达悲伤、忧郁的情感时,指挥可以用沉重的眼神和低头的动作来表达。其次,通过嘴唇的变化来传达音乐的情感。当音乐表达爱情或幸福的情感时,指挥可以用微笑的嘴唇来表达;而当音乐表达痛苦、悲伤的情感时,指挥可以用嘴唇紧闭或者颤抖的方式来表达。最后,通过眉毛的改变来传达音乐的情感。当音乐表达兴奋、激动的情感时,指挥可以用挑起的眉毛来表达;而当音乐表达沉重、悲伤的情感时,指挥可以用皱起的眉毛来表达。在合唱演唱中,指挥需要根据音乐的情感和内涵运用不同的面部表情,通过丰富的面部表情传达歌曲的情感,使演唱更加富有感染力和表现力。

三是通过身体动作提升歌曲艺术感染力。合唱指挥的站姿非常重要,它可以影响整个合唱团的形象和气势。指挥应该保持挺直的身姿,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双肩放松自然,双手自然下垂。这样的站姿可以让指挥看起来更加自信、稳重,同时也能够带动合唱团的气氛和气势。在排练过程中,指挥可能需要坐在指挥台或者椅子上。在这种情况下,指挥也需要注意自己的坐姿。指挥应该保持腰背挺直,双脚平放在地上,双手自然放在膝盖上或者放在桌子上。这样的坐姿可以让指挥保持警觉,同时也能够表现出自信、稳重的形象。一般在正式的场合中对合唱指挥的要求是站姿[3],站姿要端正挺拔,双腿微微分开,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感觉,此外,合唱人员通过指挥者的面部表情、动作等来调整站姿和情感,从而使得整个演唱更加和谐,给观众带来整齐的表演。

三、合唱指挥中起拍技巧的重要性与起拍步骤分析

(一)合唱指挥中起拍技巧的重要性分析

在合唱指挥中,起拍指的是在合唱人员发音之前,指挥人员借助一定的手势动作向合唱队伍表达音乐的情感基调,速度与力度的变化以及演唱时使用的方法等内容。在合唱中,声部之间的协调与配合是合唱效果的关键与基础,合唱指挥人员需要借助起拍技巧让整个合唱队伍的音色朝着一个方向靠拢,并将不同声部的潜能充分地挖掘出来,既保持每个声部的个性,又保证共性的存在与发挥。

合唱表演效果的好坏与起拍技巧密切相关,起拍技巧是决定合唱节奏的快与慢、拍子间的交换形式、音乐乐句的划分、合唱的力度大小与速度变化等内容的决定性因素,在合唱指挥中,只有将起拍的技巧牢牢把握,指挥人员才可以在掌握节奏与节拍变化、情感与旋律变化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让合唱效果最大限度地表现出来[4]。

起拍技巧是合唱指挥中的基本技巧之一,它对合唱指挥人员对于合唱效果与整体的把控能力起着关键的引领作用。

(二)合唱指挥中的起拍步骤分析

在合唱指挥中,起拍起着引领与主导的作用。合唱指挥人员既需要带好合唱队伍,又需要跟上合唱队伍的节奏。在引导合唱队伍的时候需要把握好起拍对应的合唱内容,对合唱队伍进行精准简单的引导与预示,同时对合唱过程中节拍的变化与情感基调的变化进行重点剖析。在保证合唱效果、维持合唱氛围的前提下将指挥的作用发挥出来,实现指挥与合唱队伍的步调一致。

起拍在合唱中通常分为三步进行。一是预备阶段。合唱指挥人员站在中间的位置,手腕以及上下臂呈放松的状态并放在胸前的位置,然后用目光巡视整个合唱队伍并对合唱队伍进行引导,使他们集中注意力、做好合唱的准备工作。这一阶段为接下来的合唱做准备[5]。二是预备拍阶段。在此阶段,合唱指挥人员手部的动作以及力度与速度的变化都与合唱音乐的开始阶段高度吻合,尽管这一阶段合唱人员没有发出声音,但已经是合唱音乐的一部分了[6]。三是合唱阶段。这一阶段起拍技巧的应用让合唱队伍在适当的位置开始唱的动作。前两个阶段都是为了这一阶段而服务的。合唱人员在吸气与演唱之间需要保持屏息的状态,保证自己演唱的时候连贯有力。

在使用起拍技巧的时候,指挥人员应当根据演唱的实际需要保证指挥动作的规范性。当指挥在合唱中需要进行伴奏合唱的时候,指挥人员应当将左手首自然地下垂,右手的手掌面向合唱人员,随后将双手摆放在身体的两侧。指挥人员需要具备较强的音乐感知力,通过起拍技巧的变化让合唱队伍可以与作品紧密契合在一起。

四、合唱指挥中起拍技巧的有效运用分析

(一)不同速度的起拍在合唱指挥中的运用

音乐作品的情感基调与情绪色彩的变化是由作品的速度决定的。比如,快板音乐是比较欢快的,而行板音乐则是比较浑厚低沉的,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在使用起拍技巧的时候,如果指挥人员对音乐作品的速度把握得不够精准,则无法将原作者的情感表现出来,作品的再创作就会变得无根可循。合唱指挥需要在对音乐作品精准掌握的基础上对不用速度的起拍技巧进行熟识。比如,在作品《念故乡》中,作者德沃夏克标记的速度为Largo,其速度为慢速度。指挥人员应当在预备阶段时让自己的手腕与手指放松,预示合唱队伍祥和静谧的合唱氛围。吸气的时候将手腕缓慢地抬起,保证拍子之间过渡的连贯与自然,同时注意控制好手腕的反弹,避免因速度的变化导致合唱队伍的变化。

又如作品《茨冈》中,作者舒曼给出的速度为小快板,情感基调是活泼的、激烈的。但是作者将起音放在了弱起小节的位置,如果指挥人员为了满足弱起的要求而将击拍的速度放慢,从而导致合唱队队伍的起拍速度与情感基调出现脱节,则会给人一种突兀的感觉。因此,指挥人员应当适当地将排线的速度与幅度降低,给人平缓的感觉[7]。

(二)不同力度的起拍在合唱指揮中的运用

音乐作品力度的强弱是指挥人员使用起拍技巧的重要参考与依据,力度的强弱还与指挥时的击拍线型、击拍方位变化和手型变化等相关。

在莫扎特的作品《安魂曲》中,第二乐段的第一小节是强力度的起拍,带有明显的古典音乐色彩,并且这一作品为教会音乐作品,带有一定的神圣感。指挥人员应当将作品的创作背景与当时的音乐文化加以结合,根据音乐作品的性质与情感基调以及和声与旋律等要素把握好起拍的强弱。在指挥《安魂曲》的时候,指挥人员应当借助整个大臂的力量,手臂的第一关节稍微弯曲的同时迅速向下打出节拍,引导合唱队伍果断有力地进行演唱。对于弱力度的作品,例如《夜晚的星》,指挥人员应当将击拍线型的幅度稍微缩小,借助手腕的力量控制动作的弹性,营造出轻柔的音响效果。

(三)拍点起与拍中起在合唱指挥中的运用

在合唱指挥中,起拍分为拍点起拍与拍中起拍两种方式。在运用拍点的起拍技巧时,指挥人员应当将拍点作为合唱起唱的基础,根据不同力度的起拍技巧,实现力度、速度、击拍的幅度和速度方面与音乐作品完美的契合,并借助肢体语言与表面表情的变化,将合唱的强弱与节奏特点展现出来。拍中起即在拍中起唱发音,在作品《太行山上》中,合唱指挥应当使用曲线型的击拍方式引导合唱人员吸气以及酝酿情绪。通过击打强弱的变化引领合唱队伍起唱,实现乐段与乐句之间的完美衔接,将指挥人员的情绪提示作用更好地发挥出来。

五、结束语

肢体语言与起拍是合唱指挥的基本技巧,是指挥人员精准把握合唱效果的关键与基础。在合唱指挥的整个过程中,指挥人员应当对作品的内涵与创作背景、音乐特质有深入的了解与把握,具备较高的肢体表达能力与表演能力,并根据作品意境、力度与速度以及表达内容的变化对肢体语言与起拍技巧进行适当的调整,保证整体合唱效果的展现,凸显肢体语言与起拍技巧的应用价值,不断提升艺术表现能力与水平。

参考文献:

[1]师浩然.合唱指挥中的肢体语言艺术分析[J].戏剧之家,2022(22):92-94.

[2]丁明飞.合唱指挥肢体语言的艺术性塑造[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9,22(04):55-57.

[3]王惠忠.探究合唱指挥中的肢体语言表达[J].黄河之声,2020(06):63.

[4]郭致福.合唱指挥中起拍技巧的应用[J].艺术大观,2020(29):34-35.

[5]周剑波.试论合唱艺术中的指挥艺术[J].中国文艺家,2020(04):247+249.

[6]殷立帆.试论指挥的技术要点与合唱队声音训练的方法[J].戏剧家,2021(18):82-83.

[7]刘壮.探析合唱指挥技巧中起拍的有效运用[J].戏剧之家,2022(20):87-89.

作者简介:马丁元(1981-),男,新疆昌吉人,硕士研究生,副教授,从事合唱指挥研究。

猜你喜欢

合唱指挥肢体语言运用
例谈肢体语言在Phonics教学中的运用
探讨影视表演中肢体语言的有效应用
论合唱指挥中的肢体语言艺术表现
水族舞蹈肢体语言与水族文字蕴含略考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巧用插图,注入课堂活力
肢体语言艺术在合唱指挥中的表现
浅谈合唱指挥的综合能力
预示在合唱指挥中的作用